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歧杆菌对小鼠单核吞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双歧杆菌是革兰氏阳性无芽胞厌氧菌,是人和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之一。我们研究了注射双歧杆菌对小鼠单核吞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注射婴儿双歧杆菌和青春双歧杆菌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酸性磷酸酶含量增加、吞噬试验的吞噬率及吞噬指数明显提高,表明双歧杆菌能增加巨噬细胞吞噬消化功能,以婴儿双歧杆菌为启动剂可从DBA/2小鼠体内诱生肿瘤坏死因子,提示双歧杆菌可调节单核吞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因此双歧杆菌能激活单核吞噬细胞,促进机体的免疫学反应。推测定居于肠道的双歧杆菌可能是通过移位到体内器官、释放免疫活性成分被肠道中Peryer氏淋巴结群内的巨噬细胞吞噬,从而作用于机体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这一推测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
抗生素对双歧杆菌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观察了双歧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及其L型形成和抗生素对动物体内双歧杆菌的影响,发现双歧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或易形成L型。动物口服双歧杆菌同时给抗生素,6天后其粪便中仍有大量双歧杆菌或双歧杆菌L型存在,表明双歧杆菌可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抗生素的作用,在机体肠道内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3.
双歧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内最重要的生理性细菌之一,它与其他生理性细菌成员构成了微生物群落,并与宿主构成一个微生态系统,它具有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营养与促机体生长作用、免疫增强、抗衰老作用、防治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抗肿瘤作用等。双歧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的专性厌氧菌,具有革兰氏阳性菌的典型生物学特征。本文就双歧杆菌的研究历史、生物学特征、生物学作用、应用及发展前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双歧杆菌对PHN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动型Heymann肾炎(PasiveHeymannNephritis,PHN)是一种在临床生化及病理学改变方面均酷似人类膜性肾病的实验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类膜性肾病的理想模型。本文在成功复制PHN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双歧杆菌经口饲喂和腹腔内注射两种途径治疗PHN大鼠,同时以生理盐水作为治疗对照。结果表明腹腔内注射双歧杆菌可以明显降低24小时尿蛋白(与经口饲喂和治疗对照组相比P<005),而经口饲喂双歧杆菌组,作用不明显,推测双歧杆菌全身应用可以通过提高机体细胞免疫能力降低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双歧杆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双歧杆菌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生理性细菌之一。双歧杆菌是能在健康人肠道内定植的益生菌 ,母乳喂养的婴儿肠道内该菌占总菌群的 92 %以上 ,现在已确认双歧杆菌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1 ] 。双歧杆菌在健康成年人及长寿老人的胃肠道内是优势菌 ,当机体患病或衰老时肠道双歧杆菌较正常人少 [2 ] ,其数量随年龄变化呈动态变化趋势 ,并与许多生理、病理现象密切相关 ,因此引起了医学领域内专家们的广泛关注。国内针对双歧杆菌曾多次召开微生态学术讨论会 ,在国际上 ,1990年在日本举行国际双歧杆菌专题讨论会 ,对双歧杆菌的生理、生化、分类、作…  相似文献   

