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研究GX1-rmhTNFα对动物重要生命功能的影响,观察其主要药效学以外的药理作用,为临床研究和安全用药提供信息。方法:分别取大鼠、小鼠肌肉注射,测试GX1-rmhTNFα对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影响。结果:GX1-rmhTNFα三个剂量组对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无明显影响,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在本实验中,GX1-rmhTNFα对小鼠的中枢神经系统无明显影响,对大鼠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无显著性影响,提示其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 GFE-1多肽与重组人肿瘤坏死子α(rmhTNF-α)融合蛋白(GFE-1-rmhTNF),研究该融合蛋白的体外活性和体内分布.方法:利用基工程方法,将人工合成的编码 GFE-1的寡核苷酸片段连接在 rmhTNF-α序列的3'端,转入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采用 Q-Sepharose FF 离子层析柱和 SP-Sepharose FF 阳离子层析柱纯化蛋白,SDS-PAGE 和 Western 印迹鉴定,测定该融合蛋白的体外活性,观察其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构建了融合蛋白 GFE-1-rmhTNF,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体外活性实验显示,GFE-1-rmhTNF 对 L929细胞有明显的杀伤活性;体内分布实验证实,GFE-1-rmhTNF 在小鼠肺组织的富集高肝肾组织.结论:构建了融合蛋白 GFE-1-rmhTNF,可显著杀伤 L929细胞并特异性富集小鼠肺组织.  相似文献   

3.
于钰  索伦  吴强 《动物学研究》2012,33(4):362-366
该文通过免疫组化及蛋白免疫印迹的方法分别对Pcdhα基因敲除和对照组小鼠的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髓鞘碱性蛋白表达以及少突胶质细胞的发育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Pcdhα基因缺失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髓鞘碱性蛋白较对照组小鼠明显减少;2)Pcdhα基因敲除可导致少突胶质细胞发育异常:在小脑中,处于成熟期的少突胶质细胞减少,而处于前体细胞阶段的少突胶质细胞增多。上述结果提示Pcdhα可以通过调控少突胶质细胞的成熟过程进而影响髓鞘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胸腺素α1二聚体蛋白开展初步的毒理学研究,为后续系统地进行临床前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胸腺素α1二聚体蛋白高、中、低剂量组,观察胸腺素α1二聚体蛋白给药后小鼠的一般行为,进行血液生化学指征及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动物未见明显的中毒症状和死亡,与对照组相比,高、中、低各剂量胸腺素α1二聚体蛋白注射组的动物行为、活动、体重、进食量等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血液生化指标与主要脏器组织形态学检查也均未见异常。结论:未发现胸腺素α1二聚体对小鼠有明显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特异性结合肽GX1二聚体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化学合成GX1二聚体、GX1单体、对照肽二聚体,通过CCK-8实验、管状结构形成实验、迁移实验研究GX1二聚体对大鼠视网膜内皮细胞(RMEC)增殖、微管形成、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学技术分析其对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的影响。结果:CCK-8结果显示,与对照肽二聚体及阴性对照组相比,100-200μM GX1二聚体及单体均可抑制RMEC增殖(P<0.05),且随着GX1二聚体及单体浓度升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呈剂量依赖性;各浓度GX1二聚体均较单体抑制作用增强,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管状结构形成实验、细胞损伤迁移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肽二聚体及PBS组相比,GX1二聚体及GX1单体均可明显抑制视网膜内皮细胞管状结构的形成及迁移,且二聚体抑制作用强于单体;对照肽二聚体仅有轻微的抑制视网膜内皮细胞管状结构形成的作用,对细胞迁移无明显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与对照肽及阴性对照组相比,GX1二聚体及GX1单体均可诱导细胞凋亡(P<0.05),且GX1二聚体的诱导作用强于GX1单体(P<0.05),而对细胞周期分布则无明显影响。结论:GX1二聚体和GX1单体均可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微管形成、迁移能力及诱导凋亡,且GX1二聚体较GX1单体作用增强。GX1二聚体有望代替单体成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靶向治疗小肽类药物。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重组人尿激酶原(rhRhpro-UK)不同剂量(8万IU/kg和16万IU/kg)对家兔纤溶功能的影响并与尿激酶(UK)(8万IU/kg)比较实验显示,rhpro-UK和UK都能明显缩短兔优球蛋白溶解时间,rhpro-UK对纤溶参数影响比UK小.rhpro-UK对体外血栓的溶解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加,与同剂量UK比较有显著差别.rhpro-UK和UK对猪冠脉血栓都有明显的溶栓作用,对猪的纤溶指标纤维蛋白原(FG)、纤溶酶原(PLG)和α2抗纤溶酶(α2-AP)无明显影响.rhpro-UK对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单位时间内出血量均明显低于UK.表明rhpro-UK的副作用明显低于UK.rhpro-UK对小鼠、大鼠、犬和豚鼠回肠的一般药理学实验表明,rhpro-UK对受试动物的一般行为、状态及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均无明显影响.仅发现犬实验中手术创面有渗血现象,对全身血液有类似肝素化状态.rhpro-UK的毒理实验表明,rhpro-UK的半数致死量为97.5mg/kg;Beagle犬接受2,8,28mg/kgrhpro-UK后,除8mg和28mg组有一过性牙龈充血,凝血时间明显延长,Tchol,TP和Alb含量有升高趋势外,未观察到明显毒性反应,病理学检查也未观察到药物造成直接的脏器损伤,2mg/kg组未观察到任何毒副反应.特殊毒性实验表明,rhpro-UK没有致突变和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7.
