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豚鼠皮下接种巨细胞病毒(CMV)后,出现发育迟缓、唾液腺和脾脏肿大,唾液腺中出现高滴度的CMV。镜检唾液腺和脾脏发现有唾液腺导管细胞变性和导管细胞核内嗜酸性包涵体;脾脏中性粒细胞浸润、散在的灶状出血、大量网状内皮细胞增生、脾小结增大甚至急性窦卡他性炎症。  相似文献   

2.
采用脱落细胞中找巨细胞包涵体病毒的测定法,检测222例慢性子宫颈炎病人的宫颈管分泌物。结果在激光术前76例阳性,其阳性率为31.5%,激光术后3~6个月中随访,72人转阴性,转阴率为94.7%。提示CO_2烧灼激光及YAG热凝固激光均能对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有直接的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3.
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31例临床及治疗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经酶免疫斑点技术确诊的31例小儿CMV感染,总结其临床特点并选用丙氧鸟苷治疗。结果:高胆红素血症占58.06%,支气管肺炎占25.80%,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占16.13%。31例均给丙氧鸟苷治疗,疗程3~8w,结果25例痊愈,5例好转,1例死亡。结论: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以高胆红素血症、支气管肺炎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丙氧鸟苷是治疗小儿CMV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4.
巨细胞病毒(CMV)属疱疹病毒β亚科,分布广泛,在人及其他哺乳动物中感染非常普遍。在人类中,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率约为40—100%,但多数为隐性感染。新生儿中,平均有1%受感染,在经济条件较差的国家,感染率更高(2—3%)。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先天性HCMV感染,都可造成婴儿不同程度的损害。免疫损害的病人可发生严重的或致死性的HCMV感染。目前,随着新的抗病毒药物的发现及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H{CM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就显得愈加重要。由于HCMV在人纤维母细胞中产生细胞病变(CPE)慢,病毒分离不符合临床早期诊断的要求,需要有新的、快速、敏感的方法取代。本文就HCMV感染的实验诊断及新近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病毒包涵体(viral inclusion bodies,IBs)是病毒蛋白在胞质或核内的聚集体,许多病毒能够形成病毒包涵体。早期研究认为,病毒包涵体只是病毒复制及组装的重要起始位点,然而最近研究发现,一些病毒形成的病毒包涵体在宿主细胞抗病毒免疫反应中具有一定作用。本文主要就病毒包涵体在病毒感染细胞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检测巨细胞病毒(CMV)DNA及其即刻早期抗原(IE)、巨细胞病毒pp65和pp67抗体对肾移植受者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肾移植术受者术后3个月外周血是否出现CMV抗原,将71例患者分为CMV感染组(56例)和CMV未感染组(15例),肾移植术受者手术前和术后第1个月每周检查1次,第2、3个月每2周检查1次外周血巨细胞病毒pp65和巨细胞病毒pp67、即刻早期抗原(immediate early antigen,IE),巨细胞病毒DNA和IgM、IgG,共8次;以监测与分析评价肾移植术受者手术前后各项指标变化。结果肾移植术前71例肾移植受者PP65、PP67、IE、CMV DNA均为阴性;肾移植术后CMV感染组的pp65、pp67、IE、CMV DNA阳性率分别为67.8%(38/56)、66.1%(37/56)、64.2%(36/56)和48.2%(27/56),CMV未感染组4项指标值分别为0%、0%、13.3%(2/15)、和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肾移植术后CMV感染组(56例)和CMV未感染组(15例)CMV IgG均为阳性,而IgM阳性率在CMV感染组仅为3.5%(2/56),在CMV未感染组为0%,IgM表达率在CMV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期内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相比,术后CMV pp65,pp67,CMV DNA和IE指标出现阳性的例数及阳性出现的具体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别(P均0.01),而IgM和IgG则均无显著性差别(P均0.05)。结论肾移植术后患者外周血CMV DNA,IE,pp65和pp67抗原检测阳性与其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检测CMV DNA、IE、pp65和pp67抗原可能更早更准确反映器官移植术后CMV活动性感染。而CMV IgG和IgM不能作为肾移植后患者CMV感染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在三年时间内,在2个自然保护区和一个集体林场里,敢了鸟类在自然情况下有否携带昆虫病毒包涵体的调查,共436份标本,109种鸟类分属于31科。发现在自然情况下,带昆虫病毒包涵体的鸟类数量不多,占调查总数的1%,含有病毒包涵体的鸟粪可以使昆虫致病,包涵体在鸟粪中6小时后很少发现其存在。  相似文献   

