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免疫学是生物学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近几十年,它在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都取得了进展,诸如免疫电泳、免疫荧光、放射免疫等技术。本文介绍一种新的技术——自旋免疫法。一、基本原理自旋免疫类似于放射免疫。它是用具有顺磁性的自旋标记化合物代替放射性的化合物作为标记物。它不用γ闪烁计数器,而是用ESR波谱仪检测抗原抗体结合。所谓自旋标记化合物,即含有某种氮氧自由基的化合物。自由基中氮原子的 2P_z 轨道上有一未成对电子,可观  相似文献   

2.
放射性药物指供临床诊断或治疗用的放射性核素制剂或其标记化合物。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是利用对肿瘤细胞具有特异高亲和力的分子载体将核素定向导入特定的肿瘤组织,对肿瘤进行治疗。与传统的放疗和化疗相比,其具有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的特点。随着核医学的发展,SPECT/CT、PET/CT的普及,新靶点的发现和新型放射性药物的研发,利用放射性药物进行靶向治疗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简述了放射性药物的分类、组成及特点;综述了针对肿瘤相关抗原的放射免疫药物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中的应用;受体介导的放射性核素药物在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前列腺癌和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以及基于基因修饰的放射性药物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实验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放射性药物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与面临的挑战,以期为靶向治疗肿瘤的放射性药物的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14C标记1,2,7,8-TCDD在鲤体内分布及代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4C标记1,2,7,8-四氯代二苯并二噁英(1,2,7,8Tetrachloro[U—14C]dibenzodioxin,14C1,2,7,8TCDD)初步研究了其在鲤体内的分布和代谢规律。14C1,2,7,8-TCDD溶解于丙酮/植物油中,腹腔暴露。暴露1、2、4、8、12d后取样,肝脏、胆汁、腹腔脂肪等消化制样后用液闪仪测量放射性活度。肝脏和胆汁内的放射性活度同步变化,都是第8d达到峰值后下降。腹腔脂肪内1—2d放射性明显高于随后取样的样品。肝和腹腔脂肪的分布量之比呈现“S”型变化趋势。暴露4d后,1,2,7,8-TCDD在鱼体内分布的大小顺序为:脂肪>肝脏>消化管>性腺>肾脏>脾脏>皮肤>鳃>肌肉>脑>血液,从分布总量上看脂肪、肝脏、性腺、消化管和肌肉组织是鱼体内分布的主要部位。薄层色谱和放射性自显影以及GC/MS等方法分析了胆汁内的代谢物,并采用不同的溶剂系统来分离了母化合物其代谢产物。结果表明胆汁内母化合物的含量较少,大部分以代谢物形式存在并且胆汁内至少存在3种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4.
人血在体外受~(60)co γ-线照射后,用~3H-TdR、~(14)C-UR、~(14)C-缬氨酸和~3H-亮氨酸作掺入实验,分别反映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能力。结果说明γ线对三种大分子合成的影响有一定规律性,即随剂量增加,掺入的放射性呈指数下降,10拉德导致~3H-TdR和~(14)C UR掺入放射性显著减少,四种标记化合物掺入下降的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随着原子能在工农业应用方面的发展,放射性污物的处理、放射性污水的净化已成为农业生物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尤其在一些放射性厂矿和放射性示踪原子应用的工厂,排除具有弱放射性污水(符合国家允许剂量标准),利用这些污水进行农田灌溉,在排向江河的过程中发生的渗漏,由于长期的灌溉和渗漏,放射性物质在土壤中积累,对农田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6.
我们要研究生物体内的组织代谢和组织机能,首先就需要了解组成组织的原子、分子或化合物,在组织内的分布与转移。在未用示踪元素以前,组成组织的物质或代谢物质在组织内转移的情况,是很难认识的。等到示踪元素广泛地被应用到生命科学上以后,由于元素的放射性或稳定性同位素的百分超,才认识到生命物质是经常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中。构成细  相似文献   

