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史氏鲟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序列及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柏  王荻 《动物学报》2006,52(3):557-563
为了研究史氏鲟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的组织结构和多样性,采用RTPCR技术从史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脾脏总RNA中获得了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cDNA克隆,随机挑取31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结果表明:所有序列相同率高于75%,前导肽相同率高于90%,应属于同1个VH家族。其变异主要存在于互补性决定区,特别是CDR3区。在D片段序列中发现大量保守的基因序列(motif)。并发现多个VH基因片段可以共用一个J片段的现象。在基因组DNA重排过程中,VH片段可以与任意的D和J片段结合。此外,史氏鲟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的VH,D和J片段的随机重排外,外切核酸酶作用,以及在重排位点大量N,P片段的插入现象,都大大增加了鲟鱼免疫球蛋白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史氏鲟(Acipenserschrenkii)脑垂体中提取总RNA,利用GeneRacerTM技术,分别克隆得到促性腺激素Ⅰ(GTHⅠ)和Ⅱ(GTHⅡ)的β亚基cDNA全长。史氏鲟GTHⅠ-β亚基cDNA全长为1088bp,开放阅读框为384bp,编码128个氨基酸(Genbank序列登录号为:AY575920);GTHⅡ-β亚基cDNA全长为616bp,开放阅读框为408bp,编码136个氨基酸(Genbank序列登录号为:AY575921)。与其他脊椎动物进行了两种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表明:史氏鲟GTHⅠ-β与西伯利亚鲟相似性最高,为99·1%;与硬骨鱼类中鲈形目相似性最低,为34·5%。GTHⅡ-β与西伯利亚鲟相似性为98·3%,与其他硬骨鱼类除鲈形目外都超过60%,与鸟类的相似性最低,为42·8%。两个基因成熟肽构建的MP树显示:GTHⅠ与FSH的β亚基和GTHⅡ与LH的β亚基构成两个明显的聚类。用Mega2软件计算了所比对物种间开放读码框的核苷酸遗传距离并构建了NJ树和MP树,两个基因β亚基的NJ系统树和MP系统树拓扑结构相似,鲟鱼与真骨鱼类分别聚类,共同形成硬骨鱼纲聚类,与传统分类学一致。成熟肽相似性、遗传距离和系统树分支长度显示GTHⅠ-β亚基在真骨鱼类进化速率显著快于其他脊椎动物,而LH-β亚基在羊膜动物中进化比其他脊椎动物快。暗示这两种糖蛋白基因的进化伴随物种进化而显示其功能[动物学报52(2):362-375,2006]。  相似文献   
3.
养殖密度对史氏鲟消化率、摄食率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体重(43.90±1.75)g史氏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0.525、1.171和2.138 kg·m-2 3种养殖密度对史氏鲟幼鱼生长、摄食率和消化率的影响,实验时间为60 d.结果表明,养殖密度对史氏鲟的生长、摄食率和消化率具有显著影响.高养殖密度不利于史氏鲟的生长,低密度组中史氏鲟的特定生长率和日增重显著高于高密度组,食物转化率显著低于高密度组;特定生长率和日增重随养殖密度的降低而显著增高.低密度组、中密度组中史氏鲟的消化率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高密度组.中密度组摄食率显著低于高密度组和低密度组,低密度组摄食率介于两者之间;食物转化率和消化率呈显著负相关,特定生长率与消化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达氟沙星在史氏鲟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以10mg/kg体重剂量静脉注射和口服给药后史氏鲟血浆中达氟沙星的浓度。该法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相(15∶85),荧光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280nm和450nm,样品用甲醇沉淀蛋白,离心取上清液进样。达氟沙星在0.005-1.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本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0.005μg/mL。健康鱼单剂量静注达氟沙星(10mg/kg),其药时数据符合无吸收的三室开放模型,方程为C=5.830-5.582t+4.162-1.157t+0.852-0.029t,主要动力学参数如下:t1/2α0.552h;t1/2β22.186h;AUC34.226mg/(L.h);V 10.922L/kg;Vb10.144L/kg;ke 10.317h.Ah感染组的V1减小至0.290L/kg,静注感染组鱼体内达氟沙星的消除没有显著的改变。健康口服组数据结果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血药浓度和时间方程为C=1.278e-0.073t+0.177e-0.089t-1.455e-0.329t。药动学常数分别为:t1/2ka9.491h,t1/2β78.267h,Tmax6.284h,Cmax0.791mg/mL;α0.073h。但Ah感染改变达氟沙星口服给药后在史氏鲟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消除。分布速率常数降低为0.050/h。消除减慢,消除半哀期延长为93.988h,达峰时间延长为至9.060h,峰浓度降低为0.585mg/mL。口服达氟沙星水溶液,健康及感染组史氏鲟对达氟沙星生物利用度分别为96.503%和94.435%。本实验结果表明达氟沙星在健康史氏鲟体内分布广泛、吸收较完全。感染Ah对达氟沙星在史氏鲟体内的吸收、分布及消除规律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口服给药的影响更为显著。达氟沙星可用于史氏鲟感染Ah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Sox基因家族是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关键的调控因子,尤其在睾丸、神经、肌肉和骨骼等组织分化和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Fosteretal.,1 994 ;PevnyandLovell Badge ,1 997;Schepersetal.,2 0 0 0 ;ClarksonandHarley ,2 0 0 2 ;Changetal.,2 0 0 2 ;Monteroetal.,2 0 0 2 ;Ga  相似文献   
6.
