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1.
为了观察异种血清诱发肝纤维化过程中细胞外基质(ECM)及其生成细胞的变化规律,经腹腔注射猪血清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肝内胶原(Col)Ⅰ、Ⅲ、Ⅳ、Ⅴ型和纤连蛋白(Fn)及其生成细胞。结果:①Fn最早在汇管区、小叶间隔内沉积,ColⅢ、Ⅳ、Ⅴ随之增多,停止血清注射后它们都明显减弱或消失;ColⅠ沉积出现最迟,但阳性迅速增强,停止注射后仍较强;②结蛋白(Dm)阳性的肝星状细胞(HSC,原称Ito细胞)其分布和数量变化与Fn和ColⅡ基本同步,而位于汇管区及细胞间隔的原始间叶细胞(PMC)Dm(-)。提示ECM生成细胞可能来自细胞骨架表型不同的PMC和HSC,本模型由于能清晰地显示ECM及其生成细胞而更适用于肝纤维化机制及防治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各种肝病肝组织内人胎盘型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作免疫组化定位检测,并与γ-谷胺酰转肽酶(γ-GT)、甲胎蛋白(AFP)作比较,发现肝癌组及慢性肝病组内GST-π检出率分别为21/22,95.45%和9/13,69.23%,均高于γ-GT(77.27%和30.7%)以及AFP(72.73%和7.69%),而非肝病对照组为0。GST-π在肝癌之癌内、外组织检出率均高,但γ-GT以癌外为高,AFP以癌内为高,结果表明GST-π作为肝细胞癌的标志,其敏感性高于AFP和γ-GT。文内还讨论了GST-π在慢性肝病中检出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肝纤维化中肌纤维母细胞的组织原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作为肌纤维母细胞(MFb)的标志,对73例人肝组织作免疫组化研究,观察α-SMA阳性细胞与Ⅰ、Ⅲ型胶原以及炎症细胞的关系。发现在各种慢性肝病的肝组织中α-SMA、Ⅰ、Ⅲ型胶原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在慢性活动性病变时,α-SMA阳性细胞数与Ⅲ型胶原量均多,而在慢性非活动性病例中Ⅰ型胶原量较多;且各组显示α-SMA阳性细胞量的曲线与Ⅲ型胶原基本一致。α-SMA阳性细胞的增生及分布与炎症细胞的浸润也密切相关。因此,可籍MFb(α-SMA阳性)的定位检测来判断人肝纤维化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4.
应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技术及癌胚抗原(CEA)免疫组化染色对98例乳腺良、恶性病变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AgNOR计数与肿瘤增殖活跃程度及生物学行为是一致的。乳腺癌中AgNOR计数显著高于良性病变(P<0.01)。浸润癌AgNOR计数比其他类型乳腺癌高。CEA染色在乳腺良性病变中基本阴性,恶性病变中阳性率80.8%。乳腺癌中AgNOR计数与CEA分布之间呈线性相关(r=0.82,P<0.05)。CEA阳性乳腺癌组与CEA阴性组AgNOR计数差异显著(P<0.05)。提示:AgNOR定量研究和CEA分布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及肿瘤恶性程度的研究中具有相似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翟为溶 《微生物与感染》1997,20(3):12-13,20
本文简单介绍了细胞内丙型肝炎病毒(HCV)抗原、基因组及病毒颗粒的检测情况,并对体内肝细胞及体外培养的淋巴细胞中HCV颗粒的检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