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探讨嘉宝果(Myrciaria cauliflora)叶片多酚的分离纯化方法,对4种树脂(NKA-2、NKA-9、HPD-826和HPD-400A)进行了筛选,并分析了其多酚的抗氧化、体外降糖活性和组成成分。结果表明,NKA-9树脂适于嘉宝果叶片多酚纯化,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液质量浓度2.00 mg/mL、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70%、上样流速1.0 mL/min、上样量204 mL、洗脱流速0.9 mL/min、洗脱量70 mL。嘉宝果叶多酚纯度可达69.86%。嘉宝果叶片纯化后的多酚抗氧化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高于纯化前,但α-淀粉酶抑制活性低于纯化前。HPLC结果表明,嘉宝果叶片中含有杨梅苷、芦丁、金丝桃苷和鞣花酸,其中鞣花酸含量最高[(16.15±0.49) mg/g]。因此,NKA-9树脂适合分离纯化嘉宝果叶片多酚,纯化后的多酚抗氧化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热风干燥法干燥刺梨鲜果,分析干燥前后对刺梨主要活性成分(维生素C、总多酚、总黄酮、没食子酸、儿茶素和鞣花酸)的影响,以及测定其有害重金属含量。结果:刺梨鲜果经60 ℃热风干燥后,总黄酮含量基本不变,总多酚和维生素C含量有减少;多酚类化合物儿茶素含量减少,没食子酸和鞣花酸含量则增加;刺梨干果中维生素C含量仍然高(7.2%);干果中总多酚96.18 mg/g、总黄酮1.97 mg/g、儿茶素4.94 mg/g、没食子酸0.30 mg/g、鞣花酸1.70 mg/g。有害重金属限量符合国家标准GB 2762—2017的规定。结论:热风干燥的工艺方法使刺梨中活性成分含量变化,但不影响干刺梨的应用品质,是加工干燥刺梨鲜果的方便、快捷、性价比合适的方式,适合规模化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月见草Oenothera biennis L.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MCI gel CHP-20等柱色谱并结合半制备高效液相等分离技术,利用现代波谱学手段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从月见草50%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dimethyl 3-lactyl shikimate(1)、methyl shikimate(2)、3,3′,4-O-三甲基鞣花酸(3)、3,3′-二甲氧基-鞣花酸(4)、3,4,3′-三甲氧基鞣花酸(5)、alternariol 9-methyl ether(6)、2,3-二羟基-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1-丙酮(7)、scirpyrone H(8)、dimethoxydimethylphthalide(9)、clearanol C(10)。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1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和3可显著提高TGF-β1诱导BEAS-2B细胞的活力,推测其具有潜在的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原核细胞表达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核蛋白的免疫原性及免疫保护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表达的核蛋白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免疫小白鼠血清中抗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荧光抗体滴度达1:12800;用免疫小鼠脾细胞和血情做被动免疫保护实验,结果显示脾细胞对部分乳鼠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致死感染有保护作用,保护率可达38%,而血清不具有免疫保护作用;同时也未观察到核蛋白免疫血清具有促感染乳鼠早死作用。表明核蛋白能诱导细胞免疫保护但不诱导抗体介导的免疫保护,同时也不引起抗体介导的早死,这就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核蛋白作为该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成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探索橡实不同极性萃取物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采用40%乙醇和纤维素酶组合提取,石油醚、乙酸乙酯依次萃取分离,获得橡实粗提物、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萃余水相。通过测定酶抑制作用,研究各极性萃取物的体外降糖活性,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分子对接实验验证各提取物可能的活性成分。