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生产的甜菊醇糖苷因具有高甜度、低热能、不参与人体内代谢兼具保健功能等特点,被誉为最有发展前途的新糖源。从甜叶菊叶片克隆了甜菊醇糖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基因SrUGT85C2SrUGT91D2mSrUGT76G1,构建植物基因过量表达载体,以单独或组合的形式将这些基因导入到甜叶菊中,获得转基因植株。与野生型对照植株相比,单独导入SrUGT85C2的转基因植株中甜菊醇单糖苷含量提高,总糖苷、莱包迪苷A含量及占比没有明显变化;单独导入SrUGT91D2m的转基因植株中甜菊醇单糖苷含量显著降低,而甜菊醇双糖苷含量显著增加;单独导入SrUGT76G1的转基因植株中,总糖苷含量显著提高,莱包迪苷A含量达到10%以上,比对照提高了2倍,而甜菊糖苷含量减少了一半。3个基因组合同时导入的转基因甜叶菊植株与单独导入SrUGT76G1的转基因甜叶菊植株类似,其总糖苷、莱包迪苷A含量及其占比均显著提高。这些结果为以后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来调控甜菊醇糖苷生物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培育莱包迪苷A含量高的高品质甜叶菊新品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筛选甜菊糖苷突变体的有效方法。根据实验结果,优化的电泳条件为:60 mmol/L Tris 硼酸缓冲液(pH 8.0),柱温30℃,工作电压25 kV。优化条件下,甜菊苷(Stevioside)迁移时间的R.S.D为0.45%(15次),且在7.45×10-5~1.74×10-2 mol/L的浓度范围内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甜菊主要糖苷在5 min内均可实现分离。在优化条件下,本实验研究了低能离子注入后甜菊主要糖苷含量变化,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甜菊苷是一种常用天然甜味剂,属于四环二萜糖苷类。药理学研究表明,甜菊苷及其水解产物甜菊醇、异甜菊醇和甜菊双糖苷等具有降血糖、降血压、抗炎、抗肿瘤、止泻、抗菌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综述甜菊苷、甜菊醇、异甜菊醇、甜菊双糖苷及相关衍生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利用毛细管电泳法分析甜菊糖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筛选甜菊糖苷突变体的有效方法。根据实验结果,优化的电泳条件为60mmol/LTris-硼酸缓冲液(pH8.0),柱温30℃,工作电压25kV。优化条件下,甜菊苷(Stevioside)迁移时间的R.S.D为0.45%(15次),且在7.45×10  相似文献   

5.
甜菊不同叶龄细胞结构及其甜菊糖甙含量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甜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不同叶龄细胞结构与甜菊糖苷含量分布。应用电镜技术观察表明,现蕾期成叶细胞内具有内含物丰富的巨大液泡,这些内含物呈大小不一的颗粒或小泡。应用差速离心法,对甜菊成叶的叶肉细胞进行亚细胞分离,并对各部分进行甜菊糖苷的提取与微量测定。结果表明,甜菊糖苷主要存在于12000g的上清液(这部分主要包括液泡内含物和可溶性细胞质)。结合细胞结构和细胞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细胞质是合成UDPG的主要场所,在甜菊糖苷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不同叶龄叶片甜菊糖苷测定表明,现蕾期成叶的甜菊糖苷含量最高。从甜菊不同叶龄细胞结构和甜菊糖苷含量测定结果,现蕾期是甜菊叶片收割的最适时期。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一种新的甜菊糖基转移酶进行了基因克隆和功能分析。获得的基因cDNA全长1419bp,编码473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约53.2K Da。与常见的糖基转移酶基因比较,相似性达44%以上,且具有糖基转移酶的保守序列。体外异源表达获得的融合蛋白,具有在花青素类和甜菊醇等糖基受体上转糖基的酶活性。在对一系列不同底物的酶活性进行比较后,推测这种糖基转移酶在体内参与了甜菊糖苷的合成。结果表明,具有广泛的底物活性的类黄酮类糖基转移酶,在甜菊体内不仅对类黄酮转糖基,而且在生成水溶性甜菊糖苷的过程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一种新的甜菊糖基转移酶进行了基因克隆和功能分析。获得的基因cDNA全长1419bp,编码473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约53.2KDa。与常见的糖基转移酶基因比较,相似性达44%以上,工具有糖基转移酶的保守序列。体外异源表达获得的融合蛋白,具有在花青素类和甜菊醇等糖基受体上转糖基的酶活性。在对一系列不同底物的酶活性进行比较后,推测这种糖基转移酶在体内参与了甜菊糖苷的合成。