养殖密度对史氏鲟稚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4,自引:5,他引:39  
养殖密度对史氏鲟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养殖密度分别为 0 .2 32、0 .6 6 5、1.34 7和 2 .46 9kg·m-2 的流水环境中 ,各密度组的史氏鲟稚鱼的生长表现为不等速性 ,但生长离散没有加剧 .试验持续 2 8d后 ,各组的生长表现出显著差异 ,生长效率、特定生长率和日增重都随密度的增大而降低 ,而饵料转化率和净增重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特定生长率 (SGR)与养殖密度 (D)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拥挤胁迫对史氏鲟稚鱼血浆溶菌酶活性和补体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鱼类主要依赖先天性免疫反应或称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来保护自己,其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似乎比某些高等脊椎动物更有潜力,因此探讨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是必要的。在鱼类的养殖过程中,会发生各种的应激反应,急性胁迫结果是打乱代谢平衡,使用于生长的能量转移到适应外界环境的生理转变中,慢性胁迫更是会使能量耗竭。鱼类处于慢性胁迫时常表现出免疫抑制,尽管其机理尚未完全揭示,  相似文献   
8.
史氏鲟外周血细胞的显微及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血细胞计数、光学显微及电子显微技术对二龄史氏鲟外周血细胞的数目、形态及结构进行了研究。二龄史氏鲟红细胞的数目为47.75×104个/mm3,白细胞数目为2.9万个/mm3,其中淋巴细胞所占比率最高。史氏鲟的外周血中除正常红细胞外,还有处于分裂状态及未成熟的红细胞。史氏鲟外周血中的白细胞有四种类型,分别为淋巴细胞、粒细胞、血栓细胞和单核细胞。其中粒细胞有两种,即嗜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含有多种形状的核,其中分叶的核数目较多,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均类似于哺乳动物。对史氏鲟外周血细胞细微结构的观察显示:红细胞中具有少量的细胞器;淋巴细胞结构典型;单核细胞较粒细胞稍小且具有较多线粒体;血栓细胞具有梭形和圆形两种,胞质较少,其中梭形的血栓细胞胞质几乎透明;对粒细胞的颗粒按照形状和电子密度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9.
五种鲟鱼线粒体控制区异质性和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保守引物得到五种鲟鱼的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D-loop)全长,长度在795~813 bp。序列中包括了CBS(conserved sequence block)和TAS(termination-associated sequence)区域。利用最大似然法、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法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发育树分成两枝,呈现明显的生物地理分布。分析表明,现有的鳇属鱼类不是单系群起源。五种鲟鱼D-loop序列都存在长度和数目不等串联重复序列,长度在78~82 bp之间,重复序列拷贝数在4~6次不等,因此造成了mtDNA广泛的异质性现象。不同种类的重复序列单元十分相似,达氏鳇和史氏鲟重复序列单元相似度为82.93%,西伯利亚鲟和俄罗斯鲟重复序列单元相似度为90.59%。在串联重复序列后是一段不完全重复序列。通过与已有同种的重复序列比对发现不同鲟鱼重复序列相同,不同地理区域相同物种的重复序列可能发生过分子内重组。这些表明重复序列在鲟鱼进化上具有相关意义,推测重复序列可能产生在种分化前,重组发生在种分化后。  相似文献   
10.
不同饵料对史氏鲟仔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活饵料(水丝蚓)、商品饵料、添加消化酶制剂的商品饵料、活饵料与商品饵料交替使用(对照组)来投喂10~40日龄(DPH,Day_past_hatch)的史氏鲟仔鱼。其中对照组仔鱼体内蛋白酶活性和商品饵料组及添加消化酶组的差异极显著(P<0.01),与活饵料组差异不显著(P>0.05),活饵料组仔鱼蛋白酶活性与商品饵料组差异极显著(P<0.01),与添加消化酶组差异显著(P<0.05),商品饵料组和添加消化酶组之间仔鱼的蛋白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各饵料组仔鱼的淀粉酶活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活饵料组和对照组仔鱼的脂肪酶活力与商品饵料及添加消化酶组仔鱼的脂肪酶活性差异极显著(P<0.01),在这两组之间,仔鱼的脂肪酶活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