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人肝癌细胞SMMC-7721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实验组每只裸鼠瘤周注射斑蝥素酸镁6.26×10-5mmol,对照组给予相同容积的无菌生理盐水瘤周注射。给药22 d后,观察斑蝥素酸镁对皮下移植瘤增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利用HE染色观察药物对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形态学特征的影响。实验发现斑蝥素酸镁组移植瘤细胞体积变小、胞浆固缩、嗜酸性变,细胞核固缩、碎裂。透射电镜观察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镜下见斑蝥素酸镁组移植瘤细胞核膜基本消失、核染色质聚集成团等改变。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中bcl-2、bax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斑蝥素酸镁组瘤组织中bcl-2的表达低于生理盐水组,而bax的表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本实验提示斑蝥素酸镁能明显抑制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增殖,并能诱导移植瘤细胞发生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和下调bcl-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去甲斑蝥素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消化道肿瘤的治疗.实验表明,去甲斑蝥素可引起人胃癌BGC-823细胞发生 M期阻滞及细胞凋亡.进一步利用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筛选出了去甲斑蝥素抑癌作用相关蛋白.研究显示,线粒体热休克蛋白CH60、线粒体ATP合酶d亚单位、内质网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线粒体Hsp70的辅助因子GRPE1、SH3L3以及染色质组装因子1小亚基RBBP4参与了去甲斑蝥素的抑癌作用.研究提示,去甲斑蝥素可能通过促进线粒体热休克蛋白及p53的表达进而激活caspase-3依赖的凋亡通路,并且去甲斑蝥素在引发内质网协迫之后,可通过抑制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 ERK)的活性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进一步分析了去甲斑蝥素与线粒体ATP合酶抑制剂寡霉素A的联合用药对人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联合用药的抑瘤效果比单独用药的抑瘤效果显著,提示去甲斑蝥素可能通过抑制线粒体ATP合酶功能抑制BGC-823生长.上述结果为优化去甲斑蝥素的联合用药方案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3.
芫菁斑蝥素对喉癌细胞和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提取自眼斑芫菁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体内的斑蝥素对人喉癌HEP-2细胞和人胃癌BGC-823细胞的抑制、以及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方法】 将斑蝥素作用于经体外培养的人喉癌HEP-2细胞和人胃癌BGC-823细胞, 采用MTT法进行体外细胞抑制实验, 测定斑蝥素对这2种癌细胞生长的抑制率与剂量效应;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斑蝥素处理的人喉癌HEP-2细胞的细胞周期;并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斑蝥素浓度为1.28 μmol/L时, 对HEP-2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 且随药物浓度升高其抑制作用增强, 呈剂量效应关系, 抑制中浓度为2.88 μmol/L;斑蝥素浓度为20.4 μmol/L时, 对BGC-823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 且随药物浓度升高其抑制作用增强, 呈剂量效应关系, 抑制中浓度为54.85 μmol/L。用浓度1.44和2.88 μmol/L的斑蝥素处理HEP-2细胞24 h后, G2-M期分布从8.21%增加到22.29%, S期细胞分布从14.33%增加到21.61%, 且随药物浓度升高其阻滞作用增加, 呈剂量效应关系。G0-G1期细胞分布都有所降低, 从77.45%降低到56.10%, G0-G1期峰前无显著的亚二倍体峰出现, 说明斑蝥素未能够诱导HEP-2细胞发生凋亡。光镜检查显示:HEP-2细胞可出现细胞收缩、胞膜突出、核碎裂等现象。【结论】 斑蝥素对治疗喉癌的效果可能较为理想, 而对胃癌的作用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将采自野外的同一批细纹豆芫菁成虫用半人工饲料饲养,取刚结束交配(A组)、交配结束后单养4天(B组)和未交配(C组)的两性成虫的血淋巴和各器官,分别测其斑蝥素含量。结果显示,斑蝥素含量在两性个体内和配偶间的器官间呈规律性地起伏。探讨了规律发生的过程和起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人工饲养条件下眼斑芫菁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不同发育阶段体内斑蝥素含量的变化。【方法】收集不同发育阶段的眼斑芫菁,通过热碱浸提法提取斑蝥素,而后以气相色谱法检测含量。【结果】在幼虫期,1龄幼虫斑蝥素相对含量最高,2龄幼虫斑蝥素相对含量降到最低点;以后随着虫体的发育,幼虫体重和斑蝥素含量都逐渐增加。羽化后的成虫经隔离饲养,雄虫在羽化后5~30天大量合成斑蝥素,而雌虫体内斑蝥素含量则极低,具有典型的性二型现象;雌雄混合饲养组中,20~30天雌虫体内可以检测到大量斑蝥素,而同期雄虫斑蝥素含量远低于隔离饲养组。【结论】幼虫期斑蝥素含量随虫体发育而增加;成虫期主要由雄虫合成斑蝥素。混合饲养组成虫平均单头斑蝥素含量高于隔离饲养组雌雄虫平均斑蝥素含量。成虫身体各部位的斑蝥素含量以腹部最高,胸部次之。  相似文献   
6.
