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来自记忆、注意和决策等领域的大量研究发现,在加工情绪刺激时老年人具有正性情绪偏向或负性情绪规避的特点.本研究采用oddball变式,将情绪面孔图片作为分心刺激呈现.实验过程中记录被试脑电,考察不同情绪效价对脑电波的影响,同时考察老年人在非任务相关条件下情绪加工和情绪调节的时间进程.研究发现,在相对早期时间窗口(270~460 ms),年轻组脑电不受情绪效价影响,而老年组中悲伤情绪面孔较之快乐和中性情绪面孔引发了一个更大的正成分(P3a).在晚期时间窗口(500~850 ms),年轻组中悲伤情绪面孔吸引了被试更多注意并引发了一个更大的正性慢波.相反,老年组在晚期加工阶段,情绪效价效应消失.研究揭示了老年人和年轻人在加工非任务相关的情绪刺激时存在的时间进程差异,年龄相关的正性情绪效应发生在晚期时间窗口,表现为年轻组的负性情绪偏向和老年组的无情绪偏向.研究结果为社会情绪选择理论提供了来自脑电数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来自记忆、注意和决策等领域的大量研究发现,在加工情绪刺激时老年人具有正性情绪偏向或负性情绪规避的特点.本研究采用oddball变式,将情绪面孔图片作为分心刺激呈现.实验过程中记录被试脑电,考察不同情绪效价对脑电波的影响,同时考察老年人在非任务相关条件下情绪加工和情绪调节的时间进程.研究发现,在相对早期时间窗口(270~460 ms),年轻组脑电不受情绪效价影响,而老年组中悲伤情绪面孔较之快乐和中性情绪面孔引发了一个更大的正成分(P3a).在晚期时间窗口(500~850 ms),年轻组中悲伤情绪面孔吸引了被试更多注意并引发了一个更大的正性慢波.相反,老年组在晚期加工阶段,情绪效价效应消失.研究揭示了老年人和年轻人在加工非任务相关的情绪刺激时存在的时间进程差异,年龄相关的正性情绪效应发生在晚期时间窗口,表现为年轻组的负性情绪偏向和老年组的无情绪偏向.研究结果为社会情绪选择理论提供了来自脑电数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情绪和认知控制的相互影响塑造着我们的行为.冲突适应反映了认知控制的两个关键加工(监测冲突和控制冲突),因此调查情绪对冲突适应的影响有助于说明情绪与认知控制相互作用的基本机制.不过,已有研究在负性情绪如何影响冲突适应的问题得到了矛盾的结果:有研究发现负性情绪抑制了冲突适应;有研究发现负性情绪易化了冲突适应.值得注意的是,在冲突适应受到抑制的研究中,负性情绪是通过在认知任务中插入图片临时诱发的,而在冲突适应受到易化的研究中,负性情绪是在实验前诱发并在实验中持续存在的.据此推测,抑制冲突适应的负性情绪带有更多情绪加工的成分,而易化冲突适应的负性情绪带有更多的情绪体验成分.本研究采用插入情绪图片来诱发负性情绪,但将情绪诱发分为早期组块(此时被试对情绪材料没有形成习惯化反应,情绪加工占主导地位)和晚期组块(此时被试对情绪材料已经形成习惯化反应,情绪体验占主导地位)进行分析.与本课题组的预期相符,早期组块中冲突适应受到抑制,晚期组块中冲突适应受到易化.因此,本研究解决了已有研究间的分歧,说明冲突适应之所以受到抑制是因为受到负性情绪加工的影响,而冲突适应之所以受到易化是因为受到负性情绪体验的影响.本课题组进一步提出,负性情绪加工可能是通过占用认知资源抑制冲突适应的,而负性情绪体验可能是通过提升警觉水平而易化冲突适应的.本研究也凸显了任务配置在冲突适应中的重要性,加深了对冲突适应产生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杨洁敏  袁加锦  李红 《中国科学C辑》2009,39(10):995-1004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本研究考察了情绪预期对人类恐惧面孔敏感性的影响.实验记录了被试在线索提示条件及无线索提示条件下对恐惧和中性面孔进行性别判断时的ERP数据.行为结果显示,不可预期条件下被试对恐惧面孔性别判断的正确率显著低于对中性面孔的正确率,表明不可预期的恐惧情绪对实验任务产生了显著地干扰效应.ERP数据显示,在不可预期条件下,在P2及200~250ms区间,恐惧面孔比中性面孔诱发了更大的波幅,情绪效应显著;而可预期条件下,人脑对恐惧面孔和中性面孔的反应类似,表现出情绪效应的显著降低.因此,人类情绪加工的负性偏向效应受个体情绪预期的调节.人类对不可预期的负性情绪敏感,相反当恐惧情绪的发生可以被提前预期时,个体对它们的神经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5.