8.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在世界范围内均有较高的感染率,是最常见的先天性感染。先天性CMV感染可继发于母体原发性感染或非原发性感染。高达40%~50%的感染新生儿是在妊娠早期原发感染, 之后出现长期后遗症,主要包括先天性CMV感染相关听力损伤和神经后遗症。血清学检查对于确定原发性CMV感染至关重要。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异常要警惕先天性CMV感染的可能性,磁共振成像有助于发现CMV相关脑异常。羊膜穿刺术是诊断胎儿CMV感染的金标准。加强育龄妇女及孕妇的卫生健康知识教育、减少CMV感染及抗病毒治疗是目前预防先天性CMV感染的主要措施。更昔洛韦及缬更昔洛韦是目前治疗CMV感染最有效的药物。高免疫球蛋白及CMV疫苗预防先天性 CMV 感染的作用尚无明确结论。  相似文献   

9.
在巨细胞病毒(CMV)的研究中常需对病毒定量。CMV需低滴度传代,否则会产生没有感染性的缺损病毒颗粒;CMV的抗原性受其感染量的影响;检测CMV中和抗体或纯化病毒都需具备病毒空斑定量基础。另外,制备高感染滴度的无细胞病毒(游离病毒)是对CMV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前提。本文建立了CMV微量板法中性红斑定量技术并比较了几种制备无细胞CMV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用免疫金电镜技术和电镜原位杂交技术观察了犬传染性肝炎病毒感染的犬肾传代细胞中的病毒包涵体,发现这些包涵体具有以下三种基本形态:1.松散均质包涵体;2.副结晶色包涵体;3.致密颗粒包涵体。其中前二种包涵体能被免疫金标记,它们是尚未成病毒粒子的病毒蛋白或是病毒装配后乘余的病毒蛋白,后一种包涵体能被病毒DNA探针标记,是病毒核酸合成过剩而堆积起来形成的产物。此外,本文还描述和讨论了包涵体与细胞及病毒发育成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包涵体-犬传染性肝炎病毒形态发生学的重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免疫金电镜技术和电镜原位杂交技术观察了犬传染性肝炎病毒感染的犬肾传代细胞中的病毒包涵体,发现这些包涵体具有以下三种基本形态1.松散均质包涵体;2.副结晶色包涵体;3.致密颗粒包涵体.其中前二种包涵体能被免疫金标记,它们是尚未成病毒粒子的病毒蛋白或是病毒装配后乘余的病毒蛋白,后一种包涵体能被病毒DNA探针标记,是病毒核酸合成过剩而堆积起来形成的产物.此外,本文还描述和讨论了包涵体与细胞及病毒发育成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人巨细胞病毒(CMV)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病原之一。高CMV抗体效价的免疫球蛋白G(IgG)制剂,为临床医生在预防和治疗用药上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选择。而CMV免疫球蛋白标准品对于制品的CMV抗体效价测定以及高效价血浆的筛选都至关重要。该标准品对于器官移植/输血安全测试,以及临床诊断都是不可或缺。本综述提供了一种人巨细胞病毒IgG标准品制剂方法以及目前研究进展的概述。此外,本文还关注应用于不同领域的不同CMV IgG抗体效价单位。故本文为人巨细胞病毒免疫球蛋白的开发,人巨细胞病毒IgG抗体诊断试剂的标准化,以及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人巨细胞病毒(HCMV)AD_(169)株接种SL_7细胞后三至四天,可见核衣壳在核内装配,通过核膜芽生,从核周间隙移行至胞浆的囊泡中,形成完整的病毒。感染后四天核内可见许多核衣壳与纽网状物紧密结合形成典型的包含体,因此包含体可能是病毒复制的场所。此时浆内出现电子密度均一的物质,称CMV致密体。免疫电镜显示致密体缺乏核衣壳,但具有病毒相同的抗原性。它可能是装配和包裹核衣壳的结构蛋白。CMV和致密体在感染细胞中以同一方式从细胞中释放。  相似文献   

