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是在我国首次发现的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的一种新型病毒,是新发传染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致病病原。本研究通过免疫荧光共聚焦实验观察不同感染剂量和不同感染时相SFTSV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NP)在THP-1细胞内的动态定位特点,并应用电镜方法在超微结构水平观察不同感染时相THP-1细胞的胞内形态结构特征,发现SFTSV感染THP-1在胞内形成包涵体结构。研究进一步显示感染后的第3天核衣壳蛋白NP所形成包涵体的形态大小与感染后第7天培养上清中的病毒载量之间存在相关。本研究揭示SFTSV感染人源巨噬细胞THP-1形成的包涵体结构可能是SFTSV利用宿主细胞形成的特殊胞内结构以利于大量合成和产生新的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2.
为阐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济南分离株(VZVJ1)在兔脑神经细胞(RNC)中的形态与形态发生特征,我们利用超薄切片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感染VZVJ1的RNC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RNC在感染VZVJI6h后核内可见散在的核衣壳,12h后细胞核和细胞质内核衣壳明显增多,24h达高峰,而细胞核和细胞质内的成熟病毒颗粒较少见。病毒大小、形态基本一致,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心直径30~50nm,核衣壳74~96nm,成熟病毒110~180nm。核衣壳内有3种类型的核心,即电子致密核心、部分致密核心和电子透明核心。细胞核和细胞质内均可见核心样电子致密体和布纹样结构。在细胞质内还可见少量“繁殖复合体”,由膜性结构包绕多个囊泡构成。提示VZVJ1在RNC中的形态发生不同于其它性质的细胞。  相似文献   

3.
为阐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济南分离株(VZVJ1)在兔脑神经细胞(RNC)中的形态与形态发生特征,我们利用超薄切片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感染VZVJ1的RNC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RNC在感染VZVJ1 6h后核内右见散在的核衣壳,12h后细胞核和细胞质内核衣壳明显增多,24h达高峰,而细胞核和细胞质内的成熟病毒颗粒较少见,病毒大小、形态基本一致,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心直径30-50nm,核衣壳74-96nm,成熟病毒110-180nm。核衣壳内有3种类型的核心,即电子致密核心、部分致密核心和电子透明核心,细胞核和细胞质内均可见核心样电子致密体和布纹样结构,在细胞质仙还可见少量“繁残复合体”,由膜性结构包绕多个囊泡构成,提示VZVJ1在RNC中的形态发生不同于其它性质的细胞。  相似文献   

4.
鸭病毒性肠炎病毒强毒株的形态发生学与超微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应用透射电镜和超薄切片技术,研究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CH强毒株人工感染成年鸭后,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形态发生及各组织器官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感染后不同时间剖杀及发病后死亡鸭的肝、肠、脾、胸腺、法氏囊等组织器官中,均观察到典型的疱疹病毒粒子.病毒主要的靶细胞为淋巴细胞、网状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肠道上皮细胞、肠道平滑肌细胞和肝细胞等.DEV的核衣壳有空心型、致密核心型、双环型和内壁附有颗粒型四种形态,存在胞核和胞浆两种装配方式.病毒核衣壳可在核内获得皮层,通过核内膜获得囊膜成为成熟病毒;也可通过内外核膜进入胞浆,在其中获得皮层,然后在各种质膜上获得囊膜,最后成熟病毒释放到细胞外.伴随着病毒的复制、装配和成熟,细胞中出现多种核内和胞浆包涵体、核内致密病毒核酸颗粒、微管和中空短管以及胞浆内膜包裹的电子致密小体、双层管等病毒相关结构.超微研究表明,组织细胞有坏死和凋亡两种变化.坏死细胞肿胀甚至破裂,线粒体肿胀空泡化,粗面内质网扩张,核糖体脱落,有的细胞器甚至完全崩解,染色质或固缩或溶解.凋亡细胞则染色质聚集,胞浆凝聚深染,细胞膜上有大量空泡,并有凋亡小体形成.细胞坏死与凋亡往往同时存在,疾病发生过程中,脾、胸腺、法氏囊以及小肠固有层中的淋巴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5.
本文叙述感染大菜粉蝶颗粒体病毒后,病虫脂肪体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大菜粉蝶感染后24小时,病虫脂肪体细胞开始出现明显的病变,整个病程是,在开始时细胞核内出现清晰区并出现病毒发生基质,核膜多点成套增生,其后核膜断裂,大量膜样结构聚集在病毒发生基质的周围,核衣壳大量产生,有一部分核衣壳从这些病毒发生基质四周的膜样结构碎片上获得套膜,荚膜蛋白沉积形成成熟的病毒荚膜,或称包含体;另一部分则排列在胞浆内的空泡边缘上;其余的核衣壳则从细胞边缘“芽突”而获得套膜,另外还描述环孔片层及线粒体改变。  相似文献   

