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训练心脏康复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脏功能及应激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行PCI术冠心病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高强度间歇训练心脏康复,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脏康复。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康复前后心脏功能、运动耐力、应激因子及生活质量影响。结果:观察组康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输出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康复后峰值功率(PP)、运动持续时间(ED)和峰值摄氧量(VQ2peak)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康复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康复后心绞痛稳定程度、疾病主观感受、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治疗满意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强度间歇训练心脏康复可改善冠心病PCI术后心脏功能,减轻应激反应,改善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观察术前呼吸功能训练联合术后快速康复操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呼吸功能、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97例研究病例选取自2019年4月~202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将97例患者根据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和手术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术后快速康复操。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周的呼吸功能、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动脉血氧分压(PaO2)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周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周症状领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周功能领域、总体健康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保留尿管时间、保留胸管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呼吸功能训练联合术后快速康复操应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可促进术后康复,改善其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的影响及术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105例AMI合并CS患者,将直接行PCI治疗患者设为对照组(n=59例),行IABP辅助支持下PCI治疗患者设为研究组(n=46例)。比较两组术后心脏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肌酶谱指标[心肌肌钙蛋白T与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根据患者出院时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n=74)与死亡组(n=31),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两组LVEF较术前提高,LVEDD、LVESD降低,且研究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心肌酶谱指标较术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对照组发生5例再发心肌梗死、7例急性血栓形成,研究组分别为2例、3例(P>0.05);对照组死亡23例,研究组死亡8例,研究组死亡人数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年龄、Killip分级≥Ⅲ级、高血脂、LVEF<40%、TIMI血流分级≤Ⅱ级占比、白细胞计数、血肌酐水平高于存活组,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CK-MB、LVEF、IABP辅助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Killip分级≥Ⅲ级、LVEF<40%、TIMI血流分级≤Ⅱ级为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IABP辅助支持下的PCI能有效改善AMI合并CS患者心功能,年龄≥65岁、Killip分级≥Ⅲ级、LVEF<40%、TIMI血流分级≤Ⅱ级为等为其院内死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对比七氟烷与丙泊酚维持麻醉对合并冠心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心功能、氧化应激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4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乐群院区麻醉科行全麻下LC的98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49,丙泊酚维持麻醉)和B组(n=49,七氟烷维持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认知功能情况[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心功能指标[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组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A组(P<0.05)。B组气腹后5 min、手术结束时SpO2、HR、MAP高于A组(P<0.05)。B组术后1 d、术后3 d MMSE评分高于A组(P<0.05)。B组术后1 d CO、CI、LVEF高于A组(P<0.05)。B组术后1d SOD高于A组,MDA、T-AOC低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丙泊酚维持麻醉相比,七氟烷用于合并冠心病LC患者,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心功能、氧化应激损伤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后心室重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AMI患者70例。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心室重构将其分为无心室重构组(n=49)和心室重构组(n=21)。检测患者血清MMP-1、Hcy、NGAL、CysC水平及心功能指标[左室后壁厚度( 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左室射血分数( LVEF)、室间隔厚度( IVST)]。分析血清MMP-1、Hcy、NGAL、CysC水平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AMI患者PCI术后心室重构的影响因素。结果:心室重构组血清MMP-1、Hcy、NGAL、CysC水平均高于无心室重构组(P<0.05);LVEDD、IVST、 LVPWT均大于无心室重构组,LVEF低于无心室重构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MP-1、Hcy、NGAL、CysC水平和LVEDD、IVST、 LVPWT均呈正相关,而与LVEF呈负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梗死部位、心律失常情况、单核细胞(MO)、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发病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时间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梗死部位为前壁、发生心律失常以及高水平的MO、CK-MB、MMP-1、Hcy、CysC均是A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室重构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MMP-1、Hcy、NGAL、CysC表达均与AMI患者PCI术后的心室重构密切相关,检测以上指标水平可对AMI患者PCI术后心室重构的预测和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KDR rs1870377基因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氯吡格雷耐药相关性。