7.
以[2-C~(14)]-乙酸饲喂水稻黄化幼苗,研究了乙酸在体内的呼吸途径。从饲喂试验获得了以下结果:1.以80%酒精提取萌发5天的水稻幼苗,将提取液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 AmberliteIRA-400,收集洗脱液进行纸上层析。从层析谱上得到异柠檬酸、柠檬酸、α-酮戊二酸、琥珀酸、延胡索酸及苹果酸。结果表明在水稻幼苗中存在着三羧酸循环的中间成分。2.以[2-C~(14)]乙酸饲喂水稻幼苗,经过不同时间2至40或60分钟保温,立即以80%热酒精提取。提取液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 Zerolite 225及阴离子交换树脂 AmberliteIRA-400,以分离出有机酸、氨基酸及糖三类化合物。这三类化合物放射性强度的测量结果表明,放射性最初只在有机酸中出现,随后为氨基酸,而糖类几乎始终不出现放射性。3.从饲喂乙酸的水稻幼苗提取液中分离出的有机酸,用阴离子交换树脂 Zerolite FF进行柱层析,分部收集各种有机酸,浓缩并测量其放射性强度。结果表明柠檬酸、异柠檬酸、琥珀酸、延胡索酸及苹果酸均被 C~(14)标记上。当饲喂乙酸时,同时加入丙二酸,则乙酸渗入到有机酸的总量降至50%以下,而标记琥珀酸的放射性强度却相对增加,纸层析谱的放射自显影也证明有琥珀酸的积累。4.从不同时间饲喂乙酸所分离出的有机酸,其放射性强度测量结果表明,2分钟标记琥珀酸出现最多,至10分钟后,苹果酸和柠檬酸同时随之增加,纸层析谱的放射自显影也证实了这点。5.当饲喂乙酸时,同时加入亚砷酸钠或α,α′-联呲啶,则乙酸的利用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分别为68%及44%,而 C~(14)渗入琥珀酸的量只分别受到46%及29%的抑制,即施用抑制剂后仍有相当数量标记琥珀酸的积累。6.氨基酸的纸层析及放射性强度结果表明,天门冬氨酸及谷氨酸的放射性分别占氨基酸总放射性的17%和20%。饲喂乙酸时加入丙二酸,C~(14)渗入氨基酸下降50%以上,由此亦可见乙酸最早渗入到与三羧酸循环有直接联系的氨基酸中。7.从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在水稻整体幼苗中存在着三羧酸循环。同时根据短时间饲喂乙酸首先出现大量标记琥珀酸以及亚砷酸钠和α,α′联呲啶抑制后仍有较大量琥珀酸积累的事实,可以认为乙酸的利用除了主要通过三羧酸循环以外,还可能通过乙醛酸循环及二羧酸循环等途径。  相似文献   

8.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参与真核细胞基因转录的调节,其抑制剂由于具有调节转录并产生抗病毒、抗炎、抗氧化等作用,有希望成为一类新药.非放射性分光光度HAT测定方法虽然可替代广泛使用的放射性检测方法,但缺乏灵敏度和准确性.建立了一种简单的非放射性荧光检测方法,即测量辅酶A(CoASH)与邻苯二甲醛(OPA)和巯基乙醇反应的荧光产物.此法与分光光度法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可进行多种化合物HAT抑制活性的筛选.这种新方法有望成为研究转录调节和新药开发方面的一种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9.
应澄清两个β-内啡肽的错误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对内啡肽和脑啡肽虽做了大量研究,但仍有些错误概念未予澄清。第一、内啡肽和脑啡肽在血中或组织中受氨基肽酶迅速作用,立刻转变为无活性的去酪化合物。实验证明,这一概念有两方面错误:(1)去酪~1—甲啡肽和去酪~1—内啡肽并不是无活性化合物,它们不作用于阿片受体,但却有强烈的行为效应。(2)β-内啡肽能在血液中循环而不被立即破坏。大鼠注射~3H标记的人β-内啡肽后45分钟,血浆中50%的放射性仍来自于完整的β-内啡肽。据认为,β-内啡肽N-端的裂解是产生行为活性衍生物的一个选择性代谢途径的开始。  相似文献   

