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文钊 《生命科学研究》2002,6(4):293-295,325
转座因子,重组、整合、遗传效应等是目前遗传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题。转座因子对遗传变异、宗系进化、突变频率、物种形成、新基因的产生以及对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学、群体遗传学和数量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对果蝇的P转座因子以及环境对P转座因子遗传效应的作用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巴氏小体案例在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凡国  侯丙凯 《遗传》2012,34(4):125-130
细胞遗传学在染色体水平上有3个经典问题,即巴氏小体、多线染色体和灯刷染色体的形成机制和遗传学效应。其中巴氏小体因其与哺乳动物在两性间X染色体的剂量补偿效应、人类性别鉴定和某些人类疾病的相关性而引起科研和教学工作者的持续关注。在遗传学教学过程中,作者尝试将国外的案例教学方式引入教学实践,将巴氏小体这一经典遗传学问题作为一条线贯穿于遗传学教学的部分环节,例如伴性遗传、基因表达调控、癌症发生以及遗传学实验,最后通过课堂讨论会的形式全面总结相关的遗传学知识。结果发现,这种改进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优化遗传学教学内容,拓宽并巩固学生的遗传学基础知识,形成了对一个经典遗传学问题的系统观、发展观;还能引导和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近亲通婚率及近亲通婚遗传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亲通婚研究是人类遗传学的重要课题之 一。我国过去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告很少,仅 杜氏等报告了对各民族近亲通婚的调查[1],关 于近亲通婚的遗传效应尚未见报道。为此,上 海市遗传学会在1979年组织有关单位进行了 近亲通婚率的调查,并对近亲通婚所生子女的 健康情况作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李刚  陈凡国 《遗传》2015,37(6):605-612
果蝇唾腺多线染色体是细胞遗传学的3大经典染色体之一,从1934年至今因其具有显著的特点已经作为一个优异的模型用在不同的遗传学研究中。果蝇唾腺多线染色体最大的贡献就是为研究间期染色体结构和基因的表达调控提供了一个非凡的视角;另外,果蝇唾腺多线染色体还可以用于解释一些特殊的遗传现象,例如剂量补偿效应和花斑位置效应。文章一方面就以上进展作一简要总结,另一方面尝试将这一典型案例系统地用于遗传学教学中,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遗传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正>表观遗传学是遗传学的伴生学科,发源于对多个不能被传统遗传学理论解释的意外现象的探究.早在193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Hermann Muller就观察到了第一个经典的表观遗传学现象,位置效应花斑现象(position effect variegation).随后果蝇中的多梳基因沉默  相似文献   

6.
昆虫的母代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代效应,由于其特殊的作用方式,引起了许多进化生态学家的极大兴趣。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数量遗传学的引入,使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该文就这几十年来对母代效应研究进行综述,论述昆虫生活史中的母代效应及其适应意义,阐明以下几个问题:(1)母代效应影响昆虫哪些特征;(2)环境因素对母代效应的影响;(3)母代对环境刺激的敏感期;(4)子代受母代效应调控的敏感期;(5)母代效应调控子代生长发育的生化机制;(6)种群内和种群间母代效应的基因差异。  相似文献   

7.
景观遗传学原理及其在生境片断化遗传效应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泽昊  吉成均 《生态学报》2010,30(18):5066-5076
景观遗传学是近年来在景观生态学和种群遗传学之间形成的一个交叉领域,强调景观的组成、空间构型和环境梯度对基因流、种群遗传空间结构和局域种群适应的影响。景观遗传学尚未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理论基础主要来自分子遗传学、种群生物学和景观生态学。现代分子遗传标记技术、遥感和GIS支持下的景观分析和空间统计方法的综合运用是景观遗传学主要研究途径。系统介绍了景观遗传学的基础概念,关键科学问题,基本理论框架,及其与相邻研究领域的关系,综述了景观遗传学最为关注的现实课题——景观碎裂化的种群遗传效应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生境片断化的遗传效应、不同属性的物种响应、以及生境片断化过程的选择作用等方面。通过采取一种跨尺度的视角,景观遗传学研究显著深化了关于景观碎裂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微波生物效应对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巧玲  李琳  郭祀远  蔡妙颜 《生命科学》2000,12(5):231-233,240
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学者在微波生物效应对细胞的影响这一领域中的研究进展,着重论述了微波辐射对细胞的形态和增殖、细胞的有丝分裂和DNA合成、细胞膜的通透性、细胞遗传学及酶的活性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以秋水仙素有丝分裂(CM)效应、微核(MN)及染色体畸变(CA)三种体内细胞遗传学指标综合评估了有丝分裂抑制剂(秋水仙素、益康唑及对苯二酚)诱发小鼠骨髓细胞非整倍体的效应。结果表明:秋水仙素是典型的多倍体及非整倍体诱发剂。益康唑对细胞有丝分裂有与秋水仙素相类似的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其在哺乳动物体细胞内无非整倍体诱发效应。对苯二酚在哺乳动物活体实验系统中,可能具有诱发非整倍体及染色体结构畸变的多种遗传毒性。结果提示三种细胞遗传学指标能为非整倍体诱发剂的检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化学农药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和潜在的威胁,特别是其致畸、致癌、致突变效应,已引起人们深切的关注,以不同的检测系统研究农药潜在的遗传学效应,并积累这方面的资料,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选择四种有机磷杀虫剂——甲胺磷、乙酰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和马拉硫磷,三种农用杀菌剂——敌菌丹、菌核净和敌枯双,在培养的赤麂(Muntiacus muntjak)成纤维细胞上进行诱发染色体畸变、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和细胞周期延迟效应试验。  相似文献   