结果表明:橡实不同极性萃取物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乙酸乙酯相抑制效果最佳,其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IC_(50)分别为1.590±0.073 mg/g、3.927±0.019(×10^(-3) mg/g);通过HPLC含量测定发现乙酸乙酯相中6种活性成含量最高,鞣花酸含量为500.75±6.93 mg/g,高于其他组分10~50倍;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只有鞣花酸与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有良好的结合活性。以上结果表明,鞣花酸可能是橡实乙酸乙酯萃取物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田基黄抗HBV活性成分,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薄层色谱等方法从田基黄60%乙醇提取物中筛选、分离纯化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活性成分,通过波谱解析和理化鉴别进行结构鉴定。以HepG 22.2.15细胞株为筛选工具,用MTT法检测药物的细胞毒性;以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的滴度。从乙酸乙酯的活性部位分离得到槲皮素-7-O鼠李糖苷(1)、(2R,3R)双氢槲皮素-7-O-α-L鼠李糖苷(2)、槲皮苷(3)和1,3,6,7-四羟基咕吨酮(4)4种化合物,其中化合物4是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最高的化合物,其对HepG22.2.15细胞HBeAg分泌的抑制率最高,为67.66%,IC50值为40.25μg/mL,治疗指数TI2。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国产歧化松香乙烯酯的组成与各组分的分子结构。结果表明:国产歧化松香乙烯酯的主要成分是二氢枞酸和脱氢枞酸的乙烯酯,二者重量比为3:4;其乙烯酯上乙烯基在核磁共振谱图中呈现为很好的ABX系统;因为二氢枞酸有三个异构体,所以仅用光谱方法无法确定二氢枞酸乙烯酯环内双键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为分离纯化雪灵芝(Arenaria kansuensis)多糖,并对纯化组分进行分子量测定、单糖组分分析及免疫活性评价。实验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雪灵芝粗多糖(Arenaria kansuensis crude polysaccharide, AKCP);以DEAE-52纤维素柱对AKCP进行分离纯化,获得5个雪灵芝多糖组分AKP-1~AKP-5,进一步采用葡聚糖凝胶G-75柱对AKP-2进行分离纯化获得AKP-2a多糖组分。苯酚-硫酸法测定AKCP、AKP-2及AKP-2a的总糖含量分别为52%、70%和79%;凝胶渗透色谱-十八角度激光光散射(GPC-MALS)法检测AKP-2a的重均分子量Mw为2.07×10~5Da、数均分子量Mn为9.838×10~4Da;HPLC法检测AKP-2a是由半乳糖醛酸、甘露糖、核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岩藻糖10种单糖组成,其摩尔比为1∶0.25∶0.01∶0.20∶0.11∶0.25∶0.61∶0.07∶0.21∶0.12;以MTT法检测体外培养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AKCP、AKP-2及AKP-2a各浓度组SI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NO释放实验及IFN-γELISA检测,AKP-2a各浓度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二者的水平,较对照组呈浓度依赖性增高(P<0.01)。综上结果,本研究通过分离纯化,获得了总糖含量较高的雪灵芝多糖AKP-2a组分,初步确定其分子量范围及单糖组成,并证实其具有激活淋巴细胞增殖、促进巨噬细胞功能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贵州金刺梨(Rosa sterilis D.Shi)果实和叶片中的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以贵州普定县金刺梨种植基地的果实和叶片为试材,测定其活性成分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没食子酸、芦丁、槲皮素、儿茶素、鞣花酸、绿原酸、阿魏酸是供试金刺梨果实和叶片的主要酚类成分,金刺梨果实和叶片中活性组分差异显著(P<0.05),果实中p-香豆酸、总黄酮和抗坏血酸的含量相对较高,而叶片中没食子酸、儿茶素、绿原酸、表儿茶素、阿魏酸、鞣花酸、芦丁、槲皮素和总酚含量均高于果实;金刺梨果实抗氧化活性值均显著高于叶片(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总黄酮对总还原力(TRPA)值的贡献极强,抗坏血酸对Fe3+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值贡献最强,槲皮素对ABTS值的贡献最强,说明金刺梨果实和叶片是一种具有较高开发价值的药食同源资源。  相似文献   

10.