时间知觉是人类的一项基本能力.日常生活经验表明时间知觉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但是在前人的研究中,这些影响往往伴随着主动注意和外显的运动反应.这里关注的是不伴随主动注意和外显运动反应的内隐时间知觉是否受到情绪面孔的影响.被试在主动完成一个由情绪面孔组成的视觉辨别任务的同时,被动地听一系列声音刺激.声音刺激的刺激启动异步时间(stimulus onset asynchrony,SOA)中,80%是标准SOA(800ms),20%是偏差SOA(400,600 ms).对频繁出现的标准SOA和偶尔出现的偏差SOA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进行记录.2个短的偏差SOA(400和600ms)引发了2个变化相关的ERP成分:失匹配负波(the mismatch negativity,MMN)和P3a.代表对无规律变化早期检测的MMN波幅受到了情绪面孔的影响.与愉快和中性面孔相比,恐惧面孔降低了MMN波幅.对于400ms偏差SOA,与恐惧面孔和中性面孔相比,愉快面孔增加了P3a波幅.该ERP研究提示听觉通道的内隐时间知觉受到情绪面孔的影响,恐惧面孔降低了内隐时间知觉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讨人脑的内侧额叶负波在最后通牒任务中是否受不同情绪状态的影响并且其差异是否与责任感这一人格特质有关.结果发现,相对于负性情绪及公平情境,MFN的波幅在正性情绪和不公平情境中显著较大;相对于正性情绪和公平情境,在负性情绪和不公平情境中责任感人格维度得分越高,MFN波幅越正.结果表明,MFN反映的是对决策情境的认知评价且正性情绪更有利于对决策情境的觉知;责任感通过削弱由不利情境带来的认知反应来压制个体对于决策情境的敏感性,以追求更好的决策结果.这为MFN在真实的社会互动任务中表现出来的差异提供了具有较高生态学效度的神经电理学证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负性情绪组和正常对照组被试进行认知执行功能测定,探讨负性情绪患者的认知执行功能特征,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贝克抑郁量表和贝克焦虑量表测查被试的抑郁和焦虑程度,并运用认知调控测试、Stroop测试和语词流畅性测试研究所有被试的认知执行功能,比较高负性情绪组和低负性情绪组的认知执行功能特征.结果:(1)低负性情绪组比高负性情绪组在完成AST测验大多数任务操作上速度更快(P<0.05),错误数更少,且抑郁情绪症状和焦虑情绪症状与完成AST测验所需时间的相关性分别在0.01和0.05的水平上显著;(2)低抑郁组比高抑郁组在完成Stroop任务操作上速度更快(P<0.01),且难度越大,低负性情绪组与高负性情绪组的成绩差异越明显;(3)低负性情绪组与高负性情绪组在完成VF测验中,除了低焦虑组在正确率指标上不如高焦虑组外,其他成绩都优于高负性情绪组.结论:高负性情绪者的认知执行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任务难度越大,其认知执行功能受损表现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奖赏对行为的影响是当前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奖赏诱发的动机能够提升被试的行为表现。以往研究较多关注奖赏对情绪信息加工的影响,还没有研究者直接探讨奖赏对情绪调节的影响。本研究着重探讨在奖赏作用下,被试的情绪调节能力是否有所改善。实验一和实验二分别研究奖赏对负性情绪下调和正性情绪上调的影响。实验一在经典情绪调节范式基础上引入金钱奖赏刺激,要求被试在有、无金钱奖赏条件下进行负性情绪的下调,并对调节后的情绪状态进行评定。与实验一类似,实验二要求被试在有、无奖赏条件下进行正性情绪的上调。结果显示:相比于无金钱奖赏条件,金钱奖赏条件下的被试能够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即被试会有更低的负性情绪体验和更高的正性情绪体验。值得注意的是,实验一和二的结果可能是由金钱刺激诱发的奖赏动机所致,也有可能是由于金钱本身包含的积极价值引起的积极情绪所致。因此继续开展实验三和实验四,探讨金钱本身诱发的积极情绪是否对个体的情绪调节产生影响。实验三采用金钱图片诱发被试的积极情绪,要求被试在有、无金钱图片呈现后进行负性情绪的下调,并对调节后的情绪状态进行评定。同样地,实验四要求被试在有、无金钱图片呈现后进行正性情绪的上调。结果表明,被试在有、无金钱图片呈现后进行情绪愉悦度评定得分并无显著差异。实验三和四的结果排除了单纯的金钱刺激图片诱发的积极情绪促进被试情绪调节能力提升的可能性。综上所述,本研究中个体情绪调节能力的提升的确是受奖赏动机所驱动,即奖赏所诱发的动机能够有效地促进个体的情绪调节。  相似文献   

9.
