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4 毫秒
1.
目的 观察酷酸梭菌--婴儿型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对受试人群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检测受试者服用前后的肠道菌群并计数。结果 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的数量无明显变化,双歧杆菌、乳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酪酸梭菌--婴儿型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具有一定的调节人体肠道菌群、增殖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酪酸梭菌——婴儿型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对受试人群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检测受试者服用前后的肠道菌群并计数。结果 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的数量无明显变化 ,双歧杆菌、乳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 .0 1) ,结论 酪酸梭菌——婴儿型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具有一定的调节人体肠道菌群、增殖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双歧杆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双歧杆菌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生理性细菌之一。双歧杆菌是能在健康人肠道内定植的益生菌 ,母乳喂养的婴儿肠道内该菌占总菌群的 92 %以上 ,现在已确认双歧杆菌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1 ] 。双歧杆菌在健康成年人及长寿老人的胃肠道内是优势菌 ,当机体患病或衰老时肠道双歧杆菌较正常人少 [2 ] ,其数量随年龄变化呈动态变化趋势 ,并与许多生理、病理现象密切相关 ,因此引起了医学领域内专家们的广泛关注。国内针对双歧杆菌曾多次召开微生态学术讨论会 ,在国际上 ,1990年在日本举行国际双歧杆菌专题讨论会 ,对双歧杆菌的生理、生化、分类、作…  相似文献   

4.
断奶仔猪肠道菌群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研究断奶仔猪在不同生理状况下的肠道菌群,结果表明:健康仔猪肠道内容物中,从十二指肠到结肠,所测定的8种细胞数量都随肠段后移而逐渐增加,43日龄仔猪肠道内容物中以乳杆菌、肠球菌和梭菌占绝对优势,双歧杆菌次之;与健康仔猪相比,下痢仔猪肠道中肠球菌、梭菌和乳杆菌等优势菌群的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饲喂了含肠球菌的活菌制剂的仔猪肠道中双歧杆菌和类杆菌的数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加,但肠球菌数量却无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5.
鲤肠道正常菌群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本实验用稀释滴种的定量方法,对淡水养殖地中健康鲤肠道内的10种菌群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到鲤肠菌群的一些生理值。结果表明鲤肠道中需氧、兼性厌氧优势菌是气单胞菌和酵母菌,厌氧优势菌是拟杆菌。对不同时间、不同温度条件下同一养殖池中鲤肠道菌群的测定结果比较表明:葡萄球菌、假单胞菌差异显著(p<0.05),气单胞菌、大肠杆菌、需氧芽胞杆菌、酵母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拟杆菌、梭状芽胞杆菌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该8种菌群在鲤肠道中的菌数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属于肠道正常菌群。  相似文献   

6.
人类肠道中的重要生理性细菌——双歧杆菌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概述 Tissier于1899年首先从母乳营养儿的粪便中分离出了双歧杆菌并指出:该菌占婴儿粪便中细菌总数的98%以上;婴儿的健康与该菌在肠道中的数量密切相关。并且为了增强婴儿对肠道疾病的抵抗力,他曾试图给体弱婴儿服用双歧杆菌培养物。当时对于人工营养儿及成年人粪便中双歧杆菌数量是否也占优势的问题尚有争论,甚至在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前,大肠杆菌的数量在人类肠道中占优势的观  相似文献   

7.
