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QTL作图和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表明:拓展两对基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十分必要。本文利用混合分布理论,AIC准则在回交B1和B2群体或F2群体中鉴定两对主基因的存在,当主基因存在时估计其遗传参数;同时还改进了利用亲本,F1和回交B1和B2群体,或亲本,F1和F2群体鉴定多基因存在的方法,分布参数的估计采用IECM算法,以水稻株高性状为例说明该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质量—数量性状遗传参数估计的P1,P2,F1,B1,B2联合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利用亲本P_1和P_2、杂种F_1、回交B_1和B_1五个世代联合分析包括两个位点主基因控制的质量-数量性状遗传的统计方法,共建立了可供选择的微基因遗传、一对主基因+微基因混合遗传、二对主基因+微基因混合遗传三类五种(套)共 28个遗传模型,采用 AIC信息准则选择最适模型,并通过适合性检验对所选择的遗传模型做进一步的检验.文章最后还讨论了两种变型设计.  相似文献   

3.
利用DH或RIL群体检测QTL体系并估计其遗传效应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8  
章元明  盖钧镒 《遗传学报》2000,27(7):634-640
利用DH和RIKL群体并结合重复内分组随机区组设计对和物产量等遗传率较低的数量性状进行分离分析可提高遗传分析的精度。根据混合分布理论菜了利用DH或RIL群体重复实验数据鉴定数量性状混合遗传模型的分离分析法,特别是2对链锁主基因+多基因模型。该方法可鉴定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和主基因的作用方式,估计主基因、多基因的遗传疚和遗传方差,在两主基因存在连锁可可估计其重组率。下面通过应用举例说明该方法。  相似文献   

4.
两个位点主基因控制的质量—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应用极大似然法和EM算法提出了关于两个位点主基因控制的质量.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方法,参照质量性状两位点互作在F_2代的分离比率建立了7种遗传假设及其似然比测验的程序,讨论了应用这一方法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花生种子含油量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对花生种子含油量进行遗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高油花生新品种SPI056(P1)和低油花生新品种花育17(P2)及其杂交组合的F1、F2群体为材料,应用P1、P2、F1和F2 4个世代的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联合分离分析方法,对种子含油量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花生种子含油量由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共同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72 55%.  相似文献   

6.
猪窝产仔数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二花脸猪,大白猪及其杂交一代3个群体共计1686窝仔猪数的资料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猪总产仔数,活产仔数,20日龄仔猪数和45日龄仔猪数的遗传力分别为0.081,0.156,0.402和0.419。主效基因指数分析表明二花脸猪这4个性状均存在主效基因遗传。  相似文献   

