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丙型肝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国内外最新资料,对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结构、各区功能,病毒粒子的形态、病毒分型和变异以及实验室诊断和急待解决的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丙型肝炎病毒翻译及调控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是单股正链RNA病毒,有单一阅读框架,编码约3010个氨基酸的病毒前体蛋白。HCV基因组结构和病毒蛋白的亲疏水性与黄病毒相似,因此将其归于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群[1]。与黄病毒不同的是,HCV5′...  相似文献   

3.
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哈维.阿尔特(Harvey J. Alter),查尔斯.赖斯(Charles M. Rice),和英国科学家迈克尔.霍顿(Michael Houghton),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方面的决定性贡献.在他们的发现之前,甲型肝炎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均有重大突破,但是大部分血源性肝炎病例仍然无法解释,而丙型肝炎病毒的发现揭开了这些肝炎的病因,并推动了相应的血液检测与新药研发. 丙型肝炎病毒进入细胞之后引起慢性炎症,并通过多种途径诱导肝癌的发生.本文总结了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肝癌的机制,并介绍了丙型肝炎防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单介绍了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病毒结构和非结构蛋白所引进的体液免疫反应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反义核酸抗肝炎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一直是困扰人类的一个难题.目前可利用的药物仍屈指可数.反义核酸技术的发展为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利用反义DNA,反义RNA和核酶技术来抑制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在体外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体内也进行了一些研究,为临床应用反义核酸治疗病毒性肝炎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慢性病毒感染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问题.据统计,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致慢性感染的人口即达5亿之多.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有关新的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的研究时有报道.与丙型肝炎病毒传统单一阅读框架翻译的病毒蛋白不同,新的核心C蛋白是由该病毒核心蛋白基因阅读框架序列+1移位后翻译产生的.新型C蛋白普遍存在于各个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中,约40%及 20%病毒感染者体内可检测到针对新型C蛋白的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肝癌患者中,新型C蛋白的表达量增高.新型C蛋白被认为可能与HCV感染慢性化和肝癌有关.  相似文献   

8.
病毒与宿主细胞的吸附是病毒感染的第一步,其相互作用决定了病毒的宿主范围和组织、细胞的易感性。丙型肝炎病毒(HCV)受体的研究,对于阐明HCV的感染机制及感染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应付血液制剂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日本引进了”NAT”技术,这种技术的灵敏度很高,即使几个拷贝的病毒也能够被检测出来,也可以用来进行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检查。由于NAT的威力强大.使得日本近几年来由于输血引起的感染事故大大减少,只发生了十几起。  相似文献   

10.
RNA干扰技术可以特异性敲低或关闭特定基因的表达,已经在生命科学的各基础研究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在抗病毒和肿瘤治疗等药物开发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RNA干扰技术被逐渐用于抗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不仅可以特异性地阻断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和表达,而且还可以特异性地阻断与丙型肝炎病毒结合的蛋白的复制和表达。我们简要综述了近年来RNA干扰技术在此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生物磁学》2014,(29):I0004-I0004
在世界各地,百万计人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HCV),HCV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症。直接作用的抗病毒剂能抑制病毒蛋白,并已成功地用于治疗HCV。不幸的是,抗病毒治疗在一些患者中失败,导致丙型肝炎病毒复发。  相似文献   

12.
《生命科学研究》1999,3(1):52-52
用RT-PCR方法从北京株丙型肝炎病毒中扩增出NS3区基因片段,该片段经pGEX-T载体克隆到大肠杆菌DH5α菌株中.经自动序列分析仪测出NS3基因的728bp长的核酸序列.发现在该片段中第31位核苷酸发生A→T突变,产生一个终止突变.这表明,丙型肝炎病毒北京株存在一定的变异,产生缺陷型病毒,这类缺陷型病毒的出现可能是丙型肝炎病毒持续性感染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经血源传播的一类肝炎病毒。1989年美国Chiron公司Choo等率先将HCV cDNA克隆成功,使HCV成为第一个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而发现的病毒。近两年来,HCV研究的进展十分迅速,已成为病毒性肝炎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本文就HCV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在慢性肝炎中,乙、丙型病毒性肝炎混合感染相当多见,可使肝炎慢性化、重症化,肝组织损伤加重,肝硬化(LC)和肝癌(HCC)发生率增加[1].本文应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196例肝病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初步探讨了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丙型肝类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复制状况以及两者间的相互作用与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翟为溶 《微生物与感染》1997,20(3):12-13,20
本文简单介绍了细胞内丙型肝炎病毒(HCV)抗原、基因组及病毒颗粒的检测情况,并对体内肝细胞及体外培养的淋巴细胞中HCV颗粒的检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丙型肝炎病毒的分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HCV是一高度异质性的RNA病毒,体外培养系统尚未建立,其分类依赖于核苷酸序列或相应核苷酸的合成肽或表达产物,本文从基因分型和血清分型两个方面对丙型肝炎病毒分型的方法,现状及其意义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7.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该病毒感染后可引起急、慢性肝炎。由于HCV的宿主范围较窄,一直未找到合适的动物模型来研究该病毒的致病机制、免疫预防等,至今也无证据表明动物源的HCV同源病毒可能跨种传播给人类。最近,研究者在小型野生动物(如啮齿类动物、蝙蝠)和家养动物(如犬、马、牛)中相继发现了新型HCV同源病毒(HCV样病毒和GBV样病毒),这些病毒分别属于丙型肝炎病毒属(hepacivirus)或持续性G病毒属(pegivirus),研究这些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生物学特征有助于HCV的起源及其致病机制和免疫等研究。本综述从HCV基本特征、相关病毒谈起,着重介绍新型HCV同源病毒,并探寻其自然宿主,进而讨论了人类重要病原之一HCV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肝脏疾病的主要致病因子,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由于缺乏可靠的体外培养系统,致使对HCV生活周期的研究受到了阻碍。虽然HCV基因组和亚基因组复制子的出现对于研究病毒复制和病毒一细胞相互作用是一重大的进展,但这些系统并不能够产生病毒体。本文介绍了1种可以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产生病毒颗粒的HCV体外复制系统。  相似文献   

19.
用国产重组抗原研制丙肝病毒抗体检测试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克隆表达的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及非结构 3区蛋白、非结构 4区蛋白和非结构 5区蛋白作为抗原 ,研制装配了第三代丙肝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用该试剂检测国家第三代丙肝病毒抗体检测试剂标准血清 ,40份阴性血清全部符合 ,40份阳性血清出现 1份假阴性。分析探讨了各种影响试剂质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丙型肝炎病毒(HCV)在患者血液中含量极微,难以直接找到病毒本身。为确立特异拘诊断方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多年来一直是沿用除外诊断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