木犀草苷的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木犀草苷在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以及解热抗炎、抗病毒、抗肿瘤等方面作用的分析,为木犀草苷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903口服液是由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经药效学实验表明,该制剂具有较好的扶植正常微生物群,调整微生态平衡,生物拮抗的作用。为了进一步考察该制剂对其它系统的影响,我们用中药903口服液对小鼠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急性毒性试险做了研究。结果表明,中药903口服液对其均无显著性影响,且LD50为137.3±5.8g/kg,说明该制剂无毒无副作用,是一安全有效的生态调整制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清温解毒汤提取物体内对流感病毒的防治作用,阐明该提取物体内抗病毒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NIH小鼠,于乙醚浅麻醉下经鼻滴入流感病毒,观察清温解毒汤提取物对感染病毒小鼠的保护作用,以及对小鼠肺指数的影响。结果:对感染病毒小鼠的保护作用实验显示,清温解毒汤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的小鼠死亡率均较病毒对照组减少;清温解毒颗粒中、高剂量组能明显提高小鼠的平均存活天数(P<0.05)及延长动物的生命率;对小鼠的肺指数的影响实验则显示清温解毒汤提取物组动物的低、中、高剂量组动物肺指数与病毒对照组比较,虽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存在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清温解毒汤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流感病毒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能够延长小鼠存活时间及抑制肺肿胀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荷瘤小鼠皮下注射人工合成胸腺肽α1 (sTα1).方法:检测各组小鼠淋巴细胞亚群比率、T淋巴细胞增殖数量和脾细胞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三个指标,来判定sTα1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sTα1可提高小鼠外周血CD4+T细胞比率、降低CD8+T细胞比率,使CD4+/CD8+的T细胞比率增加.sTα1能明显加强正常小鼠、环丙酰胺(CTX)免疫抑制小鼠和荷瘤+CTX免疫抑制小鼠的脾淋巴细胞的增殖(P<0.5),明显促进正常小鼠及各免疫抑制组小鼠脾细胞细胞因子mIL-2和mIFNγ释放(P<0.5).结论:sTα1可促进T细胞的快速成熟,活化T细胞,纠正了荷瘤和化疗药物产生的免疫抑制作用,有效刺激免疫系统,促进Th1型细胞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慢性应激对C57BL/6J小鼠行为和血液中血脂的影响。方法将20~25 g雄性C57BL/6J小鼠分成应激组及相应的对照组。应激组小鼠独笼饲养,将6个日相和6个夜相刺激及1个全天刺激随机安排到1周内,每周刺激顺序随机重新组合,连续8周。对照组动物则每5~6只小鼠合笼饲养,自由给水,整个实验过程中不接受任何刺激。2组动物均于刺激后的1、2、4和8周经内眦取血,用于血脂的检测。结果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除第8周外,刺激后各时间点模型组小鼠体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空腹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检查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小鼠自刺激后的第2、4、8周显著增加(P<0.01),相反甘油三酯则在个时间点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复合式慢性应激是一种建立应激动物模型的有效方式;应激形成过程中动物体内胆固醇的增加提示长期的应激很可能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一定危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肿瘤血管靶向肽GX1修饰的人血清白蛋白(HSA)作为吲哚菁绿(ICG)的载体,合成近红外荧光探针GX1-HSA-ICG,研究其作为近红外荧光探针在荷人胃癌裸鼠活体中的靶向成像能力。方法:以HSA作为ICG的载体,通过化学修饰与GX1共价连接,合成GX1-HSA-ICG纳米颗粒探针;使用SDS-PAGE对探针合成进行鉴定;采用探针与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以及与肿瘤细胞共培养的脐静脉内皮细胞Co-HUVEC进行结合和竞争抑制试验,验证探针和Co-HUVEC细胞结合的特异性;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对皮下荷胃癌小鼠进行近红外荧光活体成像,验证探针在体内的胃癌靶向性。结果:成功合成GX1-HSA-ICG。细胞结合与竞争抑制实验显示GX1-HSA-ICG可与Co-HUVEC细胞特异性结合;荷瘤小鼠活体成像也显示出GX1-HSA-ICG较ICG有更长体内的循环时间,并且胃癌组织局部较HSA-ICG有更强的聚集。结论:本研究成功合成了胃癌血管靶向肽GX1修饰的HSA为荧光染料载体的胃癌血管靶向探针,成功对荷胃癌裸鼠进行了活体成像。