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益生元与肠道微生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益生元是一种非消化的成分,通过选择性的刺激肠道中一种或少数种益生菌的增长和/或活性而对宿主有利.具有抵抗致病菌侵入的天然功能.目前广泛研究的有果糖和半乳糖,体内与体外试验均表明不被正常人酶类所消化,在大肠中容易发酵,粪便内未能检出这种糖的成分.通过大肠细菌对益生元的发酵产生的短链脂肪酸是刺激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增长的重要因素.应用现代技术获得了人肠道微生物细菌群的组成与种类的多样性.本文综述有关益生元的研究状况,强调益生元选择性刺激的机制和对人生理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3.
骨膜蛋白(periostin, Postn)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TGF-β1)信号通路活动密切相关,并参与多种纤维化疾病的病理形成,但在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s)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为了解Postn与纤维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 smooth muscle actin,α-SMA,Ⅰ型胶原:CollagenⅠ)在宫腔粘连发病中的作用,本研究收集宫腔粘连(实验组)轻、中、重度各20名患者的内膜组织,非宫腔粘连者20名(对照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Western印迹技术和免疫组化染色证明:Postn与α-SMA、CollagenⅠ在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的趋势一致,且与宫腔粘连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实验组Postn、α-SMA 和 Collagen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其中以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内膜组织Postn、α-SMA和CollagenⅠ表达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同时,为探究TGF-β1与Postn等纤维标志物的关系,利用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刺激原代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后,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TGF-β1与Postn、α-SMA和CollagenⅠ蛋白质表达变化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上述结果证实,内膜纤维化是宫腔粘连的主要特征,由Postn等纤维产物参与形成,且与粘连程度相关。推测该病理过程可能与内膜损伤后,TGF-β1促使子宫内膜基质细胞成纤维分化、诱导Postn持续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线粒体DNA突变是引起听力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中,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与综合征型耳聋和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 导致综合征型耳聋的线粒体DNA突变多为异质性,然 而对于非综合征型耳聋突变则多以同质性或高度异质性存在,说明这种分子致病性需要较高的阈值. 位于12S rRNA解码区的A1555G和C1494T突变是造成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耳毒性和 非综合征型耳聋常见的分子机制. 这些突变可能造成12S rRNA二级结构的改变,影响线粒体蛋白质的合成,降低细胞内ATP的产生,由此引起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耳聋. 但是多数 基因突变的致病机制还仅处于推测阶段. 其它修饰因子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线粒体单体型、核修饰基因参与了线粒体12S rRNA基因A1555G和C1494T突变相关的耳聋表型表达.  相似文献   
5.
线粒体tRNA基因突变是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原因之一.有些tRNA突变可直接造成耳聋的发生,称之为原发突变.如tRNALeu(UUR) A3243G等突变与综合征型耳聋相关,而tRNASer(UCN) T7511C等突变则与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此外,继发突变如tRNAThr G15927A等突变则对原发突变起协同作用,影响耳聋的表型表达.这些突变可引起tRNA二级结构改变,从而影响线粒体蛋白质合成,降低细胞内ATP的产生,由此引起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可导致耳聋的发生.主要讨论与耳聋相关的线粒体tRNA突变及其致聋机理.  相似文献   
6.
7.
线粒体12S rRNA A1555G突变是引起氨基糖甙类药物诱导的非综合征型耳聋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对收集的25个携带A1555G突变的中国汉族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进行了临床和分子遗传学评估。结果表明,这25个家系的母系成员在耳聋外显率、听力损失严重程度和发病年龄上存在较大差异。当包括和不包括氨基糖甙类药物使用史时,耳聋的平均外显率分别为28.1%和21.5%,排除氨基糖甙类药物时,耳聋的平均发病年龄从1~15岁不等。线粒体全序列分析发现了16个新变异,不同的线粒体DNA多态性位点显示这25个家系分别属于东亚人群A、B、D、F、G、M、N和R单倍型,其中线粒体单倍型B的家系耳聋外显率和表现度较其他单倍型高。此外,7个继发突变位点和21个高保守性位点突变可能增加了这些家系的耳聋外显率。GJB2基因上未检测到与耳聋相关的突变,表明在本研究的耳聋家系中,GJB2基因可能没有参与A1555G突变的表型表达。以上各方面提示,线粒体单倍型和其他因素可能参与了这25个家系耳聋患者的表型修饰。  相似文献   
8.
SRP介导的蛋白识别转运过程首先在真核细胞中发现,作用机制已经研究清楚;而SRP在原核细胞中的发现较晚,虽然该途径主要功能蛋白的序列同真核细胞相似,进化上比较保守,但作用机制还未完全揭示,而且SRP体系在原核生物物种间有一定差别,预示着其机制既有统一性,又具有物种特异性。目前原核生物SRP途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Ffh、FtsY和4.5SRNA结构与功能,以及这一过程中能量物质GTP的代谢和作用;文章以此为着眼点,概括总结了原核生物中SRP介导蛋白识别转运的研究进展,同时简单介绍了链霉菌中SRP介导蛋白识别转运的研究近况。希望通过链霉菌的相关研究,从进化角度完善和统一原核生物SRP途径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四种毒物对卤虫幼体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ARC—Test法,测定四种毒物对卤虫幼体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24hLC_(50)值Cr~(6+)为24.7mg/L、Hg~(2+)为89.1mg/L、Se~(6+)为150.7mg/L,杀虫脒为369mg/L;48hLC_(50)值Cr~(6+)为3.67mg/L、Hg~(2+)为23mg/L、Se~(6+)为76.3mg/L、杀虫脒为140mg/L。毒性大小顺序为:Cr~(6+)>Hg~(2+)>Se~(6+)>杀虫脒。根据实验结果,作者建议将ARC—Test法中急性毒性试验的测试时间延长到48h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线粒体疾病是一种累及不同的组织和器官的复杂异质性疾病,由核基因或线粒体基因的遗传缺陷导致,同时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近十年来,有关线粒体疾病的诊断及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迅速,而疾病的治疗方法却研究较少。着重介绍线粒体疾病的相关治疗方法和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