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γδ T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固有免疫细胞,参与肺组织炎性病变及哮喘的发生发展。但迄今为止,γδT细胞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诱发的气道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研究通过建立RSV急性感染的实验动物模型,采用HE染色、Real-timeRT-PCR、流式细胞术等实验方法,旨在揭示γδT细胞在感染性气道炎症发生中的作用及其相关作用机制。结果显示,RSV感染导致BALA/c鼠肺炎性细胞浸润,其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加明显;同时肺组织局部Th2型细胞因子IL-4、IL-13 mRNA表达升高;RSV感染后,肺组织γδT细胞总数,特别是活化的CD69+γδT细胞数量显著增加,其中分泌Th2型细胞因子IL-4和IL-13的γδT细胞数量增加明显,而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FN-γ的γδT细胞数量显著减少,证实γδT细胞通过分泌Th2型细胞因子介导RSV感染诱发的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通过动态观察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不同临床阶段NK细胞及CD8+T细胞表面活化性/抑制性受体等分子的变化,探讨患者抗汉坦病毒感染的免疫机制,为本病的抗感染免疫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收集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液样本57份,以健康人血做对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样本NK细胞数及NK细胞亚群、NK细胞活化及抑制受体、CD8+T细胞数及其表面NK受体的表达水平。分析患者的发热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上述观察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患者的发热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4个不同临床过程中NK细胞水平都处于升高状态,其中少尿期高于其他各期(P0.01)。患者NK细胞抑制受体NKG2A表达总水平有下降趋势,在少尿期下降的比较明显(P0.01),NK细胞活化受体NKG2D表达呈上升的趋势,不同病程中表达总体水平基本一致。患者的NK细胞亚群CD56~-CD16~+和CD56~(bri)CD16~(-/+)数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CD56~(dim)CD16~+细胞NK亚群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CD8~+T细胞总数及病程各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和对照组CD8~+T细胞表达NK活化受体NKG2D和抑制受体NKG2A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急性期NK细胞处于活化状态;其中CD56~(bri)CD16~(-/+)NK细胞亚群及CD56-CD16~+NK细胞在免疫调节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annan-binding lectin,MBL)对CD11c+髓样树突状细胞(CD11c+m DC)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磁珠分选技术获得BALB/c小鼠脾脏CD11c+m DC和CD4+T淋巴细胞。在CD11c+m DC中加入不同浓度的MBL(2.5~20μg/m L)刺激,以不加MBL的细胞作为对照,应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IL-12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40、CD80、CD86及HLADR的表达。用MTT法测定CD11c+m DC刺激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4和IFN-γ水平。结果 MBL显著增强CD11c+m DC表面分子CD40、CD80、CD86及HLA-DR的表达和IL-12的分泌,促进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抗原递呈能力,诱导CD4+T向TH1反应分化。结论 MBL能够有效刺激CD11c+m DC的活化,诱导CD4+T淋巴细胞向TH1反应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annan-binding lectin,MBL)对CD11c+髓样树突状细胞(CD11c+mDC)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磁珠分选技术获得BALB/c小鼠脾脏CD1 1c+ mDC和CD4+T淋巴细胞.在CD11c+mDC中加入不同浓度的MBL(2.5~20 μg/mL)刺激,以不加MBL的细胞作为对照,应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IL-12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40、CD80、CD86及HLA-DR的表达.用MTT法测定CD11c+mDC刺激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4和IFN-γ水平.结果 MBL显著增强CD11c+mDC表面分子CD40、CD80、CD86及HLA-DR的表达和IL-12的分泌,促进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抗原递呈能力,诱导CD4+T向TH1反应分化.结论 MBL能够有效刺激CD11c+mDC的活化,诱导CD4+T淋巴细胞向TH1反应分化.  相似文献   

5.