去甲斑蝥素与单克隆抗体偶联物治疗肝癌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大鼠单克隆抗体3A5与去甲斑蝥素(NCTD)制备偶联物,ELISA检测结果表明:3A5-NCTD偶联物保持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和小鼠肝癌H22细胞的免疫反应性。克隆生成法测定结果显示:3A5-NCTD具有比NCTD更强的细胞毒性。小鼠腹腔内移植肿瘤,ip给药,3A5-NCTD和NCTD的ILS值分别为111%和37%。结果说明在腹腔肿瘤的治疗方面3A5-NCTD具有比游离NCTD更强的治  相似文献   
7.
斑蝥素对粘虫几种代谢酶及多酚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探讨斑蝥素的杀虫作用机理, 本研究采用叶碟饲喂法处理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5龄幼虫, 测定了饲喂处理后6, 12, 24, 36和48 h试虫体内羧酸酯酶(CarE)、酸性磷酸酯酶(ACP)、碱性磷酸酯酶(ALP)、谷胱甘肽 S-转移酶(GST)和细胞色素P450 Ο-脱甲基酶及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结果表明: 斑蝥素可显著激活羧酸酯酶, 处理后48 h酶比活力最大, 为同期对照的1.68倍; 酸性磷酸酯酶在处理后6和12 h活性变化不明显, 处理24 h后逐渐被激活, 且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 明显抑制碱性磷酸酯酶, 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 抑制作用增强; 对Ο-脱甲基酶表现为先抑制后激活的趋势; 谷胱甘肽S-转移酶表现出先激活后抑制的影响; 离体活体条件下均可显著抑制PPO活性。可见, 斑蝥素可明显影响昆虫的代谢酶系, 且其对碱性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毒杀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斑蝥素对草地贪夜蛾Sf9细胞膜完整性和膜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斑蝥素对昆虫细胞膜的作用及其机理, 本研究利用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卵巢细胞系Sf9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 TEM)、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 LSCM)结合荧光探针FDA/PI及DiBAC4(3)技术研究斑蝥素(cantharidin, CTD)对Sf9细胞膜完整性及膜电位(membrane potential, MP)的影响。结果表明: 32 μmol/L CTD处理6 h和12 h后, 电镜观察均未发现细胞膜结构破损; FDA/PI染色后, 32 μmol/L CTD处理0.5 h后细胞FDA荧光强度比对照显著降低(P<0.05), 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 PI)染色的细胞比例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32 μmol/L CTD处理140 s后即引起MP发生显著性去极化(P<0.05); 64 μmol/L CTD处理瞬时MP发生显著性去极化(P<0.05); 32 μmol/L CTD处理3 h内及64 μmol/L CTD处理2 h 内MP仍保持显著性去极化(P<0.05), 之后去极化程度降低; 32 μmol/L CTD处理6 h及64 μmol/L CTD处理3 h时MP去极化与对照组相比已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说明, CTD处理短时间内可引起Sf9细胞膜电位去极化并维持一段时间, 同时导致细胞活性发生不可逆下降, 但未对细胞膜结构完整性产生破坏。  相似文献   
9.
李晓飞 《昆虫知识》2011,48(4):1107-1110
在采用不同炮制方法处理3种斑蝥后,测定它们体内的游离斑蝥素和结合斑蝥素的损失率.结果显示:在浅程度炮制方法的处理下,3种斑蝥体内的游离斑蝥素损失率均小于60%,而结合斑蝥素损失率均大于60%;深程度炮制方法的处理下,3种斑蝥体内的游离斑蝥素损失率均小于80%,而结合斑蝥素损失率均大于80%.结合斑蝥素的损失率及损失的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明确Bax通道在斑蝥素诱导鳞翅目昆虫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本文利用Bax通道抑制法测定了斑蝥素诱导鳞翅目昆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细胞系Sf9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及细胞形态等方面的影响。【结果】Bax通道被抑制后,斑蝥素诱导造成的Sf9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时间延迟,细胞形变率下降,但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下降未受影响。【结论】Bax通道参与了斑蝥素引起的Sf9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改变和细胞形态变化,而与抑制线粒体有关能量代谢的酶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