6.
草鱼呼肠孤病毒在CIK细胞中复制及形态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邹桂平  方勤 《中国病毒学》2000,15(2):188-192
以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感染的草鱼肾细胞系(CIK)为模型,进行了草鱼呼肠孤病毒在细胞内的形态发生的研究.当病毒以感染复数为5~10PFU/CELL感染CIK细胞时,在病毒感染细胞4h以内的切片中,可观察到脱去部分外层衣壳的不完整病毒颗粒.感染细胞8h,可观察到浆胞内病毒发生基质,其内含有大量的直径约50nm的亚病毒颗粒,无外层蛋白结构.感染12~16h后,这些亚病毒颗粒装配上外层蛋白结构,形成直径为72nm左右的成熟的病毒粒子.病毒感染细胞8h后,开始出现典型的病毒包含体,16~20h小时病毒包含体裂解,继而释放出有感染性的子代病毒颗粒.该结果有助于对GCRV致病机理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核型多角体病毒有单核衣壳包埋型和多核衣壳包埋型之分,单核衣壳包埋型是在一个病毒囊膜内只包含一个核衣壳,而多核衣壳包埋型的特点是在一个病毒囊膜内包含有2个以上的核衣壳,由于多个核衣壳成束地被包装在同一个病毒囊膜内,又称病毒束[1,2]。Hunter等表明在干果斑螟核型多角体病毒中,病毒囊膜内包含2~23个核衣壳[3]。Fraser将苜蓿丫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接种于秋粘虫细胞系,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病毒囊膜内包含的核衣壳数变动于2~17粒,但未研究其核衣壳在病毒囊膜内的排列结构[4]。本研究用苜蓿丫纹…  相似文献   

8.
阐明人巨细胞病毒(HCMV)病毒体的组装过程对研究HCMV致病分子机制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为抗病毒药物的设计与运用提供新的思路。HCMV组装可概括为两大阶段:初期为入核阶段,主要为核衣壳的组装。在胞质中表达的病毒蛋白形成多种形式的多聚体进入细胞核,在核内相互作用形成衣壳并将病毒DNA装入衣壳中,核衣壳初步形成。第二阶段为出核阶段,主要涉及被膜与包膜的组装。在核中形成的原始核衣壳出核移至胞质,最终在胞质中组装完成,此过程极其复杂,涉及众多蛋白间相互作用及宿主细胞的参与。值得一提的是,组装过程中多种蛋白的变异会导致病毒复制失败。组装完成的病毒体经修饰成熟释放出细胞后,再感染新的宿主细胞。本文对HCMV病毒体组装机制的最新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裘卫  朱国凯 《微生物学报》1991,31(5):346-350
本文对AcNpV、HaNPV和EsNPV在各自敏感细胞系内的装配过程作了研究。除在复制时间上稍有差别外,均具以下特点:核衣壳装配与病毒基质(Vs)和发夹结构(HC)有密切的关系,有些核衣壳尚需经剪切加工;有两种表型子代病毒,封存体(OB)和未埋入型病毒(NOV);前者在核内完成装配,后者可在核内、核膜上、胞质内或细胞膜上完成套膜装配,且与细胞膜系统密切相关;AcNPV复制晚期出现不完全装配现象.  相似文献   

10.
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了核多角体病毒在棉铃虫体内的增殖方式。在中肠细胞内增殖的核衣壳极少被囊膜包围,也很少形成多角体。它们能大量地释放到体腔,迅速感染其他敏感组织。在其他敏感组织内增殖的核衣壳大部分被囊膜包围形成病毒粒子,且随机包涵在多角体中形成核多角体。  相似文献   

11.
Balb/c小鼠经鼻吸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悬液感染成RSV肺炎。于感染第5天后连续隔日取肺,光镜与透射电镜检查。感染第5~7天,肺组织病理改变最严重,多数小鼠表现为间质淋巴细胞(LC)套状浸润,肺泡隔增宽;少数小鼠出现间质内大量LC浸润与肺泡内大量单个核细胞渗出的两种病理改变。病毒包涵体出现于肺泡上皮细胞内,细胞受感染后发生肿胀、坏死。Ⅰ型细胞核周胞质内有核衣壳复制,表面病毒芽生形成长短不等的丝状体。第9天,肺泡隔增宽与间质LC浸润逐渐减轻。第12天,病毒包涵体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被感染的细胞培养物切片,观察了蓖麻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装配过程。描述了病毒核衣壳的形成和发育,以及多角体的形成。蓖麻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在细胞培养中的形态发生,表明它是杆状病毒复制的一种典型事例。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超薄切片电镜技术对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VZV)分离株J_1的核衣壳进行了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在病毒感染后5小时即可观察到细胞核内大量的病毒核心相关颗粒和少量核衣壳。在细胞核内和细胞浆内均可见到病毒基质或毒浆结构。VZVJ_1株具有三种类型的核衣壳,命名为A型、B型、C型核衣壳。A型具有电子致密核心,B型的核心呈颗粒状,C型具有电子透明核心。三种核衣壳大小一致,直径75—100nm,核心为35—55nm。将VZV的核衣壳与疱疹病毒科其它成员作了比较分析,并对各种核衣壳在病毒成熟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属疱疹病毒科,分布十分广泛,各种动物均有种特异的CMV。早在发现此病毒之前,已有人在肾病理组织切片中发现巨细胞,这种巨细胞核大,周围有亮区,胞核及浆内均可见包涵体。这类病变细胞常与婴儿肝、脾肿大、肺炎等有关。直到1949年Enders建立细胞培养技术后,CMV才培养成功。1954年Smith和weller分别从死亡婴儿的唾液腺及巨细胞包涵体病婴儿尿中分离到了CMV。现公认AD169为CMV的代表株。  相似文献   

