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香豆素的^1H—NMR检测及其在阿魏亚族化学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HNMR法检测中国阿魏亚族(FerulineaeDrude)8属27种3变种根部乙醚提取物的香豆素成分类型,其中主要为线型二氢呋喃型香豆素(Ⅰ)和角型二氢吡喃型香豆素(Ⅳ),线型二氢吡喃型香豆素(Ⅲ)和角型二氢呋喃型香豆素(Ⅱ)较少。据此,将8属分成4类:(1)阿魏属(FerulaL.)、球根阿魏属(SchumanniaKuntze)、簇花芹属(SoranthusLedeb.)和伊犁芹属(TalasiaKorov.)未测出(不含)香豆素;(2)弓翅芹属(ArcuatopterusShehetShan)和川明参属(ChuanminshenShehetShan)含Ⅰ类;(3)胀果芹属(PhlojodicarpusTurcz.exBes.)含Ⅳ类;(4)前胡属(PeucedanumL.)含Ⅰ类和Ⅳ类。上述结果支持将球根阿魏、簇花芹和伊犁芹3个属并入阿魏属,另3个寡种属与前胡属关系最密切。所分析的前胡属17种2变种可分成5组,其中不含香豆素的剌尖前胡和含Ⅲ类香豆素的紫花前胡及其变种最特殊,支持将它们分出前胡属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采用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并借助一维技术DEPT对新倍半萜香豆素大果阿魏酮的全部^1H-NMR和^13C-NMR信号进行归属。应用X-衍射测定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3.
应用FTIR和NMR研究短梗霉多糖分子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短梗霉多糖是出芽短梗霉产生的一种胞外多糖,具有极好的成膜、成纤维、阻气、粘接、易加工、无毒性等特性,是微生物多糖中最令人瞩目的多糖之一.本研究应用FTIR和NMR技术对由出芽短梗霉胞外产生的短梗霉多糖进行了分析.短梗霉多糖的红外光谱(4000~400cm-1),具有明显的多糖特征吸收峰,证明多糖是由α-D-吡喃葡萄糖残基组成.应用先进的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在绝对温度343K下获得短梗霉多糖1H-NMR谱和13C-NMR谱,确证短梗霉多糖的结构单元是α-1,4麦芽三糖,归属了短梗霉多糖的1H和13C的全部化学位移  相似文献   

4.
自头序Song木70%EtOH提取物分得6个化合物,应用光谱技术(IR,MS,HNMR,^13CNMR,DEPT,2DNMR)及化学方法,确定了他们的结构,分别为β-谷甾醇(Ⅰ),胡萝卜甙(Ⅱ),齐墩果酸(Ⅲ),竹节参皂甙1(Ⅳ),竹节参皂甙Ⅳa(ChikusetsusapominⅣa)(Ⅴ),常春藤皂甙元-28-O-β-吡喃葡萄糖醛酸(1→4)-β-D-吡喃葡萄糖甙(Ⅵ),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  相似文献   

5.
灯盏细辛中酚类化合物的化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灯盏细辛(Erigeron breviscapus(Van.)Hand-Mazz)的乙酸乙酯部分首次分离得到5个二咖啡酰基的酚类化合物(1 ̄5)和9个其他类型化合物。其中erigoster A(1)为一全新骨架的化合物。利用波谱方法(^1H-NMR,^13C-NMR,2D-NMR和FAB-MS等)对这些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6.
眼镜王蛇抽提物CM-11为含72个残基的长链神经毒素,对其进行了DQF-COSY,TOCSY和NOESY等一系列2D-NMR谱测定,借助序列专一归属法完成了CM-11NMR氢谱的完整归属。  相似文献   

7.
大火草根部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大火草(Anemone tomentosaa(Maxim.)Pei)根状茎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对粘虫(LeucaniaseparataWalker)有较好的非选择性拒食活性。从该部分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NMR、MS等波谱分析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4,5-二甲氧基-7-甲基香豆素(1)、4-甲氧基-5-甲基-6,7-二氧亚甲基香豆素(2)、4,7-二甲氧基-5-甲基香豆素(3)、齐墩果酸(4)、齐墩果酮酸(5)、齐墩果酸-3-O-β-D-吡喃木糖甙(6)、β-谷甾醇(7)、豆甾醇(8)、胡萝卜甙(9)、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甙(10)和过氧化麦角甾醇(11)。这些化学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1和2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长果升麻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长果升麻(Souliea vaginata)根茎中分离出6种皂甙,经光谱(FAB-MS、1H-NMR、1H-1H-COSY、13C-NMR、1H-13C-COSY)分析,分别鉴定为27-deoxyactein(1),actein(2),25-0-乙酰升麻醇木糖甙(3),25-甲基升麻醇木糖甙(4),升麻醇木糖甙(5),24-acetylhydroshengmanol xyloside(6),其中  相似文献   

9.
番荔枝化学成分研究(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番荔枝(Annona squamosa L.)种子中得到化合物1、2和4,化合物2和4分别为已知化合物motrilin(莫垂林,2)和bullatanocin(布拉他诺辛,4)。化合物1的化学结构经IR、MS、^1H NMR及^13C NMR谱分析及其乙酰化物(1a)的MS、^1H NMR谱分析推定如(1)式并命名为22-表-莫维查灵(22-epi-molvizarin)。  相似文献   

