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目的:建立新生大鼠吸入麻醉模型并探讨吸入麻醉药异氟醚对其海马凋亡的影响。方法:Penlon Prima SP麻醉机、异氟醚挥发罐及自制带进出气口的麻醉小室。共55只7日龄的SD大鼠用于实验。将其中35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n=5)。实验组(Ⅰ-Ⅵ组)异氟醚挥发罐刻度分别为0.125%,0.25%,0.5%,1%,1.5%,2%;新生大鼠置于自制密封麻醉小室内,分别通入含上述异氟醚浓度的混合气体。对照组(第Ⅶ组)给予未混合异氟醚的30%的氧气。将小室安放于37℃恒温箱内。调节气体流量2L/min。实验组于通入气体5,10,15,30,90,180,360 min(T1-7)时于小室出口处抽取10mL气体,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麻醉小室内异氟醚浓度。于通入气体360 min(T7)自新生大鼠左心室采血行血气分析;另取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10),1.5%异氟醚组(I组,n=10),按上述方法建立异氟醚吸入麻醉模型,麻醉结束后2h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C组和I组大鼠大脑海马区Active caspase-3的表达。结果:①麻醉小室出口异氟醚浓度(Y)与麻醉机挥发罐异氟醚浓度(X)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1.5472X-0.0575(r=0.9993)。②血气分析结果显示:Ⅰ-Ⅵ组与Ⅶ组血气分析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C组相比,I组大鼠海马Active caspase-3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麻醉机、异氟醚挥发罐及自制密封带进出气口的麻醉小室成功建立了新生大鼠异氟醚麻醉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异氟醚及相关吸入麻醉药对突触发生期的神经毒性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美满霉素(minocycline,MC)对癫痫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抗凋亡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海人酸致痫组(KA组)和美满霉素预处理+海人酸组(MC+KA组)。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造模后2h、8h和24h海马部位Cytochrome C(CytC)免疫反应性。采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24h、48h caspase-3 mRNA和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在KA致痫后2hCytC即开始有表达,8h达到高峰,24h表达减少,而MC预处理明显减弱此效应。caspase-3 mRNA的含量及caspase-3免疫反应性在24h时间点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在48h时间点,KA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C预处理则明显拮抗KA诱导的caspase-3高表达。结论 KA致痫能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而MC能通过抑制凋亡途径对海马神经元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实验研究灵芝孢子粉对戊四氮活化大鼠海马神经细胞caspase-9表达变化的影响,进一步探索灵芝孢子粉对癫痫大鼠脑保护的作用机制和癫痫与海马神经细胞凋亡调控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制备癫痫模型,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正常对照组、癫痫模型组和灵芝孢子粉用药组caspase-9的表达。结果:癫痫模型组和灵芝孢子粉用药组caspase-9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均升高;其中癫痫模型组caspase-9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灵芝孢子粉用药组caspase-9的表达水平与癫痫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结果证实,Caspase-9介导了癫痫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机制,说明灵芝孢子粉有效成份能充分作用于脑组织,可以调控caspase-9的表达,发挥抗凋亡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实验应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观察bFGF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及顶叶皮质中Wnt通路抑制因子Dickkopf-1(DKK-1)和Wnt通路中pCatenin的表达作用的影响,以探讨Wnt通路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1h再灌注损伤24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及RT-PCR法检测海马及顶叶皮质CA1区神经元β-Catenin和DKK-1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sham组,大鼠海马组织DKK-1 mRNA表达较少,β-Catenin阳性产物在细胞质内有所表达;I/R组,DKK-1 mRNA表达明显增多,β-Catenin在胞质内表达明显减少;bFGF组,大鼠海马组织DKK-1 mRNA表达较I/R组明显减少,而海马细胞质内β-Catenin表达较I/R组明显增加。结论bFGF抑制缺血神经元凋亡,参与DKK-1 mRNA和β-Catenin的调节,对缺血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鼠脑创伤后海马神经组织中casepase-3表达及其在细胞凋亡中的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创伤组,用Marmarou方法造成大鼠重型弥漫性颅脑创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海马CA1区神经细胞casepase-3蛋白表达情况,原位细胞DNA断裂检测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动态变化。