使用HSA为载体的探针较单纯使用ICG的肿瘤局部滞留能力显著提高,GX1增加了探针的胃癌靶向特异性。该探针在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评估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引入的BALB/c-HSF1基因剔除小鼠近一年的繁殖,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系统观察。并就三种繁殖方式的繁殖鼠交配率,受胎率,分娩率,胎间隔及隔及哺乳期仔鼠成活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野生型(HSF1^ / )动物比较,HSF1的缺乏对动物的繁殖有一定的影响,胎间隔与动物的胎次无明显的相关性,而生长曲线与BALB/c的生长曲线类似,这种现象可能与HSF1基因剔除小鼠有BALB/c-HSF1的血缘关系。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构建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 C.perfringens)α 毒素基因的重组干酪乳杆菌口服疫苗,为产气荚膜梭菌毒素中毒的防治提供有效方法。【方法】将构建的重组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基因细胞表面型载体pPG1及分泌表达载体pPG2电转化乳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L.casei),获得阳性重组菌pPG1-α/ L.casei 393 乳酸乳杆菌表面表达系统和pPG2-α/ L.casei393乳酸乳杆菌分泌表达系统。重组菌以1%乳糖为诱导物,在MRS培养基中进行诱导,通过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鉴定,确定目的蛋白的表达。将重组菌口服免疫BALB/c小鼠,收集免疫小鼠粪便及眼冲洗液及外生殖道黏液样本测定小鼠产生抗α毒素的特异性sIgA 抗体水平,采集小鼠血液样本测定血清中抗α毒素的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并对免疫小鼠进行α毒素的腹腔攻毒实验及对获得的抗血清进行α毒素中和试验测定。【结果】重组干酪乳杆菌pPG1-α/ L.casei 393及pPG2-/ L.casei 393免疫小鼠能够产生明显的抗α毒素的sIgA 和IgG 抗体水平,其对α毒素中和试验结果为完全保护。腹腔攻毒实验结果为能抵抗3倍最小致死剂量的α毒素攻击。【结论】表达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免疫保护性抗原的重组乳酸乳杆菌口服免疫动物能够产生良好的局部和系统体液免疫应答和免疫中和效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拮抗剂(ISO-1)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影响。方法:以裸鼠为研究对象,构建子宫内膜异位元症动物模型,应用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拮抗剂进行干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的成活率和体重变化;采用RT-PCR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TNF-αmRNA的表达,ELISA检测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ISO-1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的存活率无明显影响,但可增加其体重(P〈0.05)。ISO-1减少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受损组织中MMP-2、VEGF、TNF-α的表达(P〈0.05),但对TIMP-2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被特异性阻断后,可明显抑制受损组织的重构、血管生成和炎症,最终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组织生长及进一步恶化,这可能是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rhBNP)对脓毒症小鼠脑病理损伤和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效应,明确其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法(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 CLP)建立脓毒症小鼠模型。在CLP手术后6小时皮下注射rhBNP,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被作为对照,连续14天,每日一次。通过旷场实验,评价动物基础运动状态、探索能力和焦虑情绪;采用条件相关恐惧实验,检测动物情景相关记忆能力变化。TUNEL染色检测动物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变化;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 WB)检测动物海马组织TNF-α、Caspase-8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在旷场实验中,与Sham+Veh组小鼠相比较,CLP+Veh组小鼠表现出平均运动速度(P0.0001)、5分钟穿格次数(P0.0001)和中央区域运动时间明显下降(P0.0001)。