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大型国际项目的实施,分子生物信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已经成了当前一个前沿领域和研究热点。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分子生物信息学应运而生。它以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数据库为主要对象,以数学、信息学、计算机科学为主要手段,以计算机硬件...  相似文献   

2.
蛋白质芯片技术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 ,引起人们对蛋白质组研究的热忱。蛋白质作为生命活动的执行者 ,种类繁多 ,结构复杂 ,并且其活性与空间结构密切相关 ,需要更为先进的技术去研究和探索。近来出现的蛋白质芯片以并行、高通量检测、分析和处理蛋白质样品 ,发展迅速 ,应用前景广泛。介绍蛋白质芯片的种类、蛋白质固定的表面化学以及不同的检测方法 ,简述蛋白质芯片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并讨论蛋白质芯片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分子生物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一届分子生物物理学术讨论会,拟定于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十二日至十五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 本届学术讨论会以生物大分子的结构、运动、功能、改造为中心议题,其主要内容包括:(一)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二)生物大分子的动力学研究;(三)蛋白质工程及有关问题;(四)生  相似文献   

4.
生物信息技术在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映宇 《生物技术》2004,14(1):63-65
综述了生物信息技术在生物学研究前沿领域,特别是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研究方面的应用,重点展示生物信息技术在基因克隆与定位、核酸和蛋白质序列分析、空间结构预测和蛋白质功能研究方面的运用,丰富了生物技术概念的内涵并拓展了其外延。  相似文献   

5.
《生命的化学》2006,26(5):475-475
2006年全国“跨学科蛋白质研究”学术讨论会暨首届全国蛋白质科学学术讨论会和第八届全国酶学学术讨论会,于2006年8月24—27日在厦门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专业委员会和酶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分子生物物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晶体学会生物大分子专业委员会联合协办,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教育部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工程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  相似文献   

6.
生物大分子研究是当今生物学的前沿领域,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蛋白质体系(包括酶),蛋白质—核酸体系(中心是分子遗传学),蛋白质—脂质体系(即生物膜)。它们的结构和功能涉及生命现象最本质的内容,与各个层次的重要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对生物大分子研究知识的积累,不仅成为生物学一些重要的新生长点的主要基础,同时为人类控制改造生物开辟了新途径。因此,已受到科学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的生物大分于研究,在酶的作用机理、蛋白质空间结构、核酸以及生物膜等方面具有国内外公认的学术水平和雄厚的研究力量。为了在这发展迅速的研究领域做出更大成绩和  相似文献   

7.
军事医学科学院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军事医学科学院是国内最早开展蛋白质组研究的单位之一,其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发展不仅对中国蛋白质组研究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也对国际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将重点介绍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科学家在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以及疾病蛋白质组、病原微生物蛋白质组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从50年前英国科学家解析出第一个蛋白质晶体结构以来,蛋白质晶体学历经数个里程碑式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成熟的高科技学科,是结构生物学的主要研究手段。近年来结构生物学发展迅速并和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交叉,特别是受到结构基因组学等热点学科的极大带动。作为结构生物学的基本手段和技术,蛋白质晶体学从解析简单的蛋白质三维结构延伸到解决各类生物大分子及复合物结构,并更加注重研究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派生出诸如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等应用性很强的分支。生物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高通量技术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为蛋白质晶体学带来了全新的概念和更加广阔的前景。文章将主要介绍蛋白质晶体学技术的一些历史发展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蛋白质空间结构是生命科学领域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自上世纪中叶以来已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许多科学家都为此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刚去世不久的美国耶鲁大学理查兹教授被称为该领域的先驱。20世纪50年代,理查兹使用核糖核酸酶为材料证明了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专一性,20世纪60年代还阐明了核糖核酸酶的空间结构,并提出溶剂可及表面积和内部包装等研究蛋白质折叠机制的概念,从而极大推动了蛋白质结构生物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郝运伟  姜颖  贺福初 《遗传》2007,29(7):779-784
随着蛋白质组学概念的提出以及诸如血浆蛋白质组等有影响力的计划开展, 蛋白质组研究迅速发展起来, 这门基于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的领域也逐渐为广大生物学家所关注, 同时也相应地在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领域的研究中崭露头角。蛋白质表达量的变化以及各种各样的修饰无不反映出机体对环境变化的应激和自身功能的需要。因此, 定量蛋白质组和修饰化的蛋白质组成为了目前蛋白质组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文章着重从采用化学标记实现定量和修饰化研究这个角度来介绍近些年来在这方面取得的进展, 希望对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1.
蛋白质磷酸化是生物体内一种广泛存在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形式,这种氨基酸与磷酸基团共价连接的修饰模式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起到了重要调节作用.目前天然蛋白质中发现的可磷酸化位点主要有9种氨基酸残基,其中包括以磷酰胺连接的磷酸化组氨酸.虽然该磷酸化形式在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中都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但对于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长期存在技术困难.由于磷酸化组氨酸本身不同于其他磷酸化氨基酸的化学性质,如存在异构体、化学不稳定等,其在传统的研究方法中容易发生水解去磷酸化.随着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针对含有磷酸化组氨酸的蛋白质构建了新的制备、分离与表征策略,本领域也因此开始迅速发展.本文从磷酸化组氨酸的化学结构入手,分析其两种异构体的主要理化性质与化学反应特性,并概述了基于此发展的新型化学生物学研究手段以及对于磷酸化组氨酸生物功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生命的化学》2006,26(3):280-281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进行,生命科学已经进入“后基因组时代”。自此,蛋白质研究已经成为科学界关注的核心之一。鉴于蛋白质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中的前沿地位及其重要性, “蛋白质研究计划”作为基础科学领域的四个重大科学计划之一而被正式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之中。为加强我国蛋白质领域的跨学科研究,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的“蛋白质专业委员会”和“酶学专业委员会”决定召开2006年“跨学科蛋白质研究”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3.
第二届全国分子生物物理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4月8-13日在四川成都召开,会议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分子生物物理专业委员会主持.会议本着短小精悍、紧凑实效的原则组织,共录取研究论文97篇,有70余位代表与会.自第一届学术讨论会以来,以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及其与功能关系为中心,分子生物物理这一边缘性学科领域在国内外发展十分迅速,并面临更大发展的新机遇.会议首先以大会  相似文献   

