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1.
近年来重金属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而物理、化学修复方法存在的诸如成本高、二次污染等问题,使得利用植物、微生物等进行联合治理成为环境修复的重要手段。植物根系分泌物作为植物与土壤进行营养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媒介,不但对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其在污染及沙化土壤修复中作用的研究也得以广泛开展。本文对根系分泌物的组成、分泌机制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在植物吸收重金属、化感作用、植物根系与根际微生物互作、改变土壤理化性质等过程中的作用及机理进行了总结。此外,本文还对利用根系分泌物和根际微生物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现状、面临的难题及未来的发展等进行了讨论。希望本文可为基于植物与微生物进行的环境修复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 4(ANGPTL4)联合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无复流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339例ASTEMI患者,根据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分级将患者分为无复流组(TIMI血流0~2级,61例)和正常血流组(TIMI血流3级,278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血清ANGPTL4和Nesfatin-1水平、实验室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NGPTL4、Nesfatin-1预测A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的效能。结果:无复流组年龄、PCI术前心率、左室重量指数(LVMI)、休克指数、冠脉痉挛、血糖、冠脉病变长度、冠脉病变支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高于正常血流组(P<0.05),收缩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ANGPTL4和Nesfatin-1水平低于正常血流组(P<0.05)。低水平Nesfatin-1、低水平ANGPTL4、高休克指数、冠脉痉挛是A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的危险因素(P<0.05)。联合ANGPTL4、Nesfatin-1预测A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5,高于ANGPTL4、Nesfatin-1单独预测的0.751、0.725。结论:PCI术后无复流ASTEMI患者血清ANGPTL4、Nesfatin-1水平降低,且血清Nesfatin-1、ANGPTL4水平降低与A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发生密切相关,对A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OsPT1编码的水稻磷酸盐(Pi)转运蛋白在水稻生长发育、非生物胁迫应答等方面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前期研究表明OsPT1为镉(Cd)响应基因,但其在Cd胁迫下的功能及作用机制仍然未知。阐明OsPT1在Cd胁迫下的作用,并为低Cd水稻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的序列特征、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和预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检测Cd胁迫下水稻不同组织、不同时间点OsPT1的相对表达量。此外,利用PCR的方法克隆OsPT1的编码序列,构建pGADT7-OsPT1重组质粒载体,并将其转入Δycf1 BY4741酵母菌株(Cd敏感酵母菌株)用以验证OsPT1对酵母Cd耐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OsPT1编码序列全长为1 584 bp,编码分子量为57.46 kD,由527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在水稻基因组中该基因上游启动子区含有与光、厌氧、茉莉酸甲酯等环境和激素响应相关的调控元件。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水稻OsPT1与高粱SbPT1亲缘关系最近。基因的镉响应表达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经100 μmol/L Cd处理的水稻在1、6和12 h后,地上部分OsPT1的转录水平分别上调1.31、1.34和2.46倍;水稻根部OsPT1在处理1和6 h后分别上调1.28和1.14倍,但在Cd处理12 h后,其表达水平下调至处理前的0.62倍。转基因酵母Cd耐受性结果表明,与对照(0 μmol/L Cd)相比,经25 μmol/L Cd处理后,转OsPT1的酵母对Cd的耐受性有一定的下降。OsPT1可能在水稻应对Cd胁迫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毒素-抗毒素系统(Toxin-antitoxin system,TA系统)存在于大部分细菌中。mazEF是大肠杆菌中一种毒素-抗毒素系统。毒素基因mazF编码的MazF毒素蛋白可以特异性地剪切自由mRNA的ACA序列,从而抑制蛋白合成、引起细胞生长停滞;近些年,许多学者利用mazF基因作为反向筛选标记对不同种微生物建立了无标记或无痕的基因修饰系统,并实现了不同菌株的基因组修饰。主要综述了大肠杆菌mazF基因作为反向筛选基因的应用原理及其在不同种类微生物的基因修饰系统中的应用进展,然后对mazF基因及其他毒素基因在基因修饰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李斌  李明玉  杜志烨  汪开顺  肖凯  王鑫  石杨  姬红丽  陈稷  黄进 《广西植物》2022,42(11):1811-1821