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烧伤腹泻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研究采用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烧伤后腹泻病人26例,发现腹泻时患者肠道菌群发生明显变化:总菌量下降,厌氧菌中的双歧杆菌、类杆菌的数量明显减少,念珠菌的数量明显升高,厌氧菌与需氧菌比例下降,发生菌群失调。喂服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后,双歧杆菌数量增加,需氧、厌氧菌比例下降,患者失调的肠道菌群趋向正常,腹泻停止。双歧杆菌的服用重建了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达到治疗腹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双歧杆菌糖苷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双歧杆菌糖苷酶的研究厦门大学生物学系厦门361005刘蓉,郑忠辉,苏文金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是人体和动物肠道正常优势菌群成份之一,被认为是重要的生理性细菌,在微生态学上属于原藉菌群[1,2]。自1899年首次发现双歧杆菌至195...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玉米紫色植株花色苷色素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中的动物实验调节肠道菌群功能的检验方法,观察玉米紫色植株色素对小鼠肠道中肠杆菌、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的影响。结果灌服后小鼠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低剂量组肠扦菌数量明显低于灌服前(P〈0.05),其他组肠杆菌数量变化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玉米紫色植株色素对小鼠肠道菌群可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结构与嘌呤碱基分解代谢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9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患者嘌呤碱基代谢物含量并按照不同嘌呤碱基代谢物水平分为I组(22例,代谢物水平≤430 μmol/L)、II组(24例,代谢物水平431~480 μmol/L)、III组(22例,代谢物水平481~530 μmol/L)、IV组(24例,代谢物水平>530 μmol/L)。选取同期到我院体检的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对象肠道菌群数量,采用OTU聚类分析肠道菌群多样性。肠道菌群结构与嘌呤碱基分解代谢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结果 I~IV组患者嘌呤碱基代谢物水平、肠道菌群总量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各组冠状动脉脉粥样硬化患者嘌呤碱基代谢物水平、肠道菌群总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V组患者肠道大肠埃希菌数量高于I组、II组、III组及对照组(均P<0.05)。IV组患者肠道幽门螺杆菌、产气杆菌数量高于I组、II组及对照组,而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低于I组、II组及对照组(均P<0.05)。III组患者肠道幽门螺杆菌、产气杆菌数量高于I组,而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低于I组(均P<0.05)。III组患者肠道幽门螺杆菌、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II组患者肠道产气芽胞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而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均P<0.05)。IV组、III组患者肠道菌群OTU指数均高于对照组、I组和I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IV组、III组患者肠道菌群丰富度指数较高,菌群种类较多。Pearson分析显示嘌呤碱基水平与大肠埃希菌、幽门螺杆菌、产气芽胞杆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呈现正相关性(P<0.05)。结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嘌呤碱基水平可能影响肠道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11.
双歧杆菌的临床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双歧杆菌(B ifidobacterium)是由法国学者TISSIER于1899年采用厌氧培养法首次从健康母乳哺养的婴幼儿的粪便中分离出来的一种专性厌氧菌。婴儿出生2~3 d后双歧杆菌开始增殖,5 d后达最高峰并占绝对优势,占肠道菌群的99%。随着人的年龄增长,双歧杆菌在肠道内逐渐减少,体弱多病老人的肠道内该菌几乎消失,而健康人仍能保持一定的水平。现已认识到,双歧杆菌是人体重要的益生菌,是定植于健康人肠道内且数量占优势的一种细菌,终生存在于人体并与健康息息相关。双歧杆菌在肠道内参与了宿主的消化、营养、代谢、免疫、抗感染等生理过程,是人体健…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观察过敏性鼻炎患儿肠道菌群变化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其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过敏性鼻炎患儿60例,从中随机抽取10例为疾病组,并以10例体检的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采集两组对象粪便标本,用高通量测序法对比过敏性鼻炎患儿与健康对照组肠道菌结构的差异。另一方面,将入选的60例过敏性鼻炎患儿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和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两组患儿连续治疗8周后,观察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及血清IL-4、IL-12、IgE水平变化。结果 过敏性鼻炎患儿肠道菌群多样性低于健康对照组。患儿肠道菌群以拟杆菌门为主,健康对照组以厚壁菌门为主(P<0.05)。患儿肠道双歧杆菌属数量低于健康对照组,而毛螺菌属,瘤胃菌属,红蝽菌属和普雷沃菌属有所增多(均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儿临床症状评分明显降低,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血清IL-4、IgE水平明显降低,IL-12水平明显升高,且治疗组患儿以上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过敏性鼻炎患儿与健康儿童相比肠道菌群存在差异,肠道菌群失衡可能是促进过敏性鼻炎发生发展的一个因素。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过敏性鼻炎有辅助治疗的作用,能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调节机体的免疫能力,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昂立一号优菌多颗粒是“昂立一号”家庭新成员,其人群试食研究结果表明,昂立一号优菌多颗粒在短时间(4d)内就能显著改善食欲、胃肠道及代谢排便功能,随着服用时间的延长,改善作用越强;20d服用后可极显著地提高人体肠道菌群中的益生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却极显著地抑制肠道有害菌产气荚膜梭菌数量,可调节人体肠道菌群平衡,腹泻便秘双重调节,促进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14.
