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应用5-~(125)碘-2’-脱氧尿嘧啶核苷(~(125)IUdR)参入抑制试验,证明带Ehrlich实体瘤的C57BL 小鼠脾脏细胞可在体外对同一移植肿瘤细胞的DNA 合成产生显著的抑制。随着肿瘤的增长,带瘤小鼠的脾脏进行性增大,脾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应也随之增强。这种对肿瘤细胞DNA合成的抑制作用是非特异的。肿瘤切除后,抑制效应也随之下降,到术后21天,细胞静止效应已不能测得。本文还应用~(125)IUdR技术同时测定了带瘤小鼠脾脏的T 杀伤细胞,脾脏淋巴细胞对致分裂原Con A 与PWM 的转化反应的动态变化,实验表明带瘤小鼠脾脏T、B 淋巴细胞的功能是受抑制的。组织病理学观察提示,带瘤动物脾脏的网织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增多可能与细胞静止效应的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改良的Jerne氏方法测定小鼠脾脏溶血空斑形成细胞。用此方法测定一株实体瘤(在津白小鼠上移植之肉瘤180)和四株腹水瘤(津白小鼠上移植之肉瘤180,615小鼠上移植之肉瘤180,以及C57BL小鼠上移植之肝癌和艾氏癌)带瘤动物免疫状态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肿瘤进行性生长,小鼠脾脏溶血空斑形成细胞逐渐减少,到晚期几乎不能测得。带瘤小鼠的脾脏普遍增大,病理组织学观察提示带瘤小鼠溶血空斑反应之低下与其脾脏的病理学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3.
《生命科学研究》2017,(4):343-348
鸟氨酸脱羧酶抗酶抑制因子-1(ornithine decarboxylase antienzyme inhibitor-1,OAZI-1)是细胞内调节多胺代谢的重要蛋白质因子。已有研究发现,OAZI-1高表达的黑素瘤细胞在体外能更有效地被抗原提呈细胞识别和吞噬,提示OAZI-1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为进一步分析OAZI-1高表达对黑素瘤细胞在小鼠体内生长的影响,高表达OAZI-1的黑素瘤细胞(B16/OAZI-1)被接种到实验小鼠体内,结果发现,接种瘤出现先成瘤随后逐渐消退的现象,至第24 d时,接种瘤的平均体积为36±25 mm3~,而对照细胞接种瘤的平均体积为326±309 mm~3。为探索上述现象的机制,随后分析了B16/OAZI-1在小鼠体内诱导的抗肿瘤免疫效应,结果发现:1)B16/OAZI-1接种显著增加了小鼠脾脏细胞对B16-F1瘤细胞的杀伤活性;2)源于B16-F1的细胞抗原能更有效地促进B16/OAZI-1接种小鼠脾脏细胞的增殖;3)B16/OAZI-1接种小鼠的脾脏细胞具有更强的分泌IFN-γ的能力;4)当在预接种B16/OAZI-1 30 d后的小鼠体内再次接种B16-F1活细胞时,新接种瘤细胞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小鼠的存活率增加。上述研究结果提示,高表达OAZI-1的黑素瘤细胞在实验动物体内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其机制可能与OAZI-1能促进肿瘤抗原提呈和诱导抗肿瘤免疫效应相关。  相似文献   

4.
丙酸杆菌细胞壁骨架(Propionibacterium Cell Wall Skeleton, P-CWS)是从非致病性的丙酸杆菌中提取的乳浊状制剂。本文研究了P—CWS对小鼠乳腺癌的抑瘤作用及免疫机制。实验表明,体内给予P—CWS能活化小鼠脾脏非粘附细胞,在过继抗癌免疫试验中能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带瘤小鼠体内给予P—CWS能抑制肿瘤生长,改善带瘤小鼠脾脏NK、ADCC活性和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1(IL—1)的能力。在体外P—CWS与脾细胞共同培养一定的时间,可提高其NK和ADCC活性;适量P—CWS与腹腔巨噬细胞共同培养48hr,能诱导巨噬细胞分泌IL—1。结果提示P—CWS具有抑瘤作用,其抑瘤效应与NK、ADCC活性增强以及腹腔巨噬细胞活化有关。P—CWS是一种有潜力的生物学反应修饰剂。  相似文献   

5.