与CLP+Veh组小鼠相比较,CLP+rhBNP组小鼠旷场中平均运动速度(P=0.35)和5分钟穿格次数(P=0.064)无显著变化,中央区域运动时间明显增加(P=0.0005)。在条件相关恐惧测试中,与Sham+Veh组小鼠相比较,CLP+Veh组小鼠表现为僵直时间比例明显减少(P0.0001)。与CLP+Veh组小鼠相比较,CLP+rhBNP组小鼠表现为僵直时间比例显著增加(P=0.0014)。CLP诱导的脓毒症小鼠表现出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rhBNP治疗可以明显的减轻脑病理变化,并且通过抑制Caspase-3上游信号通路TNF-a-Caspase-8减轻神经细胞凋亡。结论:rhBNP对SAE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胎次、性别是否对成年小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及学习记忆产生影响。方法运用Morris水迷宫系统检测第1~3胎成年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腹腔注射BrdU,标记神经干细胞,检测不同胎次、性别小鼠海马齿状回中的神经发生的差异。结果 (1)在同性别、不同胎次成年小鼠间,第2胎的学习记忆能力(LMA)均显著地高于第1、3胎的,其影响规律为LMA2〉LMA1〉LMA3,且P〈0.05;在同胎次、不同性别成年小鼠间,雌性小鼠的LMA均高于雄性小鼠的,但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2)在同性别、不同胎次成年小鼠间,第2胎海马DG新生神经细胞的数量(N)均高于第1、3胎的,其影响规律分别为NF2〉NF3〉NF1和NM2〉NM1〉NM3,但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同胎次、不同性别成年小鼠间,雌性小鼠的N均高于雄性小鼠的,但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胎次、性别对实验动物神经发生及学习记忆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是肯定的。因此,在使用实验动物时,应予以充分考虑,尽量使用胎次、性别相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磁场作用对小鼠抗应激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磁场处理 30分钟和 1 5分钟的两组实验组与非磁场处理的正常对照组进行游泳耐疲劳运动时间的比较。结果 :游泳耐疲劳运动实验表明 30分钟磁场处理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动物游泳耐疲劳运动时间延长 ,且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1 5分钟磁场处理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动物游泳耐疲劳运动时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30分钟磁场处理组与 1 5分钟磁场处理组比较 ,动物游泳耐疲劳运动时间延长 ,且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在一段时间( 30天 )内 ,每天给予小鼠 30分钟的磁场处理明显提高了小鼠的抗应激能力 ,而磁场处理 1 5分钟对小鼠的抗应激能力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利用Tbx18谱系示踪小鼠模型及Tbx18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探讨转录因子Tbx18对小鼠心血管结构发育的影响.实验建立Tbx18-Cre/Rosa26R-EYFP和Tbx18-Cre/Rosa26R-Lac Z两种基因敲入谱系示踪小鼠模型和Tbx18:Cre/Cre基因敲除小鼠模型;通过免疫荧光及X-gal染色技术,示踪Tbx18在心血管系统结构形成中的命运;通过小鼠心脏整体血管免疫组化及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技术,比较Tbx18:Cre/Cre基因敲除小鼠与野生型对照小鼠心脏室壁结构及冠状血管结构发育情况.示踪结果提示,Tbx18参与小鼠冠状血管及室间隔结构的形成,并与冠脉平滑肌细胞共表达;对Tbx18基因敲除小鼠及野生型小鼠的心脏结构比较提示,Tbx18基因敲除后,仍能形成形态正常的冠状血管系统,小鼠心室肌及室间隔厚度较野生型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Tbx18参与小鼠心脏血管平滑肌及室间隔结构的形成,但其在小鼠心脏腔室结构及冠状血管结构形成过程中不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孕酮(PROG)对缺氧缺血性新生鼠脑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7日龄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4组(n=10):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和孕酮组,动物造模成功24 h后处死动物,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新生鼠大脑皮质中HIF-1α表达的变化。结果:孕酮组HIF-1αmRNA及HIF-1α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1)。结论:孕酮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上调HIF-1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