11.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研究生物体遗传信息传递及其表达规律的一门科学。研究和了解基因的本质,始终是贯串在遗传学研究中的一条主线。今后的遗传学也一定是沿着这一方向前进的。可是对我国从事遗传学教学和科研的广大同志来说,今天能够宣传、认识和接受这一观点是来之不易的,是走过一条坎坷曲折的道路的。  相似文献   

12.
米景九  朱涓 《遗传》1991,13(3):41-43
遗传学是一门飞速发展的生物科学,它是农业、医学和生物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有人把它称为生物科学的核心科学(Core Science),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它的分支学科已遍及生物科学各领域,如人类遗传学、动物遗传学、植物遗传学、微生物遗传学等等,也包括诸如免疫遗传学、体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遗传工程等新兴学科。如果以具体的研究对象分类,还有玉米遗传学、果蝇遗传学、大肠杆菌遗传学等等,则遗传学的分支学科可达百种之多。仅此一端已足以看出遗传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因在孟德尔群体中的行为,不外乎表现为,静力学的基因频率的守恒以及动力学的基因频率的变化,由两者的交替促成了生物的进化。Castle-Hardy-Weinberg定律是群体遗传学的基石,对静力学部分作出了决定性的论证。三十年代起,三位群体遗传学权威Fisher、WrJght和Haldane对动力学诸因子——突变、迁移、选择和随机漂变——的定量效应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为理论群体遗传学的骨架的建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群体遗传学的实验部分,旋即在先驱者以及TuropeeB-Pecobckuu对黑腹果蝇自然群体的隐性可见突变及隐性有害基因的开创性研究下展开,证实了理论部分推论的正确。  相似文献   

14.
药理学对一些原因不明的药物异常反应习惯上笼统称为“特异质”(idiosyncracy)。近十多年来随着药理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阐明了许多特异质反应的本质是遗传缺陷对药物代谢动力学或药效动力学的影响;并积累了大量资料表明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主要决定于遗传因素,其次也受环境因素影响;从而把药理学个性(pharmacologic indiViduality)这一概念建立在个体的遗传变异(基因组成)的物质基础上。本文介绍了药理遗传学的主要进展,包括单基因和多基因遗传变异对药物代谢的影响;遗传对药物效应的影响;常用实验动物的遗传学特征及某些动物遗传病作为病理模型研究病因发病学及筛选药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植物景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有涛  孙子程  朱京海 《生态学报》2017,37(22):7410-7417
植物景观遗传学是新兴的景观遗传学交叉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目前植物景观遗传学的研究虽落后于动物,但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的巨大潜力不可忽视。从景观特征对遗传结构、环境因素对适应性遗传变异影响两个方面,系统综述了近十年来国际上植物景观遗传学的研究焦点和研究进展,比较了植物景观遗传学与动物景观遗传学研究在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上的异同,并基于将来植物景观遗传学由对空间遗传结构的描述发展为对景观遗传效应的量化分析及预测的发展框架,具体针对目前景观特征与遗传结构研究设计的系统性差、遗传结构与景观格局在时间上的误配、适应性位点与环境变量的模糊匹配、中性遗传变异与适应性遗传变异研究的分隔、景观与遗传关系分析方法的局限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16.
孟德尔定律的发展与扩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分子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遗传学特别是医学遗传学的一些遗传现象,经典的盂德尔式遗传理论不能解释,本文试图介绍这方面的新的进展和成就。  相似文献   

17.
将外源基因导入动物体中的途径目前主要是使用向受精卵中注射DNA的方法,这是一种可重复的有用的方法,但其成功率很低,外源基因的整合、表达和稳定的筛选工作是在个体水平上进行的,这对许多大家畜来说是难以实现的工作。近年来,经过人们计多年的努力,综合了分子遗传学、发育遗传学和体细胞遗传学的当代成果,一种新的哺乳动物遗传工程的方法日益成熟,这就是转基因动物育种的EK细胞途径。  相似文献   

18.
克隆DNA的定向诱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克隆DNA的定向诱变史桂荣(黑龙江省农科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哈尔滨)基因诱变技术是遗传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人们开始按照自己的意愿有目的地在离体条件下创造基因突变,然后把它置入生物体基因组中,观察分析这些突变的表型效应。这种...  相似文献   

19.
组蛋白甲基化修饰效应分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ong BY  Zhu WG 《遗传》2011,33(4):285-292
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组蛋白甲基化修饰在多种生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细胞内有多种组蛋白甲基化酶和去甲基化酶共同调节组蛋白的修饰状态,在组蛋白甲基化状态确定后,多种效应分子特异的读取修饰信息,从而参与基因转录调控过程。文章从组蛋白甲基化效应分子的作用机制方面综述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凌发瑶等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日本文部省国际研究基金的支持下 ,从群体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着手 ,对银额果蝇及其B染色体的起源、进化以及生物学效应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发现我国银额果蝇自然群体内存在极其丰富的B染色体遗传资源 ,并认为这是一种十分难得的可供持续研究B染色体的最佳动物模型 ;同时还发现了银额果蝇自然群体进化过程中的中间过渡性新核型 ,这一发现对研究果蝇的系统进化以及染色体的进化方式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本项研究 ,查明了银额果蝇自然群体内存在B染色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