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DNA条形码技术构建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陆生脊椎动物遗传资源数据库及物种鉴定
引用本文:邢超,林依,周智强,赵联军,蒋仕伟,林蓁蓁,徐基良,詹祥江.基于DNA条形码技术构建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陆生脊椎动物遗传资源数据库及物种鉴定[J].生物多样性,2023(7):87-99.
作者姓名:邢超  林依  周智强  赵联军  蒋仕伟  林蓁蓁  徐基良  詹祥江
作者单位:1.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2.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3. 中国科学院大学;4.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5. 平武县林业和草原局
摘    要:DNA条形码(DNA barcode)是基因组中较短的、种内变异相对稳定的基因序列,已经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物种鉴定、生物多样性评估的有力手段之一。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属于世界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在我国珍稀动物保护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目前保护区已累积了大量的陆生脊椎动物监测数据,但缺乏遗传资源本底调查和基础的遗传资源数据库。本研究基于DNA条形码技术,以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要研究区域,基于样线法和博物馆标本调研,对所采集的314份样品进行DNA条形码分析,共鉴定兽类、鸟类、两栖类18目35科74种,首次获得了王朗齿突蟾(Scutigerwanglangensis)的线粒体基因(COI、12S-16S、16S、Cytb)及核基因(RAG1)的条形码序列信息,并通过比较不同监测方法说明了DNA条形码技术在动物多样性调查中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基于DNA条形码技术最终获得了216份DNA条形码数据,初步建立了保护区陆生脊椎动物遗传资源数据库,该数据库将为评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提供基础信息,为动物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关 键 词:DNA条形码  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陆生脊椎动物  生物多样性  条形码数据库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