《蛇志》2019,(3)
目的分析荷瘤小鼠与正常小鼠脾脏功能紊乱型CD8~+T细胞(Tim-3~+/PD-1~+ CD8~+T细胞)的数量比例,预测肿瘤患者功能紊乱型CD8~+T细胞的情况,为改善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设置荷瘤小鼠组与正常小鼠组,每组各3只,分别从两组小鼠脾脏中提取分离获得CD8~+T细胞,用FITC标记的PD-1抗体、PE标记的Tim-3抗体与CD8~+T细胞共孵育,孵育后经流式细胞术检测获得数据,并分析结果。结果正常小鼠组脾脏CD8~+T细胞占脾脏T淋巴细胞总数百分比为7.7%,荷瘤小鼠组脾脏CD8~+T细胞占脾脏T淋巴细胞总数百分比为1.2%,两组的CD8~+T细胞数量有明显差异性(χ~2=0.299,P=0.02);正常小鼠组脾脏功能紊乱型CD8~+T细胞占CD8~+T细胞总数的百分比为1.17%,荷瘤小鼠组脾脏功能紊乱型CD8~+T细胞占CD8~+T细胞总数的百分比为1.17%,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1.00)。结论荷瘤小鼠与正常小鼠脾脏组织中功能紊乱型CD8~+T细胞的数目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用溶血空斑试验证明,在615小鼠上移植的肉瘤180的无细胞腹水液中存在着高活性的免疫抑制因子。腹水液的免疫抑制作用与剂量相关,且仅在绵羊红血球抗原致敏前注射才能显示。此免疫抑制因子具有部分热不稳定的性质。肉瘤180带瘤小鼠的血清也有强免疫抑制活性。在C57BL小鼠上移植的肝癌和艾氏癌,在津白Ⅰ号小鼠上移植的另一株肉瘤180的腹水液和带瘤动物血清也有类似的免疫抑制作用。肿瘤无细胞腹水液引起的小鼠脾脏病理组织学变化与带瘤动物脾脏所见相类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尾静脉注射EMT-6细胞建立一种临床特征明显、稳定可重复的转移性肺癌BALB/c小鼠模型。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EMT-6细胞,用0.25%胰蛋白酶消化,再用磷酸盐缓冲溶液调整细胞浓度至1×10~6个/m L(高)、5×10~5个/m L(中)和1×10~5个/m L(低)3个浓度,尾静脉注射0.2 m L EMT-6细胞悬液,对不同浓度模型的临床症状、成瘤时间、生存期、成瘤程度和病理学特征等生物学特征和评价指标进行研究,筛选出效果好的模型,并对该模型的重复性和稳定性通过3次重复实验加以确定,成功建立EMT-6细胞转移性肺癌BALB/c小鼠模型。结果 EMT-6细胞注射后解剖小鼠发现,高浓度组小鼠7 d肺表面开始出现肿瘤灶,18 d内所有小鼠死亡;中浓度组小鼠7 d肺表面开始出现肿瘤灶,28 d内所有小鼠死亡;低浓度组小鼠14 d肺表面开始出现肿瘤灶,21 d所有小鼠肺表面均有肿瘤灶,荷瘤小鼠24 d开始出现死亡,35 d肿瘤灶数量达到顶峰(平均12~15个/只)且肿瘤体积变大,42 d内全部死亡。结论相比之下,低浓度模型成瘤时间到小鼠全部死亡时间,为实验研究留有4周的处理、观察、评价的窗口期,其病理组织学符合肺癌的组织学特征,临床症状指标明显,模型重复性和稳定性好,是适合转移性肺癌研究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7_(86-93)CTL表位肽与免疫佐剂CpG-ODN自组装纳米颗粒疫苗在肿瘤模型中的免疫效果。方法:化学合成HPV16 E7_(86-93)CTL表位肽,与CpG-ODN通过静电相互作用自我组装形成纳米颗粒,采用透射电镜、动态光散射等方法鉴定纳米颗粒的性质;构建治疗性肿瘤动物模型,观察纳米颗粒疫苗在动物模型体内的抗瘤效应;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瘤内浸润性T细胞比例、外周血及脾脏内T细胞比例;体外培养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测定经纳米颗粒刺激的BMDC培养上清中的IL-6和IL-12p40浓度。结果:构建了直径约210 nm大小均匀的纳米颗粒,该纳米颗粒疫苗能显著抑制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且对于小鼠瘤内浸润性T淋巴细胞及脾脏内、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比例均有提升,同时能在体外有效刺激BMDC分泌细胞因子。结论:HPV16E7_(86-93)CTL表位肽联合CpG-ODN自组装纳米颗粒疫苗能有效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增长,改善体内免疫微环境。  相似文献   

9.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ymphocyte function-associated antigen 1,LFA-1)是白细胞上的重要粘附分子。本研究旨在探讨LFA-1缺失(LFA-1~(-/-))后小鼠血液、骨髓、脾脏中血液细胞分类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本研究采用LFA-1~(-/-)小鼠转基因小鼠,经PCR鉴定其基因型;采用全自动血液检测仪测定血液细胞分类。为进一步了解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LFA-1~(-/-)和对照组小鼠血液、骨髓、和脾脏中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表明,LFA-1~(-/-)小鼠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增多;在骨髓,血液和脾脏中CD3+T淋巴细胞增多。根据研究结果推测LFA-1可能调控CD3+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0.
