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温纤维素酶菌株CNY086选育及发酵培养基优化(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亮  迟乃玉  张庆芳 《微生物学通报》2009,36(10):1553-1556
自渤海湾海泥中分离21株低温纤维素酶产生菌。其中菌株CNY01为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酶活力为67.30 U/mL。以该菌株为出发菌株, 经UV、DES等诱变, 选育出高产突变菌株CNY086, 酶活力为92.17 U/mL。该突变菌株低温纤维素酶发酵具有遗传稳定性。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突变菌株CNY086低温纤维素酶发酵最适培养基: 秸秆粉1.20%、麸皮0.70%、硫酸铵0.50%、磷酸二氢钾0.55%, 上述条件下CNY086菌株酶活力达到108.55 U/mL。  相似文献   

2.
黄绿木霉菌产纤维素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温度、接种量、pH值、装液量等不同发酵条件对黄绿木霉菌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些因素中影响该菌株产纤维素酶的最主要因素为温度,而其他三个因素对该菌株产纤维素酶影响比较小.研究中得出该菌株最适产酶条件为发酵5d,28℃、初始pH为6、接种量为8%、装液量为40 mL(150 mL三角瓶),摇床转数为170 r/min.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低温植酸酶产量.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温度、pH、发酵时间、接种量、装液量对菌株Y1的发酵影响.结果:最适发酵条件为温度15℃,pH 5.0,发酵时间24h,接种量10%,装液量200ml/500ml.其最终酶活力达到了162.39U/mL.结论:经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后其低温植酸酶酶活力比优化前提高了29.43%.  相似文献   

4.
利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温度、接种量、pH值、装液量等不同发酵条件对黄绿木霉菌产纤维素酶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在这些因素中影响该菌株产纤维素酶的最主要因素为温度, 而其他三个因素对该菌株产纤维素酶影响比较小。研究中得出该菌株最适产酶条件为发酵5d, 28℃、初始pH为6、接种量为8%、装液量为40 mL (150 mL三角瓶), 摇床转数为170 r/min。  相似文献   

5.
中华稻蝗内生菌SDLH抑菌物质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作者实验室前期分离到的一株中华稻蝗内生菌SDLH,可产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强烈抑制作用的的活性物质,本文对该菌株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进行探索,以期得到最优化发酵条件,提高抑菌活性物质的产量.方法:采用正交实验及回归分析方法寻求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成分和优化pH、温度、接种量、种龄、装液量、转速等发酵条件.结果: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为:α-乳糖2.00g,胰蛋白胨12.00g,酵母膏5.00g,NaCl 3.50g,K2HPO4 3.68g,KH2PO4 1.32g,dH2O 1000mL,pH7.0.培养条件为pH6.8,温度30℃,接种量10%,种龄24h,250mL三角瓶装液量100mL,摇床转速150r/min.结论:得到了该菌株产生抑菌物质的最优发酵条件,为下一步规模发酵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对工程菌Hrp-菌株的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Hrp-菌株活菌量的6个因素进行评价,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2个因素(发酵温度和摇床转速),再用最陡爬坡试验法接近重要因子的最优水平,最后应用中心组合设计确定重要因子的最优水平。确定优化后的发酵条件:初始pH 8.75、装液量为100 mL(500 mL三角瓶)、接种量6.25%、接种龄10 h、温度20℃、摇瓶转速205 r/min。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发酵条件,Hrp-菌株的发酵液菌量由最初的3.30×1010个/mL提高至4.42×1010个/mL,增幅为133.9%。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油藏地衣芽孢杆菌种子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通过测定种子培养液中菌体浓度和发酵液的菌浓及表面张力,研究温度、通气量、接种龄、接种量对种子生长和发酵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影响.确定了种子适宜培养条件为装液量100 mL/250 mL,12层纱布封口,于50 ℃、180 r/min摇床培养14 h.以10%接种量接种发酵,发酵24 h的发酵液表面张力降至最低,为22.6 mN/m.在该条件下培养种子,可缩短种子培养时间,实现提前接种发酵并高产生物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8.
产青霉素酶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一株产青霉素酶的重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DB104/pWB-pemp)的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方法:利用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等方法考查重组菌摇瓶发酵条件,研究不同浓度的碳源、氮源、金属离子、磷酸盐及不同pH、接种量、装液量和温度等条件对产青霉素酶的影响.结果:重组菌株摇瓶最适发酵条件为pH 7.0、接种量3%、装液量14%、发酵温度37℃,培养基成分为2%蔗糖、3.5%酵母膏、0.1mmol/L镁离子、0.4%磷酸盐.结论:最优条件下,发酵36h,产酶活力达到2227.8U/mL,为先前研究结果(1 580 U/mL)的1.41倍,为重组菌的大规模发酵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可产生褐藻胶裂解酶并高效降解褐藻胶的菌株,以海藻酸钠为唯一碳源配制培养基,以透明圈法进行初筛,DNS法复筛,从海洋生物中筛选得到1株高酶活力褐藻胶降解菌株B12,经16S rDNA序列分析、生理生化试验、电镜观察,确定该菌为弧菌属(Vibrio sp.)。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优化试验对影响菌株生长和产酶条件的5个因素(发酵初始pH值、发酵温度、NaCl质量浓度、接种量和装液量)进行优化。得到该菌株最佳产酶条件:pH 6.52,发酵温度28.2℃,NaCl质量浓度20.1 g/L,接种量2.1%,装液量59.5 mL。在最佳发酵条件下,B12菌株酶活力可达91.68 U/mL,相比于优化前提高了38.5%。菌株开始产酶时间提前6 h, 4℃冷藏酶活力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从合肥肉联厂附近的土壤和污水中分离得到19株产弹性蛋白酶菌株,初步鉴定该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属.经过发酵复筛有三株产酶能力超过15u/mL.实验对菌株最佳产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2%干酪素、0.5%葡萄糖、0.4%酵母膏、0.2% K2HPO4、0.01% MgSO4·7H2O;起始pH值7.0;最适发酵温度为30℃;装液量为25mL/250mL;该菌株在28h左右产弹性蛋白酶的量达18u/mL.  相似文献   

