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11年8月~2012年3月野外调查共发现佛顶山保护区兽类53种,分属8目22科,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2种,二级重点保护物种10种,IUCN红色名录受胁物种5种及CITES附录Ⅰ与附录Ⅱ物种各5种。佛顶山在中国自然地理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东洋界中印亚界华中区(IV)西部山地高原亚区(IVB),物种生态地理动物群为亚热带林灌、草地-农田动物群。在垂直分布上,佛顶山兽类可按植被类型特征分为4层。与梵净山、雷公山、朱家山自然保护区的兽类比较表明,佛顶山与梵净山相似度较高,佛顶山位于这几处保护区之间,对于兽类物种的迁移运动,起着重要的"生态廊道"结点作用。  相似文献   

2.
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进一步了解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类的资源分布和物种多样性特征,于2013年5~6月对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调查结果显示,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两栖爬行动物43种,隶属4目14科34属。运用相似性指数对麻阳河、佛顶山、雷公山三个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进行比较,印证了动物地理区划上雷公山和佛顶山属于黔东南低山丘陵盆地省,麻阳河属于黔北中山峡谷省的划分。运用G-F指数公式分别计算三个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G-F指数,其中,雷公山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G-F指数最高,分别为0.23和0.50,麻阳河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G-F指数最低,分别为﹣0.20和0.25,说明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科间和科内多样性均较低。通过对三个自然保护区年均降水量、年均温等环境因子分析比较,得出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物种相对较少的原因,可能是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较低的年均降水量和较高的年均温。  相似文献   