10.
用~3H 标记的雌三醇对雌性大白鼠在大剂量给药情况下观察了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比较了口服和肌注给药途径在排泄上的差异。初步分析了尿中放射性代谢物的性质。静脉推注~3H 雌三醇后血液中的放射性成指数曲线衰减,说明进入血液的雌三醇迅速分布到体内其他组织。从肌注给药后各组织中的放射性分布来看,肝组织中放射性积累最多,持续时间也较其他组织要长,对肝脏中长时间保留放射性的现象进行了讨论。口服动物最初三天由粪尿中排出的放射性占给药量的70.9%,而肌注动物相应的数值为43.7%,在给药初期口服较肌注排出要快。尿中放射性代谢物经薄板层析分析主要为极性较大的雌三醇结合物。标记物进入动物体后十三天,不论在组织或粪尿等排泄物中都还可测到少量放射性,说明给予大剂量的雌三醇以后,雌三醇或其代谢物在体内可贮存一定时间。  相似文献   

11.
<正> 目前用于诊断肿瘤的化学显影剂中,重要的类型之一就是和肿瘤有关的放射性化合物,如~(75)Se-甲硫氨酸、~(13)N-谷氨酸、~(99m)Tc-谷氨酸等。我们合成了能与~(99m)Tc螯合的配位体——单氨三乙酰L 甲硫氨酸。肿瘤组织一般有很高的蛋白质和核酸代谢活性,氨基酸作为代谢物的前体之一,对肿瘤具有亲合性。将L 甲硫氨酸进行酰化,目的是通过酰胺键连接上易与~(99m)Tc螯合的基团,致使此化合物既保持氨基酸的性质,又  相似文献   

12.
耐辐射奇球菌在放射性环境中的生物修复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绪斌  邢瑞云  吕星   《微生物学通报》2004,31(1):118-122
放射性废弃物污染治理是一项全球性课题,耐辐射奇球菌具有超强的辐射抗性,在放射性环境中,目前已经有一系列重金属抗性,还原以及有机物降解基因在耐辐射奇球菌中得到成功表达,显示出耐辐射奇球菌在放射性环境中行使生物修复功能的诱人前景,针对目前的进展及存在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一种简便的蛋白质和多肽的放射性碘标记法熊忠白海波(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西宁810001)放射性碘标记技术在分子生物学及分子免疫学技术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已广泛运用于医学及临床检验中,其原理简单,利用放射性125I原子与蛋白质或多肽氨基酸...  相似文献   