11.
D-核糖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ptn15-1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采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对发酵液的pH、发酵温度、摇床转速、接种量、装液量等进行单因素实验。确定发酵最适发酵条件为:pH7.0,发酵温度37℃;摇床转速180r/min,接种量10%,300mL三角瓶装30mL发酵液,发酵时间为68h。在此条件下,该菌的D-核糖产量从31.7g/L提高到43.1g/L,提高了35.9%。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提高海洋红酵母的液体高密度培养方法。方法在摇瓶培养条件下,测定温度、pH、装液量、接种量及摇床转速对海洋红酵母BY2菌株生长的影响,进一步放大培养至50L发酵罐,在培养过程流加氨水以控制pH稳定在5.3~5.5的条件下,考察不同葡萄糖浓度对海洋红酵母BY2菌株发酵菌量的影响。结果摇瓶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25℃,pH 5.5,接种量8%、装液量40mL/250mL三角瓶、摇床转速200r/min,在此培养条件下,24h时菌量达到8.9×108 CFU/mL;扩大至50L发酵罐,葡萄糖初始浓度为40、60、80、100g/L各罐20~24h时的菌量相应达到26.6×108、29.5×108、47.8×108、66.8×108 CFU/mL。结论提高初始葡萄糖浓度,流加氨水稳定发酵过程的pH,可以显著提高BY2菌株的发酵菌量。  相似文献   

13.
海洋低温蛋白酶菌株发酵条件的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海洋低温蛋白酶菌株(Pseudomonasalcaligenes简写为Pa040523)发酵最适pH值、温度、时间、接种量、通气量分别为5·5、12℃、72h、7%、170mL;在最适发酵条件下,Pa040523菌株50L发酵罐中低温蛋白酶活性为1,976·2U/mg。  相似文献   

