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菌物学报》2017,(3):367-375
以加入6种不同浓度的重金属离子的培养基对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进行培养的方法,研究其对重金属离子的耐受性。以平板进行培养,测量和计算菌丝平均生长速率和生长促进率,绘制生长曲线获取菌丝生长最佳耐受浓度;采用定性方法对气生菌丝浓密、菌核大小和数量进行描述,获得菌核生成最佳耐受浓度。结果显示:在试验浓度内梯棱羊肚菌对Cr~(6+)、Mn~(2+)、Pb~(2+)、Mo~(6+)、Cu~(2+)具有较强的耐受性,这些重金属离子促进了羊肚菌菌丝生长,而对Cd~(2+)耐受性差,低浓度抑制菌丝生长。促进菌丝生长最适浓度分别为Cr~(6+)100.0mg/L、Mn~(2+)100.0mg/L、Cd~(2+)5.0mg/L、Pb~(2+)50.0mg/L、Mo~(6+)20.0mg/L、Cu~(2+)100.0mg/L,促进菌核生成最适浓度分别为Cr~(6+)50.0mg/L、Mn~(2+)100.0mg/L、Cd~(2+)5.0mg/L、Pb~(2+)20.0mg/L、Mo~(6+)10.0mg/L、Cu~(2+)100.0mg/L。Cd~(2+)抑制菌丝生长临界浓度为介于20.0mg/L与50.0mg/L之间。  相似文献   

2.
以辽河口建群种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供试材料,采用小试装置研究在化学需氧量(CODCr)浓度分别为50、175和300 mg·L-1的造纸废水灌溉条件下芦苇叶片中重金属Cr~(6+)、Zn~(2+)和Cu~(2+)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和F_v/F_o)的变化特征,探讨芦苇荧光参数对废水灌溉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造纸废水灌溉对芦苇叶片中Cr~(6+)、Cu~(2+)、Zn~(2+)含量影响显著(P0.05),最大累计值分别是对照组相应重金属离子的2.80、3.66和3.86倍,且CODCr浓度越大重金属含量越高。3种重金属在不同生育期芦苇叶片中的积累存在差异,Cr~(6+)和Zn~(2+)主要在成熟期积累,Cu~(2+)主要在快速生长期积累。CODCr为50和175 mg·L-1的造纸废水灌溉提高了芦苇叶片光系统Ⅱ反应中心转换效率(F_v/F_m)和潜在活性(F_v/F_o),而CODCr为300 mg·L-1的造纸废水灌溉下,相应叶绿素荧光参数分别降低了8.19%和24.94%,表明光系统Ⅱ功能受到抑制。叶绿素荧光参数对3种重金属表现出不同响应机制,F_v/F_o和F_v/F_m值随Cr~(6+)和Zn~(2+)含量升高而减小,随Cu~(2+)含量升高而增大,其中F_v/F_m与重金属Cr~(6+)含量呈显著性负相关,F_v/F_o与Cu~(2+)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从废弃钢铁厂内土壤中分离出1株对Cr~(6+)具有高去除性的微生物,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采用马丁氏培养基对上海某废弃钢铁厂内重金属污染土壤中耐Cr~(6+)真菌进行分离筛选纯化,用菌落形态及18S rR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研究菌株的Cr~(6+)耐受性及还原率,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其修复Cr~(6+)及总铬的影响。结果表明M-13为橘绿木霉(Trichoderma citrinoviride),可耐浓度为1.7 mmol/L的Cr~(6+),且每克菌丝修复20 mg以上的Cr~(6+),10 mg以上的总铬。菌株生长到72 h时菌丝干重达到最高。在p H约1.09,温度28℃,菌丝加入量0.25 g(干重),Cr~(6+)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Cr~(6+)还原率最大为99.3%,几乎能将50 m L溶液中的Cr~(6+)完全去除,可将55.3%的总铬吸附。橘绿木霉M-13能较好地去除Cr~(6+),可以作为试验材料应用于生物修复废水中Cr~(6+)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6种重金属对赤子爱胜蚓的急性毒性效应与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背景】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其急性毒性尚未明确。【方法】采用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测定了铜(Cu2+)、锌(Zn2+)、镍(Ni+)、镉(Cd2+)、铅(Pb2+)和锰(Mn2+)等6种重金属对赤子爱胜蚓的急性毒性效应,并参照欧盟指令91/414/EEC标准评价了其环境风险。