7.
东乡野生稻苗期耐冷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强耐冷材料龙稻5号(Oryza sativa ssp. japonica)和冷敏感材料协青早B(O. sativa ssp. indica)为对照品种, 以萎蔫率和死苗率为鉴定指标, 利用江西东乡普通野生稻(O. rufipogon)/协青早B//协青早B构建的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 BILs)群体(BC1F9)进行苗期耐冷性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10°C冷处理7天后, 228个BILs群体的平均萎蔫率为67.4%, 平均死苗率为70.8%。将死苗率≤20%的株系, 在更低温度(8°C昼/5°C夜)下处理5天, 结果显示5243和5335为强耐冷材料, 可用于构建东乡野生稻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近等基因系(near-isogenic lines, NILs)。实验结果显示, 群体萎蔫率和死苗率均呈偏态的连续分布, 暗示东乡野生稻苗期耐冷性表现为质量-数量性状遗传特征, 由主基因-多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8.
东乡野生稻苗期耐冷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强耐冷材料龙稻5号(Oryza sativa ssp.japonica)和冷敏感材料协青早B(O.sativa ssp.indica)为对照品种,以萎蔫率和死苗率为鉴定指标,利用江西东乡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协青早B//协青早B构建的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BILs)群体(BC1F9)进行苗期耐冷性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0°C冷处理7天后,228个BILs群体的平均萎蔫率为67.4%,平均死苗率为70.8%。将死苗率≤20%的株系,在更低温度(8°C昼/5°C夜)下处理5天,结果显示5243和5335为强耐冷材料,可用于构建东乡野生稻QTL(quantitative traitloci)近等基因系(near-isogenic lines,NILs)。实验结果显示,群体萎蔫率和死苗率均呈偏态的连续分布,暗示东乡野生稻苗期耐冷性表现为质量-数量性状遗传特征,由主基因-多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9.
株高是油菜重要的株型改良性状之一。油菜株高对提高油菜的产量、抗倒伏能力和机械收获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株高性状差异较大的半矮杆新种质10D130和常规品种中双11进行杂交,构建6世代遗传分析群体(P1、F1、P2、B1、B2、F2),以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该组合株高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0D130?中双11号组合株高受到1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 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D模型)。其中,株高性状加性效应值为-8.58,显性效应值为7.44.在B1、B2和F2 3个分离世代群体中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3.52%、0.91%和17.81%,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0.05%、68.05%和39.35%。10D130半矮杆遗传分析揭示在该材料的运用上不仅要考虑主基因的作用、还要考虑多基因与环境对株高性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水稻籽粒大小和形状是影响稻米外观品质和产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控制这些性状基因的定位和克隆有助于弄清籽粒大小基因的表达模式和相应的代谢系统,最终实现该性状的自由调控。运用SSR和CAPs标记对来源于蜀恢527//蜀恢527/小粒回交组合BC2F2群体800隐性长粒单株进行分析,定位了一个控制水稻籽粒长短的基因,Lk-4(t)。对F2和BC2F2群体籽粒大小形状和千粒重的遗传分析表明,回交能将大部分对目的基因效应具有干扰修饰作用的微效基因多态性除去,从而有利于对目的基因型的准确鉴定;在F2和BC2F2群体中只发现两类籽粒长短表现型,即短粒和长粒,并且二者分离比例符合3:1的典型一对等位基因分离比例。这说明群体中籽粒长短变异是受一对基因控制。通过对BC2F2群体中隐性(长粒)单株进行分子标记分析,将这个控制籽粒长短的主效基因定位在3个CAPs标记,P1-EcoRV,P2-SacⅠ和P3-MboⅠ附近。连锁分析表明,Lk-4(t)位于水稻第3染色体着丝粒附近,离标记P1-EcoRⅤ和P2-SacⅠ分别有0.90cM和0.50cM的距离。  相似文献   

11.
水稻耐淹涝性状的遗传分析和SSR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永华  赵森  柳俊  严钦泉  肖国樱 《遗传》2006,28(12):1562-1566
淹涝胁迫对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发掘可应用于耐淹涝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MAS), 将有助于水稻耐淹涝性状的遗传改良。应用耐淹涝材料FR13A和淹涝敏感材料IR39595-503-2-1-2为亲本做正反交获得F1和F2代群体。对正反交的F1群体的耐淹涝性状进行遗传分析, 发现正反交的F1代群体在耐淹涝性状上没有显著差异, 说明耐淹涝性状是核基因控制。从两次淹涝处理中F2代群体的分离情况来看, 来源于FR13A的耐淹特性表现出数量-质量性状遗传的特点。当淹涝胁迫压力比较轻时表现为数量性状遗传, 具有微效多基因的作用。当淹涝胁迫压力增大时, 表现为主效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在SSR分析中, 187对SSR引物中有73对引物在两亲本间有明显的差异, 差异率为39%。用这73对差异引物, 对F2群体进行多态筛选, 结果筛选到一个与耐淹涝性状连锁的标记RM219, 验证了耐淹涝性状确实由主效基因Sub1控制, 因此, RM219在水稻耐淹涝育种中具有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水稻粒长QTL定位与主效基因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利用短粒普通野生稻矮杆突变体和长粒栽培稻品种KJ01组配杂交组合F_1,构建分离群体F_2;并对该群体粒长进行性状遗传分析,利用平均分布于水稻的12条染色体上的132对多态分子标记对该群体进行QTL定位及主效QTLs遗传分析,为进一步克隆新的主效粒长基因奠定基础,并为水稻粒形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所构建的水稻杂交组合分离群体F_2的粒长性状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2)对543株F_2分离群体进行QTL连锁分析,构建了控制水稻粒长的连锁遗传图谱,总长为1 713.94 cM,共检测出24个QTLs,只有3个表现为加性遗传效应,其余位点均表现为遗传负效应。(3)检测到的3个主效QTLs分别位于3号染色体的分子标记PSM379~RID24455、RID24455~RM15689和RM571~RM16238之间,且三者对表型的贡献率分别为54.85%、31.02%和7.62%。(4)在标记PSM379~RID24455之间已克隆到的粒长基因为该研究新发现的主效QTL位点。  相似文献   

