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亚历山大藻属微卫星标记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东东  杨维东  刘洁生 《生态学报》2009,29(4):2124-2133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塔玛亚历山大藻的ESTs数据库中筛选微卫星(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位点,设计SSR引物,利用毛细管电泳对4株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2株相关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affine)和1株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进行种内、种间遗传多样性分析,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从6830条非冗余的ESTs中共查找到222个SSR,平均每18.5kb就有一个SSR,三核苷酸重复在所有的重复类型中所占比例最大,达到48.2%,重复单元CTG/CAG出现频率最高.进一步筛选出12条SSR引物,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2)种内遗传多样性水平整体偏低,多态性引物比率仅为41 67%,Nei's基因多样性平均为0.2130.种间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多态性引物比率为75%,Nei's基因多样性平均水平为0 4643;另外,种间遗传分化系数较高,平均水平为0.7051.(3)对7个样品的聚类图分析发现,A. tamarense CCMP116 与A. affine CCMP112遗传距离极为接近;A. tamarense ATHK9301、CCMP1598和ATDH01相互聚在一起;A. catenella ACDH01与A. tamarense分属两枝.以上结果表明,SSR标记在亚历山大藻种内遗传多样性分析方面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王东东  祝响响  高亮  陈地灵 《菌物学报》2019,38(10):1689-1701
蝉棒束孢(蝉花)Isaria cicadae是药食两用真菌,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但其物质基础依然不明确。据此,本实验采用长期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制备肥胖小鼠模型,灌胃给予蝉棒束孢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和氢氧化钠碱水提取物等不同提取物,测定其血清中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脂质代谢指标;观察其肝、肠组织的病理变化情况,以及肠道内容物中的菌群结构等,综合分析并筛选出蝉棒束孢改善肥胖的有效提取物或成分,为其进一步的深加工提供基础。结果表明,蝉棒束孢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均可不同程度减缓高脂高胆固醇饮食诱导小鼠肥胖,同时改善其脂质代谢情况,减轻脂肪在肝脏中的堆积,减缓肠组织损伤,并调整肠道菌群结构,蝉棒束孢醇提取物效果较优,但其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揭示。  相似文献   
3.
大型真菌中SSR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SR分子标记是近年来普遍应用的分子标记之一。大型真菌中常用的SSR分子标记开发策略有三类,包括传统基因文库筛选法、富集文库筛选法和数据库筛选法,其中富集文库筛选法因其分离效率高而被采用较多。本文综述大型真菌中SSR分子标记的应用现状,发现相关研究多数集中于种系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有关遗传图谱构建和辅助育种虽有涉及但研究较少。讨论了SSR分子标记在大型真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不同PRRSV毒株间ORF1a基因密码子偏爱性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CodonW、ClustalX、TreeView软件及EMBOSS(,rIleEuropean MolecularBiologyOpenSoftwareSuite)、CIMMiner在线分析软件对选取的29株PRRSVORFla基因进行密码子偏爱性聚类分析.CAI、CBI、Fop、Nc、GC3s和GC含量、基因长度等相关性分析显示PRRSV各毒株编码的ORFla基因密码子偏爱性各有差异,其中Lelystadvirus、LV4-2.1、VR-2332、RespPRRSMIV与国内分离的高致病性PRRSV变异株之间差异较大.密码子使用概率聚类分析表明CC.1、NVSL.97.7895、CH—1a、RespPRRSMLV、LV4.2.1、Lelystadvirus与高致病性PRRSV变异株距离较远.而国内分离株相互间的聚类距离则较接近。此结果与基于氨基酸序列比对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图谱基本一致.由此可见.PRRSV病毒ORF1a基因密码子使用偏爱性的差别与病毒的遗传多样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碳同位素示踪技术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和灵敏度,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标记方法, 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研究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目前, 自然丰度法、与13C贫化示踪技术结合的自由空气中气体浓度增加(FACE)实验、脉冲与连续标记法以及碳同位素高丰度底物富集标记法是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常用的碳同位素示踪方法; 通过将长期定位实验和室内模拟实验结合, 量化光合碳在植物-土壤系统的传输与分配特征, 明确植物光合碳对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稳定化过程的影响及其微生物驱动机制; 阐明土壤碳动态变化(迁移与转化)和新碳与老碳对土壤碳库储量的相对贡献, 评估有机碳输入、转化与稳定的生物与非生物微观界面过程机制。然而, 生态系统碳循环受气候、植被、人为活动等多因素影响, 碳同位素技术需要结合质谱、光谱技术实现原位示踪, 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阐明其微生物驱动机制, 从而构建灵敏、准确、多尺度、多方位的同位素示踪技术体系。因此, 该文以稳定碳同位素为主, 综述了碳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原理、分析方法和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的应用进展, 归纳总结了碳同位素示踪技术结合原位检测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并对碳同位素示踪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