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生物大分子的非放射性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是克隆植物基因还是研究基因表达都离不开探针的标记和检测。历来所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方法存在一些缺点。一是要预防核辐射对人体的损伤,操作不方便;二是为防止污染环境,必须谨慎地处置放射性废弃物;三是放射性标记的探针使用时间短,例如最常用的~(32)P半衰期仅14.3天,标记的探针要随时标记随时使用,放置不用则放射性随时间指数下降。为  相似文献   

2.
《生物学杂志》2010,(3):F0002-F0002
由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安徽省外国专家局、合肥市科学技术协会、合肥学院、德国罗斯托克大学、德国哥廷根应用科学大学、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主办,生物学杂志社等承办的“第三届环境技术及知识转化国际会议”于2010年5月13至14日在安徽省合肥市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3.
一种简便的蛋白质和多肽的放射性碘标记法熊忠白海波(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西宁810001)放射性碘标记技术在分子生物学及分子免疫学技术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已广泛运用于医学及临床检验中,其原理简单,利用放射性125I原子与蛋白质或多肽氨基酸...  相似文献   

4.
黄土区土壤放射性的生物循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类型土壤中放射性物质的生物学循环和平衡问题。结果表明,土壤中放射性核素剖面分布的总趋势是沿发生层往下逐步减少。其生物积聚系数因不同核素而变动在1.06—1.44间。放射性物质在各类植物体内的含量顺序是:牧草>农业作物≥灌木≥果树>乔木。植物对α放射性的富集系数一般均小于0.10,而β放射性的富集系数大都处于0.5—1.0间.不同土地利用情况下土壤放射性可分为积累、消耗和中间3种平衡类型。  相似文献   

5.
放射性肠炎(radiation enteritis,RE)是经放射治疗腹部和盆腔恶性肿瘤后所产生的肠道放射性损伤,因放射治疗的广泛应用,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肠道微生物在宿主肠道内构建了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对机体正常生理状态的维持至关重要。放射线通过诱发肠道炎性反应,破坏肠道屏障功能,引起紧密连接受损,黏液分泌和菌群代谢产物异常,促进和加重放射性肠损伤。总之,RE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极其复杂,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在RE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就肠道菌群失调促进RE发生机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罹患头颈部肿瘤的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时往往会发生放射性唾液腺损伤。射线的照射使患者唾液腺结构破坏、功能减退,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对于放射性唾液腺损伤,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式。骨髓来源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cells,BMDCs)最早用于治疗血液系统疾病。随着对BMDCs认识的逐渐深入,BMDCs的应用领域日益广泛。近些年来,一些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BMDCs治疗放射性唾液腺损伤能够有效地保护腺体内各种实质细胞,促进腺组织再生,恢复唾液腺功能。本文主要对利用BMDCs治疗放射性唾液腺损伤的治疗方式、治疗效果及其主要的治疗机制进行综述,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耐辐射奇球菌在放射性环境中的生物修复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绪斌  邢瑞云  吕星   《微生物学通报》2004,31(1):118-122
放射性废弃物污染治理是一项全球性课题,耐辐射奇球菌具有超强的辐射抗性,在放射性环境中,目前已经有一系列重金属抗性,还原以及有机物降解基因在耐辐射奇球菌中得到成功表达,显示出耐辐射奇球菌在放射性环境中行使生物修复功能的诱人前景,针对目前的进展及存在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北美古脊椎动物学会(Society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SVP)第72届年会于2012年10月17~20日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首府罗利(Raleigh)顺利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余人参加了此次盛会。此次年会由北卡罗来纳州自然科学博物馆和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共同主办。年会旨在推介北卡罗来纳州三叠纪的古生物资源。会议设3场专题讨论会:"系统发育和比较古生物学:新的定量方法研究脊椎动物的宏观进化","美国阿帕拉契亚地区白垩纪动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食管癌调强放疗并发放射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5年2月-2018年2月于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调强放疗的食管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同步化疗情况、卡氏评分、肿瘤分期等资料以及放射剂量学因素V5、V10、V20、V30、Dmean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食管癌调强放疗并发放射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100例患者中发生放射性肺损伤人数为27例,发生率为27.00%。