天然辅助细胞(natural helper cell,NHC)是近期发现的二型固有淋巴细胞的一种,因其在病毒感染后分泌大量Th2型细胞因子,故在病毒感染所诱发的气道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最常见的呼吸道病毒,也是一个反复感染的过程。NHC在RSV感染过程发挥的作用尤其是在再次感染中具体作用尚不清楚,故本研究建立初次及再次感染模型,通过计数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性细胞数量,HE染色观察肺病理炎症反应,Real-time RT-PCR法检测肺组织及NHC内Th1/Th2型细胞因子IFN-γ、IL-5、IL-13mRNA的表达,膜表面染色检测肺组织内CD45+Lin-ST2+标记的NHC数量,细胞膜内染色检测分泌Th1/Th2型细胞因子IFN-γ、IL-5、IL-13的NHC数量,探讨NHC在初次及再次RSV感染所诱发导致气道炎症反应中的作用。结果显示与再次RSV感染相比,初次RSV感染引起的肺炎症反应明显加重,且肺组织内Th2型细胞因子IL-5、IL-13mRNA表达水平亦明显增多,提示与再次RSV感染相比,初次RSV感染可能通过诱导机体产生更多的Th2型细胞因子,进而导致较重的气道炎症。流式细胞分析术发现初次RSV感染鼠肺组织内NHC总数及IL-5+NHC,IL-13+NHC数量明显多于再次RSV感染组,提示与再次RSV感染相比,初次RSV感染诱导更多的Th2型NHC进入肺组织,参与气道炎症。研究证实NHC通过分泌Th2型细胞因子,尤其是IL-5和IL-13,介导RSV感染所诱发的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作为白细胞介素家族中的一名新成员,IL-16有其独特的生物学功能,诱导人CD4~ T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细胞迁移;通过CD4~ 受体与T细胞结合,诱导人CD4~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IL-2R、HLA-DR表达;影响蛋白激酶C的分布;抑制CD3依赖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抑制HIV、SIV复制;作为炎症前期一种可溶性介质促进与介导多发性硬化症脱髓鞘作用的炎症反应。IL-16的发现,无疑为寻找新的抗艾滋病新药和疫苗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7.
动态观察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鼠T淋巴细胞的数量及其亚群的变化,为正确评价T淋巴细胞在Mp感染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Mp滴鼻感染小鼠,在感染后不同时间点采集标本,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鼠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数量变化,ELISA测定脾细胞上清中TGF-β1、IL-10含量。结果表明,Mp感染不同时间点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数量变化不明显或呈下降趋势。CD4+/CD8+比值下降。初次感染和再次感染的第3天、第7天,TGF-β1、IL-10表达水平升高。肺炎支原体感染对CD4+T淋巴细胞有一定抑制作用,外周血TGF-β1、IL-10的表达与脾细胞中CD4+T淋巴细胞数量变化成反比。提示TGF-β1可能参与了对Th1细胞的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CD4~+T、CD4~+CD28~+T水平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2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两组(6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外加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细胞因子、CD4~+T及CD4~+CD28~+T水平变化,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预后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并将观察组患者根据预后是否并发终点事件,将其分为预后良组(未并发终点事件)和预后不良组(并发终点事件)两组,分析不同预后ACS患者CD4~+T、CD4~+CD28~+T水平变化及与预后发生终点事件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两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干扰素-γ(IFN-γ)水平均明显降低,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D4~+T明显升高,CD8~+T、CD4~+CD28~+T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月中,对照组患者预后有23例终点事件发生,观察组患者预后有26例终点事件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的CD4~+T降低,CD4~+CD28~+T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ACS患者预后发生终点事件与CD4~+T水平呈现负相关(r=-0.682,P=0.000),与CD4~+CD28~+T水平呈现正相关(r=0.733,P=0.000)。