3.
[目的]东方蜜蜂Apis cerana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昆虫,是生态循环中的重要环节,对其进行种群遗传研究能为东方蜜蜂遗传资源的发现、保护和利用提供基础.广西是我国东方蜜蜂重要的产区和分布区之一.[方法]本研究通过33个形态标记、38个微卫星标记和tRNAleu-CO Ⅱ片段的线粒体标记,对广西东方蜜蜂进行遗传分化、特征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根据形态逐步判别-聚类分析、主成分-聚类分析,微卫星DAPC、Structure分析、聚类树分析、Fst、AMOVA分析,以及线粒体的Fst分析,结果显示广西东方蜜蜂没有发生种群遗传分化.广西东方蜜蜂的微卫星遗传多样性水平在各样点间较为稳定,但线粒体遗传多样性在广西不同样点间的差异较大.线粒体遗传结构易受人为影响,受人为影响小的9个样点线粒体结构中以Acmt01001为主要单倍型;在活框饲养技术发达的北流样点和北海样点,线粒体遗传结构的主要单倍型有2-3种,且Acmt01001比例不是最高的,这意味着人工育王等人为干扰影响较大.[结论]在广西环境基本一致且种群数量较大,基因流通畅的条件下,最远距离约650 km的样点间没有发生遗传分化,意味着东方蜜蜂仅由距离导致遗传分化的距离要大于650 km.根据广西东方蜜蜂遗传多样性现状,对广西东方蜜蜂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软刺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malacanthus是青藏高原特有鱼类。本研究测定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3个软刺裸裂尻鱼野生群体(隆宝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巴塘河上游、巴塘河下游)共72尾的mtDNA D-loop的部分序列(610 bp),分析了其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旨在为玉树软刺裸裂尻鱼野生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共发现29个多态位点,定义了16个单倍型。3个种群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438±0.121~0.676±0.076,核苷酸多样性为0.003 4±0.000 5~0.008 6±0.001 3。群体遗传分化指数统计检验表明,两两群体之间的差异均极显著。基因流分析结果表明,巴塘河上、下游种群之间的基因流水平较高,个体交流频繁。AMOVA分析结果显示,79.49%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种群间,20.51%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种群内,群体间遗传分化极显著。系统发育树和单倍型进化网络结果显示,3个种群的单倍型按照隆宝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巴塘河水系形成2大类群。中性检验结果表明,软刺裸裂尻鱼近期未出现显著的种群扩张事件。建议将分布在隆宝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巴塘河水系的软...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青藏高原东缘和东南缘及邻近地区东方蜜蜂Apis cerana样本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与适应性进化研究,为进一步解析青藏高原东方蜜蜂的遗传资源多样性、种群扩散规律以及适应高原生境的分子进化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对青藏高原东缘和东南缘及邻近地区77群东方蜜蜂样本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运用群体遗传学方法,基于群体结构、主成分分析、系统进化树、遗传分化指数、线粒体基因组单倍型以及选择信号分析对东方蜜蜂这77群及GenBank数据库下载的90群的全基因组重测序原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这167群东方蜜蜂区分出来自川西高原、藏南高原、滇北高原和川北高原的4个高原型群,分属于两个进化支,平均遗传分化指数(Fst=0.1178)高于非高原型群的(Fst=0.0411)。基于种群间最小遗传距离分析,东南缘的藏南高原群、滇北高原群与滇南群具有更近的遗传关系;东缘的川西高原群、川北高原群分别与川西山地和秦巴群具有更近的遗传关系。结合线粒体基因组单倍型分析,初步推断出青藏高原东缘及东南缘高原型群体祖先单倍型及来源。选择性分析鉴定到了潜在的参与脂肪酸代谢、光转导、温度适应、卵巢发育等信号通路相关的潜在受选基因。在藏南高原和滇北高原群体中发现两个共同受选择基因ISL-1和FOXO,主要参与胰岛素分泌以应对细胞压力,暗示它们在东方蜜蜂适应青藏高原东南缘生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论】青藏高原东方蜜蜂遗传多样性丰富,东南缘的藏南高原和滇北高原群体以及东缘的川西高原和川北高原群体在遗传分化上明显区分,这4个高原群是由邻近地区非高原群扩散后的地理隔离形成了种群分化;初步筛选获得东方蜜蜂高原环境适应性潜在基因。本研究为进一步探析青藏高原东方蜜蜂适应高原生境下的分子进化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贵州省东方蜜蜂Apis cerana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现状,对贵州省9个地级市79个样点采集的东方蜜蜂样本线粒体DNA (mt DNA) COI-COII序列进行扩增与测序,分析其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亲缘关系。序列结果显示扩增后COI-COII序列长度约为760 bp,A+T平均含量(82.3%)明显高于C+G(17.7%),碱基偏移性明显。单倍型分析共发现33个单倍型,其中主体单倍型H1为9个地理群体共有。单倍型多样度分析表明平均单倍型多样度为0.802,其中黔南地区最高,遵义地区最低;平均核苷酸多样度为0.014,其中六盘水地区最高,黔西南及安顺地区最低。中性检验结果表明贵州省部分地区东方蜜蜂可能经历过群体扩张。9个地区样点的平均遗传距离介于0.0012~0.0044之间,其中毕节与黔东南地区间最大,为0.0044,安顺与黔南、遵义地区间最小,均为0.0012。在单倍型系统进化树中,79个样点东方蜜蜂可分为两个类群。研究结果为贵州省东方蜜蜂遗传分化研究、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国家级保护鸭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关系,利用17个微卫星标记,对我国6个国家级保护鸭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统计了平均遗传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基因多样度(FST)、平均遗传分化系数(GST)和遗传距离等。结果表明,各鸭品种的杂合度较高,除两个群体表现为显著的杂合子缺失外,其他群体均处于Hard-Weinberg平衡状态。6个鸭种群间平均FST值为17.0%,平均遗传分化系数GST为14.7%,各品种平均杂合度为0.706~0.60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61~0.663。本研究说明我国6个国家级保护鸭品种资源各品种内和品种间的遗传变异大,遗传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8.
DNA条形码(DNA barcode)是基因组中较短的、种内变异相对稳定的基因序列,已经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物种鉴定、生物多样性评估的有力手段之一。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属于世界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在我国珍稀动物保护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目前保护区已累积了大量的陆生脊椎动物监测数据,但缺乏遗传资源本底调查和基础的遗传资源数据库。本研究基于DNA条形码技术,以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要研究区域,基于样线法和博物馆标本调研,对所采集的314份样品进行DNA条形码分析,共鉴定兽类、鸟类、两栖类18目35科74种,首次获得了王朗齿突蟾(Scutigerwanglangensis)的线粒体基因(COI、12S-16S、16S、Cytb)及核基因(RAG1)的条形码序列信息,并通过比较不同监测方法说明了DNA条形码技术在动物多样性调查中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基于DNA条形码技术最终获得了216份DNA条形码数据,初步建立了保护区陆生脊椎动物遗传资源数据库,该数据库将为评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提供基础信息,为动物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哲罗鱼(Hucho taimen)是我国珍稀的土著冷水性鱼类,目前已处于濒危状态.为了解哲罗鱼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该研究利用20对微卫星标记对9个野生哲罗鱼群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9个哲罗鱼群体的观测杂合度在0.0994~0.8882,期望杂合度在0.2005~0.8759,PIC指数在0.3432~0.5261,其中呼玛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群体间的Fst在0.0246~0.2333 (P<0.0001),Nm在0.8216~9.9292,群体间遗传分化较明显,基因交流少;群体的同胞系比例在27.78%~90.91%,说明近交压力较大,可能经历过遗传瓶颈或存在这样的风险.AMOVA分析表明,群体间各基因座遗传分化系数的均值为0.1081;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北极江段群体独立为一支,呼玛河群体与乌苏里江各群体聚为一支,黑龙江中上游各群体聚为一支.这些结果表明,哲罗鱼资源量的减少已经影响了群体间的基因交流.应杜绝对哲罗鱼资源破坏性捕捞,同时加强群体间基因交流,以期达到全面保护哲罗鱼种质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利用16对荧光标记微卫星引物分析国家蜜蜂基因库(吉林)保种群体东北黑蜂的小群保种效果,为进一步保护和利用东北黑蜂遗传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分别选取国家蜜蜂基因库(吉林)保种群体和国家级东北黑蜂保护区(原产地)群体东北黑蜂各30头,利用测定优势等位基因频率(Pi)、期望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和群体内近交系数(F_(is))比较基因库保种群体与原产地群体的遗传差异。两群体间东北黑蜂的Pi、He、PIC和F_(is)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国家蜜蜂基因库(吉林)对东北黑蜂群体保种效果良好,异地小群保种的方法对东北黑蜂具有潜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野外考查、标本采集和分类鉴定,以及文献资料整理,对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和分布区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32科76属237种,优势科为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凤尾蕨科(Pterid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优势属为双盖蕨属(Diplazium)、卷柏属(Selaginella)、凤尾蕨属(Pteris)。(2)分布区类型以东亚广布和热带亚洲分布为主,生态类型以阴生植物和土生植物居多。(3)与其他地区的区系比较显示,茂兰与广西花坪物种相似性系数最高,依次是贵州梵净山、四川峨眉山和云南马关县。  相似文献   