同时行TUNEL与caspase-3双标染色。结果:对照组海马区神经细胞casepase-3未见明显表达,创伤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casepase-3表达在伤后3小时开始升高,伤后3天达高峰(P0.01),伤后7天下降明显。对照组海马区未见TUNEL阳性细胞,创伤组海马区TUNEL阳性细胞伤后3小时开始增多,伤后3天达高峰(P0.01),伤后7天下降。可见创伤组TUNEL染色与caspase-3免疫染色双标阳性的细胞伤后6小时细胞数量逐渐增多,于伤后3天达高峰(P0.01),伤后7天双标阳性细胞数量下降。Casepase-3表达与TUNEL阳性细胞明显相关(P0.01)。结论:大鼠脑创伤后casepase-3的过度表达是影响大鼠脑创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原因之一,抑制casepase-3活性表达对神经组织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大鼠麻醉手术后对海马?琢-突触核蛋白表达和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24只20-24个月龄SD大鼠机分为三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n=8),麻醉手术组(在异氟烷麻醉下进行剖腹手术,n=8),右美托咪定组(麻醉前30分钟,腹膜内注射25μg/ kg右美托咪定,在异氟烷麻醉下进行剖腹手术,n=8)。通过Y迷宫和爬杆测试分别评估干预措施对认知功能和运动行为的影响。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干预措施对α-突触核蛋白,S100β蛋白,caspase 3,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通过RT-qPCR检测干预措施对TNF-α和IL-1β mRNA表达的影响。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干预措施对ROS,MDA和ATP表达水平的影响。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干预措施对NDUFV2,MT-ND1,SDHA和SDHC的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麻醉手术组试验次数和爬杆时间、α-突触核蛋白、S100β、caspase 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TNF-α和IL-1β mRNA表达水平、ROS和MDA水平均显著增加,Bcl-2蛋白表达、ATP水平以及NDUFV2、MT-ND1、SDHA和SDHC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麻醉手术组相比,右美托咪定组试验次数和爬杆时间、-突触核蛋白、S100β、caspase 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TNF-α和IL-1β mRNA表达水平、ROS和MDA水平均显著降低,Bcl-2蛋白表达、ATP水平以及NDUFV2、MT-ND1、SDHA和SDHC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通过降低海马的炎症反应和神经元凋亡,以及增加α-突触核蛋白和S100β的水平,抑制线粒体功能障碍,保护老年大鼠麻醉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异氟烷预处理对电磁脉冲辐射所致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n=12),分别为:假辐照组(CON组)、电磁辐照组(EMP组)、异氟烷预处理组(IP组)和异氟烷预处理+电磁辐照组(IP+EMP组)。EMP组场强为400 KV/m,脉冲为200次,连续辐照3天;IP组吸入2.0%异氟醚2h;IP+EMP组吸入2.0%异氟醚2 h,24 h后制备EMP损伤模型。于辐照后24 h处死大鼠,每组随机抽取3只大鼠,取脑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IL-6和TNF-α的表达变化;尼氏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的凋亡;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区BDNF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海马区BDNF细胞水平的表达。结果:与CON组比较,EMP组、IP组、IP+EMP组的IL-6和TNF-α的表达增高,尼氏小体减少,BDNF蛋白及细胞水平的表达均下调(P0.05);与EMP组比较,IP组和IP+EMP组IL-6和TNF-α的表达降低,尼氏小体增多,BDNF蛋白及细胞水平的表达上调(P0.05)。结论:异氟烷预处理可减轻电磁脉冲辐射所致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大鼠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鼠脑创伤后海马神经组织中casepase-3表达及其在细胞凋亡中的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创伤组。用Marmarou方法造成大鼠重型弥漫性颅脑创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海马CA1区神经细胞casepase-3蛋白表达情况,原位细胞DNA断裂检测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动态变化。同时行TUNEL与caspase-3双标染色。结果:对照组海马区神经细胞casepase-3未见明显表达,创伤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casepase-3表达在伤后3小时开始升高,伤后3天达高峰(P〈0.01),伤后7天下降明显。对照组海马区未见TUNEL阳性细胞,创伤组海马区TUNEL阳性细胞伤后3小时开始增多,伤后3天达高峰(P〈0.01),伤后7天下降。可见创伤组TUNEL染色与caspase-3免疫染色双标阳性的细胞伤后6小时细胞数量逐渐增多,于伤后3天达高峰(P〈0.01),伤后7天双标阳性细胞数量下降。Casepase-3表达与TUNEL阳性细胞明显相关(P〈0.01)。结论:大鼠脑创伤后casepase-3的过度表达是影响大鼠脑创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原因之一,抑制casepase-3活性表达对神经组织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鼠缺血再灌注后溶酶体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 CD)、caspase-9在不同时段蛋白质及mRNA表达变化。