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О.В.勒柏辛斯卡娅在"苏联临床医学杂志"1953年第1期上发表了一篇关于用苏打水洗澡的医疗原理的文章.以后在同一杂志上又刊登过一篇莫徹列夫斯基(А.Я.Мочилевский)和列夫施茨(И.А.Левшиц)的批评文章(见该杂志1953年第3期)以及О.В.勒柏辛斯卡娅对这些批评的回答(见该杂志1954年第4期).我们决定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研究О.В.勒柏辛斯卡娅所提出的苏打浴的作用问题,但是当我们研究苏打对人体所起作用的生理机制以  相似文献   

2.
苏联科学院主席团在7月4日举行会议,讨论苏联医学科学院和苏联科学院生物科学部会议的结果,那次会议曾讨论勒柏辛斯卡娅院士学说关於细胞与非细胞有机体形态发展的问题。赫鲁什佐夫教授在他的报告中强调说:细胞从有机体中发展的这个新观念,能够说明支配动植物细胞及组织的发展过程的从未发现的一些法则。科学家们成功地发现了在受伤的或失去的器官的恢复过程中新细胞的构成。动物形态学研究所的工作表明勒柏辛斯卡娅的学说对有机界物种形成的原因及法则予以新的阐发。  相似文献   

3.
苏联著名的生物学家勒柏辛斯卡娅于1952年12月发表用小苏打溶液(浓度1%)处理生物,能阻止生物体内蛋白质分子凝聚作用的发生,对已形成的大蛋白质分子可以分散为较小的蛋白质分子,促进新陈代谢作用的进行。1953年炳辉县农场试用1%小苏打溶液处理“中农四号”水稻,结果水稻生产良好,分蘖较多,增产8.9%(报告发表于1954年科学通报一月号)根据这一先进经验,我们在震泽县横泾区浦庄乡灿烂农业社推行了这一新的农业技术措施。用1%小苏打溶液浸泡稻种后平均增产6.4%。兹将推行情况简报如下: 一.处理方法秤清水(河水或塘水,不要用井  相似文献   

4.
引言许多药剂处理种子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近年来国外国内均获得显著成绩。保加利亚科学院姆·波波夫院士曾用镁、锰、碘、溴、磷及对苯二酚化合物处理种子,使稻、麦、棉、向日葵等作物生长强健,提高收获量10—15%。苏联勒柏辛斯卡娅也曾指出用碳酸氢钠溶液处理种子,亦可增加作物产量。荷伐用碳酸氢钠处理水稻,增产8.9%。王力新用碳酸氢钠处理小麦,增产11.06%。M.什科尔尼克博士及Н.马卡罗瓦硕士曾用硼酸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解放以後,随着教学的改革,祖国的科学界逐渐走上了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研究基础的崭新的方向。在生物科学方面,这一变革尤为显著。苏联生物学界最近的许多伟大贡献中,和李森科在遗传学上的成就互相辉映的,是苏联布尔什维克的伟大的科学家勒柏辛斯卡娅在活質演发成细胞上的巨大发现。她以不可置辩的科学证据,证  相似文献   

6.
我和学生们(米丘林小组、波波夫试验组和勒柏辛斯卡娅试验组的100多组员)根据苏联及保加利亚科学家的研究进行过化学药剂浸种试验。我们的第一次试验是1955年1月21日晚上,用绿豆、乌豆分别浸于含量1%小苏打0.3%溴化钾溶液及清水中,天明时发觉前二者的试管皆因种子的膨胀而破裂,而且很快就出芽,因此我们觉得这些药物确对种子的萌芽有不少的影响。于是我们再用绿豆做第二次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在1950年苏联医学科学院生物学部举行的生活物质和细胞发展问题的会议上,奥·帕·勒柏辛斯卡娅院士在谈到植物界细胞起源问题时,曾表示任无性杂交的实践中,不用枝条而用植物的汁液嫁接可能性的意见.为了企图使这个可能性成为事实,我在1951年开始试验研碎另一种植物茎的方法得到汁液,注射到茎里去.因为植物组织缺乏弹性的缘故,经过几次失败之  相似文献   

8.
自从保加利亚波波夫院士及苏联勒伯丰斯卡娅院士用溴化钾,对苯二酸,单宁或小苏打溶液浸种获得作物增产以後,我国各地相继效法,希望应用此项药剂浸种的措施使农业上能得到增产,我们在1953年起至1957年亦先後进行了数次水稻小麦等种子药剂浸种对生长与发育的观察试验,药剂主要有波波夫及勒伯辛斯卡娅试验中所用的溴化钾及小苏打外并有维生素丙及谷胱甘肽等。所得结果并不一致,对水稻而言,有的情况下可以增产,但在另一种情况下则效果又不明显;对小麦,油菜的春化并无显著促进作用。 (一)1953年试验:此项试验系与江苏省松江专区农场合作进行,供试水稻品种为老来青;试验用药剂有溴化钾0.3%,对苯二酚0.3%加溴化钾0.05%及小苏打1%水溶液等;浸种时间  相似文献   

