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随访资料完整的45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腺癌33例(73.3%)为主要的病理类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上腹部不适、黄疸、消化道出血等。胃十二指肠镜、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十二指肠低张造影、超声内镜、CT及B超确诊率分别为91.1%(41/45),93.3%(42/45),82.2%(37/45),75.6%(34/45),68.9%(31/45)及26.7%(12/45)。本组45例均行开腹手术,包括根治性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6例;姑息性手术,胃肠吻合术2例、肿瘤局部切除术5例、短路手术2例。根治术和姑息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46.7%和4.4%,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全组45例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手术方式、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节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胃十二指肠镜、ERCP以及十二指肠低张造影等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率;根治性手术远期疗效较好;淋巴结转移和局部侵犯是肿瘤预后不良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周海华  杨倞  孙永健  孟岩  霍爽 《生物磁学》2014,(9):1665-1667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效果及其对术后放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60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所选病例分为两组,其中26例接受根治性切除术,34例患者采用姑息性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不同手术方式下放疗后患者生存情况。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例。两组患者各有2例患者失访。随访的23例根治手术患者1、3、5年间的生存率为19(82.6%)、10(43.5%)、2(8.7%);32例姑息性手术患者1、3、5年间的生存率为15(46.9%)、4(12.4%)、0(0%)。根治性手术后患者1、3、5年间的生存率显著性高于姑息性手术治疗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术前影像学诊断,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联合术后放疗,可有效延长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下段胆管癌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79例中下段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分析对确定的单因素进行生存率的描述,用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法对单因素进行生存分析评价。结果:79例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2%,36.2%,19.1%,中位生存时间为19.8个月。行根治性手术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7.9%、45.5%和24.2%,分别显著高于姑息性手术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28.9%、14.3%和7.1%);行根治性手术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4.5个月,较姑息性手术患者显著延长(8个月),根治术与姑息性手术1、3、5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比较四项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病理分化,慢性病史,淋巴结转移为影响中下段胆管癌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慢性病史、手术切缘、肿瘤病理分化程度是影响中下段胆管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慢性病史、手术切缘、肿瘤病理分化程度为中、下段胆管癌行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治性手术可提高中、下段胆管癌患者的生存率和延长其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
吴梅  韩治国  陆金山  张劲  唐亮 《生物磁学》2011,(22):4289-4292,4310
目的:探讨影响喉癌手术后生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1997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科行喉癌手术治疗的89例患者,分析肿瘤因素、宿主因素及辅助治疗因素对术后生存的影响。结果:全组术后5年生存率70.7%(63/89),肿瘤T分期、颈部淋巴结是否转移及手术切缘状态是影响喉癌手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进展期喉癌,如适应症选择合理,行全喉切除及根治性喉部分切除预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早期诊断并选择合理的术式,尤其一些保留或重建喉功能的术式加合理的颈淋巴结清扫,同时确保手术安全切缘是提高喉癌术后肿瘤和喉功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宴时超声造影在肝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静脉注射造影剂Sono Vue后,对45(男24、女21)例肝肿瘤患者(共63个病灶),在低机械指数状态下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并对录像资料进行回放、分析诊断,与基础超声诊断结果进行比较,通过病理证实。结果:基础超声、实时超声造影对肝肿瘤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87.3%和96.8%,最大径小于1.0cm的肿瘤,基础超声、实时超声造影对肝肿瘤病灶的检出率分别是41.7%和83.3%。基础超声有52.4%(33/63)的肿瘤边界显示不清晰,实时超声造影有6.3%(4/63)的肿瘤边界显示不清。对肝恶性肿瘤的诊断,基础超声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住确性分别是51.4%、66.7%和56.4%;实时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5.3%,94.4%和95.1%,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超声造影在发现肿瘤数目、大小、边界较基础超声提供的信息多,实时超声造影对肝肿瘤性质鉴别优于基础超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三镜联合手术方案治疗肝外胆道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分析。方法:选择从1999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外胆道结石患者3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三镜联合手术方案治疗,290例患者成功接受手术,其中先行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造影/切开术(ERCP/EST),然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先ERCP/EST后LC组)103例,先行LC,然后行ERCP/EST(先LC后ERCP/EST组)73例,同时行LC和ERCP/EST(LC与ERCP/EST同时组)114例。分析患者整体手术情况,对比各组手术相关指标、结石取出情况及并发症。结果:300例患者中,10例因结石过大、缩窄乳头炎、出血及怀疑胆囊癌因素中转开腹。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成功取出结石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三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不同手术顺序的三镜联合手术方案治疗肝外胆道结石,临床疗效及患者的预后情况均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前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浆白蛋白水平的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8月到2019年1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c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 pancreatography,ERCP)组和保守治疗组,同期选择在本院进行体检的非胰腺炎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ERCP组患者都给予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组给予内科保守治疗。记录血浆白蛋白水平变化情况,及预后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ERCP组和保守治疗组入院时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上述指标ERCP组和保守治疗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ERCP组和保守治疗组中,术后1 d血浆白蛋白水平低于术前1 d(P<0.05),但是术后3 d、术后7 d显著高于术前1 d,且ERCP组术后术后3 d、术后7 d血浆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 (P<0.05)。在ERCP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ERCP组中,选取白蛋白、降钙素原水平等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白蛋白、降钙素原为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手术前后血浆白蛋白水平有显著波动,白蛋白、降钙素原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可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马薇  陈信义  张雅月  李冬云 《生物磁学》2014,(9):1671-1675,1632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继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MDS)病例资料,寻找肿瘤继发MDS关键致病因素,并为原发病治疗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查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肿瘤血液科2007年1月.2012年4月MDS患者住院病例,区分原发、继发两种类型,并对继发性MDS病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按照MDS诊断标准,在明确诊断的75例患者中,原发性64例,肿瘤继发11例,占14.67%。11例患者均为中老年人群,其中,65岁以上老龄患者7例,占63.6%;70岁以上老龄患者5例,占45.45%。肿瘤继发MDS,尤其是老龄患者特征为严重合并症多,生存质量差,生存期短。致病原因有多方面因素,其中,放化疗联合应用可增加肿瘤继发MDS的风险性。结论:恶性肿瘤及其相关治疗易继发MDS,放化疗联合应用可增加其风险性;老龄患者继发MDS的机会明显增加,且预后不良。因此,对于老龄肿瘤患者要认真评估治疗受益和相关风险。  相似文献   