6.
口服短小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增强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短小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breve)对正常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对免疫低功机体的免疫功能调整作用。以环磷酰胺制备免疫低功模型,检测活菌制剂应用后,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活性,特异性抗体产生能力及IL—2诱生活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短小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口服后可显著提高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NK细胞杀伤活性,特异性抗体产生能力3项指标,IL—2诱生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一定提高,但差异无显著性。结果提示短小双歧杆菌对提高正常机体的免疫功能,对免疫低功机体有明显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7.
双歧杆菌的厌氧机理及其基因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 18 99年法国学者 Tissier发现双歧杆菌以来 ,至今已有 10 0多年历史。研究表明 ,双歧杆菌是人体肠道菌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体肠道中主要的生理性细菌。有关双歧杆菌的生理功能的研究已经有很多的报道 ,也取得了巨大的研究成果。然而 ,由于双歧杆菌是专性厌氧的、革兰阳性细菌 ,对营养要求比较严格 ,生产操作比较困难 ,极大地限制了它在食品中的应用。目前对双歧杆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比较滞后 ,双歧杆菌的厌氧机理还不是十分清楚 ,因此制约了从分子水平上对双歧杆菌进行研究。本文就双歧杆菌的厌氧机理和基因调控方面的最新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8.
双歧杆菌以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在近几年成为研究的热点,其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对它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筒述了双歧杆菌的特性及生理功能,重点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双歧杆菌的基因操作、分类鉴定、表面分子结构和抗肿瘤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双歧杆菌与儿童腹泻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腹泻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尤以发展中国家最为突出。据WHO不完全统计,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45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于腹泻病。由此可见。腹泻病不仅是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原因.也是威胁儿童生命的主要因素。儿童腹泻病病因十分复杂,诸如社会、环境因素。个体因素.饮食与感染等。但近20年来,随着微生态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肠道正常菌群.尤其是双歧杆菌与腹泻的关系密切。双歧杆菌等正常菌群与机体共同构成一个整体。机体为双歧杆菌提供定植的条件。双歧杆菌又为机体防治疾病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笔者就肠道双歧杆菌与儿童腹泻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双歧杆菌分泌RNA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双歧杆菌对数生长期培养液中出现核酸的性质的研究探索双歧杆菌作用于机体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液体培养双歧杆菌方法;提取对数生长的双歧杆菌培养发酵液中的总核酸;将纯化后的核酸用RNA降解酶降解,电泳观察核酸条带电泳结果。结果:双歧杆菌对数生长期培养发酵液中仅存在RNA。结论:双歧杆菌对数生长期可能分泌100bp RNA。  相似文献   

11.
双歧杆菌对大肠癌细胞ccL187cAMP,cGMP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唐立  任凤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8,10(5):257-259,265
双歧杆菌对维持机体正常微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了长双歧杆菌对大肠癌细胞ccL187内第二信使cAMP、cGMP浓度的影响,对长双歧杆菌的对数期培养物分别进行下列处理:活菌、死菌、代谢产物作用ccL187细胞2小时后分别收集ccL187细胞内的cAMP、cGMP浓度。实验表明长双歧杆菌的不同状态及代谢产物对cAMP、cGMP产生显著影响,且存在时间依赖关系,三种处理作用ccL187细胞内的c  相似文献   

12.
实验对活菌生物复合制剂金双歧中三种菌苗双歧杆菌、保加业杆力及嗜热性链球菌对大鼠血清中GPT、GOT、γGT比活力进行了测定观察。结果发现,大鼠服用双歧杆菌30天时γ-GT的比活力显著增高(P〈0.05),证明该菌能够改善肝功能,提高其解毒体系酶比活力,增强肝脏的解毒作用,从而进一步增强对肠道内腐生菌所产生的硫化氢及氨等产物的代谢,减少其对机体的损伤,由此可见,双歧杆菌为主要成分的金双歧生物复合制剂  相似文献   