15.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元凶是一种新冠状病毒,研究病毒结构蛋白的功能有助于了解病毒的感染、复制和包装等生理过程。其中核衣壳蛋白是SARS冠状病毒中含量最丰富和最保守的结构蛋白,自身聚合后包被病毒RNA基因组形成螺旋状核壳体是SARS冠状病毒成熟的关键步骤;核衣壳蛋白能与病毒或宿主细胞中多种蛋白质相互作用,还能影响宿主细胞的多个通路。因此核衣壳蛋白是一个重要的多功能蛋白质,参与了病毒感染、复制和病毒包装等过程。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 HBV) 是一种类反转录( retroid) 病毒, 其DNA 基因组短小, 编码能力有限。但HBV 却能成功地在不同宿主个体中繁衍, 并在人群中广泛传播。本文着重对HBV 与宿主细胞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利于阐明HBV 复制及其在宿主细胞内持续存在的特性。这些内容主要来自于本实验室的研究。文中讨论的HBV 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包括: 细胞伴侣分子在HBV 反转录起始和核衣壳组装中的作用,宿主通过调控核衣壳磷酸化对病毒衣壳成熟的调节以及与HBV 持续存在相关的核内附加体( episomal) 病毒DNA 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分离株核衣壳的形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用超萍切片电镜技术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分离株J1的核衣壳进行了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在病毒感染后5小时即可观察到细胞核内大量的病毒核心相关颗粒和少量核衣壳。在细胞核内和细胞浆内均可见到病毒基质或毒浆结构。VZVJ1株具有三种类型的核衣壳,命名为A型、B型、C型核衣壳。A型具有电子致密核心,B型的核心呈颗粒状,C型具有电子透明核心。三种核衣壳大小一致,直径75-100nm,核心为35-55nm。将VZV的核衣壳与疱疹病毒科其它成员作了比较分析,并对各种核衣壳在病毒成熟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应用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Smith株,经腹腔感染我国繁殖的C57BL/6近交系小鼠,在高剂量感染组(10~(5.33)TCID_(50))、中剂量感染组(2×10~(4.33)TCID_(50))、低剂量感染组(2×10~(3.33)TCID_(50))均可引起感染。自感染后第5—14天,所有感染组鼠脾脏均可100%分离到病毒。自第14天开始,高、中剂量感染组唾液腺中已可100%分离到病毒;低剂量感染组唾液腺中到21天亦可全部分离到病毒;中剂量感染组小鼠追踪至第102天,唾液腺中仍100%可分离到病毒。MCMV感染后第21天的小鼠唾液腺切片中,还可见到腺体细胞核增大,核质疏松,有些细胞可见核内包涵体。本研究中全部对照小鼠均未分离到MCMV,说明本研究所用的C57BL/6小鼠可进行实验MCMV感染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比较了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cNPV)在贪食夜蛾IPLB-SF-21AE细胞及其克隆株IPLB-SF-21AEC细胞,棉铃虫SIE-HAH-806细胞和粘虫SIE-MSH-805细胞系内长期连续传代复制的情况,每代病毒复制的历程为7天,观察指标是,细胞内形成多角体的百分率,游离病毒粒子的TCID50,对幼虫活体感染性,以及受感染后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证实,AcNPV在异源IPLB-SF-21AE昆虫细胞系内连续复制至50代次后,依然具有正常的形态和感染性,这为在离体下长期有效地复制杆状病毒提供了可能,我们还发现,在离体系统内增殖的病毒,其正常形态和感染性的维持与选用敏感细胞的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以下简称ILT病毒)在鸡胚肾细胞内的形态与发生过程的某些特征,重点描述了病毒毒浆结构,核内特异的管状结构及其与病毒核壳体装配的关系。描述了细晦质内产生的一种管状结构和一种包含体结构,并讨论了它们形成的可能机制与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