小鼠脾脏细胞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与IL-2温育,可诱导产生抗各种新鲜实体瘤细胞的杀伤细胞。LAK细胞是一种不同于NK细胞和CTL的细胞毒系统。IL-2是激活LAK细胞的淋巴因子。LAK细胞和IL-2继承免疫治疗小鼠恶性肿瘤转移已取得成功。初步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应用LAK细胞和IL-2治疗人类肿瘤也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小鼠模型系统中,应用ELISA和~(125)IUdR释放试验分别研究抗呼吸道合胞病毒免疫核糖核酸(RSV—i—RNA)诱生血清特异性抗体活性和以细胞毒活性为指标检测其增强细胞免疫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RSV-i-RNA能诱生血清特异性抗体和提高鼠脾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且明显高于正常核糖核酸对照组。 RSV-i-RNA的上述作用可被RNase所阻断,但不受DNase和Pronase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小鼠脾细胞凋亡释放RNA与自身免疫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放射线照射诱导的凋亡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 ,可以提取到大量RNA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凋亡细胞内的RNA量与正常细胞比较有所下降 .甲基绿 派若宁Y染色小鼠脾脏 ,脾细胞间质呈派若宁Y染色阳性 ,提示小鼠脾细胞也可能释放RNA .将小鼠脾脏研磨后 ,发现脾脏上清中也存在大量的RNA .采用小鼠脾脏上清RNA与脾脏细胞悬液总RNA的比值作为指标来衡量细胞凋亡释放的RNA量 ,并比较了BALB c及BXSB小鼠的差异 ,发现该比值在 3周 (72 % )、3月(5 8 4 % )、6月 (4 5 % )龄BALB c小鼠中呈下降趋势 ,而BXSB小鼠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75 %~83% ) ,该比值在 3月龄、6月龄显著高于BALB c小鼠 (P <0 0 5 ) .同时 ,采用单相酶扩散的方法检测小鼠脾脏上清中RNA酶的活性 .6月龄BXSB小鼠的RNA酶活性显著低于同龄BALB c小鼠 (P<0 0 5 ) ,而 3周及 3月龄小鼠在这两种品系中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25I标记的Flt4多抗(125I-Flt4PcAb)对荷瘤小鼠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检测,为应用Flt4PcAb进行SLN特异性定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建立BALB/c裸小鼠后肢荷瘤模型,7周后应用125IFh4PcAb检测肿瘤的SLN,健侧作为对照,切取(月园)窝淋巴结探测γ射线的每分钟计数率(count per minute,Cpm),并进行HE及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分析不同状态淋巴结摄取125I-Flt4PcAb的特点.结果 BALB/c裸小鼠后肢皮下注射Tca-8113细胞悬液,移植瘤成功率达100%;患侧70枚(月园)窝淋巴结中,HE染色3枚(4.3%)出现肿瘤转移;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为5枚(7.1%);125I-Flt4PcAb摄取方面,肿瘤转移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和正常淋巴结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BAIB/c裸小鼠后肢皮下注射Tca-8113细胞悬液可成功致瘤,但淋巴结转移率低;免疫组化染色较HE染色检测肿瘤转移更敏感;125I-Flt4PcAb能够检测到荷瘤鼠的SLN,肿瘤转移淋巴结对125I-Flt4PcAb的摄取下降.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发酵灵芝菌粉对接种S-180瘤细胞后的实验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发酵灵芝菌粉对正常的实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以及脾脏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灵芝菌粉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以及脾脏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无明显的免疫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两步操作提取纯化柞蚕后丝腺mRNA的方法,用SDS-冷酚法提取全核酸,通过Sepharose-2B柱层析纯化丝心蛋白mRNA,对纯化的丝心蛋白mRNA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达到一条电泳带的水平。