9.
左超  邹练  张晓毅  刘川海  孙博  李仲辉 《生物磁学》2013,(25):4905-4907
目的:提高原发性附睾恶性肿瘤的诊治水平,探讨原发性附睾恶性肿瘤的组织化学特性、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附睾胚胎性癌患者的发病诊治过程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对患者行根治性右侧睾丸、附睾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附睾、睾丸胚胎性癌,精索未见明显侵犯。术后1年,随诊复查未见异常,至今无复发。结论:附睾恶性肿瘤无特异性,其诊断应综合病史、体检、影象学检查及术中、术后病理确定。手术是治疗附睾肿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肝部分切除术后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病人和未行TACE病人影响其预后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为肝切除术后是否行TACE治疗寻找筛选条件。方法:对我院2003~2008年期间在我院肝胆外科行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手术治疗221例(术后介入治疗103例,术后非介入治疗118例)患者进行全面随访了解患者的预后情况,分别对术后接受介入治疗和非介入治疗两组通过Kaplan-Meier及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血清HBsAg、肿瘤直径、肿瘤大体分型、有无癌栓形成,肿瘤分期(TNM)共7项指标。结果:在1年生存期内介入治疗组中的性别、年龄、血清HBsAg、肿瘤直径、肿瘤大体分型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癌栓形成及肿瘤分期有意义(p〈0.05);非介入组内年龄、性别、血清HBsAg无统计学意义,肿瘤直径、肿瘤大体分型、有无癌栓形成,肿瘤分期有意义;在3年生存期内介入治疗组中的以上指标无统计学意义,而非介入组在肿瘤直径、有癌栓形成及肿瘤分期方面与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肿瘤直径〉5cm及术后病理证实为低分化的患者给予积极TACE治疗可明显提高近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张东  吴宝强  陈昌泽  朱峰  孙东林 《生物磁学》2013,(30):5956-5958,5994
目的:探讨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1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胆管癌的发生率占同期胆管结石患者的3.1%,其临床表现以右上腹疼痛及反复的胆管炎发作为主,但缺乏特异性。术前胆管癌组患者AKP、γ-GT均有不同程度升高,ALT升高12例,总胆红素升高9例,与非胆管癌组相比,AKP、γ-GT、ALT、TBIL均显著升高(P〈0.01),且胆管癌组术前血清CA19-9及CEA显著高于非胆管癌组(P〈0.01),而两组间CA125及AFP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16例患者中可进行手术治疗10例;其中根治性手术8例,姑息性手术2例。8例根治性手术患者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78.6%和36.4%;2例姑息性手术患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50.0%和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患者的疗效较差,对血清CA19-9和CEA显著升高者应行病理活检确诊,治疗手段应该力争实行根治性切除,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ed factors for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prognosis for patients with T2 gastric cancer.