研究SDF-1基因对HIV-1核酸疫苗诱导免疫应答的影响,以探求治疗性HIV-1核酸疫苗的新策略. 将pCI-neoGAG联合SDF-1基因或者pCI-neoGAG单独免疫Balb/c小鼠,采用ELISA检测免疫小鼠的特异性抗体和IFN-γ水平,用MTT比色法检测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用乳酸脱氢酶(LDH)试验检测小鼠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应答.研究结果提示 与pCI-neoGAG免疫组比较,pCI-neoGAG联合SDF-1基因免疫组小鼠血清的抗HIV-1p24抗体滴度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与pCI-neoGAG免疫组比较,pCI-neoGAG联合SDF-1基因免疫组小鼠血清的IFN-γ升高,差异显著(p<0.01);pCI-neoGAG联合SDF-1基因免疫组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刺激指数(SI)以及特异性CTL活性均高于pCI-neoGAG免疫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因此,SDF-1基因联合HIV-1核酸疫苗免疫小鼠,可能增强特异性Th1细胞和CTL反应,SDF-1基因对体液免疫有抑制作用.SDF-1基因对于治疗性HIV-1核酸疫苗是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叶片和茎部分别提取多糖,研究其免疫生物活性。方法:采用盐水浸提、Sevag法脱蛋白、醇沉淀、柱分离纯化。结果:经DEAE-Sephadex A-25柱层析纯化后得到组分多糖EC1和EC2,糖含量分别为74.4%和89.6%。元素分析表明EC1和EC2均含有Ca、Mg、Zn、K、P、Fe、Mn、Cu、S、Si十种无机元素。以完全酸水解、纸层析、红外光谱分析其可能为单一D-葡萄糖组成。从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免疫功能恢复实验得出其具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且不影响体重。结论:凤眼莲叶片和茎部提取的多糖具有免疫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2.
双歧杆菌脂磷壁酸与5-氟尿嘧啶联用的抗肿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脂磷壁酸与5-氟尿嘧啶(5-Fu)联用对H22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双歧杆菌脂磷壁酸单独或联合5-Fu处理H22荷瘤Balb/c小鼠,定期测量肿瘤大小,观察小鼠一般状况;计算抑瘤率、血红细胞数和白细胞数,取脾和胸腺计算脏器指数;HE染色分析肿瘤组织变化;MTT法检测小鼠脾T淋巴细胞增殖转化功能以及ELISA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IFN-γ含量。结果双歧杆菌脂磷壁酸及5-Fu单独应用均可抑制肿瘤生长,但单独5-Fu处理组小鼠一般状况差,毒性反应重;双歧杆菌脂磷壁酸与5-Fu联合应用,与单独5-Fu处理组比较,不仅抑瘤率明显提高(P〈0.01),且荷瘤小鼠一般状况改善,白细胞数升高,脏器指数增加,小鼠脾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强,脾淋巴细胞分泌IFN-γ,水平提高;光镜观察HE染色瘤体组织,双歧杆菌脂磷壁酸处理组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双歧杆菌脂磷壁酸联合5-FU能增强化疗的抑瘤作用,并能扭转化疗引起的免疫低下现象,起到增效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常规提取法浸提核桃楸叶的杀虫活性成分.结果表明,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氯仿萃取相对舞毒蛾幼虫和甘蓝夜蛾幼虫具有杀虫活性.施药5 d,药液浓度≥10g.L-1时,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和氯仿萃取相对舞毒蛾幼虫和甘蓝夜蛾幼虫的触杀作用和胃毒作用的校正死亡率均超过50%.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对舞毒蛾幼虫和甘蓝夜蛾幼虫的触杀作用和胃毒作用强于氯仿萃取相.采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分析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中氯仿萃取相的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中氯仿萃取相的主要杀虫活性成分为相对含量最高的胡桃醌,即5-羟基-1,4-萘醌;其他杀虫活性成分可能为对称2,2’-亚甲基6-(1,1-二甲乙基)4-甲基双酚和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  相似文献   

14.
