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rRNA前体剪切是发生在核仁中重要生物学事件。U3 snoRNA作为rRNA的一个剪切因子被认为是rRNA前体剪切第一步,即5′ETS剪切所必需的,鉴定U3能够为确定rRNA前体剪切位点和剪切产物转运提供间接证据。,本文利用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了豌豆(Pisum sativum L.)核仁中U3 snoRNA的分布和转运。结果表明,U3 snoRNA分布在致密纤维组分(dense fibrillar component,DFC)和颗粒组分(granular component,GC)中,在纤维中心(fibrillar center,FC)没有分布 ,当用放线菌素D(actinomycin,D,AMD)处理豌豆根端分生细胞时,rDNA转录受到抑制,标记信号减弱,随着AMD处理时间的延长,标记信号逐渐变弱并出现在DFC远轴区域和GC区域。本文结果提示,rRNA前体剪切发生在DFC和GC区域,剪切产物从围绕FC的区域向周边转运。  相似文献   
2.
庞俊秀  薛惠芬  刘婉秋  龙鸿 《广西植物》2021,41(12):1996-2003
三倍体丹参是以二倍体丹参为父本、人工染色体加倍的四倍体白花丹参为母本杂交选育的杂交种。为深入了解三倍体丹参花粉的特性,以及为三倍体种质利用提供孢粉学依据,该文以二倍体丹参为对照,研究了三倍体丹参杂交种花粉的形态变异规律。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二倍体和三倍体丹参的花粉萌发沟、外壁纹饰、花粉粒形状等特征进行了显微和超微形态观察,综合进行了花粉形态差异比较,并对花粉大小和形状数据进行了差异显著性分析和正态检验。结果表明:(1)二倍体丹参为6沟花粉,三倍体花粉萌发沟有6沟和8沟两种类型,沟内疣状颗粒分布不匀,出现畸形萌发沟。(2)二倍体和三倍体花粉外壁均为网状雕纹。二倍体花粉网眼内具多个多边形穿孔,穿孔大; 6沟和8沟两种类型的三倍体花粉网眼无穿孔或仅有几个小穿孔,6沟和8沟花粉的外壁雕纹相同。(3)三倍体花粉的极轴长(P)和赤道宽(E)均值显著小于二倍体花粉,花粉大小呈偏正态分布,P*E的差异系数大于二倍体花粉,且有极值存在。三倍体和二倍体丹参的萌发沟和雕纹存在差异,而花粉形状差异不显著。综上结果表明三倍体丹参花粉在倍性效应和杂合性的双重影响下发生了形态变异,且有多种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3.
基于ITS序列的新疆野苹果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CR和DNA测序技术,获取3个居群新疆野苹果的ITS序列,并结合GenBank里已有的中亚地区的新疆野苹果、欧洲苹果、栽培苹果和东方苹果的ITS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利用MEGA5.0软件选择" Krima2-Paramenter"核酸距离模式获得遗传距离矩阵,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 )进行独立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所有供试材料的ITS1的长度为209~224 bp,GC含量为66.1%~66.9%,ITS2的长度为201~290 bp,GC含量为65%~71.5%,遗传距离为0~0.21,进化树分为三支.新疆野苹果的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分布有正相关关系,不同居群之间存在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4.
植物胚后发育主要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营养生长阶段又包含幼龄期和成熟期。叶片远轴面表皮毛的出现是拟南芥营养生长时相转变的形态学标志。研究利用拟南芥晚花突变体co-2和ft-1,研究了光周期途径晚花突变对营养生长时相转变(vegetative phase change,VPC)的影响。形态学指标测定和茎端分生组织解剖特征表明,光周期途径相关的两种晚花突变体比野生型Ler晚开花近一倍的时间,莲座叶的数目也比野生型多了一倍;野生型叶片远轴面表皮毛多出现在第4片真叶上,co-2和ft-1多出现在第5片真叶上,茎顶端分生组织高宽比变异趋势亦然,说明拟南芥晚花突变延迟了营养生长时相转变。  相似文献   
5.
