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2019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分段设计条件下归纳推理的多样性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复杂认知分段设计(SMCC)的研究思路, 在技术上实现了对前提多样性的量化处理和系统变化. 复杂认知分段设计将先前的归纳推理力度判断任务区分为3个子步骤, 力图更细致地区分归纳推理力度判断中的心理过程及其规律. 实验一的结果表明, 与传统的归纳推理力度判断任务相比, 复杂认知分段设计的多样性量化处理和系统变化没有改变任务的性质, 依然是归纳推理力度判断的良好度量, 具有合理性. 实验二的结果表明, 被试在复杂认知分段设计三步任务上的反应规律符合实验预期, 并且在第2步上测量到了被试在归纳推理力度判断中对看似更不可能成立的前提居然也成立而产生的“惊奇感”(FOS), 该成分可能是多样性效应的关键成分. “惊奇感”反映了情绪对认知的影响, 对于Lo等人提出的纯粹理性假设的前提概率原则是一个有力的修正, “惊奇感”在多样性效应中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基于本研究结果, 最后讨论了前提概率原则将后验概率当成先验概率的错误.  相似文献   
2.
拖延是指个体明知有害却仍自愿推迟执行任务的一种不理智行为.拖延不仅会对人们的情绪、学业表现以及社会成就等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会降低人们的主观幸福感,更有甚者会损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关于拖延的神经基础,目前研究只探索了拖延和脑区局部活动及简单的功能连接的关系.然而,拖延行为涉及任务价值表征、认知控制、趋近与回避动机等复杂的心理过程,以单变量和局部的脑活动来对拖延的神经基础进行描述会存在可见的局限.因此本研究采用图论拓扑分析的方法从大尺度脑网络连接角度考察拖延的神经基础.首先,定义Power等人的全脑264个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 ROIs)为网络的节点,进一步采用图论分析的方法重构了全脑10个固有大尺度脑网络,结果发现构建的脑网络具有较好的网络拓扑属性(如较高的局部效率和全局效率).其次,采用皮尔逊相关的方法计算了10个脑网络内以及网络间的功能连接的强度.最后,考察了脑网络连接的强度与拖延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拖延与扣带执行网络的内部连接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而与皮层下网络的内部连接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进一步的网络间的功能连接发现,突显网络与皮层下网络间的功能连接与拖延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这些结果表明,皮层下网络和扣带执行网络内的连接以及突显网络对皮层下网络的调节可能是特质性拖延的神经基础.本研究的结果证明了认知控制与冲动性价值表征等认知能力在拖延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接近性效应是一种决策失利后的情绪体验受实际结果与意愿结果的接近程度影响的现象. 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研究技术, 运用抽奖赌博任务实验范式考察了这一效应. 行为评定结果表明, 被试在实际结果与意愿结果很接近时更可能体验到后悔情绪, 且体验强度较高, 在实际结果与意愿结果相差较远时更可能体验到失望情绪, 且体验强度较低. 脑电结果显示, 接近性主效应在P300上表现显著, 同时, 与接近性的中、远水平条件相比, 近水平条件诱发一个新异晚正成分(LPC). 决策失利后实际结果与意愿结果接近程度不仅影响决策后情绪的性质, 而且调节情绪的强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