结论: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ACS患者预后发生终点事件与CD4~+T水平呈现负相关,与CD4~+CD28~+T水平呈现正相关,可为临床ACS患者预后的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探讨Toll样受体4的内源性配体高迁移率族蛋白(high mobility group box protein 1,HMGB1)对天然调节性T细胞(natural regulatory T cells,n Tregs)抑制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磁珠法分选健康人外周血中n Tregs,流式细胞术检测分选纯度后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将不同浓度的HMGB1(0.01μg/m L,0.1μg/m L,1μg/m L)分别加入抗TLR4单抗封闭的n Tregs(即anti-TLR4+HMGB1组)和正常n Tregs(即Non anti-TLR4组)两组细胞、同时设定不加HMGB1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各组n Tregs中IL-10、TGF-β和IFN-γ的m RNA表达水平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蛋白含量。采用CFSE法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HMGB1处理的n Tregs与CD4+T效应细胞混合培养后CD4+T细胞的增殖水平。Westernblotting检测HMGB1刺激后n Tregs的胞浆及胞核中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分选得到的n Tregs纯度82%(84.52±2.10%)。Non anti-TLR4组中CD4+CD25+Tregs的IL-10、TGF-β的RNA水平及蛋白含量均较无HMGB1刺激的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anti-TLR4组中较相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IFN-γ的RNA水平及蛋白含量在Non anti-TLR4组中较对照组增加(p0.05),而在anti-TLR4组中明显低于相应对照组(p0.05)。CD4+CD25+Tregs显著抑制CD4+T细胞的增殖,与CD3/CD28抗体活化的阳性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5)。经HMGB1刺激的Nonanti-TLR4组中,CD4+T细胞增殖指数较无HMGB1刺激的对照组增高(p0.05);anti-TLR4组中,CD4+T细胞增殖指数较无HMGB1刺激的相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1μg/m L HMGB1刺激两组CD4+CD25+Tregs后,Non anti-TLR4组胞浆蛋白中NF-κBp65的含量较无刺激对照组降低,而胞核中则相应增加;anti-TLR4组则无明显改变。当TLR4与内源性配体HMGB1结合后,CD4+CD25+Tregs表达及分泌抑制性因子IL-10、TGF-β降低而促炎性细胞因子IFN-γ增加,抑制CD4+T增殖能力减弱,其抑制功能减弱,功能变化机制与NF-κB信号分子的活化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对外周CD4+ T细胞分化及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CD4cre酶介导Hdac3杂合基因缺失小鼠(Hdac3fl/flCD4cre+/-)及其野生型正常对照小鼠(Hdac3fl/fl,WT),流式细胞术检测HDAC3缺失对外周CD4+和CD8+ T细胞比例和数量的影响;在体外佛波酯(PMA)和离子霉素(Ionomycin)刺激条件下,流式细胞术检测HDAC3缺失对CD4+ T细胞中IFN-γ、IL-4和IL-17A的表达以及Tfh细胞产生的影响;采用ELISA检测HDAC3缺失对小鼠血清IFN-γ、IL-4和IL-17表达的影响;分选Hdac3fl/flCD4cre+/-和WT小鼠外周初始CD4+ T细胞,分别在Th1和Th2分化条件下培养,细胞内染色检测HDAC3缺失对Th1、Th2以及Th17相关细胞因子及其特异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采用Microarray检测HDAC3缺失对CD4+ T细胞分化亚群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处理小鼠构建I型糖尿病(TIDM)疾病模型,检测HDAC3缺失对T1DM发病的影响。结果 与WT小鼠相比,Hdac3fl/flCD4cre+/-小鼠外周CD4+和CD8+ T细胞的比例和数量显著降低。Hdac3fl/flCD4cre+/-小鼠CD4+ T细胞及血清中IFN-γ的表达显著降低,而IL-4和IL-17A的表达显著增加,Tfh细胞比例也显著增加;HDAC3缺失抑制体外培养CD4+ T细胞向Th1分化但促进其向Th2分化;Microarray检测发现HDAC3缺失导致Th1型细胞谱系基因表达降低,而Th2、Th17以及Tfh细胞谱系基因表达增加;在STZ诱导条件下,HDAC3缺失抑制小鼠T1DM的发生和CD4+ T细胞向Th1分化。结论 HDAC3促进外周CD4+ T细胞向Th1细胞分化并加重T1DM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小反刍兽疫(PPR)是羊、骆驼等小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烈性、接触性A类传染病,发病率和致死率极高.