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拟豆蔻属——云南姜科一新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拟豆蔻属 新属 Paramomum S.Q.Tong,gen.nov. Genus stamine petaloideo,anthera medio filamentorum affixe,folis spira-liter dispositis Costo L.simile,sed vaginia ne clausa,labello cum staminead basim in tubum brevem haud juncto,glande epigyna differt. Herba perennis,rhizomate repente producto.Caulis erectus base dilatus.Folia spiraliter disposita;lamina elliptica vel lanceolata;vagina ne clausa.Spica ovata;scapus e base rhizomatis oriens.Squamis vaginatis;bracteae imb-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采自云南省西盟县的姜科狭义豆蔻属一中国新记录种:少花豆蔻(Amomum pauciflorum Baker)。该种与长柄豆蔻(A. longipetiolatum Merr.)形态上最为相似,但前者花冠裂片显著较宽,药隔附属体新月形而非3深裂,二者容易区别。文章对该种的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进行了补充描述,并提供了彩色图版,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标本馆(HIBTC)。  相似文献   

3.
方鼎   《广西植物》1990,(4):293-294
姜科地豆蔻属Elettariopsis Bak,是一个小属,分布于东南亚,我国尚无记录,最近在广西西南部石灰岩地区的林中见到1种,过去它被放在豆蔻属Amomum Roxb.中,现转移到此属。  相似文献   

4.
蛋白质的豆蔻酰化许正平李伯良(浙江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杭州310027)(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200031)蛋白质豆蔻酰化是指真核细胞中豆蔻酰基在豆蔻酰CoA:蛋白质N端豆蔻酰转移酶(MyristoylCoA:proteinNmyr...  相似文献   

5.
1植物名称豆蔻天竺葵[Pelargoniumodoratis—simum(L.)L’Her.exAit]。 2材料类别嫩叶、嫩茎。  相似文献   

6.
山姜素和豆蔻明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姜素(alpinetlin)和豆蔻明(cardamonin)在植物中的分布、药理作用等进行了综述,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九翅豆蔻种子的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九翅豆蔻种子包括假种皮、种皮、外胚乳、内胚乳和胚.由外珠被发育而来的种皮可划分为外种皮、中种皮和内种皮.外种皮由一层表皮细胞构成,其壁增厚并略木质化.中种皮包括下皮层、油细胞层和含2—5层细胞的色素层;各为一层薄壁细胞的下皮层与油细胞层非常压扁.内种皮由一层石细胞构成,极厚,占种皮厚度的1/3—2/3,是种皮主要的机械层;内种皮整体外观呈波浪形,在珠孔端和合点端的内种皮除外.种子在珠孔端分化出珠孔领和孔盖,在合点端分化出下皮细胞垫、大型薄壁细胞区、维管束和合点端色素细胞区.外胚乳细胞内充满淀粉,内胚乳细胞含有大量蛋白质和多糖,胚细胞含有蛋白质、多糖和脂类物质.脂类物质不存在于油细胞中,而存在于胚细胞、部分假种皮细胞、外种皮细胞和内胚乳最外层细胞中.建议将油细胞(层)改称为半透明细胞(层).  相似文献   

8.
直立草本,高1—1.5米,基部具淡红色的无叶片的叶鞘。叶具4毫米长的柄,叶片倒卵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18—30厘米,宽6—9厘米,顶端渐尖或尾尖,基部圆形,两面无毛;叶舌全缘,长约4毫米,革质,淡绿色,边缘具缘毛;叶鞘淡绿色,无毛,具明显的纵条纹。穗状花序近长圆形,  相似文献   

9.
噬菌体展示的豆蔻酰转移酶抑制肽序列结构和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一个具有很强的抑制豆蔻酰转移酶活性的抑制肽噬菌体所展示的随机区15肽序列TWPVVHGACRAHGHC进行关键氨基酸残基的单点,双点和缺失等一系列突变研究,以确定其功能区段。结果显示;W2A,H6N和H6R突变抑制活性明显下降,P3A,V4V5→V4A5双点突变对活性也有一定的影响,而V4V5→W4W5,H12N,H14N,C9S,C15S,ΔC15,ΔH14C15和Δ9-C15等突变对则基本上  相似文献   