为探查视听跨通道干扰抑制的认知神经机制的横断年龄特性,记录分析了14名10岁儿童视听词汇干扰任务时的事件相关电位.在不一致条件下,被试需要对同范畴听觉干扰词进行抑制,一致条件则没有干扰抑制.结果发现,不一致条件的反应时显著长于一致条件.不一致条件下P200的波幅显著大于一致条件,可能揭示了对探测刺激和干扰刺激在知觉上的差异.N300和N550主要分布于额叶区域,不一致条件的波幅均显著大于一致条件.N300可能反映了认知冲突监测,N550可能反映了对干扰刺激的抑制,这为儿童抑制发展脑机制提供了童年期特定阶段的初步证据.  相似文献   

10.
马海林  莫婷  曾桐奥  王妍 《生理学报》2020,72(2):181-189
长期高海拔暴露影响空间工作记忆。以往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时域脑电成分,而非关注频域上不同频段的神经振荡。为探究长期高海拔暴露影响空间工作记忆的时间动态特征与神经振荡过程,本研究采用n-back任务结合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记录生长在低海拔地区、成年后移居高海拔地区满3年的20名健康年轻人(高海拔组)和从未到过高海拔的21名年轻人(低海拔组)的脑电数据,并进行时域与频域分析。结果显示,与低海拔组相比,高海拔组反应时更长,在2-back条件下正确率更低;在2-back条件下,高海拔组的P2波幅更正,晚期正电位(late positive potential, LPP)波幅更负;早期delta频段(1~4 Hz,160~300 ms)的能量值更大,晚期delta频段(1~4 Hz, 450~650 ms)、theta频段(4~8 Hz, 450~650 ms)的能量值更小。以上结果表明,长期高海拔暴露影响移居者空间工作记忆能力,主要体现为后期匹配阶段注意资源不足,反应抑制能力与信息维持能力降低,从而损害空间工作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类别学习过程中,基于类别相似性的不同时间限制下被试分类学习脑激活机制.方法:通过对15名被试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使用2相似程度不同(高相似vs低相似)×3呈现时间不同(10ms vs 200ms vs 600ms)的多因素实验设计,探讨不同相似程度及刺激呈现时间不同下的类别学习脑机制.结果:类别高相似的脑激活机制更加复杂,激活的脑区更多;刺激呈现时间为10ms的时候被试的波形图与200ms和600ms类似,但是其潜伏期更短,决策速度更快;三种时间条件下都激活了N400,可能存在语义加工.结论:类别学习在视觉加工阶段就已经发生;类别学习过程并非全或无的竞争机制,而是内隐和外显综合加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我国心理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西藏军人在恶劣的、独特的气候条件下,相比内地军人更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针对西藏军人面临的现实状况,提出如何有效管理负性情绪的三个步骤.一是发现情绪,正视西藏军人负性情绪的客现存在;二是分析情绪,寻找诱发西藏军人负性情绪的思维方式;三是处理情绪,为西藏军人负性情绪找到出口.  相似文献   

13.
由于无意识调节过程具有节省认知资源的特征,本研究假设无意识接受策略相比有意识接受策略能更加有效地调控负性事件的情绪影响.实验以挫折任务诱发负面情绪同时记录被试的主观情绪体验与情绪相关的生理变化(心率).被试被随机分为控制组、有意识接受组和无意识接受组.结果显示,无意识接受组和有意识接受组在情绪体验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挫折诱发阶段有意识接受组比无意识接受组出现了更多正性情绪指标的下降.此外,相对于控制组,挫折情景下有意识接受和无意识接受都显著降低了被试情绪相关的心率活动水平;但两者的调节水平无显著差异.并且,心率活动水平可预测主观情绪体验强度:控制组的心率变化值与负性情绪变化值存在正相关关系,与正性情绪指标变化值存在负相关趋势.因此,在挫折情景下,无意识接受策略不仅能有效降低情绪相关的生理活动水平,且相比有意识接受策略对主观情绪体验具有更好的调节效果.这提示,无意识接受策略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情绪调节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辉  李华  苏俊红  倪文  曹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16):3120-3122,3182
目的:探讨卒中后失语患者高级语言认知功能的改变。方法:利用事件相关电位N400探讨15例脑卒中后失语患者(观察组)及15例正常人(对照组)图片-词语语义一致(匹配)与语义不一致(不匹配)时的语言加工过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卒中后失语患者N400潜伏期有统计学差异,但相关性分析N400的波幅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卒中后失语患者存在语言加工过程的延迟2.额叶以及顶叶可能在语义生成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3.是否能将认知电位N400作为评估卒中后语言障碍的一项指标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讨36 h完全睡眠剥夺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9名健康被试参加36h睡眠剥夺试验,被试在36 h睡眠剥夺前后分别接受数字-符号联想测验,同时记录其事件相关电位,分析其在睡眠剥夺前后认知功能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1被试在睡眠剥夺前后的反应时相比[(748.16±193.27)与(775.79±205.48)ms],显著增加(t=3.86,P0.05),正确率相比[(74.56±0.11)与(67.12±0.07)],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被试在睡眠剥夺36 h后,P3、P4、C3和C4四点潜伏期没有显著性变化[P3:(296.44±16.61)与(300.22±16.16)ms,t=1.43,P=0.19;P4:(303.33±38.48)与(308.78±38.65)ms,t=2.35,P=0.05;C3:(309.56±34.09)与(308.44±28.49)ms,t=0.45,P=0.66;C4:(317.33±64.83)与(303.33±39.42)ms,t=1.31,P=0.23],四点波幅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3:(2.74±1.21)与(1.32±0.92)μv,t=2.54,P=0.04;P4:(2.34±1.27)与(0.94±0.49)μv,t=3.44,P=0.01;C3:(2.60±1.49)与(0.94±0.78)μv,t=2.65,P=0.03;C4:(2.60±0.81)与(1.11±1.03)μv,t=2.61,P=0.03]。