目前,PPR在全球仍呈现区域性流行和多地散发势态.为探讨PPRV及N蛋白体外诱导山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在不同时间对PBMCs免疫应答效应的影响.本研究将PPRVNigeria75/1疫苗毒(1 MOI)、重组N蛋白(10μg/mL)和RPMI 1640(阴性对照)体外刺激PBMCs 48h、72h、96h.采用CCK-8法检测PBMCs细胞增殖情况;qRT-PCR及ELISA检测炎症因子包括IL-1β、IL-6、IL-10、TNF-a和IFN-γ的mRNA表达水平及分泌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CD4+和CD8+的表达、及单核来源树突状细胞(DCs)表面分子CD40、CD86、CD80的表达、以及检测PPRV感染PBMCs引起的细胞凋亡.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PPRV能够抑制PBMCs的体外增殖,显著促进炎症因子IL-1β、IL-6、IL-10、TNF-α、IFN-γ的表达(P<0.05).并且PPRV感染PBMCs产生细胞凋亡,促进CD4+T细胞和CD8+T细胞表达.另外PPRV体外刺激DCs,CD40、CD86、CD80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提示PPRV具有刺激DCs细胞成熟与分化的功能.进一步研究发现PPRV N蛋白体外刺激PBMCs能引起与PPRV作用相同的免疫效应.本研究表明PPRV Nigeria75/1疫苗毒体外感染PBMCs主要引起炎症反应与细胞凋亡、促进单核来源DCs成熟与分化,并且N蛋白参与PPRV引起的各项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流式细胞仪同时分离外人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淋巴细胞并检测其分离纯度及存活率。方法:本文采用流式细胞仪同时分选人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为例,推而广之,采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液梯度离心法制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同时分选CD4~+、CD8~+T淋巴细胞,分离细胞再通过流式细胞仪回测其分离纯度并通过台盼蓝染色检测分离细胞的存活率。结果:采用此方法能有效人外周血细胞CD4~+、CD8~+T淋巴细胞,分选前CD4~+淋巴细胞纯度为(50.5±11.5)%、CD8~+T淋巴细胞纯度为纯度为(15.4±7.1)%;分选后CD4~+T淋巴细胞纯度为(94.3±1.3)%、CD8~+T淋巴细胞纯度为(93.6±1.6)%;分选后CD4~+T淋巴细胞存活率为(95.3±1.8)%,CD8~+T淋巴细胞存活率为(94.8±1.5)%,细胞的形态完整。结论:采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液梯度离心法制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后利用流式细胞仪分选的方法能够高效、快速的分离人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且存活率高,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提供了保证。采用不同的荧光抗体标记其他淋巴细胞亚群,也能高效、快速的分离出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D8+CD122+T细胞在脑缺血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线栓法建立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小鼠脑缺血组织中CD8+CD122+T细胞浸润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脑缺血组织中CD8+CD122+T细胞/CD3+T细胞的比例及脾和胸腺中CD8+CD122+T细胞数量变化;RT-PCR方法检测CD8+CD122+T细胞对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条件下星形胶质细胞表达TNF-α,IL-1β,IFN-γ的影响。结果:各时间点脑缺血组织中均有CD8+CD122+T细胞浸润,且随脑缺血时间延长,缺血侧脑组织中CD8+CD122+T细胞/CD3+T细胞比例逐渐增加,5 d和7 d组差异显著,与非缺血侧相比,P5d0.05,P7d0.05;MCAO小鼠脾及胸腺中CD8+CD122+T细胞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星形胶质细胞经OGD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IFN-γ、TNF-α、IL-1β表达显著增高,PIFN-γ0.01、PTNF-α0.001、PIL-1β0.01;CD122-blocked组与CD8+组相比,IFN-γ、TNF-α、IL-1β表达明显增高,PIFN-γ0.05、PTNF-α0.05、PIL-1β0.01;CD8+组与HBSS组相比,IFN-γ表达降低,P0.05;IL-1β表达有降低的趋势。结论:CD8+CD122+T细胞在脑缺血过程中发挥保护性作用,其保护作用通过CD122抑制星形胶质细胞TNF-α,IL-1β,IFN-γ炎症因子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15.