方法:将60只S 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脑缺血再灌注组(40只),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MCAO),免疫组化及RT-PCR法分别检测Cathepsin D、caspase-9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6h Cathepsin D的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5),24h达高峰,48h仍保存高水平。caspase-9蛋白和mRNA6h开始明显升高,12h达高峰,此后缓慢下降,但48h组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athepsin D、caspase-9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表达增强,溶酶体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咪达唑仑用于上肢创伤病人行高位硬膜外阻滞的遗忘作用和相应的脑电变化。方法:选择40例单纯上肢创伤病人行高位硬膜外阻滞随机双盲分为四组:咪达唑仑0.15mg/kg和0.10mg/kg,安定0.20mg/kg,生理盐水2ml,麻醉前30分钟肌注,观察用药前后脑电改变,镇静分级对麻醉操作的遗忘率和程度以及术后心理状况。结果:用咪达唑仑后,镇静程度与遗忘效果有显著变化。0.10mg/kg咪达唑仑的遗忘率为70%,其中90%为不全遗忘;0.15mg/kg咪达唑仑可达到100%完全遗忘;咪达唑仑的脑电功率谱变化为δ和β相对功率明显增加,而θ和α相对功率明显下降。结论:肌注咪达唑仑完全可以消除病人对高位硬膜外麻醉穿刺操作过程的不良回忆,并与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11.
顾奕  于明琨  吕立权  孙克华  卢亦成  侯立军 《生物磁学》2011,(11):2030-2033,2010
目的:检测脑外伤大鼠中p53、bcl-2及caspase-3表达,并分析其与脑外伤之间的关系,为脑损伤患者预后提供部分参数依据。方法:建立脑外伤大鼠实验动物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Bcl-2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脑创伤后在创伤周围区的神经元会发生凋亡,凋亡的发生可能与p53、bcl-2、caspase-3等基因及蛋白的调节有关。结论:脑创伤后在创伤周围区的神经元会发生凋亡,凋亡的发生可能与p53、bcl-2、caspase-3等基因及蛋白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上常用的麻醉剂氯胺酮对乳鼠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新生7日龄SD大鼠15只,随机分成3组:氯胺酮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20 mg/kg、80 mg/kg氯胺酮,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麻醉后24 h,取脑组织作HE染色,用TUNEL法检测脑细胞的凋亡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氯胺酮低剂量组的凋亡细胞增多但不明显(P〉0.05),神经元核固缩和Caspase-3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氯胺酮高剂量组的凋亡细胞数、神经元核固缩及Caspase-3阳性细胞数显著性增加(P〈0.05)。神经元核固缩、凋亡细胞和Caspase-3阳性细胞均以皮层区多见。结论 80 mg/kg氯胺酮可引起乳鼠脑细胞凋亡,以皮层区为主,Caspase-3的激活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20 mg/kg氯胺酮对乳鼠脑细胞凋亡的影响较轻微,其临床等效剂量为3 mg/kg。氯胺酮小儿麻醉用量不宜过多,避免引起脑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静脉复合吸入全麻和静脉全麻两种方法用于小型猪胰肾联合移植实验中的麻醉效果,探讨简单、安全、易行的麻醉方法。方法A、B两组健康贵州小香猪,每组6只,基础麻醉后气管插管,A组:持续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根据手术要求间断注入万可松和芬太尼;B组:持续注入氯胺酮,间断静脉注射万可松和芬太尼维持麻醉。观察麻醉持续时间,镇痛和肌松药量,术后拔管和完全清醒时间,监测麻醉过程中血压、心率、脉搏氧的变化。结果A组术中麻醉效果好,血压、心率和脉搏氧稳定,与B组有显著差异(P〈0.05);B组麻醉效果较差,肌松用药量明显增多,术后完全清醒时间长于A组(P〈0.05)。结论气管插管后静吸复合的麻醉方法是用于贵州小型猪实验安全、合适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DN)对Aβ所致AD大鼠海马结构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6只3月龄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侧脑室注射10μg Aβ25-35)、治疗组在模型组基础上腹腔注射多奈哌齐1.5mg/kg/d,持续4w,免疫组化方法观察3组大鼠海马结构3个亚区caspase-3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组大鼠海马结构T-Akt和P-Akt的表达。水迷宫行为学测试3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缩短(P<0.01)。模型组海马结构3个亚区的caspase-3平均光密度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而治疗组较模型组减少(P<0.05)。3组之间T-Akt的表达没有差异,但模型组P-Akt的表达量较对照组下调(P<0.05),治疗组P-Akt的表达量较模型组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多奈哌齐可能是通过上调Akt的磷酸化水平而减少caspase-3的表达,改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胰岛素对糖尿病大鼠下颌下腺内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C);10只大鼠用链尿佐菌素复制糖尿病模型作为DM组;10只大鼠用链尿佐菌素复制糖尿病模型,予以胰岛素治疗作为INS组。