10.
豆蔻酰转移酶的噬菌体展示抑制肽筛选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用固相柱筛库法和包被筛库法,从噬菌体展示的随机15肽库中亲和结合筛选艾滋病、肿瘤等疾病相关酶-豆Kou酰转移酶的噬菌体展示抑制肽。在筛选得到亲和结合噬菌体后,用建立的体外豆Kou酰转移酶(NMT)抑制活性分析系统,获得了16个具有抑制NMT活性作用的噬菌体展示抑制肽。通过DNA序列测定、相应随机肽序列推定和序列联配等一系列分析,表明两种筛库方法所得抑制肽序列有重叠,并包含一个较为特征性的PX0.3  相似文献   

11.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豆蔻属12个种的叶片横切面结构进行比较解剖学研究。结果显示:豆蔻属植物叶片表皮层由1层表皮细胞组成,在无下皮层的种中,近轴面的表皮细胞通常体积较大,而在有下皮层的种中,表皮层通常较薄,细胞壁增厚;下皮层的结构具有多样性;叶肉中栅栏组织通常1~2层,海绵组织2~6层细胞,常含丹宁,所观察的大部分种含有方晶或砂晶;中脉韧皮部极端维管束形态多样,维管束系统II通常缺失,未发现同时具有4个系统的种。此外,对叶缘的形态特点进行了概括性描述,并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讨论了叶解剖结构的系统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A new species of Elettariopsis from eastern Thailand,E.chayaniana,is 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  相似文献   

13.
人Src蛋白N端区段的表达、纯化和体外豆蔻酰化底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T PCR技术 ,从来源于人结肠癌Caco 2细胞总RNA中 ,扩增得到编码人Src蛋白N端 147氨基酸的DNA序列片段。进而构建T7启动子控制下的C端His tag融合的表达质粒pMF SrcHT ,并转化大肠杆菌BL2 1(DE3)。通过SDS PAGE等分析结果显示 ,在 37°C培养条件下经IPTG诱导 ,C端His tag融合的人Src蛋白N端区段 (命名为SrcHT ,2 1kD)得到高效表达 ,并且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进一步利用Ni IDA亲和层析分离 ,从表达菌裂解上清液中一步纯化获得重组蛋白SrcHT ,SDS PAGE分析纯度达 95 %以上。在此基础上 ,以 [3H]豆蔻酰 CoA为同位素标记底物进行SrcHT的体外NMT豆蔻酰化反应测定。SDS PAGE分离和放射自显影分析结果表明 ,SrcHT蛋白可被NMT有效豆蔻酰化而具有NMT的底物活性。这些为深入详细研究Src蛋白豆蔻酰化作用和构建以Src蛋白豆蔻酰化为靶标的分子筛药体系等打下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研究N-豆蔻酰化转移酶1(NMT1)和2(NMT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作用。方法:ELISA检测NMT1和NMT2在40例乳腺癌组织中含量,免疫组化证实其表达。小RNA干扰技术敲减乳腺癌细胞MCF-7及BT-474中NMT1和NMT2表达水平。CCK-8及Transwell小室穿膜试验检测NMT1和NMT2敲减前后细胞增殖及转移能力变化。结果:NMT1及NMT2在发生淋巴结转移、III/IV期患者的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P<0.01)。利用CCK-8检测发现NMT1或NMT2敲减48h后乳腺癌细胞BT-474、MCF-7增殖活性较对照组细胞显著减弱(P<0.0001)。Transwell小室穿膜试验检测发现,NMT1或NMT2敲减组细胞较对照组细胞,穿膜细胞数显著减低(P<0.01)。结论:NMT1及NMT2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敲减NMT1及NMT2可削弱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转移能力。靶向抑制NMT1及NMT2有望成为干预乳腺癌的重要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通过系统分离探索了中药草果果实的化学成分。采用多种柱色谱手段对其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通过PNPG法测定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从中药草果果实的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鉴定出11个化合物,分别为(R)-1-(1-ethoxypropyl)-3,5-dimethoxyphenol(1)、(R)-1-(3,4,5-trimethoxyphenyl)propan-1-ol(2)、3-甲氧基-4-羟基苯丙酮(3)、香草乙酮(4)、2,6二甲氧基-4甲基苯酚(5)、香兰素(6)、4-萜烯醇(7)、methyl (9S,10R,11E,13R,15Z)-9,10,13-trihydroxyoctadeca-11,15-dienoate(8)、methyl (9S,10R,11E,13R)-9,10,13-trihydroxyoctadec-11-enoate(9)、amomutsaoko A(10)以及renealtin A(11)。其中化合物1为酚类化合物,是作为天然产物首次报道,化合物10和11具有强于阿卡波糖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6.
NMT在大肠杆菌中的His6融合表达及其纯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啤酒酵母NMT基因以N端融合6个组氨酸的形式在E.coliBL21(DE3)中进行了IPTG诱导的表达研究。SDS-PAGE分析确定有与His。-rNMT理论分子量一致的诱导表达条带,其表达量占全菌蛋白的10%左右;表达产物性质分析表明His-rNMT主要以可溶形式存在。在此基础上不受利用固定化金属离子配体亲和层析一步纯化目的蛋白,纯度可达95%以上。体外标脾性是His6-rNMT具有与成熟NM  相似文献   