其中1级20例,2级7例。经单因素分析可得:食管癌调强放疗并发放射性肺损伤与卡氏评分、V5、V10、V20、V30以及Dmean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吸烟史、同步化疗、肿瘤分期无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卡氏评分80分、V5≥60%、V10≥40%、V20≥25%、V30≥20%、Dmean≥10%均是食管癌调强放疗患者并发放射性肺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食管癌调强放疗并发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较高,且与卡氏评分以及放射剂量学因素V5、V10、V20、V30、Dmean密切相关。临床工作中可通过控制肺组织的照射剂量,减少放射性肺损伤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放射性药物指供临床诊断或治疗用的放射性核素制剂或其标记化合物。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是利用对肿瘤细胞具有特异高亲和力的分子载体将核素定向导入特定的肿瘤组织,对肿瘤进行治疗。与传统的放疗和化疗相比,其具有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的特点。随着核医学的发展,SPECT/CT、PET/CT的普及,新靶点的发现和新型放射性药物的研发,利用放射性药物进行靶向治疗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简述了放射性药物的分类、组成及特点;综述了针对肿瘤相关抗原的放射免疫药物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中的应用;受体介导的放射性核素药物在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前列腺癌和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以及基于基因修饰的放射性药物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实验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放射性药物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与面临的挑战,以期为靶向治疗肿瘤的放射性药物的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背景】传统引物延伸法常与放射性标记结合使用,但由于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短、危害人体健康及严格的操作要求等限制了其在一般实验室的广泛使用。因此,开发新型非放射性引物延伸法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目的】建立非放射性的引物延伸法,并利用该方法实现对细菌RNA剪切加工位点的鉴定。【方法】将包含RNA剪切位点的序列克隆至双荧光报告系统,然后利用荧光染料Cy5.5标记的特异性靶向mcherry寡核苷酸引物进行延伸,并辅以Northern blotting、RT-qPCR等技术,确定RNA剪切加工的精确位点。【结果】鉴定了来自解纤维梭菌cip-cel mRNA中的2个剪切加工位点均位于颈环结构下游的单链区域,且在剪切位点附近未发现保守序列。【结论】基于Cy5.5标记的引物延伸法能够精确鉴定RNA剪切加工位点,且与传统的放射性引物延伸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快的检测速度,能够满足一般实验室的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地衣植物对放射性物质具有富集作用,在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尚未见有报道。本文作者对采自不同地区的22种地衣进行了低本底α,β射线总放射性的测定和NaI(TL)γ能谱的分析,结果表明:地衣中长寿命放射性核素有明显的积累现象,并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布趋势。因而,了解地衣体中放射性含量水平、核素性质及分布状况,进而为研究环境放射学、地衣污染生态学等学科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冠肺炎在我国的持续流行和放射疗法普遍开展,放射性肺损伤(RILI)也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临床问题。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该过程涉及到肺泡巨噬细胞极化状态的失衡以及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水平的上调。既往的研究表明,维生素C是重要的抗氧化物质,预防性使用维生素C可有效治疗急性肺损伤。然而,预防性使用维生素C是否可有效预防或治疗放射性物质导致的肺损伤,以及其具体分子机制尚待研究。该研究旨在探讨预防性使用维生素C处理肺泡巨噬细胞系RAW 264.7,以及人肺上皮细胞BEAS-2B是否能有效控制巨噬细胞的异常极化及其肺上皮细胞的异常凋亡,并研究该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发现,放射性X线照射4周、8周后,巨噬细胞M1极化状态标志物例如iNOS会发生显著的表达上调(P<0.05),预防性使用维生素C处理巨噬细胞以及肺上皮细胞,能缓解放射性外照射导致的巨噬细胞极化状态紊乱以及肺泡上皮细胞凋亡,具体表现为切割胱天蛋白酶(cleaved caspase3)水平的表达下调。此外,预防性应用维生素C处理能抑制放射性外照射激活的MAPK信号通路。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对MAPK通路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生理通讯》2007,26(6):149-150