2个月后取血检测血糖、血脂;取大鼠下颌下腺,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显色(SP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平均光密度。结果①血糖检测结果:C组和INS组的血糖分别与DM组血糖比较,均有差异(P0.05);②血脂检测结果:C组和INS组的TG分别与DM组TG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DM组TC分别与C组和INS组TC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免疫组化结果:与C组比较,DM组大鼠下颌下腺导管上皮细胞内Bcl-2表达显著下降(P0.05),Caspase-3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DM组比较,胰岛素组Bcl-2表达显著增加(P0.05),Caspase-3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 DM大鼠下颌下腺内Bcl-2表达降低和Caspase-3表达增加,可能在糖尿病时下颌下腺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胰岛素具有对抗糖尿病下颌下腺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和不同麻醉药物对大鼠血气、电解质及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异氟烷、乙醚吸入麻醉,戊巴比妥钠、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经腹主静脉取血,经血气一电解质分析仪全自动分析测定,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和麻醉药物对大鼠血气、电解质及能量代谢的影响。结果异氟烷吸人麻醉组Na’离子浓度略低于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组(P〈0.05);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组Ca2离子浓度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1);吸入麻醉组的Mg2离子浓度显著高于药物腹腔注射麻醉组(P〈O.05,P〈0.01);水合氯醛腹腔注射组Lac含量显著高于乙醚和戊巴比妥钠麻醉组(P〈0.01);吸人类麻醉药能较好的维持较高的PO2、SO2、O2Ct和A(肺泡气中氧分压),而BE-ECF、BE-B、PCO2、HC03-和TCO2降低,表明不同麻醉药均有不能程度的引起大鼠静脉血血气、电解质及能量代谢产物的改变。结论不同麻醉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引起大鼠静脉血血气、电解质及能量代谢产物的改变,异氟烷和乙醚对动物机体心血管、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机体损害较少,而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对动物机体心血管、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机体损害较大。因此,在使用麻醉药时应合理选用和控制,避免由于麻醉引起实验误差。  相似文献   

17.
郭晓东  张芋月  胡瑾华  熊璐  周光德  赵雨来 《生物磁学》2012,(30):5838-5840,5901
目的:探讨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NF-κBp65和Caspase-3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慢性重度乙型肝炎肝组织标本68例(慢重肝组),正常肝组织标本2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中NF-κBp65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慢重肝组患者肝组织中NF-κBp65和Caspase.3阳性表达程度均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慢重肝患者死亡组肝组织中NF-κBp65和Caspase.3阳性表达程度均明显强于存活组(P〈O.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慢重肝组患者肝组织中NF-κBp65和Caspase-3表达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0.449,P〈0.05)。结论:NF-κBp65和Caspase-3可能参与了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的肝细胞凋亡过程,且具有一定相关性,并对判断患者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科开胸手术单肺通气定容通气模式下和定压通气模式下PetC0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与PaC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0例择期左侧开胸手术单肺通气成年患者,ASAI~II级,随机分为A组(n=20)采用VCV(容量控制通气)模式通气、B组(n=20)采用PCV(压力控制通气)模式通气。比较两组各时段的PaCO2和PetCO2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经统计学分析,除第一时间点,两组同一时间点的PetC02比较及PaC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A组PetC02四个时间点比较及PaCO2四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除PetCO2第三与第四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余PetCO2各时间点相比较及PaCO2各时间点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肺通气定压通气模式下PetCO2与PaCO2在各个时间点的相关系数均大于定容通气模式时。无论是定容还是定压通气模式,单肺通气时间越长,其PetCO2与PaCOz的相关系数也越小。结论:1.同双肺通气相比,单肺通气时定压通气模式下PaCO2及PetCO2的改变小于定容通气模式时。2.单肺通气时,定压通气模式下PetCO2与PaCO2的相关性好于定容通气模式时。3.在这两种通气模式下PetCO2与PaCO2的相关性与单肺通气的时间成反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