13.
水稻磷效率相关性状的遗传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量遗传模型对P1、P2、F1、F2.3等4个世代的相对分蘖率、有效穗、生物产量及经济产量等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混合遗传模型分析表明:低磷胁迫条件下,相对分蘖率和相对有效穗两个指标适合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显性.上位性的模型,两对主基因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加性、显性和上位性效应,也存在多基因修饰;相对分蘖率和相对有效穗的最大效应主基因以加性效应为主,次大主基因以显性效应为主,而相对生物量与相对经济产量两个指标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多基因的模型,主基因遗传力分别达到60.08%和37.70%,多基因遗传力分别达到32.15%和58.9%。表明相对分蘖率、有效穗和生物量的主基因遗传力均较高,可以作为水稻耐低磷遗传育种的指标。而相对经济产量的主基因遗传力相对较低,说明经济产量受气候等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以油用品种陇亚8号和纤用品种阿里安为亲本构建的含有162个家系的胡麻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为研究材料,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该RIL群体的脂肪酸含量,对其遗传变异与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粗脂肪和5种脂肪酸含量进行了初步遗传分析,旨在为该RIL群体后续研究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RIL群体的粗脂肪与脂肪酸含量存在广泛变异,表现超亲分离现象,其分布近似为正态分布,呈现数量性状连续变异的典型分布特征;运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粗脂肪含量为3对等加性主基因遗传,主基因遗传率为85%;5种脂肪酸组成中,亚麻酸含量为2对重叠作用主基因遗传,主基因遗传率为36%;亚油酸含量为3对等加性主基因遗传,主基因遗传率为80%;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均表现为无主基因效应的多基因遗传;同时筛选出高油高亚油酸、高亚麻酸优良品系材料11份,为胡麻品质育种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5.
以油用品种陇亚8号和纤用品种阿里安为亲本构建的含有162个家系的胡麻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为研究材料,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该RIL群体的脂肪酸含量,对其遗传变异与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粗脂肪和5种脂肪酸含量进行了初步遗传分析,旨在为该RIL群体后续研究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RIL群体的粗脂肪与脂肪酸含量存在广泛变异,表现超亲分离现象,其分布近似为正态分布,呈现数量性状连续变异的典型分布特征;运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粗脂肪含量为3对等加性主基因遗传,主基因遗传率为85%;5种脂肪酸组成中,亚麻酸含量为2对重叠作用主基因遗传,主基因遗传率为36%;亚油酸含量为3对等加性主基因遗传,主基因遗传率为80%;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均表现为无主基因效应的多基因遗传;同时筛选出高油高亚油酸、高亚麻酸优良品系材料11份,为胡麻品质育种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以耐寒的昆明小白谷与农艺性状好但不耐寒的十和田杂交并以十和田为轮回亲本回交培育的耐寒的近等基因系(NIL)不同单株(BC4F6)与轮回亲本杂交再自交的4个F2代群体,2003年在海拔为2150m用冷泉水(18℃~19℃)灌溉的阿子营乡种植,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了4个F2代群体的耐冷基因效应,结果表明4个组合中耐冷基因是受一对主效基因控制,其主效基因的遗传率为59.10%~81.04%.  相似文献   