Methods

A total of 442 patients with T2 gastric cancer who underwent gastrectomy from January 1996 to December 2009 were evaluated.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eters were analyzed for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prognosis, including gender, age, tumor size, tumor location, histological type, depth of invasion, vascular tumor emboli, nervous invasion, resection type, and pathological stage.

Results

The rate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was 45.9%.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depth of invasion, tumor size, and vascular tumor emboli were associated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Logistic regression demonstrated that depth of invasion, tumor size, and vascular tumor emboli were independently predictive factors for lymph node metastasis.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was 64.0%.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umor size, tumor location, resection type, and pathological stage wer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Based on tumor size,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5-year survival between small size tumor (<6 cm) and large size tumor (≥6 cm) according to stage IIA (P = 0.006). Based on tumor location,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5-year survival among different tumor location according to stage IB. Based on resection type,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overall 5-year survival between curative surgery and palliative surgery according to stage IIB (P = 0.015) and IIIA (P = 0.001).

Conclusion

Depth of invasion, tumor size, and vascular tumor emboli were independently predictive factors for lymph node metastasis. Tumor size, tumor location, resection type, and pathological stage wer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旨在寻找能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浸润、转移及术后生存率的生物因子。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100例ESCC和3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maspin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情况。结果在正常食管组织和ESCC组织中,masp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和43.0%,差异有显著性(P<0.01);maspin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全部P<0.01);MVD计数与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有关(全部P<0.01);且maspin的表达与MVD计数呈负相关(P<0.01)。结论 maspin的表达和MVD计数与ESCC组织的分化程度、转移和预后等均有关;maspin和MVD联合检测对ESCC的进展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血行转移是大肠癌根治性手术失败的原因之一,在根治性切除肿瘤患者中,有大部分患者死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因此早期发现大肠癌微转移,对于延长患者预后指导下一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已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和引流静脉血中CEAmRNA的表达,以探索手术操作和微转移的关系,以及引流静脉血中微转移的发生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探讨早期发现大肠癌血循环微转移的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手术后外周血及引流静脉血液中的CEAmRNA水平。结果:(1)大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CEAmRNA阳性率26.7%(16/60),引流静脉血阳性率48.3%(29/60),引流静脉血明显高于外周静脉血(P〈0.05)。(2)大肠癌引流静脉血中CEAmRNA在肿瘤大于5厘米者、DukesC期、中低分化程度、有淋巴转移者、浸及浆膜者比外周静脉血更有统计学上的意义。(3)手术前后引流静脉血CEAmRNA阳性率具有显著差异(P〈O.05),外周血CEAmRNA阳性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大肠癌引流静脉血微转移是大肠癌肝转移的发生的早期阶段,引流静脉血CEAmRNA的表达能更早期反映出大肠癌患者微转移的发生,引流静脉微转移发生率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相关,是反映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手术对大肠癌血循环微转移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γ-synuclein(SNCG)在胆管癌和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NCG蛋白在72例胆管癌组织及41例胆管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NCG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61%(53/72),高于其在胆管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88%,2/4