探讨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 Ct)pORF5质粒蛋白核酸疫苗免疫保护效果, 及分析其可能的免疫保护机制, 以确定pORF5在Ct疫苗研制中的应用价值. 构建pORF5核酸疫苗, 建立Ct感染小鼠模型, 并在该模型中评价pORF5核酸疫苗抗Ct感染效果. 运用细胞培养法检测Ct清除率及定植量的改变, ELISA法分析脾淋巴细胞IFN-γ和IL-4产生水平及小鼠血清及生殖道局部抗体产生情况; HE染色法分析输卵管病理组织变化; MTT法分析脾淋巴细胞增殖. 结果经鼻黏膜3次免疫后, pORF5核酸疫苗组在Ct感染后第24天其清除率为100%, 显著高于pcDNA3.1, PBS对照组(P<0.01), 定植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仅在pORF5核酸疫苗组小鼠血清及生殖道中检测到了特异性抗体, 产生的抗体亚类分别以IgG2a, IgA为主; 免疫组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IFN-γ及刺激指数均明显高于pcDNA3.1, PBS对照组(P<0.01), 但产生 IL-4的水平均较低. pORF5核酸疫苗组小鼠输卵管解剖结构基本正常, 而pcDNA3.1, PBS组小鼠输卵管壶腹部、峡部肿胀, 管壁血管扩张充血, 单侧或双侧发生不同程度扭曲变形积水. 这些资料显示pORF5核酸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明显的抗Ct保护效应, 其可能的免疫保护机制包括诱导Th1型为主的细胞免疫应答及高效价的特异性抗体的产生, 提示pORF5核酸疫苗具有潜在的疫苗研究与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减压与常压提取对黄精糕降血糖活性成分的影响,从而优选一种科学、合理、稳定、可行的提取方法。方法:以黄精糕中降血糖活性成分和指标成分总黄酮、总多糖、葡萄糖、鞣花酸、山柰酚-3-O-芸香糖苷与干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先用常压回流提取L9(34)正交设计试验法优化醇浓度、加溶剂量、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常压与减压共有的提取工艺参数,再采用最佳工艺参数进行减压提取,95%可信区间重叠法比较减压与常压提取各成分的差异。结果:常压提取最佳工艺参数为:先用醇常压提取1次,加12倍量70%的乙醇,60℃提取1 h,再用水提2次,加水量分别为药材量的12、10倍,水提温度90℃,时间分别为2、1.5 h,减压提取醇浓度、加溶剂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皆同常压提取,仅提取压力为70%醇提150 hpa,水提70 hpa,减压提取醇提液中总黄酮、鞣花酸含量高于常压提取(P<0.05),减压提取水提液中葡萄糖含量高于常压提取(P<0.05)。结论:减压提取优于常压提取,减压提取最优工艺参数为70%醇提70 hpa,水提150 hpa,先用70%乙醇减压提取1次,加入12倍量70%的乙醇,60℃减压提取1 h,再用水减压提取2次,加水量分别为药材量的12、10倍,水提取温度90℃,时间分别为2、1.5 h。减压提取工艺科学、合理、稳定、可行,可为工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棕榈酸损伤的胰岛betaTC3 细胞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并筛查出小檗碱起保护作用的有效浓度及合适的作 用时间。方法:以胰岛betaTC3 细胞为研究对象,用棕榈酸构建脂毒性模型,MTT 法筛选小檗碱起保护作用的有效浓度及时间;流式 细胞技术检测胰岛betaTC3 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①0.001-1 umol/L小檗碱作用茁TC3细胞24、48、72 h,对细胞增殖有不同程度促进 作用(与对照组比较P< 0.05);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低浓度小檗碱对betaTC3细胞的保护作用增加,而1 umol/L浓度保护作用下 降,10 umol/L及以上浓度出现细胞毒性作用(与对照组相比P<0.01),并呈浓度依赖性。②棕榈酸(0.2 -1.0 mmol/L)对betaTC3细胞 的损伤作用具有浓度及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P<0.05)。③棕榈酸处理betaTC3细胞不同时间后,小檗碱治疗组较模型组的细 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小檗碱对脂毒性损伤的胰岛betaTC3 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且脂毒性作用时间越短,小檗碱的保护 作用越好,随着脂毒性作用时间的延长,小檗碱的保护作用明显减弱。