17.
为改良水稻(Oryza sativa)核不育系柱头性状提供遗传信息, 调查了粳型核不育系7001S、籼型核不育系Z913S及其杂交、自交获得的F1、F2和F2:3群体的4个柱头性状, 分析了4个性状间的相关性, 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对2个世代4个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4个性状两两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介于0.274-0.897之间。除F2:3群体中花柱长度和柱头外露率分别表现出受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和1对负等效加性-显性主基因+多基因控制外, F2和F2:3群体的柱头长度、花柱长度、柱头-花柱总长度以及柱头外露率均表现出受2对主基因和多基因控制, 且F2:3群体中控制花柱长度的主基因表现出加性-显性效应, 其余均表现出加性-显性-上位性效应。2个世代中4个性状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  相似文献   

18.
利用SSR标记定位水稻糊化温度的QTLs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糊化温度(GT)是决定稻米蒸煮食用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了以碱消值表示的糊化温度(ASV-GT)的遗传和QTL位点,选择在ASV-GT上具有显著差别的灿稻品种南特号和粳稻品种Balilla杂交,并以Balilla回交得到含有142株的回交群体,ASV-GT的测定表明,在分离群体中ASV-GT表现为双峰连续分布,说明在该群体中ASV-GT是由一主效基因控制的,并伴有微效基因的修饰,进一步用119个在双亲间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SSR)标记构建了全基因组的分子标记连锁图,采用区间作图法对控制碱消值的基因进行了定位分析,结果表明,位于第6染色体的qASV6-1为一主效基因,其贡献率高达87.6%,来自于亲本南特号中的等位基因可降低碱消值3.26;其余5个QTLs(qASV2,qASV3,qASV6-2,qASV9,qASV11)为微效基因,分别位于第2,3,6,9和11染色体上,双亲中都带有增效和减效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9.
光温敏雄性不育水稻不育临界温度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光温敏不育系不育临界温度性状的稳定非常困难,其根本原因在于对这一性状的遗传模式缺乏了解。从粳型光敏不育系N5088S中分离出仅存在临界温度差异的H5088S株系,以两者为亲本,构建了包括正反交、回交及F2分离群体在内的7世代群体。将每粒谷苗一分为四而形成基因型构成相同的4套材料,每套材料进行不同温度处理,以花粉育性为指标采用IECM算法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四种温度条件下,正、反交F1育性差异不明显,表现低临界温度特性;F2在不同温度下育性分离比例不同,23.5℃处理下低临界温度对高临界温度为显性;不育临界温度符合两对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共同作用的混合遗传模型,主效基因的遗传力为80%-97%。  相似文献   

20.
应用混合分布模型研究水稻株高的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质量-数量性状的混合分布遗传模型对2个水稻矮秆×高秆的F_2群体(组合1:H359/Acc8518;组合 2:H359/Acc8558)的株高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存在 1对主基因的分离,高秆对矮秆完全显性; 2)这对主基因的效应大小在两个组合中非常相近,说明这对主基因在不同遗传背景中效应稳定,与微基因之间无明显互作,这对于育种应用是有利的;3)两组合中由微基因分离引起的遗传方差大小相近,微基因的平均显性效应皆是减效方向,且数值上也相近,而平均加性效应则皆呈增效方向,但数值上相差很大,说明两组合中发生分离的微基因的数目可能相似,但微基因在双亲间的分布情况却大不相同;4)亲本表型方差(亦即环境方差)与亲本均值呈明显正相关关系,高秆的环境方差要比矮秆大得多,因而在不同主基因型中,微基因的遗传力表现不同,这在育种实践中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