13.
双歧杆菌抗肿瘤信号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歧杆菌是人类和某些哺乳动物肠道中最重要的生理菌,也是构成肠道黏膜菌群的主要成分。它是一类革兰阳性、无运动性、无芽胞的专性厌氧的杆菌。无毒无害,可与宿主和谐相处。双歧杆菌在机体内发挥着生物屏障、防辐射、抗感染、缓解便秘、控制内毒索血症、降低高胆固醇血症、抗衰老、改善乳糖消化不良和营养免疫等多种作用.同时它还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对维持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双歧杆菌抗肿瘤的研究是近年来肠道微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已知双歧杆菌不仅能拮抗多种肿瘤的生长,还能预防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目前研究发现双歧杆菌的抗肿瘤机制主要有:(1)影响肠道菌群的生化代谢,减少致癌物的产生;(2)调整和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3)诱导一氧化氮的产生;(4)抗诱变;(5)诱导细胞凋亡。本文主要就双歧杆菌抗肿瘤的信号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双歧杆菌对人类大肠癌CCL187细胞DAG的调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对人类大肠癌细胞第二信使DAG的调控作用,解释菌群影响机体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采用^3H标记肌醇掺入法及HTLC法。结果 双歧杆菌对人类大肠癌细胞中第二信使DAG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双歧杆菌微生态调节作用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劳文艳  邱红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2,14(5):310-310,F003
人体的体表及其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常有微生物存在 ,其中一部分为长期寄居的微生物 ,在机体防御机能正常时是无害的 ,称为“正常菌群”。人体的肠道中其回肠下部至结肠 ,由于蠕动减慢 ,食物流速小 ,p H较高 ,Eh较低 ,致使微生物数量增大 ,也是厌氧菌最为集中的地方。在肠道中有葡萄球菌、粪链球菌、大肠埃希菌、乳酸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类杆菌、双歧杆菌等 ,以双歧杆菌和类杆菌占绝对优势的菌构成了正常菌群 ,其中 ,双歧杆菌是人体内重要的生理性有益菌 ,在调节肠道的微生态平衡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从人体中分离到的双歧杆菌有 :婴儿…  相似文献   

16.
通过观察青春双歧杆菌在体外培养条件出现波状层次生长的情况,了解该过程中青春双歧杆菌形态的改变及其生物学意义。采用青春双歧杆菌低浓度接种于BS固体平板培养基中,延长培养时间至6 d,使其单个菌落长成较大的菌落后,置4℃冰箱中2~4周,在其培养结束时和放置冰箱后对菌落及菌体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在特定的培养时间及其后的低温处理后,青春双歧杆菌部分菌落出现了半透明环和不透明环交替的层次状结构,在半透明环区域和不透明环区域,菌体的形态以及对温度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且在透明环区域,菌体发生了自溶现象。证明青春双歧杆菌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了波状层次生长过程,且在该过程中,青春双歧杆菌的生长、生存方式以及增殖方式均发生了适应性变化。  相似文献   

17.
双歧杆菌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虎 《生物学通报》1995,30(12):18-19
双歧杆菌的开发应用曹虎(江苏省东海县教育局22230)近年来,各国科学家对双歧杆菌的研究逐渐深人,发现了它与肠道生理共生菌的一些新功能,并迅速在食品和医药工业中进行生物工程开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互双歧杆菌开发现状1.回双歧杆菌因子的开发与应用微...  相似文献   

18.
双歧杆菌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歧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内最重要的生理性细菌之一,参与宿主的多种生态效应和生理作用,对维持宿主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双歧杆菌对肠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及其引发机体免疫反应的研究进展,并对肠黏膜免疫系统做了简要描述。  相似文献   

19.
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spp.)及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spp.)被认为是动物机体内重要的有益微生物菌群之一。本文对鸡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后盲肠中上述两种微生物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鸡在感染球虫后第4、7、10d时盲肠中双歧杆菌的数量显著减少(H<0.05);在球虫感染后的第4、7、14d时,盲肠中的乳酸杆菌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  相似文献   

20.
双歧杆菌是一种众所周知、使用范围很广的商用益生菌,其生长繁殖贯穿人的整个生命过程。有研究表明双歧杆菌具有益生功能的主要分子机制依赖于双歧杆菌自身分泌的胞外多糖。尽管一些细菌胞外多糖已经商业化用于食品和医药保健品等领域,如黄原胶、透明质酸和右旋糖苷等,但双歧杆菌等常用益生菌的胞外多糖还鲜见有商业化应用的报道。本文综述了双歧杆菌胞外多糖的合成分子机制、单糖组成及其理化性质,分析了双歧杆菌胞外多糖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阐述了双歧杆菌胞外多糖在抗氧化、改善和提高宿主免疫、抗过敏、抗肿瘤以及降低胆固醇等方面所体现出的益生功能。同时也对双歧杆菌胞外多糖分子机制研究和产业化开发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