14.
用筛选得到的一株乳酸杆菌ZJU-1(Lactobacillus sp.)对蒸汽爆破预处理纤维物料的乳酸发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对蒸汽爆破处理的纤维物料酶解液进行乳酸发酵,在还原糖质量浓度为52.1mg/mL时,乳酸量为42.1mg/mL;与纤维素酶的酶解过程相耦合,对蒸汽爆破处理的物料进行同时糖化乳酸发酵。其发酵周期比分步糖化发酵的过程周期短,在底物质量分数为80mg/mL,接种量为10%,温度为45%时,乳酸量为45.3mg/mL。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刚果红染色法和DNS分光光度法对6种芽胞杆菌分泌胞外纤维素酶进行筛选,再通过管碟法测试对5种病原菌的抑菌作用,得到1株芽胞杆菌(菌株编号为X-02)酶活达182.5 U/mL,而且对几种土传病害有抑制作用。并对其产酶发酵培养基碳源、氮源及初始pH、发酵温度、接种量、摇瓶转速和时间进行优化,结果显示该菌株最佳碳源是2%CMC-Na,其次是葡萄糖,二者产酶之差只为21 U/mL。考虑大量生产的成本和方便性(CMC-Na溶解慢),选择葡萄糖为碳源,氮源为2.0%蛋白胨与酵母膏复合氮源,在pH值为8.0、温度37℃、接种量为2%、转速为180 r/m in、时间48 h条件下酶活达到391.0 U/mL酶液,比优化前提高了2.1倍。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从造纸厂的污泥及污水筛选获得了一株产木聚糖酶能力较强的菌株,经鉴定该菌株为异硫链霉菌(Streptomyces althioticus),专利保藏号为CCTCC M 2014110。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优化了碳源、氮源、温度、初始p H、发酵周期、摇床转速、接种量及装液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最佳产酶条件为:以为玉米芯为碳源,用量30 g/L;以大豆粉与硝酸钾复合物为氮源,用量分别为20g/L和10 g/L;发酵周期120 h,发酵温度40℃,接种量6%,初始p H 5.0,装液量50 m L/250 m L三角瓶,摇床转速为160 r/min。  相似文献   

17.
一株降解纤维素的放线菌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食草动物的粪便中经筛选分离到1株能降解纤维素的放线菌,经初步鉴定为Streptomycesspp.。对其在以秸秆为惟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的产酶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适摇瓶发酵产酶条件为以硫酸铵为氮源,采用种龄72 h的菌液接种,在接种量10%、培养基装量1/10、培养温度30℃时,发酵60 h CMCase活力可达4.5 u/mL。  相似文献   

18.
利用固体淀粉筛选培养基,从安阳市郊区面粉厂附近的土壤里分离筛选出1株产淀粉酶的菌株,编号为MF-3-2.经过菌株形态、革兰氏染色、16S rDNA鉴定及系统进化树分析,初步确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摇瓶培养后对其酶学性质研究发现,该菌株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65℃,最适pH值为6.0,在pH值4.8~6.0范围内仍能残余70%以上的酶活力.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40℃,最适生长pH值为6.5.产酶条件优化结果表明:最适碳源为马铃薯淀粉,最适氮源为豆粕粉,最适碳氮比为1∶15,发酵温度30℃,发酵pH值6.0,装液量10%,种龄10h,接种量5%,转速200 r/min,48 h达到产酶高峰.通过发酵产酶条件优化,其淀粉酶活性达到86.8 U/mL,是优化前的35倍.另外,在酸性条件下还具有较好的活性.因此,该菌株的淀粉酶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高产纤维素酶枯草芽胞杆菌S-16的筛选及其发酵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刚果红鉴别培养基及基础液体筛选培养基进行菌种筛选,从新疆盐碱地分离得到的16株菌株中筛选获得一株产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的菌株S-16,对该菌株进行16SrDNA鉴定,确定该菌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S-16发酵产纤维素酶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别考察了碳源、氮源、培养基初始pH和接种量等因素对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结合单因素影响实验得到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为:羧甲基纤维素钠1.5%,酵母粉1%,NaCl 1%,MgSO_4·7H_2O 2‰,KH_2PO_4·3H_2_O 1‰。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初始pH为8,接种量1%,种龄8h,培养时间48h。经过发酵工艺优化,S-16产生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MCase)和滤纸酶活(FPase)分别达到4.64IU/mL和0.46IU/mL,与初始培养条件下的酶活相比分别提高了3.14倍和1.30倍。本研究得到的枯草芽胞杆菌S-16及其优化发酵工艺为秸秆的快速腐熟和高产纤维素酶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黑曲霉GD-6纤维素酶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黑曲霉 (Aspergillusniger)GD 6液体发酵生产纤维素酶 ,研究了碳源、氮源、培养基起始 pH值、接种量、摇床转速、通气量对该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GD 6的最适发酵温度为 2 8~ 3 0℃ ,产酶pH为 5 .5~ 6.0 ,摇床最适转速为 1 5 0r/min ,最佳接种量为 1 0 %。在以 6.0 %稻草粉为碳源、1 %豆饼粉为氮源时产酶活力最高。在最适培养条件下 ,发酵周期为 1 2 0h,发酵液中CMC酶活为 1 88.6U/mL ,FP酶活为 2 7.0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