方法:2018年5月到2021年2月选在航天中心医院(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老年医学一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PCI术后判定氯吡格雷耐药情况,检测KDR rs1870377基因多态性状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97例患者中,PCI术后氯吡格雷耐药22例(耐药组),耐药率为22.7 %。耐药组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与非耐药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DR rs1870377基因主要包括AA、CC、CA三种基因型,两组都与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相符合,研究对象具有群体代表性。耐药组的KDR rs1870377基因CC基因型高于非耐药组(P<0.05),耐药组的等位基因C频率高于非耐药组(P<0.05)。Spearsman分析显示KDR rs1870377基因CC基因型、等位基因C与氯吡格雷耐药存在相关性(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DR rs1870377基因CC基因型、等位基因C为导致PCI术后氯吡格雷耐药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氯吡格雷比较常见,也伴随有KDR rs1870377基因多态性,KDR rs1870377基因CC基因型、等位基因C为导致PCI术后氯吡格雷耐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 4(ANGPTL4)联合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无复流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339例ASTEMI患者,根据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分级将患者分为无复流组(TIMI血流0~2级,61例)和正常血流组(TIMI血流3级,278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血清ANGPTL4和Nesfatin-1水平、实验室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NGPTL4、Nesfatin-1预测A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的效能。结果:无复流组年龄、PCI术前心率、左室重量指数(LVMI)、休克指数、冠脉痉挛、血糖、冠脉病变长度、冠脉病变支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高于正常血流组(P<0.05),收缩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ANGPTL4和Nesfatin-1水平低于正常血流组(P<0.05)。低水平Nesfatin-1、低水平ANGPTL4、高休克指数、冠脉痉挛是A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的危险因素(P<0.05)。联合ANGPTL4、Nesfatin-1预测A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5,高于ANGPTL4、Nesfatin-1单独预测的0.751、0.725。结论:PCI术后无复流ASTEMI患者血清ANGPTL4、Nesfatin-1水平降低,且血清Nesfatin-1、ANGPTL4水平降低与A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发生密切相关,对A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炎性反应、心室重塑和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7年3月至2020年2月间收治的行PCI治疗的68例老年心肌梗死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两组均行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予以对照组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予以观察组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中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pro-brain-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LVED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以及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结果:两组血浆hs-CRP、TNF-α、IL-8和NT-proBNP水平以及LVEDD和LVMI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LVEF水平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hs-CRP、TNF-α、IL-8和NT-proBNP水平以及LVEDD和LVM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0 minTIMI血流分级均明显好转,观察组术后20 min时TIMI血流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能够明显降低老年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炎性反应,抑制心室重塑,改善心肌灌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脉络舒通丸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患者血脂、炎症因子及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0年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冠心病PCI术患者93例,分为A、B两组,A组(46例)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47例)给予脉络舒通丸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血脂、炎症因子及术后再狭窄发生率。结果:B组治疗2个月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62%(44/47),高于A组的76.09%(35/46)(P<0.05)。B组治疗2个月后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9.36%(42/47),高于A组的67.39%(31/46)(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白介素-6(IL-6)、胆固醇(TC)、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降低(P<0.05),治疗2个月后B组TC、TG、LDL-C、IL-6、CRP、TNF-α低于A组,HDL-C高于A组(P<0.05)。B组术后再狭窄发生率为6.38%(3/47),明显低于A组的23.91%(1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络舒通丸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PCI术患者,疗效满意,可有效改善心电图疗效、血脂、炎症因子水平,并降低术后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衰弱的影响因素及其对认知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行PCI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34例。查阅相关问卷制定调查表,收集、整理患者资料,统计术后衰弱发生情况,衰弱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衰弱纳为衰弱组和非衰弱组,对比两组认知功能和预后情况。结果:接受PCI治疗的13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术后合并衰弱者92例,占比68.66%。未合并衰弱者42例,占比31.34%。合并衰弱的患者纳为衰弱组(n=92),未合并衰弱的纳为非衰弱组(n=42)。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衰弱与婚姻状况、年龄、放入支架数量、家庭人均月收入、饮酒史、文化程度、吸烟史、心功能分级、合并症种类数、体质量指数、营养状况、近1年跌倒史、焦虑情况、抑郁情况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饮酒史、年龄偏大、合并症种类数≥3种、心功能分级III级、有焦虑情况、文化程度小学及其以下、有抑郁情况、有近1年跌倒史、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营养状况不良是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衰弱的危险因素(P<0.05)。衰弱组的非常规就诊发生率、全因死亡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高于非衰弱组(P<0.05)。