【结果】滤纸接触法48h测定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对蚯蚓的LC50为3.17(2.53~3.81)~90.42(69.45~140.47)μg.cm-2,其毒性次序为Cu2+>Zn2+>Ni+>Cd2+>Pb2+>Mn2+。人工土壤法14d测定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对蚯蚓的LC50为1347(1236~1453)~6936(6144~8930)mg.kg-1,其毒性次序为Cu2+>Cd2+>Ni+>Zn2+>Mn2+>Pb2+。风险评价结果显示,Cu2+、Zn2+、Ni+、Cd2+、Pb2+和Mn2+等6种重金属的暴露比(toxicity/exposureratio,TER)分别为3.37、4.46、8.68、1428、13.87和5.85。【结论与意义】6种重金属对土壤动物蚯蚓均具有潜在的毒性效应。Cu2+、Zn2+、Ni+、Mn2+等4种重金属对赤子爱胜蚓存在急性毒性风险,而Cd2+和Pb2+对赤子爱胜蚓的急性毒性风险水平是可接受的。该评价结果可为我国制定基于风险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选取一株硫酸盐还原菌Desulfovibrio desulfuricans G20,探讨其生理特性及其对含重金属硫酸盐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显示,D.desulfuricans G20在2~18 h进入对数生长期,18~26.5 h进入稳定期。该菌株最适宜温度为37℃,最佳初始p H为8.2;最佳生长碳源为乳酸钠和蔗糖;最适硫源为亚硫酸钠。D.desulfuricans G20对Cr~(6+)最大耐受度为150 mg/L。随着Cr~(6+)初始浓度的减少,SO2-4去除率逐渐增加,最高达75.67%。Cr~(6+)质量浓度低于120 mg/L的去除率接近100%。可见,D.desulfuricans G20有潜力应用于处理含重金属Cr~(6+)的硫酸盐废水。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汞和镍重金属胁迫环境对灯盏花组织培养过程的影响作用,本研究以灯盏花叶片为外植体,在含有不同浓度Ug~(2+)、Ni~(2+)及其组合的无激素MS培养基中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结果发现Hg~(2+)、N~(2+)对胚性愈伤诱导的影响不仅与浓度有关,而且与处理的时间有关,且Hg~(2+)对灯盏花愈伤组织的诱导具有显著作用.将所产生的愈伤组织转入无激素MS培养基和含Hg~(2+)、Ni~(2+)重金属离子的MS培养基继代培养,结果表明,来源于所有培养基的愈伤组织均能形成不定芽和分化出胚状体;其中Ni~(2+)诱导的愈伤组织的不定芽形成率远低于Hg~(2+)诱导的,且当浓度组合为0.04 mg/L Hg~(2+)+和0.05 mg/L Ni~(2+)时,不定芽形成率最低;而低浓度Hg~(2+)诱导的愈伤组织的胚状体形成率较高,其中,0.02 mg/L Hg~(2+)诱导的愈伤组织的胚状体发生率最高.同时,实验还对灯盏花不同再生途径植株进行RAPD分析并运用Nei氏相似系数矩阵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定芽来源植株比胚状体来源植株更容易发生遗传变异.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的灯盏花遗传转化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从四川矿区泡菜样品中分离得到1株对重金属铅(Pb)、铬(Cr)和铜(Cu)具有较高耐受性的菌株,经16S rDNA初步鉴定为1株植物乳杆菌。研究重金属铅、铬和铜对该植物乳杆菌的最小抑制浓度(MIC)。比较不同初始pH、初始离子浓度、吸附时间和菌体加入量对植物乳杆菌吸附3种重金属的影响,探讨MIC与吸附作用相关性。使用MIC的方法测定重金属对该菌的最小抑制浓度,原子吸收法测定对重金属的吸附效果。研究表明,该菌对Pb~(2+)、Cr~(6+)和Cu~(2+)的耐受性分别为6.67、0.67和2.17 mmol/L;其吸附性最适初始pH分别为4、6和6;最优初始离子浓度分别为100、100和50 mg/L;最优加菌量分别为3、6和5 g/L;最佳吸附时间分别为12、2和8 h。在100 mg/L的初始离子浓度下对Pb~(2+)、Cr~(6+)和Cu~(2+)的吸附率最高分别可达96%、61%和49%。MIC与吸附作用没有明显相关性。结果表明该菌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为今后含有乳酸菌的食品或饲料制剂的开发提供了新的乳酸菌种。  相似文献   

