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目的循环肿瘤细胞在肿瘤转移诊断、个体化治疗/疗效评估及肿瘤转移机制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然而由于其在循环系统中比例极低,循环肿瘤细胞的分离和鉴定成为临床应用的难点。oHSV1-GFP是一种经过基因修饰的人单纯疱疹病毒。我们将该病毒的复制关键基因ICP4的启动子替换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的启动子,并在ICP4下游连接GFP表达盒,以使该病毒在感染细胞后,能在端粒酶逆转录酶转录环境的作用下激活下游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基因。本研究旨在利用该病毒捕获循环肿瘤细胞,从而建立一种简便重复性好灵敏度高的检测方法,并对该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及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肿瘤细胞系、肿瘤组织及正常细胞中端粒酶逆转录酶表达情况;抽取正常健康人外周血4ml,将肿瘤细胞系分别按一定梯度加到外周血中,按照MOI=1比例转染重组病毒oHSV1-GFP DNA,流式细胞仪检测CD45-/GFP+细胞数,进行该方法检出率的测定;收集临床标本外周血4ml,裂解去除红细胞后,按照MOI=1比例转染重组病毒oHSV1-GFP DNA,24h后收集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45-/GFP+细胞并计数,初步检测该方法临床应用的可行性。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肿瘤细胞系及肿瘤组织呈现端粒酶逆转录酶高表达状态,而正常细胞中端粒酶逆转录酶表达量低。在该检测方法中,我们将CD45-/GFP+细胞定义为循环肿瘤细胞。检出率测定结果显示:外周血中加入SMMC7721细胞10,50,100(个)的检出数分别为6.8±2.04,40.8±4.04,85.9±7.03,总体检出率为87.9%,外周血中加入Huh7细胞10,50,100(个)的检出数分别为6.6±1.90,39.8±3.88,86.4±7.63,总体检出率为88.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该方法捕获的细胞数与实际肿瘤细胞数呈明显相关性,r20.95。应用该方法检测26例肝癌患者及50例正常健康人外周血显示,肝癌患者外周血中CD45-/GFP+的细胞数(16.7±2.77)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0.94±0.12)P0.0001,亚组分析显示区域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计数(23.77±4.49)明显高于区域淋巴结(9.76±1.87)的患者,P=0.0002。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新型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可靠性及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评估。该方法能够特异性示踪循环肿瘤细胞,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根据1993年UNSCEAR报道,人类所受的天然辐射剂量中近50%来自氡及其子体。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接触高水平氡及其子体的铀矿工人肺癌发病率增高。由于大部分人类癌症起  相似文献   
3.
用人,雄性Wistar大鼠和雄性莱亨鸡的肝细胞,或食管上皮细胞与V_(79)细胞混合培养,观察甲基苄基亚硝胺(MBN)经肝细胞或食管上皮细胞代谢后,能否产生活性代谢产物,从而诱导V_(79)细胞突变及其它有关的生物学反应。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大鼠和鸡肝细胞可以明显代谢MBN产生活性代谢产物,诱导混合培养的V_(79)细胞SCE和微核增高以及6-TG抗性突变。人胎儿肝细胞也可以代谢这种亚硝胺并诱导V_(79)细胞6-TG抗性突变,但对SCE和微核诱导明显偏低。说明这三种肝细胞代谢MBN在性质上是比较近似,可能在代谢激活程度上有一定差异。在食管上皮细胞和V_(79)细胞混合培养的实验中,大鼠食管上皮可以明显代谢MBN诱导V_(79)细胞SCE和微核的增高及6-TG抗性突变。鸡食管上皮细胞未见有明显的代谢MBN引起V_(79)细胞突变的作用。26只雄性莱亨鸡喂以MBN实验最长者达975天,总剂量为1674毫克,结果未见一例鸡发生食管癌。结果表明鸡的食管上皮可能对某些挥发性亚硝胺的致癌作用是不敏感的,目前没有证据支持在林县高发区中所发现的鸡咽食管癌是由于已找到的挥发性亚硝胺引起的。人食管上皮细胞具有一定的代谢MBN产生有致突变作用的代谢产物的能力,然而人与人之间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大鼠相比,人食管代谢MBN诱导V_(79)细胞突变的能力明显较低,有关亚硝胺在高发区人食管癌发生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绿茶抗氧化剂成分抑制突变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茶水溶性提取物及茶叶中抗氧化剂成份具有明显的抑制AFB_1及Bap诱导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作用。这种抗氧化剂成份还可以抑制AFB_1和Bap诱导的V79细胞基因正向突变,以及AFB_1诱导的V79细胞SCE和染色体畸变。本实验结果提示,绿茶中抗氧化剂成份可能对AFB_1及Bap的致癌性具有抑制作用。本文就茶叶抗氧化剂抑制突变的可能机制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5.
杨槐俊  郭素萍  薛莉 《菌物学报》2014,33(2):394-400
为明确冬虫夏草菌丝提取物对急性肝损伤小鼠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肝细胞变性及坏死程度的影响,采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将动物随机分成5组,分别是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冬虫夏草菌丝提取物低剂量组(1.11g/kg BW)、中剂量组(3.33g/kg BW)、高剂量组(10.00g/kg BW),检测血清ALT、AST值,并取肝脏作病理切片,观察肝脏的病理损伤情况。冬虫夏草菌丝提取物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CCl4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值,减轻肝细胞坏死程度,表明冬虫夏草菌丝提取物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6.