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cells,Bregs)是近年来发现的通过分泌IL-10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B细胞,其在疟疾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利用血液阶段夏氏疟原虫(Plasmodium chabaudi AS,P.c AS)感染的BALB/c小鼠,观察了感染过程中Bregs数量变化及其表面分子表达情况。结果显示,BALB/c小鼠感染P.c AS后红细胞感染率逐渐升高,于感染后第9天达到30%,多数小鼠死亡。脾组织细胞因子IL-10 mRNA水平在感染后显著升高,感染后第5天达到高峰,感染后第8天仍为正常小鼠的10倍左右。CD4+细胞中IL-10+细胞百分比和绝对数量在感染后第5天达到峰值,于感染后第8天回落至正常水平;而CD19+细胞中IL-10+细胞(Bregs)百分比在感染后持续上升,在感染后第8天达到CD19+细胞的5%左右;感染后第5天,脾中CD4+IL-10+细胞绝对数量高于CD19+IL-10+细胞,至感染后第8天,CD19+IL-10+细胞绝对数量显著高于CD4+IL-10+细胞(P﹤0.01),约90%Bregs为CD5-细胞。结果提示,P.c AS感染过程中Bregs显著活化,是感染1周后IL-10的主要产生细胞。  相似文献   

16.
探讨Toll样受体4结合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天然调节性T细胞(natural regulatory T cells,n Tregs)抑制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采用磁珠分选健康人外周血中n Tregs,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选纯度后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将不同浓度的LPS(10μg/m L,1μg/m L,0.1μg/m L)分别加入抗TLR4单抗封闭的n Tregs(即anti-TLR4+LPS组)和正常n Tregs(即Non anti-TLR4组)两组细胞、同时设定不加LPS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各组n Tregs中IL-10、TGF-β的m RNA表达水平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蛋白含量。采用CFSE法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LPS处理的n Tregs与CD4+T效应细胞混合培养后CD4+T细胞的增殖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LPS刺激后n Tregs的胞浆及胞核中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分选得到的n Tregs纯度82%(84.52±2.10)%。Non anti-TLR4组n Treg细胞中IL-10的m RNA表达水平和培养上清液中蛋白含量均较对照组和anti-TLR4组显著增加(p0.05),且anti-TLR4组n Treg细胞IL-10的m RNA和培养上清液蛋白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Non anti-TLR4组n Treg细胞中TGF-β的的m RNA表达水平和培养上清液中蛋白含量均较对照组和anti-TLR4组均显著降低(p0.05),且anti-TLR4组n Treg细胞中TGF-β的m RNA表达水平和培养上清液中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n Tregs可显著抑制CD4+T细胞的增殖,且与CD3/CD28抗体活化的阳性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5)。Non anti-TLR4组中,CD4+T细胞增殖指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anti-TLR4组中,CD4+T细胞增殖指数较阴性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较阳性对照组亦明显增加(p0.05)。1μg/m L LPS刺激后,Non anti-TLR4组n Tregs胞浆蛋白中NF-κBp65的含量较对照组降低,而胞核中则相应增加;anti-TLR4组则无明显变化。因此本研究认为,n Tregs膜型TLR4与LPS相互结合,可促使n Tregs抑炎性因子(IL-10,TGF-β)m RNA表达水平和分泌含量产生变化,可增强对效应性CD4+T细胞增殖的抑制功能,其变化机制可能与NF-κB信号分子活化相关。  相似文献   

17.