8.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氟硼吡咯(BODIPY)类的Hg~(2+)荧光淬灭型荧光探针SOH,通过紫外-可见滴定和荧光滴定等光谱性能测定。结果表明:纯乙腈体系中,探针SOH遇Hg~(2+)会产生由黄色变为红色的明显颜色变化和荧光淬灭现象;多离子共存下,对Hg~(2+)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竞争性;Hg~(2+)浓度在1~13μmol/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为0.994,检出限为0.53μmol/L,用本方法对矿泉水、大米和鮟鱇鱼样品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为94.36%~107.80%,满足痕量Hg~(2+)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研究铜(Cu2+)、锌(Zn2+)和镉(Cd2+)对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胚胎和初孵仔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评价。结果显示,Cu2+对唐鱼胚胎12、24h LC50分别为2.4092mg/L和0.4039mg/L;Zn2+和Cd2+对唐鱼胚胎24h LC50分别为372.9mg/L和50.0mg/L。Cu2+对唐鱼初孵仔鱼12、24和48h LC50都是0.3228mg/L,其安全浓度为0.0986mg/L;Zn2+对唐鱼初孵仔鱼24、48h LC50分别为72.44mg/L和25.17mg/L,其安全浓度为0.9116mg/L;Cd2+对唐鱼初孵仔鱼24、48h LC50分别为36.5mg/L和20.59mg/L,其安全浓度为1.9654mg/L。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对唐鱼胚胎和初孵仔鱼毒性依次为Cu2+〉Cd2+〉Zn2+。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单针注射等温微量量热滴定法(SIITC)检测尿素水解菌对Hg~(2+)的耐受性。【方法】与传统的细胞生长曲线法和基于尿素水解的p H变化曲线相对比,应用SIITC研究耐盐尿素水解菌Staphylococcus succinus对不同浓度Hg~(2+)的耐受性,通过相关性分析验证SIITC检测细菌对重金属胁迫耐受性的可行性。【结果】S.succinus菌吸附水解尿素的最大热量交换速率和累积热量值随Hg~(2+)浓度升高而降低。最大热量交换速率由不含Hg~(2+)的-45μJ/s降至10μmol/L Hg~(2+)处理的-20μJ/s,吸收热量由-1 291.90μJ下降到-535.75μJ;不同浓度Hg~(2+)胁迫下S.succinus菌吸附水解尿素的反应热量值与溶液p H以及OD_(600)的相关系数r分别达到0.928和0.955。【结论】SIITC可用来检测Hg~(2+)对尿素水解菌S.succinus的毒性。  相似文献   

11.
冯瑛  崔福绵 《微生物学报》1996,36(6):438-444
通过硫酸铵沉淀、硅藻土吸附、DEAD-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 G-200凝胶过滤,由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FP941培养滤液中得到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均一的青霉素V酰化酶。酶作用最适pH为7.0,最适温度为50℃。酶在pH6.0—8.0和42℃以下稳定。酶作用青霉素V的米氏常数Km为4.65×10~(-3)mol/L;苯氧乙酸是酶的竞争性抑制剂,抑制常数Ki为23.87×10~(-3)mol/L;6-氨基青霉烷酸是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抑制常数Ki为30.01×10~(-3)mol/L。某些金属离子对酶有抑制作用,Fe~(2+)最强,其次是Hg~(2+)和Cu~(2+)。用SDS凝胶电泳测定酶亚基分子量为77600;用分子筛测定自然酶分子量为148000。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试验鱼适宜急性毒性试验的发育期。方法将诸氏鲻虾虎鱼早期仔鱼、中期仔鱼、晚期仔鱼、稚鱼、幼鱼及成鱼暴露于一定浓度的钻井液中,比较钻井液对不同发育期诸氏鲻虾虎鱼的急性毒性。结果早期仔鱼48 h LC50为157 mg/L,中期仔鱼48 h LC50大于500 mg/L;中期仔鱼96 h LC50为79 mg/L,晚期仔鱼96h LC50为625 mg/L,稚鱼、幼鱼、成鱼96 h LC50显著大于500 mg/L;卤虫无节幼体96 h LC50为105 mg/L;不同发育期诸氏鲻虾虎鱼对钻井液的敏感性顺序为:早期仔鱼〉中期仔鱼〉晚期仔鱼〉稚、幼、成鱼。结论诸氏鲻虾虎鱼的早期仔鱼适用于海洋污染物急性毒性评价。  相似文献   

13.