衰弱组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低于非衰弱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衰弱的发生率较高,且受到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饮酒史、合并症种类数、心功能分级、焦虑情况、抑郁情况、有近1年跌倒史、营养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衰弱会导致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以及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14例高龄冠心病患者,按动脉途径不同分为对照组(107例)与研究组(107例),对照组行经股动脉PCI(TFI),研究组行经桡动脉PCI(TRI),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心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支架置入数量、造影剂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动脉穿刺时间、导管插入时间、X线曝光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1 d,两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射血分数(LVEF)较手术前均明显改善,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期间及术后6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与股动脉PCI用于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对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相当,但经桡动脉行PCI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265例高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132例及研究组1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股动脉途径(TF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桡动脉途径(TR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各心功能指标变化、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支架数量、造影剂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动脉穿刺时间、导管插入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RI与TFI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的手术效果相当,但TRI在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效果更好且安全性更高,可做为高龄冠心病患者PCI治疗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治疗术前SYNTAX积分32分的重度病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7年3月6日至2017年5月20日在西京医院心血管内外科成功行CABG且术前SYNTAX积分32分的重度病变CHD患者50名和成功行PCI且术前SYNTAX积分32分的重度病变CHD患者50名,分为PCI组与CABG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和院内死亡发生情况,术后一年电话随访患者存活情况、病死原因、再次入院、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发生情况,通过SF-12量表和西雅图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与CABG组相比,PCI组患者心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花费更少、有PCI史的患者比例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年,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发生率、SF-12量表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 SAQ)的各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与CABG治疗不同病变严重程度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术前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表达情况,分析术前血清Lp-PLA2、sST2与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后冠状动脉慢血流/无复流(CSF/CNF)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心内科进行PCI治疗的ACS患者386例为ACS组,根据术后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血流分级分为CSF/CNF组(138例)和正常血流组(248例);另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对象174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ACS患者术前及健康志愿者体检时血清Lp-PLA2、sST2水平,比较ACS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Lp-PLA2、sST2水平。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SF/CNF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血清Lp-PLA2、sST2对ACS患者PCI术后CSF/CNF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前血清Lp-PLA2、sST2水平ACS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SF/CNF组术前血肌酐(Sc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Lp-PLA2、sST2水平均高于正常血流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Lp-PLA2、sST2水平升高是ACS患者PCI术后发生CSF/CN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两指标联合预测ACS患者PCI术后CSF/CNF的曲线下面积(AUC)显著高于术前血清Lp-PLA2、sST2单独检测。结论:PCI术后发生CSF/CNF的ACS患者术前血清Lp-PLA2、sST2水平异常升高,术前检测血清Lp-PLA2、sST2能较准确预测CSF/CNF,两者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15.
Aortic stenosis (AS) and aortic incompetence (AI) are common aortic valve diseases. Both may deteriorate into irreversible myocardial dysfunction and will increase the risk of sudden death. In this study, we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arly variation trend of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by 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 (3D-STE) in th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ardiac surgeries for aortic valve disease. Twenty patients with severe aortic AS and 16 patients with severe AI were enrolled. All of them underwent the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AVR) procedures. The patients’ 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 (GLS) and 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 (GCS) were evaluated by 3D-STE before surgery and at 1 week after surgery. In addition, GLS and GCS were followed at 1 month as well as 3 months after AVR. In AS patients, the GCS after AVR altered little both at 1 week (p = 0.562) and at 1 month (p = 0.953) compared with the data before the surgery. And i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3 months of follow-up observation compared to that before AVR (p<0.05). Meanwhile, GLS increased progressively after AVR and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t 3 months after surgery (p<0.05). For the AI patients, GLS as well as GCS decreased at 1 week after AVR compared to those data at baseline (p<0.05). However, these two parameters recovered at 1 month after AVR. Furthermore, GLS and GC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t 3 months after the surgery (p<0.05). Therefore, both GLS and GCS were influenced by AVR and would be improved at 3 months after surgery both in AS patients or AI patients. GLS and GCS can be finely evaluated by 3D-STE, and they are helpful to determine the variation tendency of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VR.