14.
肾移植术后长期大量的使用免疫抑制药物,使患者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均受损,特别是细胞免疫受损更为严重,因而增加了各种感染的机会.感染时间以术后2~4月多见.感染病原茵有细菌、病毒、真菌及卡氏肺囊虫等,常常为混合感染.其中病毒感染以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多见,且CMV感染是降低受者和移植肾存活率的重要因素.本文就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人巨细胞病毒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将人巨细胞病毒(HCMV)接种至8 ̄12周龄Balb/c雌雄小鼠腹腔后,交配。等雌鼠临产时剖腹取出胎鼠脑双侧大脑皮层,进行病毒分析、病理学检测及用地高辛标记的HCMV寡核苷酸探针对大脑皮层细胞压印片进行原位分子杂交检测。病理学研究结果证实,鼠脑为侵袭性脑膜脑炎性病理改变,并在神经细胞内发现病毒特性性的大的核内嗜碱性包涵体;原位杂交结果显示,病毒核酸存在于受染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核内及胞浆内;在鼠  相似文献   

16.
显示SARS病毒包涵体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SARS病毒包涵体是一种非常微小的微生物 ,在一般的情况下用光学显微镜是不易被发现的 ,但当它侵及细胞并形成小体时 ,则可用光学显微镜来检测 ,但较难寻找。为了寻找较有效的病毒包涵体染色方法来显示SARS病毒包涵体 ,我们对现有的病毒染色法如Macchiavello氏法的改良法、Mann氏法、Lendram氏法进行对照应用 ,经实验认为 ,Macchiavello氏的改良法效果最好 ,该法应用省时、易操作 ,可将病毒包涵体显示为鲜红色。至今为止 ,认为引起SARS的病毒是变性的冠状病毒 ,但由于该病毒非常微小 ,必须依靠电镜才能对其进行鉴定和鉴别。由于进入细…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尸检材料中的病毒包涵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抗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多克隆及单克隆抗体结合敏感的方法在尸检组织切片上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多克隆抗体可清楚地显示出尸检组织中病毒抗原阳性的包涵体结构。依光镜下染色的形态特点不同,可将包涵体分为四个类型即小泡型、大泡型、多泡型和实心型。单克隆抗体染色进一步证实,实心型及空泡型包涵体呈“N”抗原阳性,少数组织中空泡状包涵体也呈“G2”抗原阳性。病毒包涵体的出现可作为该病毒在人体细胞内感染及复制的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18.
魏国庆  林茂芳  黄河  蔡真 《病毒学报》2004,20(3):261-265
人胚成纤维细胞是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CMV)的容许细胞,CMV可在该细胞内活化复制[1].CMV感染后对细胞骨架及细胞凋亡有何影响尚不明确.国外有学者在透射电镜下观察感染CMV的人胚成纤维细胞,发现其微丝解聚,细胞骨架破坏[2],但结果尚不完善.我们的研究分别从细胞形态学、核酸水平、细胞超微水平等方面观察了感染CMV后的人胚成纤维细胞形态、肌动蛋白基因(β-actin)mRNA以及微丝的变化,并进一步观察了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Balb/c乳鼠用标准病毒(EHF)H8278感染后取鼠脑、鼠肺进行电镜观察,结果证明:在鼠脑及鼠肺细胞内均发现有病毒,病毒特点:呈园形或椭园形,单位膜结构清楚,内含有比较疏松的丝状或颗粒状结构,单位膜外有微突。病毒的大小在90~120mm之间。此外在细胞浆内并发现有包涵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D+/R+肾移植术后人群应用更昔洛韦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我院2003年5月至2011年11月期间D+/R+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93例,肾移植术后预防性应用更昔洛韦,对移植后1年内巨细胞病毒的感染率、感染发生的时间及有症状的CMV发病率进行以及用药后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在D+/R+肾移植人群中预防性使用更昔洛韦后的感染率为28%,有症状的CMV发病率4.3%,病毒血症的平均感染时间为231.3 d,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5.1%。结论:在D+/R+肾移植术后患者中预防性更昔洛韦能够预防CMV感染并且延长CMV初次感染时间,使D+/R+肾移植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