海洋酸化条件下Cd2+和Hg2+对斧文蛤幼贝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在海洋酸化条件下重金属污染物对滩涂贝类的影响,采用半静态急性毒性实验的研究方法,利用海洋酸化人工模拟系统,分析了不同酸化条件下(对照组pH 8.20、酸化组pH分别为7.80、7.60和7.40)Cd2+和Hg2+对斧文蛤(Meretrix lamarckii)幼贝急性毒性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设定的海洋酸化范围内,单一的海洋酸化对斧文蛤幼贝的存活没有显著性影响,但海洋酸化显著增强了Cd2+和Hg2+的急性毒性。与对照组相比,酸化组Cd2+和Hg2+的毒性随着酸化程度的加剧而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 Cd2+和Hg2+均在pH 7.40时对斧文蛤的毒性最强,其96h半致死(96h LC50)浓度分别为4.068 mg/L(Cd2+)和10.332 mg/L(Hg2+),明显低于pH 8.20、7.80和7.60时其对斧文蛤幼贝的96h LC50浓度(其值分别为Cd2+ 6.458、5.947、4.728 mg/L和Hg2+ 12.027、11.169、10.595 mg/L)。研究有助于丰富海洋酸化与重金属毒理作用在海洋贝类中的研究内容,为斧文蛤资源恢复和海洋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用超声波破碎心肌细胞,差速离心法纯化大鼠心肌肌浆网(CSR)。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得Ca~(2+)-ATPase分子量为98kD;电镜观察膜制备为完整的CSR微囊;标志酶哇巴因敏感型Na~(+),K~(+)-ATPase和叠氮化钠敏感型Mg~(2+)-ATPase活性表明膜制备中肌膜含量很低,但仍有线粒体污染。 用~(45)Ca~(2+)示踪微孔滤膜法研究Ca~(2+)跨膜转运,CSRCa~(2+)蓄集最大值为57nmol/mg蛋白。CSR Ca~(2+)-ATPase在4℃—21℃和21℃—49℃两区间反应活化能不同,前者大于后者。酶的最适pH为7.4。以ATP为底物,该酶有两个表观Km值:Km_1为3.7μmol/LKm_2为713μmol/L。  相似文献   

15.
用海南本土天然农林废弃物香蕉皮制备的改性吸附剂,来研究其对废水中重金属铅离子的吸收效果。选用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Pb~(2+)初始浓度和溶液pH等4个单因素的影响实验,在此基础上对上述4种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设计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响应面设计分析得到改性香蕉皮吸附剂吸附废水中重金属铅离子的最佳条件为:吸附时间为48 min,吸附剂用量为3 mg/L,Pb~(2+)初始浓度为5.5 mg/L,pH值6,在此条件下Pb~(2+)吸附率达到最大值96.90%,接近于理论值96.97%;吸附时间、Pb~(2+)初始浓度以及吸附时间和Pb~(2+)初始浓度的交互作用对Pb~(2+)吸附率影响极显著(P0.001),溶液pH对Pb~(2+)吸附率影响显著(P0.05);二次响应面模型的P值小于0.000 1。该模型的回归方程极显著,可用来分析改性香蕉皮吸附剂对Pb~(2+)的吸附。  相似文献   

16.
在静置不换水条件下,研究了重金属Hg2+、Cd2+对西藏拟溞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Hg2+和Cd2+对西藏拟溞的24hLC50分别是468.3441μg/L、12.3140 mg/L,48hLC50分别是124.3158μg/L、6.8183 mg/L,Hg2+、Cd2+对西藏拟溞急性毒性的安全浓度分别是2.6277μg/L、0.6271 mg/L。Hg2+对西藏拟溞的毒性大于Cd2+的毒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生物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氨氮对中华小长臂虾的急性毒性作用, 结果表明: 在温度为(18±1)℃, pH为7.3±0.1条件下, 氨氮对中华小长臂虾24h、48h、72h、96h 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65.47、371.16、291.16和272.50 mg/L, 安全浓度为 27.25 mg/L。转化为非离子氨的LC50分别为3.74、2.45、1.93 和1.80 mg/L, 安全浓度为0.18 mg/L。