白细胞介入17(Interleukin17,IL-17)是CD4+的T细胞亚群Th17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炎症细胞因子,由于其具有强大的募集粒细胞以及促进各种炎症细胞因子释放的作用,其与哮喘、肺部感染等疾病有密切相关性,其在肺部感染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如:IL-17在气道炎症疾病中的机制等,鉴于IL-17的生物活性较多,而参加各种肺部疾病有明显的相关性.现就IL-17与肺部感染性疾病的相关性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IgM抗体及T细胞亚群对先天性梅毒新生儿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临床治疗的先天性梅毒新生儿81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81例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6、IL-8、T细胞亚群中CD~(3+)、CD~(4+)、CD~(8+)、CD~(4+)/CD~(8+)细胞及IgM抗体的阳性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细胞亚群中CD~(3+)、CD~(4+)、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D~(8+)T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19S-IgM-TP ELISA法检测出IgM的阳性率92.59%,明显高于TRUST法(74.07%)及TP-ELSA法(70.37%)(P0.05)。ROC曲线中,血清IL-8特异度为88.34%明显高于血清IL-6特异度81.48%、IgM抗体特异度60.13%、T细胞亚群特异度65.34%;IgM抗体的曲线面积88.91 cm~2明显大于IL-6的曲线面积45.09 cm~2、IL-8的曲线面积76.19 cm~2、T细胞亚群的曲线面积77.35 cm~2;T细胞亚群准备性67.89%明显高于IL-6准确性60.39%、IL-8准确性51.09%、IgM抗体准确性50.12;IgM抗体的灵敏度60.13%高于IL-6灵敏度59.19%、IL-8灵敏度42.35%、T细胞亚群灵敏度59.37%。具有比较意义(P0.05)。结论:血清IL-6、IL-8水平、T细胞亚群中CD~(3+)、CD~(4+)、CD~(8+)、CD~(4+)/CD~(8+)及IgM抗体阳性率是诊断先天性梅毒新生儿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CD4~+T细胞基线值与长期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免疫重建效果的相关性。方法:挑选进行长期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120例,并按CD4~+T淋巴细胞计数基线值分为A组(≤100·μL~(-1))共66例和B组(100·μL~(-1))共54例,对两组患者的CD4~+T以及CD8~+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进行定期观察以及统计分析。结果:经抗病毒治疗后,B组患者各个阶段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回升水平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9个月内,B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回升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1,P=0.002);12个月后,两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幅并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P=0.219,P=0.738);经抗病毒治疗后,两组组患者各个阶段的CD8~+T淋巴细胞计数回升水平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7,P=0.681,P=0.639,P=0.464,P=0.886,P=0.712)。结论:艾滋病患者免疫重建受CD4~+T淋巴细胞基线高低的直接影响,而CD8~+T淋巴细胞计数的回升相对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活化/抑制CD59 分子对T 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Jurkat细胞分别电转入pSUPER-siCD59 质粒及用CD59 活化 抗体刺激。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电转情况及CD59 分子在细胞膜上的分布及表达;MTT 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 Western blot检测CD59 分子表达及T细胞活化相关蛋白ZAP70磷酸化水平。结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电转染细胞表达绿 色荧光,转染效率约为40%。转染pSUPER-siCD59 质粒后CD59荧光强度强度降低,CD59 分子均匀分布于细胞膜与正常Jurkat 细胞分布一致。抗体活化后CD59 在细胞膜成簇状分布。抗体活后细胞增殖速率和磷酸化ZAP70 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组 (P<0.05),而细胞电转质粒后则恰恰相反。结论:CD59 通过与信号转导分子的相互作用促进T 细胞活化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