12.
Bitahai Nature Reserve is located in Northwest Yunnan and is the highest elevation and the highest latitude wetland nature reserve in Yunnan Province. Bitahai Nature Reserve is a typical wetland nature reserve in very low latitude and high elevation with large areas of coniferous forest around the alpine till lakes, wetland and water area ecosystem while compared with natural reserves distributed same latitude in the world. The area of the reserve distribution is the key area of Transverse Mountain Region. It was a refuge for plant and wildlife because Transverse Mountains were not covered by ice in the Tertiary. And the area is now regarded as a center of forming new species and preserving ancient species. Species biodiversity is high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some endemic animals and plants are limited in Transverse Mountains area. In the nature reserve, there are many first and second grade protected plants and animals listed in Lists of China National Priority Protection Fauna and Flora. All of these are precious materials of genetic diversity. The diversities of the plant community and vegetation contribute to ecosystem diversity. Thus, Bitahai Nature Reserve holds with high conservation value. However, its biodiversity is threatened by different factors and its conservation should be paid great attention.  相似文献   

13.
李仕泽  刘京  徐宁  魏刚  王斌 《四川动物》2020,39(1):75-80
2015-2018年在贵州省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湍蛙属Amolops 3号成体标本及1号蝌蚪标本,经过系统发育分析和形态学比较,确定为中华湍蛙Amolops sinensis,为贵州省两栖动物新记录。另外,本文首次对该种的蝌蚪进行了形态描述。  相似文献   

14.
在对有关模式标本资料广泛查询的基础上,统计出以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模式产地的维管植物91种(含种下单位),隶属于47科73属。除1种无采集人信息外,其余90种由31人或团队采集,这些标本保存于国内外21个研究机构。以该地为模式产地的物种中,19种以梵净山命名。原学名中有17个被归并,其中12个学名在种级水平发生了变化,5个学名在种下水平发生了变化。以该地为模式产地的物种中受威胁的共15种,包括极危(CR) 1种,濒危(EN) 6种,易危(VU) 8种。  相似文献   