rRNA前体剪切是发生在核仁中的重要生物学事件.U3 snoRNA作为rRNA的一个剪切因子被认为是rRNA前体剪切第一步,即5′ ETS剪切所必需的.鉴定U3能够为确定rRNA前体剪切位点和剪切产物转运提供间接证据.本文利用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了豌豆(Pisum sativum L.)核仁中U3 snoRNA的分布和转运.结果表明, U3 snoRNA分布在致密纤维组分(dense fibrillar component, DFC)和颗粒组分(granular component, GC)中,在纤维中心(fibrillar center, FC)没有分布.当用放线菌素D (actinomycin D, AMD)处理豌豆根端分生细胞时,rDNA转录受到抑制,标记信号减弱.随着AMD处理时间的延长,标记信号逐渐变弱并出现在DFC远轴区域和GC区域.本文结果提示,rRNA前体剪切发生在DFC和GC区域,剪切产物从围绕FC的区域向周边转运.  相似文献   
6.
The location of rRNA processing was analyzed by usingin situ hybridization with ITS1 probe and immunolabeling of anti-fibrillarin mAb in pea (Pisum sativum) root pole cel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RNA processing sites were in dense fibrillar components (DFCs) and granular components (GCs), but not in fibrillar centers (FCs). Low doses of actinomycin D (AMD) treatment can selectively suppress pre-rRNA synthesis but cannot disturb the processing of preformed pre-rRNAs. With AMD treatment prolonged, the density of labeled signals gradually decreased, indicating the preformed pre-rRNAs were gradually processed.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适用于水稻基因组特定基因甲基化检测的亚硫酸氢钠测序法,并利用此方法对FIE2A基因CpG岛部分片段的甲基化差异进行了研究。采用CTAB法提取水稻叶片和胚乳细胞的基因组DNA,经亚硫酸氢钠化学修饰后,针对已修饰的FIE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并结合巢式PCR扩增,TA载体克隆、测序,最后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巢式PCR能够增加特异性产物的产生,FIE基因CpG岛在对称的CG和CNG位点甲基化水平较高,而在非对称CNN位点甲基化水平最低,此外在叶片中的平均甲基化水平较高。由此表明本研究建立的亚硫酸氢钠测序法适用于水稻基因组特定基因甲基化状态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马闯  杨竟艺  高云昌  龙鸿  于玮玮 《广西植物》2021,41(8):1306-1314
为探究八仙山保护区不同类型森林群落的更新潜力、多样性程度以及稳定性水平,阐明三者间的关系,该文以保护区内油松林、蒙古栎林和油松-栓皮栎混交林(松栎混交林) 3种不同类型天然次生林为对象,调查建群种径级结构和更新潜力,计算不同层次群落多样性,测定M. Godron稳定性,并采用主成分法建立评价模型。结果表明:(1)油松种群径级结构近似正态分布,处于成熟期,但幼苗较少;栓皮栎、蒙古栎以及阔叶杂木的幼苗、幼树较多,更新潜力较大。(2)松栎混交林的乔木层多样性较高,而灌木层多样性最低,油松林的草本层多样性最低;松栎混交林群落总体物种丰富度最低而均匀度最高。(3) M. Godron稳定性表明,蒙古栎林距离稳定点较近,而油松林偏离较远。(4) PCA双序图表明,M. Godron稳定性与种群更新潜力、Alatalo均匀度呈较强正相关,综合排序依次为松栎混交林、蒙古栎林和油松林。综上结果表明,建群种更新潜力和物种均匀度对群落稳定性影响较大,林地管理应注重对幼苗幼树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10.
以新疆野苹果为材料,对不同居群及不同树龄叶片解剖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疆野苹果叶片属于异面叶,由上表皮、栅栏组织、叶脉、海绵组织和下表皮组成;不同居群新疆野苹果叶片厚度及细胞排列方式有差异,巩留、额敏及托里的野苹果栅栏组织增厚,且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比值增大;新源的野苹果叶片及栅栏组织较薄,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比值偏低;不同树龄新疆野苹果叶片厚度随着树龄的增大而呈变薄的趋势,多年生野苹果及野苹果“树王”栅栏组织及海绵组织层数最少,厚度较薄。这些结果暗示新疆野苹果通过各部分结构的协调生长来保证光合作用效率,以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以及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生长状况。本研究为新疆野苹果原位保护、保育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