17.
图1 头花砂仁 1.叶;2.花序;3.唇瓣;4.花冠背裂片;5.花冠侧裂片;6.花萼;7.蒴果;8.花冠管和雄蕊。(陶亚波绘)Fig. 1 A. subcapitatum 1.leaf; 2. cincinni;3. labellum; 4. dorsal corolla lobe;5. lateral corolla lobe; 6.calyx; 7. cap-sule; 8. corolla tube and Stamen.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豆蔻明对胰岛素抵抗状态(IR)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糖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糖(2.5×l0-2 mol·L-1)高胰岛素(100 U·L-1)培养VSMCs,72 h后加入小豆蔻明培养48 h,观察培养液中葡萄糖消耗量、细胞内己糖激酶活性以及细胞增殖。结果:高糖高胰岛素培养72h后,血管平滑肌细胞糖消耗量降低(P<0.01);小豆蔻明能显著性增加IR细胞的平均糖消耗量(P<0.01),增强己糖激酶活性(P<0.01);同时明显抑制高糖高胰岛素引起的VSMCs增殖(P<0.01)。结论:小豆蔻明能增强己糖激酶活性,改善IR状态下细胞糖代谢;同时抑制高糖高胰岛素刺激引起的VSMCs异常增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豆蔻明对胰岛素抵抗状态(IR)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糖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糖(2.5×l0-2 mol·L-1)高胰岛素(100 U·L-1)培养VSMCs,72 h后加入小豆蔻明培养48 h,观察培养液中葡萄糖消耗量、细胞内己糖激酶活性以及细胞增殖。结果:高糖高胰岛素培养72h后,血管平滑肌细胞糖消耗量降低(P〈0.01);小豆蔻明能显著性增加IR细胞的平均糖消耗量(P〈0.01),增强己糖激酶活性(P〈0.01);同时明显抑制高糖高胰岛素引起的VSMCs增殖(P〈0.01)。结论:小豆蔻明能增强己糖激酶活性,改善IR状态下细胞糖代谢;同时抑制高糖高胰岛素刺激引起的VSMCs异常增殖。  相似文献   

20.
 利用PCR技术扩增编码HIV 1GagP17m的DNA片段 ,进而构建了T7启动子控制下的C端His Tag融合表达质粒pMF P17mHT .SDS PAGE分析结果表明 ,融合蛋白 (约 2 1kD)在大肠杆菌BL2 1(DE3)中得到高表达 ,表达产物约占全菌蛋白 2 0 % .该融合蛋白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 ,通过金属离子 (Ni2 +)螯合亲和层析予以纯化 ,纯度在 90 %以上 .体外标记结果表明 ,融合表达的P17mHT能被人NMT有效地N端豆蔻酰化 .这些结果为深入研究筛选HIV 1GagP17或P55的豆蔻酰化专一性抑制剂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