14.
正常大鼠或吉田肉瘤大鼠腹腔注射N[C~(14)]-甲酰溶肉瘤素后第一次所排尿中,最少含有三个代謝产物。代謝物1为未变的N[C~(14)]-甲酰溶肉瘤素,其含量为尿中放射性的51.5—52.7%。代謝物2为未脫掉甲酰基的含羥基化合物排出量約为尿中放射性的20.2—23.1%。代謝物3可能是C~(14)-甲酸,排出量約为尿中放射性的9.5—12.6%。自梭形細胞肉瘤B_(22)及Krebs-2腹水癌小鼠尿中亦得到相似的結果。溶肉瘤素并非N[C~(14)]-甲酰溶肉瘤素的主要代謝产物,但并不能排除N[C~(14)]-甲酰溶肉瘤素通过溶肉瘤素轉变为溶肉瘤素羟基水解物的可能性。 N[C~(14)]-甲酰溶肉瘤素在正常动物体內的代謝在质与量上与肿瘤动物者并无不同;在对N-甲敏感瘤动物(吉田肉瘤大员、Krebs-2腹水癌小员)与不敏感瘤动物(梭形細胞肉瘤B_(22)小鼠)之間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PET-CT/MR是目前最先进的医学影像设备,通过探测正电子放射性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在人体内的分布情况,可以了解个人的局部代谢功能。目前最常用的PET显像剂是18F-脱氧葡糖(简称18F-FDG或FDG),但遗憾的是18F-FDG的临床应用还存在不足,而11C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其缺陷。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11C标记化合物为11C-乙酸盐、11C-胆碱、11C-蛋氨酸、11C-CFT,基于此,文章分别综述了近年来四种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设备采用住友CFN系列合成模块,编写程序后全自动合成,规避了操作人员被辐射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由林业副产晶和甲壳类动物外壳组成的复合物或许能从水中滤掉放射性污染物。负责该研究的北卡罗来纳州大学生物材料学副教授乔尔帕夫拉克说,由核电事故引发的众多灾害中,放射性碘化物对饮用水水体的污染是其中的一大问题。由于放射性碘化学性质与非放射性碘化物相同,人体无法通过感官进行区分,而这种物质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在甲状腺中形成沉积,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便有可能引发癌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放疗患者膀胱平均受量及直肠受量对放射性膀胱炎及放射性肠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7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直肠癌根治术后给予放疗的患者130例,收集临床因素、病理因素、放疗因素资料,统计放疗后6个月内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膀胱炎发生情况。结果:放疗因素中,膀胱壁平均照射剂量对放射性肠炎及膀胱炎的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即膀胱壁剂量越高,副反应发生率越大;当膀胱壁平均剂量达到49.12 Gy时,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小肠平均剂量控制在50 Gy以下,其值与放射性肠炎的发生无相关性。结论:直肠癌术后放疗患者膀胱壁平均受量控制在49.12 Gy以下,对减少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α肾上腺受体在调节血管张力和反应性方面,可能行使重要的作用。血管α肾上腺受体的药物学特性,过去是通过血管的收缩,间接反应的,因此,对血管α肾上腺受体的生物化学特性及其调节作用仍不太清楚。近年来,由于放射性配基结合技术的迅速发展,改进了肾上腺受体的研究。已采用的氚标记α配基有[~3H]dihydroergocryptine、[~3H]yohimbine、[~3H]WB 4101。1981年Colucci等用放射性配基成功地测定了大鼠肠系膜动脉的α受体,发现它是α_1亚型。但由于氚标记的放射性配基相对特异性小、比放射性低、测定动脉平滑肌受体时需要大量的血管组织来制备膜受体,这对于一些小型实验动物,存在不少困难。最近,Tsujimoto等报道了一种新型的、高特异性的、有效的、同位素碘标记的α配基——[~(125)I]BE 2254。药理学实验说明,BE 2254对α_1受体有优先的抑制作用,用~(125)I标记的化合物,更增加了对α_1肾上腺受体  相似文献   

19.
我们以前所进行的研究(1)证明,在生长时期中多次(在更换溶液时,4次)施入放射性磷时,它对燕麦生长和发育的影响决定于它的用量及试验前和试验期间磷酸盐的营养条件,本文是关于在燕麦的某一发育阶段施用放射性磷时以其生长及发育影响的研究。试验以水培进行。在容量2公升的缽中栽培燕麦7棵。分蘖及孕穗阶段每盆施入放射性磷0.008,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rhPTH(1—34)]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和排泄情况,为进一步的临床实验提供参考。方法:用^125I-同位素示踪法结合TCA酸沉淀法测定各主要器官组织的总放射性浓度和酸沉淀部分放射性浓度,获得rhPTH(1-34)的尿粪排泄和胆汁排泄数据。结果:各主要器官组织的总放射性浓度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尿、肾、膀胱、肠内容物、肌肉、血清、肾上腺、空肠、肝、肺脏、卵巢、肠淋巴结、脾、胸腺、心脏、脂肪、睾丸和脑;大鼠皮下注射。^125I-rhPTH(1-34)后,骨骼组织中放射性分布低于血浆,但消除缓慢,血浆浓度4h较15min降低了78%,而骨骼浓度多数仅降低了50%以下;注射后72h,尿、粪分别排出注入放射性量的73.6%±10.9%和3.2%±1.3%,尿、粪合计排出注入放射性量的76.8%±11,4%;注射后12h,胆汁中累积排出注入放射性的6.64%±1.04%。经分子筛排阻HPLC证实,^125I-rhPTH(1-34)不与大鼠的血浆蛋白发生结合。结论:rhPTH(1-34)在泌尿系统中的分布较高,在脂肪和脑中最低,提示药物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就全身放射性分布而言,在骨骼中分布较高,提示药物具有一定的靶向性;rhPTH(1-34)主要经尿的形式排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