此mRNA在小鼠Ehrlich腹水癌无细胞体系中,在4mM Mg~( )和80mM K~ 浓度范围内能有效地促进~3H-Ala参入达7倍以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25I标记的Flt4多抗(125I-Flt4PcAb)对荷瘤小鼠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检测,为应用Flt4PcAb进行SLN特异性定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BALB/c裸小鼠后肢荷瘤模型,7周后应用125I-Flt4PcAb检测肿瘤的SLN,健侧作为对照,切取窝淋巴结探测γ射线的每分钟计数率(count per minute,Cpm),并进行HE及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分析不同状态淋巴结摄取125I-Flt4PcAb的特点。结果BALB/c裸小鼠后肢皮下注射Tca-8113细胞悬液,移植瘤成功率达100%;患侧70枚窝淋巴结中,HE染色3枚(4.3%)出现肿瘤转移;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为5枚(7.1%);125I-Flt4PcAb摄取方面,肿瘤转移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和正常淋巴结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BALB/c裸小鼠后肢皮下注射Tca-8113细胞悬液可成功致瘤,但淋巴结转移率低;免疫组化染色较HE染色检测肿瘤转移更敏感;125I-Flt4PcAb能够检测到荷瘤鼠的SLN,肿瘤转移淋巴结对125I-Flt4PcAb的摄取下降。  相似文献   

17.
肿瘤免疫是治疗肿瘤的途径之一。我们从1970年开始,以实验细胞学的方法,研究肿瘤免疫问题。1972年曾初步报告研究成果,实验以大白鼠Walker癌肉瘤为对象,用两种方法进行研究。(一)以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鸡红血球或小鼠脾脏细胞)融合的肿瘤  相似文献   

18.
利用野生型p53质粒转染黑色素瘤B16细胞,反复冻融法提取p53修饰的肿瘤抗原(p53-Ag),将抗原体外冲击同基因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制备特异性DC肿瘤疫苗;观察DC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对黑色素瘤细胞的细胞毒效应,分析其诱导肿瘤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机制。结果显示,p53-肿瘤抗原冲击的DC可显著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其诱导的CTL效应对肿瘤细胞也有很好的杀伤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用~3H-TdR掺入法研究花粉提取物对带瘤小鼠胸腺T细胞在有丝分裂原作用下增殖反应的影响。并用酵母多糖混合玫瑰花形成试验,观察其胸腺细胞中T、Tr和T_μ细胞数量变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带瘤小鼠胸腺细胞的增殖反应均低于正常小鼠,经花粉提取物灌胃后,其胸腺细胞的增殖反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T、Tr及T_μ细胞数均比对照组升高。说明花粉提取物具有促进免疫细胞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种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 TLR)激动剂分别刺激小鼠脾脏细胞后对SARM蛋白(sterile-α and armadillo motif-containing protein)表达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收集小鼠脾脏并制成单细胞悬液,分别加入TLR1/2激动剂Pam3Cys、TLR2/6激动剂LTA、TLR3激动剂poly(I∶C)、TLR4激动剂LPS或TLR9激动剂CpG,终质量浓度均为20μg/mL,刺激时间分别为2、4、8、20和24 h,然后利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ARM的表达。结果小鼠脾脏细胞中SARM的表达,Pam3Cys刺激后4~20 h持续上调,24 h后回落接近初始水平;LTA刺激后8~24 h持续下调;poly(I∶C)刺激后4~20 h持续上调,24 h后回落接近初始水平;LPS刺激后20~24 h持续上调;CpG刺激后24 h开始下调。结论小鼠脾脏细胞中SARM可能参与对TLR信号传导通路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