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Ⅰ型干扰素受体启动子(IFNAR1)的基因多态性在不同个体间的差异,以及它们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3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8例自发康复者、148例健康对照和114例正常高加索人的IFNAR1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基因的多态性与慢性HBV感染的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构建IFNAR1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比较不同IFNAR1启动子变异体的转录活性。结果 在-568,-408,-77和-3位点发现基因多态性,其中-568和-77位点,以及-408和-3位点之间存在等位基因连锁。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568G、-408C和单体型-568G/-408C/-3C/-77(M)与病毒清除有关,-568C、-408T和单体型-568C/-408T/-3T/-77(L)与HBV感染的慢性化有关。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的检测显示,-408和(或)-3位点的多态性可影响调节IFNAR1启动子的转录水平,而-568位点的多态性总体上对转录活性无明显的影响。-77(9)在高加索人中明显多见,携带这一基因型启动子的转录活性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型启动子的转录活性。结论 IFNAR1的基因多态性与慢性HBV感染的易感性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中国人群CCR5基因开放阅读框架(ORF)区突变并分析其对中国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传播和致病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居住在香港特区的1099名成年中国人,其中785名为HIV阴性健康人,314例为确诊HIV感染的患者。首先对CCR5 ORF进行测序,确定并分析CCR5突变在人群的分布。再对突变G106R、Δ32、R223Q、299(FS)和S3361体外克隆,研究其表达及作为HIV辅助受体功能的改变。结果 在CCR5 ORF共检测到10个突变位点。其中7个为有意义突变;突变R223Q是发生频率最高的突变,在正常人是4.7%,在HIV感染者是4.5%;其余CCR5 ORF突变发生频率均<1%; R223Q位于CCR5膜内区,不影响其作为HIV辅助受体的功能;S336I位于CCR5的C端,同样不影响其功能;突变G106R位于CCR5第3跨膜区,实验显示其辅助受体功能受到明显影响。结论 CCR5 ORF突变在中国人群较为常见,一些突变明显影响其作为HIV辅助受体的功能,但在流行病学范围内对HIV感染及致病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慢性病毒感染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问题.据统计,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致慢性感染的人口即达5亿之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