根据96h 的LC50和安全浓度按照等差数列设置5个氨氮浓度梯度, 分别60、100、140、180和220 mg/L, 研究氨氮胁迫对中华小长臂虾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 在24h时, 除了220 mg/L的肌肉组织, 中华小长臂虾肝胰腺和肌肉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性高于对照组, 并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 在48—96h均回落到正常水平; 在24h时, 中华小长臂虾氨氮处理组中肝胰腺的酸性磷酸酶(ACP)与对照组未发生显著变化, 而碱性磷酸酶(AKP)则显著高于对照组, 在48—96h两者的140、180和220 mg/L处理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除了140 mg/L 处理组的ACP活性外, 肌肉中的ACP和AKP活性从24h开始就出现了显著性下降, 始终低于对照组。研究获得了氨氮对中华小长臂虾的急性毒性结果和在高氨氮胁迫下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变化规律, 发现中华小长臂虾对氨氮具有较强的耐受性, 但高浓度的氨氮会对中华小长臂虾的免疫酶活性产生抑制作用, 研究结果可为中华小长臂虾健康养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静水致毒试验,获处苯酚对四种水生物的毒效应。由回归分析法计算出苯酚对月芽藻48hEbC_(50)为63.22mg/L;对F_2代短钝蚤72h的LC_(50)为2.09±0.24mg/L,对鲤鱼的LC_(50)48b、72h分别为18.52±0.10mg/L和18.87±0.12mg/L;对孔雀鱼的LC_(50)48h、72h分别为64.52±0.04mg/L和64.30±0.04mg/L。即苯酚对蚤的毒性最强、鲤鱼次之,再次为藻类,孔雀鱼最弱。苯酚对蚤的LC_(50)值随时间延长而下降,而对藻类E_0C_(50)则相反随时间延长而增大,但对鱼类的LC_(50)则随时间延长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采用静水生物法、充气和恒温法研究了5种重金属离子对克氏原螯虾的急性毒性作用,并以直线内插法得出了24 h、48 h、72 h和96 h的半致死量(LD50).研究结果表明:重金属离子的毒性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Hg2+、Cd2+、Cu2+、Pb2+和Zn2+.根据毒性分级标准,5种重金属离子对克氏原螫虾均为高毒物,其安全质量浓度依次为:0.0143 mg/L、0.0322 mg/L、0.0401 mg/L、0.1995 ms/L和0.2795 mg/L.以浓度对数和死亡率进行回归分析,分别得出了5种重金属离子对螯虾24 h、48 h和96 h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20.
夹竹桃叶乙醇提取物对斑马鱼的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 夹竹桃(Nerium indicum Mill.)及其提取物对多种害虫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 已在害虫生物防治中显示出较大作用。为了合理开发夹竹桃植物, 需要进一步评价夹竹桃植物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性和对动物的毒理学。文章利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夹竹桃叶乙醇粗提物, 并进一步用氯仿萃取浓缩、硅胶柱层析方法提取分离乙醇精提物, 经鉴定为强心甙组分。在此基础上, 委托浙江省医学科学院评价了乙醇粗提物对实验动物的毒理学, 并采用静态法评价了这二种提取物对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效应。结果表明: 夹竹桃叶乙醇粗提物的提取率为45%, 乙醇精提物(主要成分为强心甙组分)的提取率为0.25%。乙醇粗取物对大鼠经口和经皮毒性为低毒级, 对家兔皮肤和眼无刺激, 对豚鼠的致敏反应属弱致敏性。这说明夹竹桃叶乙醇粗提物对哺乳动物十分安全。在急性毒性试验中, 发现斑马鱼的死亡率与提取物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均呈明显的正相关。处理浓度越大, 斑马鱼的死亡率越高; 同一浓度处理时间越长, 死亡率越高。用24 mg/L 乙醇粗提物处理6、12、24 和48h 的死亡率分别为26.67%、60%、91.11%和95.56%; 用0.5 mg/L乙醇精提物处理12、24、48、72 和96h 的死亡率分别为6.25%、33.33%、52.08%、54.17%和60.42%; 用24 mg/L 乙醇粗提物处理96h 或32 mg/L 处理48h, 或者用1 mg/L 乙醇精提物处理24h, 斑马鱼全部死亡。在慢性毒性试验中, 用3.33-10.0 mg/L 乙醇粗提物处理斑马鱼28d, 其死亡率为12%-20%。乙醇粗提物处理斑马鱼后, 急性毒性LC50=12.52 mg/L(药后96h)10 mg/L, 慢性毒性LC50=199.51 mg/L(药后28d); 乙醇精提物处理斑马鱼后, 急性毒性LC50=0.46 mg/L(药后96h)1 mg/L, 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1990)中农药对鱼类的毒性分级标准, 说明夹竹桃叶乙醇粗提物对斑马鱼的毒性属于低毒, 比较安全; 乙醇精提物对斑马鱼的毒性则为高毒, 十分不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