近期,医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已经揭晓。三位在基因敲除技术方面进行了卓越、开拓性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就的科学家分享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他们是美国盐湖城犹他州大学的Mario Capecchi教授、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的Oliver Smithies教授以及英国加蒂夫大学的Martin Evans教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整肠生在腹盆腔放疗中对急性放射性肠炎的预防作用。方法 211例Ⅱb-Ⅲb期宫颈癌行放射性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09)和对照组(n=102),两组患者均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放疗剂量45~50Gy。观察组给予整肠生与康复新液联合使用:整肠生0.5g/次,一日三次,康复新液10mL/次,一日三次,对照组给予康复新液10mL/次,一日三次,比较两组治疗期间急性放射性肠炎发生率以及发生时间。结果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观察组vs对照组为8.3%vs 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且观察组出现急性放射性肠炎的时间迟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整肠生联合康复新液在预防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方面效果显著,可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肝癌的放射治疗可导致放射性肝损伤(RILD)、甚至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寻找较佳的血清标记物对放射性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及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建立放射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动态表达,从而探讨其与放射性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作为血清标记物的诊断价值。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30只)和对照组(10只)。除对照组外,模型组大鼠右半肝均接受单次6MV X线25Gy照射,于照射2月、4月、6月后,随机抽取10只,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GF-β1的表达,同时将大鼠肝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及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将后者与血清TGF-β1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照射第2月、4月、6月后,模型组大鼠血清TGF-β1值(分别为551.03±69.00 ng/L、645.31±109.29 ng/L、737.89±118.11 ng/L)逐渐升高,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51.71±51.12 ng/L,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大鼠血清TGF-β1值与肝纤维化程度正相关(r=0.82,P<0.01)。结论:在放射性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TGF-β1随着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增加,其表达亦升高。本研究为放射性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无创、操作简单的手段,为后续TGF-β1作为血清标记物应用于放射性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DIG系统在Northern杂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煜  陈敏 《植物学通报》1998,15(A00):119-122
非放射性标记已越来越地被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本文介绍本实验利用DIG高效D 记系统进行orthern blot的经验,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作放射性空肠损伤大鼠模型。方法单次照射剂量5Gy,每隔72h照射1次,共5次。动物于最后一次照射后7天称重处死,取空肠福尔马林固定后石蜡包埋,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动物体重降低明显;模型组肠黏膜绒毛表面坏死脱落;粘膜下层变性明显;间质炎细胞渗出减少。结论5Gy连续5次全腹照射可以制作满意的放射性空肠损伤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开发一种^125I-PLGA标记物合成的新技术,并对新合成标记物的性质进行鉴定。方法在密闭容器中,应用重复加热的方法,使Na^125I与PLGA氯仿溶液反应,实施PLGA的^125I放射性标记。并对^125I-PLGA标记物的放射性活度进行检测。结果经过上述标记过程,成功合成了^125I-PLGA标记物,此标记物释放γ射线,放射性活度和材料质量成正比。结论^125I-PLGA标记物与传统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物相比,具有合成工艺简单、放射性污染易于控制、放射性活度易于检测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李富山  韩贵琳 《生态学杂志》2012,31(11):2935-2942
放射性成因锶同位素(87Sr/86Sr)作为一种有效的示踪工具,对理解陆相生态系统结构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非传统稳定同位素δ88/86Sr可以揭示以前所忽略的阳离子在植被中的迁移过程.本文对锶元素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以及定量计算方法进行了综述,阐明了利用放射性成因锶同位素87Sr/86Sr在低温地表迁移过程中不分馏的特性示踪物质来源以及循环途径,利用非传统稳定锶同位素δ88/86Sr来示踪生态系统中生物分馏过程,以及锶元素在植被中的内循环机理,总结采用锶同位素在环境响应和生态系统演化的应用.指出非传统稳定锶同位素与放射性成因锶同位素联立应用将是其在陆地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