因此,建议临床上在脂代谢紊乱早期给予小檗碱干预以减 轻甚至逆转游离脂肪酸导致的胰岛茁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菘蓝根、茎、叶、花和幼果等不同器官的脂溶性成分进行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脂溶性成分进行鉴定,并运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相对含量,以明确菘蓝的化学物质基础,为综合开发利用菘蓝资源提供依据。结果显示:从菘蓝的根、茎、叶、花和幼果中分别鉴定出24、23、21、18和23种脂溶性成分;其中,十二烷、十三烷、十四烷、2,4-二叔丁基苯酚和棕榈酸为各器官的共有成分;不同器官中脂肪酸含量依次为:花(80.91%)>根(60.56%)>幼果(21.93%)>茎(17.45%)>叶(11.28%)。除花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不饱和脂肪酸外,其他器官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均较高,表明菘蓝不同器官中脂溶性成分的组成及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Phellinus pini子实体中提取分离到一种水溶性多糖纽分PS1,并对其免疫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先进行热水提取,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树脂,sepharose CL-4B凝胶树脂分离纯化PS1,并利用GC色谱、FT-1R光谱进行组成成分分析,然后通过刚果红吞噬实验、脾脏B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及免疫器官指数评价其免疫活性。结果:PS1为一种β型杂多糖,总糖含量70.36%,蛋白质含量4.69%,分子量为230kDa。糖类构成有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其摩尔比为2.14:2.36:0.44:4.28:5.17:85,61。多糖PS1能显著提高正常小鼠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P〈0.01),免疫力低下小鼠的肝指数、胸腺指数也有提高,但效果不明显.PS1均能提高正常和免疫低下小鼠的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此外。PS1能显著促进脾细胞体外增殖能力(P〈0.01)。结论:多糖PS1能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可作为一种生物效应调节剂应用于医药或保健食品领域。  相似文献   

19.
对一株枯草芽孢杆菌HS-A38产生的脂肽类物质进行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研究。通过酸沉淀分离和有机溶剂抽提的方法,从枯草芽孢杆菌HS-A38发酵液中得到脂肽粗提物LP,产率为1.956 g/L。利用薄层色谱和茚三酮染色法确定该脂肽粗提物中存在四个组分,分别为LP1、LP2、LP3和LP4;抑菌活性检测显示,组分LP3对两株海洋致病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的活性较高。组分LP3经硅胶柱层析纯化分离后,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该组分做进一步纯化和鉴定。分析表明,LP3样品在保留时间20 min~28 min产生单峰团LP3-1,其纯度为85.24%;经MALDI-TOF-MS分析和数据比对,组分LP3-1中的主要成分为杆菌霉素Bacillomycin D。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结核杆菌Ag85A-ESAT-6融合抗原与细胞因子IL-21共表达核酸疫苗pIRES-IL-21-Ag85A-ESAT-6,研究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PCR方法分别扩增出Ag85A和IL-21编码基因,并先后插入质粒pIRES-ESAT-6中,构成共表达核酸疫苗pIRES-IL-21-Ag85A-ESAT-6;免疫小鼠后,通过CTL和NK细胞杀伤活性和脾细胞增殖试验,以及小鼠血清抗体、IFN-γ和IL-4的检测,评价该核酸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pIRES-IL-21-Ag85A-ESAT-6核酸疫苗免疫鼠的CTL活性、脾细胞增殖反应、IFN-γ水平及血清抗体产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pIRES-IL-21-Ag85A-ESAT-6核酸疫苗能够诱导小鼠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可作为新型结核疫苗的候选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