15.
鼎湖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造就了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植物和微生物资源。为了挖掘其中的微生物资源,对近年来鼎湖山林下土壤来源的真菌和放线菌次生代谢物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The Changbai Mountain Biosphere Reserve (CMBR) is the largest and one of the earliest natural reserves established in China. The continuous losses of species and ecosystems in the reserve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have raised numerous concerns within China and beyond, which also leads some people to question the function and efficiency of natural reserves in protecting b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resources. By collecting the published data, conducting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ing local people, we present the current status of b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diversity/resources in the reserve and analyze the major factors causing biodiversity loss in the reserve in an ecological and socio-economic context. We found that the high human population pressure, mismanagement practices of resources, a poor resource evaluation system which underestimates the ecological value of the natural reserve, an inappropriate economic development policy, and rapid expansion of the tourist industry were the major causes leading to the biodiversity loss in the reserve in the past few decades. In order to manage the biological resources and biodiversity in the CMBR in a sustainable way, we recommend some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which include balanc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biological/ecological conservation, controlling human population in the reserve, encouraging collaboration within and outside the reserve, especially the areas around the reserve, enhancing governmental assistance and subsidy to the local residents, and promo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biodiversity education in the local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17.
陕西秦岭平河梁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的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9月利用铗日法辅以陷阱法对位于秦岭山脉南坡东段的平河梁自然保护区及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进行了调查,共设置采集点10个;2460铗日中共捕获小型兽类689只,隶属于3目6科19属27种(另有两种鼢鼠和一种鼯鼠系其他手段捕获),平均捕获率28.01%。对捕获的27种小型兽类生态和垂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河梁保护区3个群落的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在2.9288-3.3639之间,Pielou均匀性指数在0.7669-0.8602之间。在上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对邻近地区的调查,据一些物种的分布特点,订出平河梁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的名录,计48种,结果显示秦岭南坡东段小型兽类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要高于秦岭其他地区。另在考察中采集到白尾鼹(Parascaptor leucura)、小纹背鼩鼱(Sorex bedfordiae)、斯氏鼢鼠(Myospalaxsmithii)、川西白腹鼠(Niviventer excelsior),在秦岭山区尚属首次记录。还整理了秦岭南坡小型兽类名录,认为秦岭南坡有小型兽类55种,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应属于西南区。  相似文献   

18.
程占红  张金屯  上官铁梁  张峰 《生态学报》2002,22(10):1765-1773
采用敏感水平、群落景观重要值、物种多样性信息指数等一系列评价指标 ,探讨了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与植被生态环境的关系。通过一系列评价指标分析 ,结果表明 :保护站~冰口凹段 ,敏感水平不断增大 ,景观重要值不断减小 ;冰口凹到 2 4 2 0 m段 ,敏感水平开始逐步减小 ,景观重要值则不断上升 ;2 4 2 0~ 2 5 80 m段 ,敏感水平又开始逐步回升 ,景观重要值则又迅速下降。物种多样性信息指数随着海拔的不断上升 ,呈一条波动且渐趋上升的曲线。但阴生种比值不能很好地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和其相互关系相吻合 ,且与植被现状大体一致 ,反映了整个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的旅游价值及其生态环境质量。同时 ,距游径的水平距离对植物群落及其景观特征的影响也较为明显。研究结果较好地反映了芦芽山旅游开发现状 ,与实际状况大致吻合 ,说明这一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天蛾科昆虫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02年至2008年的陆续采集和2009年5月至10月定期系统调查采集,获得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天蛾标本共2 103号,它们隶属于5亚科、33属、75种和亚种.该保护区天蛾科昆虫的区系成分以东洋区种类为主,其次是广布种,并且有少量的古北区种类及特有种;天蛾种类和个体数量的高峰期基本集中在6~8月,鹰翅天蛾Ambul...  相似文献   

20.
胡尔查  王晓江  铁牛  洪光宇  苏和  张艳楠 《生态学报》2022,42(14):5945-5955
选取2000—2020年MODIS影像的归一化指数(NDVI)数据及同期的气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相关分析等方法,从海拔、坡度和坡向的角度分析了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长季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NDVI时空变化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总体覆盖状况良好且呈增长趋势,增长速率为0.058/10a;(2)保护区NDVI空间分布呈现出西部低、东部高的从西到东逐渐增加的特征。保护区生长季NDVI均值随着海拔的升高而明显增加,随着坡度的增加呈缓慢增加趋势,在不同坡向上,生长季NDVI均值大小依次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3)从NDVI变化趋势分析来看,2000—2020年大青山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改善的面积占总面积的61.75%,其中,显著改善、极显著改善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41.13%、20.62%,基本保持不变的面积占总面积的38.17%,退化面积占总面积的0.07%。在空间分布上,NDVI显著、极显著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保护区西部和东部,中部以变化不显著为主。保护区各功能区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