核桃胚培养快速成苗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核桃品种‘香玲’的成熟种胚为试材,分别以带2片子叶、带1片子叶和不带子叶的胚接入MS培养基上的成苗情况和比较Hgcl2消毒2min、5min、NaClO消毒10min3种消毒的灭菌效果表明:HgCl2消毒5min的效果最佳,1周后的材料污染率仅为7%;采用MS为基本培养基,不附加任何生长调节物质,以不带子叶的胚培养4周后即可成苗,未经过煅炼的苗直接移栽到装有蛭石的营养钵中,其最终成活率可达84.6%。  相似文献   
7.
黄连木雌、雄株内源植物激素和POD同工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不同性别植株的生理差异,以雌株和雄株叶片为试材,对叶片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吲哚-3-乙酸(IAA)、亚精胺(Spd)、精胺(Spm)和腐胺(Put)含量变化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黄连木雌、雄株叶片GA3含量在6至9月均达到极显著差异,含量均在10月8日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0.9μg/g FW和92.9μg/g FW;雄株叶片ABA含量均高于雌株,雌、雄株叶片ABA含量在5月21日和7月8日达到极显著差异,5月21日均为最小值,含量分别为222.0 ng/g FW和340.1 ng/g FW;雄株叶片IAA含量均高于雌株,雌、雄植株叶片中IAA含量在8月8日达到极显著差异,9月8日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84.8 ng/g FW和1000.6 ng/g FW;雌株GA3/ABA的比值在7月至9月极显著高于雄株,9月8日差异值最大,为42.8;雌、雄株叶片IAA/ABA在5月21日差异值最大,为0.54;雌、雄株叶片Spd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均在7月8日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7.9μg/g FW和42.8μg/g FW;雄株叶片Spm含量均大于雌株,雌、雄株叶片Spm含量在10月8日达到极显著差异,均在7月8日出现最大值,分别为24.3μg/g FW和34.5μg/g FW;雄株叶片Put含量在各个时期均低于雌株,雌、雄株叶片Put含量除5月21日外,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在9月8日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56.0μg/g FW和135.1μg/g FW。雌、雄株叶片、叶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有显著差异,雌株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有5条带,分别为POD-1、POD-2、POD-3、POD-4、POD-5;雄株叶片只有4条带,分别为POD-2、POD-3、POD-4、POD-5;雌株叶柄内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有4条带,分别为POD-1’、POD-3’、POD-4’、POD-5’,雄株叶柄内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有3条带,分别为POD-2’、POD-4’、POD-5’。POD-1为雌株叶片特有条带,POD-1’、POD-3’为雌株叶柄特有条带,POD-2’为雄株叶柄特有条带。通过试验得出,黄连木叶片中ABA、IAA、Spd、Spm和Put含量与性别有关,叶片和叶柄的POD同工酶条带也是鉴别黄连木性别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刘洋  侯占山  赵爽  齐国辉  张雪梅  郭素萍 《生态学报》2018,38(15):5331-5339
为了探究太行山片麻岩山区造地后坡面植被的演变规律,以太行山片麻岩山区不同治理年限的坡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坡面的植被状况与土壤理化性状。结果表明:随着治理年限的增加,坡面植被覆盖度、地上生物量和植物种类均显著增加,分别由第2年的18.00%、67.52 g/m~2、10种增加到了第7年的92.67%、379.91 g/m~2、19种。随治理年限的增加,坡面土壤的理化性质得到改善,土壤容重由第2年的1.40 g/cm~3降低到了第7年的1.29 g/cm~3,土壤有机质含量由第2年的4.91 g/kg增加到了第7年的7.18 g/kg;土壤总孔隙度、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分别由第2年的47.15%、0.17 g/kg、16.10 mg/kg、26.58 mg/kg增加到了第6年的51.60%、0.61 g/kg、62.18 mg/kg、57.40 mg/kg,在第7年又分别降低为51.42%、0.50 g/kg、37.80 mg/kg、30.90 mg/kg。坡面植被多样性与土壤多项理化性状表现为显著相关。随着治理年限延长,造地后的坡面土壤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土壤有效养分增多,持水能力增强,植被覆盖度与植物种类均显著增加,植物多样性稳步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9.
癌前改变是肿瘤演变过程中的关键阶段。许多研究显示维甲类化合物对动物肿瘤及体外恶性细胞系具有抑制作用,但尚未见其对肺癌前病变作用的实验室研究报道。人类肺癌的绝大部分起源于支气管上皮,为研究维胺酸对体外转化人支气管上皮M细胞系以及在大鼠气管构建后移植到裸鼠体内生长的具有癌前病变特点的人支气管上皮组织的抑制作用,采用上皮细胞无血清培养技术,人支气管上皮组织大鼠气管内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生长技术,流式细胞学分析,免疫组化、凋亡细胞原位末端标记以及病理学检查等研究方法发现,维胺酸可抑制体外培养的转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增殖,使S期细胞比例下降,以及细胞增殖标志Ki-67、mpm-2阳性反应细胞比例下降;明显诱导细胞凋亡。裸鼠腹腔注射给予维胺酸也可使大鼠气管内构建后移植到裸鼠体内生长的癌前期人支气管上皮组织的生长率明显降低,病变程度明显减轻;同样可以诱导细胞凋亡。研究结果提示,维胺酸对体外培养的转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及大鼠气管构建/裸鼠体内移植生长的人支气管上皮组织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是有希望的肺癌化学预防药物。  相似文献   
10.
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了黄连木雌花芽的分化过程,以揭示黄连木雌花芽分化规律,为合理调控雌花芽分化质量和数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黄连木雌花芽的分化时期为当年4月中旬至10月底和翌年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历时345 d左右.具有分化时间早、分化速度快但整个花序分化持续时间长的特点.黄连木雌花芽分化包括花序分化和小花分化2个过程,可划分为未分化期、花芽分化始期、苞片分化期、花序形成期、小花原基分化期、被片分化期、雌蕊原基分化期、雌蕊分化期等8个时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