9.
根据1953年6月6日布拉格出版的英文版“布拉格新闻”9卷12期的报导,布拉格人民科学制片厂最近完成了一部五彩影片“什么是生命”。这部影片介绍了几种不同的对大地生命起源的看法,并且介绍了世界上唯物论与唯心论者的观念及在生命起源问题上经过长期争论後,而战胜了唯心论者的谬论。此外还介绍了行星的起源,并用最新科学理论基础来解释原始有机化合物的形成,最後摄制了生物细胞和动物体组织的起源,这是以苏联科学家奥巴林及勒柏辛斯卡娅的学说来证明的。  相似文献   

10.
在高级中学课本“达尔文主义基础”里,第五章是“生命的起源”。这一章分为;生活物质的起源”和“细胞的起源”两节,主要的是介绍恩格斯的理论以及现代苏联科学家奥巴林、勒柏辛斯卡娅和波什扬的工作。大家知道,关于生命的演化,达尔文只从细胞开始,至於细胞以前生命发展的过程呢,他并没有说起。形形色色的假科学的所谓理论填充不了达尔文在他的学说里留下来的这个空白。只有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自己的苏联生物学家的努力之下,这个问题的研究才获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个古老的谜才逐渐接近于彻底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1953年上半年,我在初三人体解剖生理学内"细胞和活质"一节的教学中,为了要更好的加深同学们对先进科学的认识,特别是对勒柏辛斯卡娅的生活物质学说,向同学做了如下的补充:一方面说明活质就是生活物质,就是活蛋白质,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它本身有新陈代谢的能力,在适宜的条件下,能演发成细胞.它就是生命最后的单位,它是细胞之外比细胞更低级的有生命的物质.在另一方面对微耳和的反动学说,进行了批判,说明微耳和的"细胞起源于细胞"以及"有机体是细胞的总和"等说法,是极端反动的,不科学的.同学们听了这一节课之后,收效很大,对于生命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12.
Ο.Б.勒柏辛斯卡娅认为跌入于胚下腔中的卵黄球能够演变为胚胎的内胚层细胞和进入于内外二胚层之间的卵黄球能够演变为血岛的这一假说近年来在细胞学和胚胎学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我们从1954年春天开始研究这个问题,工作可分三方面:(1)分别观察鸡胚正常发生过程中的内胚层和血岛的形成过程和卵黄球的变化——包括鸡胚和鸭胚从未孵到孵育20天各期的胚胎和卵黄囊切片,采用各种主要的细胞学上的染色方法和卵黄球的活体染色观察.(2)卵黄球的离体和活体培养——培养材料包括未孵及孵育各期的胚盘下卵黄球.离体培养  相似文献   

13.
达尔文关於向性的指出,引起了人们对植物生理刺激物的研究,到现在已百年有余,不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有所阐述和报导。打破植物休眠,防止霜害提早成熟、插条生根,除莠。无子果实的形成,防止无效生长,防止落花落果及提高产量等方面都在生产各方面广泛的应用着。关於化学药物处理种子的工作,首先应推保加利亚科学院波波夫院士,应用溴化钾及对苯二酚处理棉花和水稻种子在大面积上获得丰产的事实。我国学者感到极大的兴趣,并用溴化钾处理不同作物的秧苗或种子同样获得了肯定的效果。勒伯辛斯卡娅关於碳酸氢钠延缓生命衰老的理论,引导人们应用碳酸氢钠处理黄瓜种子,获  相似文献   

14.
钙在防止与缓和采后果蔬生理病害和衰老中的作用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钙在延缓果蔬衰老和控制生理病害方面有较好效果,因而在果蔬贮藏中受到很大的重视。据研究,植物组织中钙含量提高后,呼吸率、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及膜流动性都有变化,尤其是采收后的果蔬经钙溶液处理后,细胞膜上与衰老有关的微粘度(microviscosity)增加,果实软  相似文献   