双歧杆菌微生态调节作用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劳文艳  邱红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2,14(5):310-310,F003
人体的体表及其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常有微生物存在 ,其中一部分为长期寄居的微生物 ,在机体防御机能正常时是无害的 ,称为“正常菌群”。人体的肠道中其回肠下部至结肠 ,由于蠕动减慢 ,食物流速小 ,p H较高 ,Eh较低 ,致使微生物数量增大 ,也是厌氧菌最为集中的地方。在肠道中有葡萄球菌、粪链球菌、大肠埃希菌、乳酸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类杆菌、双歧杆菌等 ,以双歧杆菌和类杆菌占绝对优势的菌构成了正常菌群 ,其中 ,双歧杆菌是人体内重要的生理性有益菌 ,在调节肠道的微生态平衡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从人体中分离到的双歧杆菌有 :婴儿…  相似文献   

15.
酪酸梭菌-婴儿型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对酪酸梭菌-婴儿型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的特性及功效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通过实验鼠进行刺激生长试验、活菌数测定、毒理试验、调节肠道菌群试验、免疫调节作用来观察制剂的作用。结果:小鼠肠道中双歧杆菌、乳杆菌、酪酸梭菌数量明显增加,高剂量能增加小鼠抗体生成细胞数。  相似文献   

16.
方圆  李玭  武微  熊倩  律娜  朱宝利  张玉梅 《微生物学报》2021,61(11):3642-3652
[目的] 比较持续母乳喂养条件下不同分娩方式的34周龄婴儿肠道菌群差异,探讨分娩方式对较大婴儿肠道菌群发育的影响。[方法] 在北京地区招募健康足月分娩母乳喂养婴儿,在34周仍然参与随访的持续母乳喂养婴儿共21例,其中剖宫产婴儿16例、阴道分娩婴儿5例,进行肠道菌群的16S rRNA检测。[结果] 两组共21个粪便样本中,共注释到6个门,分别为:疣微菌门、变形菌门、梭杆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两组共21个样本中共有57个OTU注释到属水平,其中,26个属水平OTU被注释到厚壁菌门,18个属水平OTU被注释到变形菌门,6个属水平OTU被注释到放线菌门,5个属水平OTU被注释到拟杆菌门,梭杆菌门、疣微菌门各有1个属水平OTU被注释。其中变形菌门在阴道分娩组(44.17%)肠道菌群中的含量高于剖宫产组(16.10%);而放线菌门在阴道分娩婴儿(0.00%)肠道菌群中的含量低于剖宫产婴儿(0.09%)。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相比,共有7个菌属的丰度发生了显著降低(P<0.05),分别为副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嗜血杆菌属、乳杆菌属、肠球菌属、双歧杆菌属及一注释到科水平的毛螺旋菌科OTU。[结论] 分娩方式对持续母乳喂养的婴儿肠道菌群结构存在影响,且这种影响在出生后34周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癫痫和伴腹泻癫痫婴幼儿的肠道菌群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儿童神经内科就诊的0到1岁婴儿10例,其中癫痫病例5例,伴腹泻癫痫病例5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儿保科体检的健康婴儿作为正常组。留取所有受试者的粪便标本提取总DNA,对样本16S rRNA基因V3-V4区进行PCR扩增、测序,对扩增子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癫痫患儿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低于正常婴儿(P<0.05),腹泻对肠道菌群均匀度分布无显著影响(P>0.05)。癫痫、伴腹泻癫痫患儿及正常婴儿肠道菌群组成和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P<0.05)。优势菌群主要由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等组成。其中癫痫患儿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伴腹泻癫痫患儿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1),为最优势菌门,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1)。属水平中,癫痫患儿肠道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伴腹泻癫痫患儿大肠埃希志贺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1),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1)。对婴儿肠道菌群组间显著性差异物种分析显示,乳杆菌属、嗜血杆菌属在健康婴儿肠道中丰度较高;Lachnospiracea_incertae_sedis在癫痫患儿肠道中相对丰度较高;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克雷伯菌属、肠球菌属在伴腹泻癫痫患儿肠道中相对丰度较高。结论肠道菌群的失调与癫痫症状的发生、发展存在关联,其中双歧杆菌属和Lachnospiracea_incertae_sedis可能与癫痫症状存在相关性,而埃希志贺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可能与伴腹泻癫痫患儿症状存在相关性。