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可舒片治疗冠心病(CA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焦虑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68例行PCI术后合并焦虑的CAD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n=34)、对照组(n=34)。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可舒片,4片/次,3次/d,治疗周期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焦虑症状、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5),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3个月后,两组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心理、社会关系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可舒片可改善CAD患者PCI术后合并焦虑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缓解焦虑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丹参注射液与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5月~2017年5月105例UA患者随机分为丹参组(n=50)与丹参多酚酸盐组(n=55),前者在PCI术前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20 mL,1次/d,连续3 d;后者静脉滴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200 mg,1次/d,连续3 d。分别在PCI术前及术后即刻检测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系数(IMR)及TIMI血流分级。结果:两组术后CFR、IMR及TIMI血流分级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丹参多酚酸盐组IMR明显小于丹参组(P0.05),CFR、TIMI血流分级与丹参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与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均能显著改善UA患者的冠状动脉微循环,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一定程度上优于丹参注射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锻炼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运动康复组(n=40),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运动,运动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运动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周的心肺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术后12周的6 min步行距离,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周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运动康复组患者术后12周峰值摄氧量、峰值通气量、峰值功率、每搏输出量、代谢当量以及摄氧效率斜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术后12周6 min步行距离均较术前增加,且运动康复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2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运动康复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12周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精力、情感职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后患者给予运动康复锻炼,可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心肺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高浓度玻璃酸钠滴眼液与聚乙二醇滴眼液防治飞秒激光辅助LASIK术后干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视光学中心收治的飞秒激光辅助LASIK术后干眼患者8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3 g/L)、聚乙二醇滴眼液,在用药后1周、2周、1个月进行干眼体征检查,比较患者用药前后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的变化。结果:术后1周,所有患者BUT均较术前显著降低,FL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IT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SIT数值随时间变化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分别在用药后1周、2周、1个月时进行比较,SIT变化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BUT时间、FL评分改善时间明显早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滴用高浓度玻璃酸钠滴眼液(3 g/L)对飞秒激光辅助LASIK术后干眼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滴用聚乙二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左室重构与血清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和白介素-6(IL-6)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入选的研究对象(50例)均来自于2018年9月~2019年6月就诊于同济大学附属普陀人民医院且被诊断为AMI的住院患者,患者均经早期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术后规范药物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50例患者发病后1天、7天、30天的血清vaspin和IL-6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以50例健康体健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血清vaspin、IL-6水平的差异,观察AMI后血清vaspin、IL-6水平的变化趋势及其与左室重构的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的相关性。结果:(1)对照组血清vaspin水平为6.03±1.18 ng/mL,AMI组血清vaspin水平4.22±1.37 ng/mL,AMI组血清vaspi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AMI后1月内血清vaspin水平逐渐降低(P0.05);对照组血清IL-6水平为12.04±3.97 ng/mL,AMI组血清IL-6水平为26.72±10.06 ng/mL,AMI组患者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AMI后1月内血清IL-6水平逐渐升高(P0.05);(2)经相关性分析显示:AMI后1天、7天、30天血清vaspin水平与LVEDD、LVESD均呈负相关(P0.05),血清IL-6水平与LVEDD、LVESD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vaspin水平与IL-6水平均呈负相关(P0.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左室重构的进展伴随着血清vaspin的降低与IL-6的升高,临床上应监测两种指标的变化,对左室重构早期干预,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