15.
香石竹花瓣对乙烯的敏感性与蛋白质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因转录抑制剂α-amanitin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cycloheximide完全抑制了香石竹(Dianthuscaryophyllus L.cvs.White Sim and Sandrosa)花瓣对乙烯反应的症状,包括花瓣卷曲和细胞膜离子渗漏增加。观察到花中蛋白质合成能力随着花的衰老而降低,花对乙烯的敏感性随花的衰老而增加。但是用乙烯合成抑制剂aminooxyacetic acid(AOA)预处理切花,则改变了花对乙烯敏感性的变化趋势。常用的香石竹品种D.caryophyllus L.cv.White Sim花经AOA处理后,对乙烯的敏感性随着花的衰老而下降。这些结果揭示花对乙烯的敏感性可能受蛋白质合成能力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用外源SPD处理根系可以显著提高小麦叶内SPD的含量,抑制乙烯的产生和蛋白酶的活性,提高蛋白质的含量并降低细胞膜的相对透性。PCMB处理根系可以显著降低小麦叶片SPD的含量,促进乙烯的产生,增加蛋白酶的活性和细胞膜的相对透性,降低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含量。可见小麦叶片SPD含量可能与乙烯产生间存在负的相关性。较高的亚精胺含量及较低的乙烯产生速率可能对叶片的衰老过程具有阻抑作用。反之则可能表现为促进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201例≥90岁的长寿老人(平均年龄93.0±1.04岁)、23例80—89岁和211例20—50岁青、中年的HLA-A(13型位点抗原)、B(21型)、C(6型)型别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地区A9型与长寿高度关联(长寿老人组频率38%,对照组为24%,Fisher's P值0.0007),而A30呈高度负相关(Fisher's P值0.0034);Cw3、Cw7亦呈负相关(Fisher's P值分别为0.0066及0.0091。A30、CW3、Cw7可能与衰老有不同程度的关联。A9、A30与长寿老人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多数百岁人晚年都很健康 .心肌病、中风、糖尿病、癌及老年痴呆等老年病出现很晚或根本不出现 .Anni bale等假设 ,百岁老人比普通人衰老慢 .他们发现 ,百岁老人的同胞 (sibships)活过 91岁的几率高于对照 4倍 .于是 ,以研究长寿同胞组为手段 ,寻找长寿的遗传因素或利于长寿的环境因素 .在筛查中他们发现 ,4个格外长寿的家族 ,支持了长寿的遗传因素说 .Annibale等研究的对象包括 143个长寿同胞组和 32 2个长寿个体 .删除显著偏离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几个家系和个体后 ,实际研究了年龄 91— 10 9岁长寿老人 137个同胞组 …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中测定了黄花烟草(Nicotiana rusticaL cv.Gansu yellow flower)愈伤组织生长和由碳水化合物亏缺引起的衰老过程中多聚核糖体类群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以期查明衰老的烟草愈伤组织中蛋白质合成速率与蛋白质含量变化的相关性。 继代培养的烟草愈伤组织经过约5d的生长迟滞期,进入指数生长期,第20天后生长停止,干重缓慢下降;第25天出现类似果实成熟时的呼吸跃变现象,呼吸商(RQ)开始下降,呼吸底物由糖转向游离氨基酸,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烟草愈伤组织在培养20~25d后由生长转向衰老,这时蛋白质含量(占细胞总蛋白的90%~95%)立即降低,第35天降低了26%。代表蛋白质合成能力的多聚核糖体相对含量和总核糖体的相对含量在培养20d后开始减少;两者的比值也降低,这与植物衰老过程中蛋白质含量的降低基本一致,表明烟草愈伤组织衰老过程中蛋白质含量的降低.与蛋白质合成能力的下降可能有一定的关系。由于多聚核糖体的解聚并不伴随有单核糖体的增加,也暗示衰老过程中单核糖体被迅速破坏。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一般认为,衰老与长寿的机理是受综 合性而非单一因素的影响,其中遗传是一个公 认的重要或主要因素〔7,9,12,15,161。研究各种族或各 地区人体白细胞抗原(HLA)与长寿老人(>90 岁)的关系,有可能对衰老与遗传的关系提供 有价值的资料及进一步研究的线索。国外对 HLA与衰老及寿限的关系尚无一致的意见[5,810 鉴于遗传可能仅在极端长寿对象中方可显示其 对寿限的效应‘,,, 选择长寿老人作为观察对象 可能较为适当[141。国外应用长寿老人作HLA 与寿限相关性的探讨,只在近年有少数资 料17,8,10,141,国内尚未见到这方面的报道。我们 于1983年检查了50例长寿老人,8例高龄老 人(80-89岁)的HLA 分型,并与210例2 0- 知岁组对照比较,同时用化学比色法测定红细 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含量及其他有关检查。兹将结果分析讨论如 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