水稻成蛋白基因成员OsFH1在水稻根毛的生长发育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一过程受到环境因素的调控,当前的研究对环境因素如何与OsFH1互作调控水稻根毛的机制尚未阐明。为探索水稻成蛋白成员是否在环境因素介导的osfh1突变体根毛表型恢复中发挥作用,该研究使用1/2 MS液体培养液与1/2 MS固体培养基处理osfh1突变体,通过qRT-PCR技术分析成蛋白家族成员表达量,并对成蛋白家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1)与野生型相比,在液培中osfh1突变体主根根毛缺失,地上部分较短,侧根数量增加,在固体培养中osfh1突变体根毛缺失表型得到恢复。(2)与野生型相比,当osfh1突变体从液培到固培环境时,OsFH16表达量下降,OsFH17表达量上升,并且差异显著。(3)OsFH1、OsFH16、OsFH17都是第一类成蛋白亚家族成员,都具有生长素、赤霉素以及厌氧等与环境胁迫相关顺式作用元件,并且预测到OsFH1、OsFH16和OsFH17定位于质膜行使功能。(4)OsFHs在不同组织的表达模式分析表明,OsFH1在根部表达水平较高,而OsFH16、OsFH17在根部表达量相对较低。综上认为,由于OsFH16、OsFH17、OsFH1之间亲缘关系较高,调控模式相近且三者都可能在细胞质膜上行使功能,因此OsFH16、OsFH17可能参与环境因素与osfh1共同改变根毛表型这一过程。该研究结果为解析环境与osfh1基因共同调控水稻根毛发育机制奠定了一定理论基础,为探索植物成蛋白基因功能提出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石杨  汪梦婷  靳雨璠  于月  张旭  李家豪  姜南  李斌  陈稷  黄进 《广西植物》2022,42(11):1822-1829
多蛋白桥联因子1(multi protein bridging factor 1, MBF1)在植物应对逆境胁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对于水稻中MBF1是否参与重金属胁迫响应机制目前尚未见相关报道。为了揭示水稻MBF1家族与重金属胁迫的相关性及其潜在作用机制,该研究利用PCR技术克隆水稻OsMBF1c基因的全长编码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对基因功能进行分析和预测,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其在镉(Cd)胁迫下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1)OsMBF1c的全长编码序列为468 bp,共编码155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16.154 kDa。(2)OsMBF1c与大麦TdMBF1a.1亲缘关系最近,具有光、厌氧等环境因子诱导相关的顺式调节元件。(3)重金属Cd可诱导OsMBF1c表达且在时间上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具有特异性,100 μmol·L-1 Cd 处理1 h 后,地上部分OsMBF1c表达量明显上调,为对照组的7倍; 100 μmol·L-1 Cd 胁迫处理6 h后,根部OsMBF1c表达量上调为对照组的3倍。该研究结果进一步完善了非生物胁迫下MBF1家族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7.
骨组织工程是通过在体外构建有正常组织功能或疾病生理特点的临床模型,用以药物筛选,或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骨骼肌肉系统是载重系统,其功能与组织结构、细胞外基质等密切相关。在构建骨组织体外模型时,需要结合骨、软骨及其他构成成分的生理微环境,表现关节骨软骨接合处的生理特点及作用机制,进而模拟正常及病理状态下骨组织系统对刺激的反应。本综述从骨软骨组织的生理构造入手,阐述了骨软骨连接处在退行性关节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系统的论述了体外构建三维骨软骨组织的方法及这些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为体外构建骨软骨组织工程在临床上应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树种差异对土壤养分因子的影响及其在不同地区差异对于适宜树种选择意义重大。选择上海市的5个树种(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和银杏Ginkgo biloba )以方位和距离分9个区域进行土壤采样, 对土壤养分因子的12个指标进行研究。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 长期定植于类似土壤条件下, 树木能够显著影响土壤养分等指标, 但不同区域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基于多重比较结果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获得综合得分排名发现, 悬铃木具有较好的土壤养分维持能力, 并且在每个区域的养分维持能力均处于最高水平, 而银杏表现最差。银杏维持土壤中量元素能力较好, 香樟维持土壤微量元素能力较好。综合分析得出, 对上海市城市立地土壤养分改良较好的绿化树种为悬铃木, 香樟和无患子次之, 银杏表现最差。  相似文献   
9.
单分子测序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开始,生命科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测序技术为破译遗传密码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几年出现的单分子测序技术,可以在单个分子水平读取核苷酸序列,也被称为第三代测序技术,主要代表有HeliScope、Nanopore和PacBio等.与传统的第一代和第二代测序技术相比,第三代测序能够产生更长的碱基读长,能直接对RNA进行测序,无需逆转录,测序速度极快,同时其中某些技术所涉及的设备可以小型化,可便携至野外现场测序.第三代测序技术在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及生物医学临床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重点介绍了各种单分子测序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