结果表明,具有广泛的底物活性的类黄酮类糖基转移酶,在甜菊体内不仅对类黄酮转糖基,而且在生成水溶性甜菊糖苷的过程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同时测定杜仲中松脂醇二葡萄糖甙(PDG)和丁香脂素二糖甙(SDG)的方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VP-ODSC18柱(150mm×4.6mm,预柱10mm×4.6mm);流动相为甲醇∶水(v/v)=30∶70;流速1mL/min;柱温25℃;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27nm。松脂醇二葡萄糖甙在和丁香脂素二糖甙进样量分别在30.8~154.0μg/mL之间,SDG的进样量在26.4~88.0μg/mL之间时,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98.6%。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准确、简单,可用于杜仲中松脂醇二葡萄糖甙和丁香脂素二糖甙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建立了葛花中6″-O-木糖鸢尾苷含量测定的HPLC方法。采用GRACE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65 nm,柱温为室温。6″-O-木糖鸢尾苷的峰面积(Y)与浓度(X)在10.33~185.99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Y=30731X–216635,r=0.9992(n=7);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2%(n=9);测得8批葛花药材中6″-O-木糖鸢尾苷含量为11.08~48.23 mg/g。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该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葛花中主要成分6″-O-木糖鸢尾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HPLC-ELSD测定苦瓜皂甙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HPLCELSD法测定苦瓜中皂甙B的含量。色谱条件:色谱柱ZorbaxSBC18,4.6×150mm;检测器ELSD(EvaporativeLightScatteringDetector);柱温30℃;流动相:甲醇水(70:30);流速1.0mL/min,N2压力:2.0×105Pa。皂甙B的保留时间在为7.295min,在浓度为0.1058~5.290μg/μL之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R2=0.9918)。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0.27%(n=3),RSD=2.83%。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作为苦瓜皂甙的定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
耐菊(Steviarebaudiana)愈伤组织中甜菊糖苷的积累与愈伤组织的生长呈负相关、与愈伤组织细胞的组织化及转绿呈正相关。愈伤组织芽的分化并不是积累较高水平甜菊糖苷的必要前提。绿色、质地致密、生长缓慢的愈伤组织,不论有芽分化或无芽分化时,其甜菊糖苷含量均较高。在电镜下观察到,这两种愈伤组织细胞具有类似的超微结构特征:细胞高度液泡化;叶绿体发育成熟,光合膜系统结构发达,基质浓厚且含有质体小球;微体具有典型的晶格结构,常与叶绿体紧密相靠。黄色、质地致密、生长缓慢的愈伤组织中甜菊糖苷含量较低,其细胞内质体富含淀粉粒,只有少量分散的片层结构,有的质体甚至完全被淀粉粒所充塞。黄色、质地疏松、生长快速的愈伤组织中甜菊糖苷含量最低,其细胞内质体结构简单,片层稀少。质体的发育和液泡的分化与甜菊糖苷的积累密切相关。愈伤组织具有较高的甜菊糖苷含量在于愈伤组织细胞的组织化以及细胞的高度液泡化并具有发育成熟的叶绿体。  相似文献   

12.
甜菊糖苷积累与其生物合成基因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甜叶菊叶片中甜菊糖苷积累与其合成途径上关键基因表达的关系,本研究分别检测了鑫丰3号苗期不同冠层和3个不同品种甜叶菊(守田3号、江甜3号、谱星1号)收获期混合叶片样品中多种糖苷的含量,同时定量检测对应样品中甜菊糖苷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总糖苷在鑫丰3号顶叶中最高,底叶中最低,而多数检测基因(6/8)表达水平也在顶叶最高底叶中最低;单一糖苷甜菊苷在顶叶中积累最高,而其催化酶编码基因Sr UGT74G1表达也在顶叶中最高;莱鲍迪苷A则在底叶中积累最多,其催化酶编码基因Sr UGT76G1表达水平也在底叶中表达最高。3个品种相比,总糖苷和莱鲍迪苷A的积累在江甜3号中最高,谱星1号中最低;甜菊苷的积累在守田3号中最高,江甜3号中最低,但基因表达水平与糖苷积累趋势一致的类似结果并未在不同品种间出现。由此可知,甜菊糖苷合成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影响总糖苷的积累,且在同一甜叶菊品种中单一糖苷合成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反映其调控的单糖苷的积累量。  相似文献   

13.