10.
应用PCR技术定向克隆了细小病毒H-1的非结构蛋白(NS)部分基因片段。自行设计并合成了PCR引物△P3和△P4,在两个引物中分别引入两个突变碱基,使扩增后的DNA片段的两端含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indⅢ或BamHI的酶切位点,经双酿切法把该DNA片段重组到pUC118质粒中。对插入片段的DNA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证实该片段为H-1NS-1基因序列。以此重组质粒为探针,采用分子杂交的方法,分别测定了H-1及MVMDNA在细胞内的复制水平。这一基因的克隆为制备H-1的质量监测、H-1及MVMNS-1蛋白抑瘤作用机理及其在肿瘤细胞及正常组织中的转录表达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麻疯树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的根中分离到13 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波谱鉴定(IR、1H-NMR、13C-NMR、EIMS和FABMS)分别为∶5α-豆甾烷-3,6-二酮(1)、川皮甙(2)、β-谷甾醇(3)、蒲公英脑(4)、2S-正二十四饱和脂肪酸甘油酯-1(5)、5-羟基-6,7-二甲氧基香豆素(6)、麻疯树酚酮A(7)、麻疯树酚酮B(8)、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9)、caniojane (10)、3-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11)、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12)和胡萝卜甙(13). 其中,化合物5 为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化合物1、2、9、10、11、12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10 为含有过氧基团的二萜化合物. 7 和8 为一对四环二萜的立体异构体,并在碱中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2.
大火草要部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火草(Anemonetometos(Maxim)Pei)根状茎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对粘虫(LeucaniaseparataWalker)有较好的非选择性拒食活性。从该部分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NMR、MS等波谱分析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4,5-二甲氧基-7-甲基香豆素(1)、4-  相似文献   

13.
滇虎榛中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虎榛中的化学成分叶海亚陈昌祥郝小江(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昆明650204)THECHEMICALCONSTITUENTSFROMOSTRYOPSISNOBILISYEHai-Ya,CHENChang-Xiang,HA...  相似文献   

14.
两种新紫杉烷类二萜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红豆杉(TaxusyunnanensisCheng etL.K.Fu)的树皮中分离鉴定了5 种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及IR、MS、1H-NMR、13C-NMR分析,鉴定为7-表-紫杉醇B(Ⅰ)、1,13-二乙酰基-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Ⅱ)、紫杉醇C-7-木糖甙(Ⅲ)、紫杉醇(Ⅳ)和3-表-熊果酸(Ⅴ)。其中,Ⅰ和Ⅱ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短距乌头根的两个新二萜生物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短距乌头(Aconitum brevicalcaratum Diels)的根分离到两个新的二萜生物碱:短距乌碱丁(acobretine D, Ⅰ)和短距乌碱戊(acobretine E, Ⅱ),通过光谱技术(IR, MS, 1H 和13C-NMR)和化学方法确定了它们的结构。短距乌碱丁最初以盐酸盐的形式分得,利用1H-1HCOSY 和13C-1H COSY 归属了其盐的各碳和氢的化学位移值  相似文献   

16.
长梗千里光(SeneciokaschkaroviiC.Winkl.)为菊科千里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广布于甘肃省东南部的灌木丛中及林边草地,四川、青海也有分布[1]。其化学成分未见报道。千里光属植物的主要成分是双稠吡咯啶生物碱和呋喃雅槛兰型倍半萜[2,3]。前者具有抗癌活性,但也有致癌、致畸等毒性[4]。我们从长梗千里光的地上部分分离到两个呋喃雅槛兰型倍半萜(1)和(2),通过UV、IR、MS、1H-NMR和13C-NMR等光谱分析,确定化合物1为1α-乙酰氧基-6β-当归酰氧基-10β-羟基-…  相似文献   

17.
黄花胡椒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花胡椒的化学成分张可,陈昌祥,邓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开放实验室,昆明650204)(云南中医学院,昆明650031)CHEMICALCONSTITUENTSOFPIPERFLAVIFLORUM¥ZHANGKe;CHENChang-X...  相似文献   

18.
斜脉暗罗素甲—具有C5—OH的单四氢呋喃环型番荔枝内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斜脉暗罗(Polyalthia plagioneura Diels)的种子中分离到化合物P4 及P5,经IR、1H-NMR、13 C-NMR及MS谱鉴定,P4 为海南哥纳香甲素,P5 为具有C5-OH 的单四氢呋喃环型番荔枝内酯,命名为斜脉暗罗素甲(plagionicin A)。  相似文献   

19.
植物胚胎学实验方法(七)同时显示胚中贮藏的淀粉、蛋白质和脂类的永久制片法胡适宜(北京大学生物系,北京100871)METHODOFPREPARATIONOFSLIDESFORSIMULANEOUSDEMONSTRATIONSOFSTARCHGRAIN...  相似文献   

20.
用^1HNMR和FT-IR技术研究了肽激素hF-GRP及其类似物TF14与DMPC脂质体的相互作用及其构象变化,^1H-NMR实验结果提示这两个肽与DMPC之间存在静电相互作用,这使其可从水相结合到脂相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