14.
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在分子生物物理的领域有两个很重要的进展:一是生物大分子溶液中三维空间结构的测定,一是蛋白质动力学的研究,与之密切相关的是二个重要技术的发展,即二维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及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下面结合我们工作的体会就国际上这方面的重要进展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5.
蛋白内含子与蛋白剪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内含子和蛋白剪接是蛋白质研究的前沿领域。重点介绍了蛋白内含子的结构和蛋白剪接机理的最新研究成果 ;蛋白内含子如同RNA剪接中的内含子 ,也是一类可移动的遗传元件 ;蛋白内含子目前研究的热点是蛋白内含子的功能研究及其在蛋白质工程和其它生物工程领域的用。  相似文献   

16.
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分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组分析技术已在生物科学各领域被广泛应用,蛋白质组的研究已成为目前国际上的前沿和研究热点。概述了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常用分析技术,包括样品制备、双向凝胶电泳、凝胶图像分析、质谱鉴定及数据库检索等。直观地列出了蛋白质组研究的技术体系流程图。各种分析技术的连用和分析过程的自动化将是蛋白质组研究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介绍了目前在生物芯片表面进行蛋白质无细胞表达与定向制备蛋白质芯片的研究进展,包括各种基因植入芯片的方法、蛋白质体外不同表达的途径、蛋白质固定的策略以及可能的应用发展前景等.蛋白质芯片以其高通量、高灵敏和检测迅速等优点正成为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之一.蛋白质的高效表达与纯化、蛋白质在芯片表面的有效固定与蛋白质活性的保持等内容是蛋白质芯片技术发展的关键.采用纳米生物技术与无细胞表达系统,已经可以在生物芯片表面通过植入基因的方式制备相关的蛋白质芯片,从而为蛋白质芯片的原位制备开辟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介绍了目前在生物芯片表面进行蛋白质无细胞表达与定向制备蛋白质芯片的研究进展,包括各种基因植入芯片的方法、蛋白质体外不同表达的途径、蛋白质固定的策略以及可能的应用发展前景等.蛋白质芯片以其高通量、高灵敏和检测迅速等优点正成为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之一.蛋白质的高效表达与纯化、蛋白质在芯片表面的有效固定与蛋白质活性的保持等内容是蛋白质芯片技术发展的关键.采用纳米生物技术与无细胞表达系统,已经可以在生物芯片表面通过植入基因的方式制备相关的蛋白质芯片,从而为蛋白质芯片的原位制备开辟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微流控分析芯片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全分析系统(μ_TAS)又称为芯片实验室,自从Manz等于20世纪90年代首次提出这一概念以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μ_TAS已成为生物分析的一个独立领域并被学术界所认可。微流控分析芯片作为μ_TAS发展的主要方向以其快速、高效分析,低消耗和微型化等特点发展非常迅速。在此结合微流控分析芯片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状况,着重从基因检测、蛋白质分析和细胞分析等方面,对该技术在医学领域里的应用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蛋白质中翻译后修饰蛋白的鉴定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毛细管电泳技术由于其高分辨能力、低样品上样量、易操作性和较少的分析时间等特点,迅速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分离技术。通过毛细管电泳与质谱连用,可以得到许多关于蛋白质鉴定、纯化和结构改变方面的十分有价值的信息。对毛细管电泳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并且就其在蛋白质磷酸化和蛋白质糖基化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