建立HPLC法测定羚黄氨咖敏片中马来酸氯苯那敏含量的分析方法。采用KromasilC18(150mm×4.6mm,5μm)色谱柱;以0.3%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取十二烷基硫酸钠,加水500mL,加磷酸0.25mL,用三乙胺调节pH值3.3±0.1)-乙腈(55∶4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61nm;柱温:室温,进样量:20μL。马来酸氯苯那敏浓度在2.5~75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n=6)。高、中、低3种浓度的平均回收率为100.15%。RSD平均值为0.77%(n=9)。HPLC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有效控制羚黄氨咖敏片中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为了建立盐肤木中RP-HPLC法测定桦木酸、桦木醇含量的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桦木酸、桦木醇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料液比为1∶20,乙醇浓度为60%,提取温度为50℃作为提取工艺;采用Hypersil-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以乙腈-水-磷酸(89∶10∶0.1)为流动相,体积流量0.8 mL·min~(-1),柱温为室温,进样量20μL,灵敏度1.00 AUFS,检测波长为205 nm。盐肤木中桦木酸、桦木醇分别在在5.2~52μg·mL~(-1)(r=0.9996)、10.8~108μg·mL~(-1)(r=0.9995)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RSD=1.6%)、99.0%(RSD=0.9%)。该方法简便、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盐肤木根茎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RP-HPLC测定花椒中芦丁与槲皮素含量的方法,并对不同种花椒的中芦丁与槲皮素含量进行测定与比较。方法:Zorbax Eclipse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4%磷酸(50∶50);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360 nm;柱温25℃。结果:芦丁在0.25~5.0μg,r=0.999 9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1%,RSD为4.3%(n=3)。槲皮素在0.25~0.5μg,r=0.999 9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11.2%,RSD为5.1%(n=3)。结论:该方法可用于花椒中芦丁和槲皮素的测定。测定结果表明,韩城红花椒中芦丁含量最高,茂汉红花椒次之,四川青花椒较少,云南青花椒最低。槲皮素在韩城红花椒中含量较高,在其他三种花椒中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6.
甜菊糖苷是一种从甜叶菊叶片中提取的高甜度、零热量甜味剂,可用作食品添加剂。近年来,甜菊糖苷在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剧增,引起了广泛关注。概述国际上对甜菊糖苷的安全性研究及评价,从经济价值角度分析甜菊糖苷的市场需求及应用前景,总结甜菊糖苷作为食品甜味添加剂的应用以及其在抗糖尿病、抗心脏纤维化、抗菌等保健功能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综述甜菊糖苷的生物合成研究进展,重点介绍甜菊糖苷的微生物体从头合成以及生物催化低甜度糖苷生成高甜度、口感更优的甜菊糖苷,探讨提高甜菊糖苷产量的关键因素,为高端甜味剂绿色合成工艺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RP-HPLC同时测定喙果绞股蓝中芦丁和槲皮素含量的方法,并揭示其含量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大连依利特SinoChromODS-AP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4%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364 nm,柱温:30℃。结果:芦丁在0.1525~3.812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2%(RSD=2.0%);槲皮素在0.0589~1.472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7%(RSD=2.3%)。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具季节性动态变化,芦丁8月份含量高,平均质量分数达6.31 mg/g,槲皮素9月份含量最高,平均质量分数达0.86 mg/g。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度高,为喙果绞股蓝的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芦丁和槲皮素含量动态变化规律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甜菊愈伤组织中甜菊糖苷的积累与愈伤组织的生长呈负相关、与愈伤组织细胞的组织化及转绿呈正相关。愈伤组织芽的分化并不是积累较高水平甜菊糖苷的必要前提。绿色、质地致密、生长缓慢的愈伤组织,不论有芽分化或无芽分化时,其甜菊糖苷含量均较高。在电镜下观察到,这两种愈伤组织细胞具有类似的超微结构特征:细胞高度液泡化;叶绿体发育成熟,光合膜系统结构发达,基质浓厚且含有质体小球;微体具有典型的晶格结构,常与叶绿体紧  相似文献   

19.
HPLC法测定牙膏中柚皮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青云  卢凯玲 《广西植物》2009,29(5):707-709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牙膏中柚皮苷含量的方法。采用的色谱条件:Hypersil BD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柱温为40℃;以水(A相)和乙腈(B相),梯度洗脱程序为:0~15 min,10%~100%B;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3 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表明,柚皮苷的质量浓度在14.55~116.4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7.56%。该方法稳定、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牙膏中柚皮苷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罗汉果根中两个结构新颖的降三萜糖苷,罗汉果酸苷乙Ⅱ(Siraitic acidⅡB)和罗汉果酸苷甲Ⅱ(Siraitic acidⅡA)含量的方法。色谱条件:色谱柱:ZORBAX SB-C18柱(4.6mm×150mm,5μm);柱温:25℃;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0→4min:35%乙腈;4→16min:35%→45%乙腈);流速:0.5mL/min;检测波长:230nm;进样量:10μL。结果表明,罗汉果酸苷乙Ⅱ在0.05~0.3mg/mL,罗汉果酸苷甲Ⅱ在0.05~0.25mg/m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该方法稳定,精密度、重现性好,且样品处理简单,提取与检测时间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