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分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组分析技术已在生物科学各领域被广泛应用,蛋白质组的研究已成为目前国际上的前沿和研究热点。概述了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常用分析技术,包括样品制备、双向凝胶电泳、凝胶图像分析、质谱鉴定及数据库检索等。直观地列出了蛋白质组研究的技术体系流程图。各种分析技术的连用和分析过程的自动化将是蛋白质组研究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无氧状态下产生的活性自由基中间体的ESR检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药物及有害物质的自由基代谢机理研究中,经常需要弄清生物体系反应的引发或中间过程,而避免氧气进入反应体系进一步作用是观察反应中间产物的必要条件。酶及其自由基代谢过程的电子自旋共振(ESR)研究通常采用两种技术,即连续流动法和低温  相似文献   
4.
本文观察了用抗氧化剂维生素E预处理后,三氯乙烯(3000mg/kg B-W-) 一次性经口染毒24h 大鼠肝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抗氧化酶活力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三氯乙烯染毒组肝脏中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力均高于对照组(P< 0-01) ;而维生素E干预组的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力均分别低于三氯乙烯染毒组(P< 0-01) ,说明三氯乙烯急性染毒可引起肝脏脂质过氧化反应及肝损害,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升高可能是机体受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反应刺激而诱导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维生素E对三氯乙烯所致的肝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建立快速、简便的血样本采集及DNA抽提方法,可用于大规模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群体遗传学研究。采用无菌纱布为载体取血,Chelex100快速抽提DNA,用TaqMan MGB探针对人类TNF-α基因启动子区-857(C/T)位点进行SNP分型。344份血样均得到明确的分型结果,获得的荧光信号强,本底低。深圳地区汉族群体-857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别为:cc为0.78,ct为0.21,tt为0.01。血痕Chelex100抽提DNA为大规模血样本的采集,DNA的抽提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实验研究氯仿染毒 2 4h对非洲绿猴肾细胞的损伤及其机理。方法 运用显微荧光术测定了非洲绿猴肾细胞 (Vero细胞 )内活性氧 (ROS)含量及游离Ca2 + 浓度 ,同时 ,测定Vero细胞培养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用于检查Vero细胞受损情况。结果 接触浓度为 4 0mmol L氯仿的Vero细胞内ROS含量及游离Ca2 +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同时 ,表示Vero细胞受损指标 (LDH活力 )也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接触浓度为 8 0mmol L、12 0mmol L氯仿的Vero细胞内ROS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其Vero细胞受损也显著增加 (P <0 0 5、P <0 0 1)。结论 较高浓度的氯仿能损伤Vero细胞 ,其损伤的可能途径是通过提高Vero细胞内ROS含量  相似文献   
7.
细胞内抗体在HIV-1感染及爱滋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IV1是慢病毒亚家族的成员,是AIDS的病因。像其它逆转录病毒一样,HIV1基因组包含pol(聚合酶)、env(包膜)结构基因,也编码Rev(毒粒蛋白调节子)、Tat(反式激活蛋白)等调节蛋白。抗HIV1细胞内抗体由细胞合成并导向其结合靶HIV1蛋白和发挥抑制功能的细胞隔室。这些内抗体主要瞄准病毒生命周期中必需的蛋白质。1.包膜糖蛋白(envelopeglycoprotein)HIV1包膜糖蛋白是作为gp160前体合成的,并在高尔基复合体上分裂为成熟的gp120/41蛋白。gp120与CD4在细胞表面和细胞内的相互作用不仅对病…  相似文献   
8.
四氯化碳亚急性染毒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观察了经腹腔注射四氯化碳(每次400mg/kgb.w,每周三次)亚急性染毒大鼠注药1、2、3周时肝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及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四氯化碳亚急性染毒大鼠肝脏中上述的抗氧化酶活性在三个时间组均比对照组低(P<0.01),同时,丙二醛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及0.05),提示四氯化碳亚急性染毒大鼠肝脏抗氧化酶活性受四氯化碳毒性所抑制,同时出现肝脏脂质过氧化并造成肝损害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中国南方汉族人群核苷酸修复基因hMTH1遗传多态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检测172名健康人外周血白细胞hMTH1基因启动子及全部5个外显子多态性,并进行DNA测序。结果发现hMTH1基因启动子及外显子1序列保守,未见突变;外显子2第73位碱基存在T→C杂合型突变,基因型TT和TC频率分别为93.02%、6.98%,等位基因T和C频率分别为96.51%、3.49%;外显子3第45位遗传密码存在T→C杂合型突变,基因型TT和TC频率分别为95.35%、4.65%,等位基因T和C频率分别为97.67%、2.33%,该多态性为首次发现;外显子4第83位遗传密码存在G→A杂合型突变,基因型GG和GA频率分别为89.53%、10.47%,等位基因G和A频率分别为94.77%、5.23%;外显子5第119位氨基酸遗传密码存在C→T杂合型突变,基因型CC和CT频率分别为95.93%、4.07%,等位基因C和T频率分别为97.97%、2.03%。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genetic polymorphisms of nucleotide repair gene hMTH1 in southern Chinese Han population, the polymorphisms of the gene’s promoter and its five exons among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of 172 Chinese Han people were analyzed with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PCR-SSCP) and DNA sequencing. The sequences of the promoter and exon 1 of hMTH1 gene were conserved. A T to C polymorphism was detected at the 73th base in exon2. The genotype frequencies of TT and TC were 93.02% and 6.98%, respectively. The allelic frequencies of T and C were 96.51% and 3.49%, respectively. A T to C polymorphism was detected at codon 45 in exon3, which was first reported. The genotype frequencies of TT and TC were 95.35% and 4.65%, respectively. The allelic frequencies of T and C were 97.67% and 2.33%, respectively. A G to A polymorphism was detected at codon 83 in exon4. The genotype frequencies of GG and GA were 89.53% and 10.47%, respectively. The allelic frequencies of G and A were 94.77% and 5.23%, respectively. A C to T polymorphism was detected at codon 119 in exon5. The genotype frequencies of CC and CT were 95.93% and 4.07%, respectively. The allelic frequencies of C and T were 97.97% and 2.03%,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