结论:睡眠剥夺影响人的正常认知活动,损害了大脑对冲突信息的判断,睡眠对维持大脑的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平  陈玖  唐英  杨来启  李亚萍 《生物磁学》2014,(6):1152-1154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患者感觉门控P50 的变化特征,为产后抑郁患者的早期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配对听觉条件(S1)、测试(S2)刺激范式,对本院2011 年1 月至2012 年6 月收治的26 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实验组)进行听觉诱发电位P50检测,测量P50 的潜伏期、波幅,并与25 例健康被试者(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S1-P50 潜伏期[(56.62± 17.42) ms vs. (49.86 ± 15.21) ms],S2-P50 潜伏期[(57.36 ± 15.42) ms vs. (50.04 ± 16.27) m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S1-P50 波幅[(3.58 ± 1.72) μV vs. (1.13 ± 0.91) μV]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2-P50 波幅[(1.32 ± 1.16) μV vs. (1.48 ± 1.05) μ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S2/S1 波幅比值[(1.17 ± 0.26) vs.(0.41 ± 0.13)]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抑郁症患者感觉门控抑制能力有缺陷,P50 受损指标可能为评估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李辉  李华  苏俊红  倪文  曹辉 《生物磁学》2011,(16):3120-3122,3182
目的:探讨卒中后失语患者高级语言认知功能的改变。方法:利用事件相关电位N400探讨15例脑卒中后失语患者(观察组)及15例正常人(对照组)图片一词语语义一致(匹配)与语义不一致(不匹配)时的语言加工过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卒中后失语患者N400潜伏期有统计学差异,但相关性分析N400的波幅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卒中后失语患者存在语言加工过程的延迟2.额叶以及顶叶可能在语义生成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3.是否能将认知电位N400作为评估卒中后语言障碍的一项指标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产后抑郁症患者感觉门控 P50 的变化特征,为产后抑郁患者的早期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配对听觉条件 (S1)、测试(S2)刺激范式, 对本院 2011 年 1 月至 2012 年 6 月收治的 26 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实验组)进行听觉诱发电位 P50 检测, 测量 P50 的潜伏期、 波幅, 并与 25 例健康被试者(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1)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 S1-P50 潜伏期[(56.62 ± 17.42) ms vs. (49.86 ± 15.21) ms], S2-P50 潜伏期[(57.36 ± 15.42) ms vs. (50.04 ± 16.27) m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 S1-P50 波幅[(3.58 ± 1.72) μV vs. (1.13 ± 0.91) μV]显著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S2-P50 波幅[ (1.32 ± 1.16) μV vs. (1.48 ± 1.05) μ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 S2/S1 波幅比值[(1.17 ± 0.26) vs. (0.41 ± 0.13)]显著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抑郁症患者感觉门控抑制能力有缺陷, P50 受损指标可能为评估 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对缓解膀胱癌患者负性情绪及预防复发的效果.方法:将126例膀胱癌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6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66例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况,比较两组肿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膀胱癌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缓解负性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复发率,促进患者更快康复.  相似文献   

20.
接近性效应是一种决策失利后的情绪体验受实际结果与意愿结果的接近程度影响的现象. 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研究技术, 运用抽奖赌博任务实验范式考察了这一效应. 行为评定结果表明, 被试在实际结果与意愿结果很接近时更可能体验到后悔情绪, 且体验强度较高, 在实际结果与意愿结果相差较远时更可能体验到失望情绪, 且体验强度较低. 脑电结果显示, 接近性主效应在P300上表现显著, 同时, 与接近性的中、远水平条件相比, 近水平条件诱发一个新异晚正成分(LPC). 决策失利后实际结果与意愿结果接近程度不仅影响决策后情绪的性质, 而且调节情绪的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