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NCG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SNCG蛋白的表达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正相关,并对胆管癌的浸润转移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对SNCG蛋白的研究将可能为胆管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肿瘤标志物,并为胆管癌的预后判断和诊治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胃印戒细胞癌与非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特征与病理资料,探讨胃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1138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组织学类型分为胃印戒细胞癌组和非印戒细胞癌扣对两组的性别、年龄、家族史、肿瘤发生部位、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根治术后中位进展时间、1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胃印戒细胞癌好发于女性(P〈0.05);年龄≤55岁的患者发病率高于非印戒细胞癌(P〈0.05),≥56岁的患者发病率低于非印戒细胞癌(P〈0.05);肿块生长部位以胃中下部为主(P〈0.05),侵犯胃上部者明显少于非印戒细胞癌(P〈0.05);胃印戒细胞癌多数在胃壁组织内呈弥漫浸润性生长,垂直浸润能力较弱,突破浆膜层者明显少于非印戒细胞癌(P〈0.05);根治术后中位进展时间胃印戒细胞癌(10个月)较非印戒细胞癌(12个月)提前2个月,进展风险增加(P〈0.05);胃印戒细胞癌在家族史、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根治术后1年和3年生存率方面与非印戒细胞癌比较无差异。结论:胃印戒细胞癌多发于中青年女性;好发年龄小于56岁;发病部位以胃中下部为主;多呈弥漫性浸润性生长,且较少突破浆膜层;中位进展时间短,进展风险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对于腹部手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腹部手术随机分为芬太尼组与舒芬太尼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芬太尼和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镇痛效果,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6 h、12 h、24 h、48 h舒芬太尼组VAS评分显著低于芬太尼组(P〈0.05);舒芬太尼组肠蠕动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显著早于芬太尼组(P〈0.05);舒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3%和41.7%,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用于腹部手术后患者镇痛效果好,胃肠功能恢复早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严丽华  吴向坤  杜峰  李毅星  付岳亚  王延朋 《生物磁学》2011,(15):2928-2930,2880
目的:探讨老年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50例老年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生存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鳞状细胞癌45例(90.0%),腺癌4例(8.0%),透明细胞癌1例(2.0%);≤Ⅱa期占16.0%,≥Ⅱb期占84.0%;主要临床症状为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0%,66.0%,54.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是老年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KPS评分≥70分、鳞癌、临床分期为Ⅰ期、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好,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是老年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ADAM10在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40例胰腺癌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ADAM10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胰腺癌患者血清ADAM10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胰腺癌患者血清中ADAM10的表达水平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且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ADAM10表达水平低于姑息性手术切除的患者(P〈0.05);ADAM10对胰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51.7%、76.9%,联合检测CA19-9有助于提高胰腺癌诊断敏感度,但特异性有所下降;根治性切除后胰腺癌患者血清中ADAM10水平明显下降。结论:胰腺癌癌患者血清中ADAM10水平明显增高,检测血清ADAM10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灶的特点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的56例无组织学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650个淋巴结进行微转移灶的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学检测,并分析微转移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通过对41,zm厚淋巴结连续切片进行观察,连续切片五片的微转移灶检出率较一片和两片的的微转移灶检出率显著升高(P〈0.05)。按解剖部位分组的患者微转移灶阳性率1组有66.67%(16/24),2组有60%(9/15),3组有41.2%(7/17),无显著性差别(P〉0.05)。微转移灶与无组织学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P=0.013)和肿块大小(P=0.037)存在显著性相关,但有微转移灶和无微转移灶的无组织学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总体生存状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转移灶在无组织学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淋巴结中较常见,与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有关,但与患者的预后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