癫痫与菌群失衡的因果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腹部外科患者术后肠道菌群分布及血清脂联素(ADPN)、Toll-样受体4(TLR4)、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sTREM-1)水平变化,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87例腹部外科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84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对象肠道菌群数量及研究组手术前后血清ADPN、TLR4、sTREM-1水平,并分析肠道菌群数量和这3项血清指标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前肠道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及血清TLR4、sTREM-1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及血清ADPN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均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患者肠道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及血清TLR4、sTREM-1水平均高于术前,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及血清ADPN水平均低于术前(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腹部外科患者术后1个月血清ADPN水平与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均呈负相关(r=-0.564、-0.618,均P<0.001),与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均呈正相关(r=0.561、0.547,均P<0.001);血清TLR4、sTREM-1水平与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均呈正相关(TLR4:r=0.417、0.571,P=0.008、<0.001;sTREM-1:r=0.589、0.634,均P<0.001),与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均呈负相关(ADPN:r=-0.561、0.547,均P<0.001;TLR4:r=-0.394、-0.441,P=0.011、0.006;s TREM-1:r=-0.578、-0.657,均P<0.001)。结论 腹部外科患者术后存在显著的肠道菌群变化,表现为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数量增多,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减少,同时伴有血清ADPN、TLR4、s TREM-1水平异常。且肠道菌群变化与血清ADPN、TLR4、sTREM-1水平均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青年人肠道菌群分布及关键益生菌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30例20~25岁中国青年人的肠道菌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纯培养方法和16S rDNA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并结合代谢产物β_半乳糖苷酶和短链脂肪酸的测定,分析了此年龄段健康人群肠道菌群分布和益生菌群落结构。实验表明,高厌氧菌水平和高B/E值(175.66)反映出此年龄段人群良好的肠道环境;肠道关键益生菌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双歧杆菌由1~4种菌种组成,青春双歧杆菌(检出率93.3%,占总双歧杆菌数量百分比>85%)、长双歧杆菌(检出率86.7%,占总双歧杆菌数量百分比10%)为肠道优势双歧杆菌,其余菌种在不同人肠道中的差异数量只占不到5%,此年龄段青年人肠道具有呈现稳定的双歧杆菌群落结构,肠道双歧杆菌群落结构与膳食结构、生活环境等因素相关性不大,主要与人的生理年龄紧密相关;卷曲乳杆菌和唾液乳杆菌为青年人肠道优势乳杆菌(检出率分别为86.7%和93.3%,两者之和占总乳杆菌的数量百分比为60%~75%),但其余乳杆菌在不同人肠道中的之间的差异数量达到20%~30%,肠道乳杆菌群落结构与饮食结构、生活环境等因素紧密相关,不同个体具有各自独特的乳杆菌群落组成。  相似文献   

20.
长康双歧菌增殖胶囊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目的 研究以苏糖为主要功能组分的长康双歧菌增殖胶囊的特性及功效。方法 通过实验鼠及志愿者进行调节肠道菌群试验,观察该微生态制剂的作用。结果 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增加;受试人群肠道内肠杆菌、拟杆菌数量明显减少,肠球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增加,产气莱膜梭菌数量增加。结论 以水苏糖为主要功能组分的长康双歧菌增殖胶囊具有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内环境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