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前期结果表明,DDT降解菌株Chryseobacterium sp. PYR2可高效去除土壤中的DDT等污染物,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该菌对植物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菌株Chryseobacterium sp. PYR2对植物的促生作用及其机理,为后续开发DDT降解及植物促生双效功能菌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配制该菌株的不同梯度稀释菌悬液,用纸卷发芽法和盆栽法研究菌悬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的影响;Salkowski法测定PYR2合成吲哚-3-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量;单因素实验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菌株生长及IAA合成的影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LC-MS/MS-MRM)方法分析IAA在PYR2菌体内的生物合成途径。【结果】PYR2菌悬液可明显提高小麦种子萌发率并促进小麦植株的生长,小麦的侧根数、株高、鲜重、干重等指标均明显提高。该作用是由于菌株PYR2可以合成植物生长激素IAA。最适IAA合成条件:温度30°C,pH 7.0-8.0,盐浓度0.5%,L-色氨酸50mg/L。代谢液中检测到色醇、色胺和吲哚-3-乙酰胺3种中间代谢产物,推测PYR2体内存在3条IAA合成途径,分别为吲哚-3-丙酮酸(IPy A)、TAM和IAM途径。【结论】菌株PYR2对小麦具有明显的促生效果,是由于其具有多条高效合成IAA的代谢途径,表明其在农药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及作物种植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华蟹甲草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离体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华蟹甲草共获得46个提取、分离样品,首先测定这些样品在100 mg/L浓度下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然后测定活性较高的Y-S16/23~90/96号样品对9种真菌菌丝生长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以及对辣椒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对于华蟹甲草的不同组织器官,花提取物的活性相对最高,对供试的5种植物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次是叶片提取物,但均是对辣椒炭疽病菌的活性最高;而在所有样品中,Y-S16/23~90/96号样品的活性最高,在100 mg/L浓度下对辣椒炭疽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均超过50%,其作用谱较广,对供试的9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活性,其中对番茄灰霉病菌和辣椒炭疽病菌的活性最高,EC50分别为68.96和99.17 mg/L,对黄瓜疫霉病菌、苹果腐烂病菌、玉米小斑病菌等3个病菌的活性次之,EC50介于137.37~161.68 mg/L之间,对水稻稻瘟病菌、辣椒疫霉病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等4个病菌的活性相对较差,EC50介于303.05~362.54 mg/L之间;Y-S16/23~90/96号样品对辣椒炭疽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较低.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结合曲利苯兰和荧光素钠两种染色方法的优点,从显微角度研究了尖角突脐孢菌(Exserohilum monoceras)两个菌株X-27和HN-14在稗草和水稻上萌发和侵染行为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寄主稗草上,接种4h后尖角突脐孢菌孢子开始从一端或两端萌发形成初生芽管;10h后芽管顶端膨大形成附着胞,附着在寄主表面,两端萌发的孢子约90%一端败育,仅一端形成成熟附着胞;在接种后24h内成熟附着胞形成率与接种时间成正相关,24h后趋于稳定;16h后在成熟附着胞下方受侵染的细胞内指状吸器开始形成,随后发育为掌状吸器;接种36h后菌丝在组织表面扩展形成网状,同时稗草叶片上显现叶斑病症状,部分菌丝能在细胞间蔓延扩展。在非寄主植物水稻上,同样观察到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但是萌发起始时间滞后大约4h,初生菌丝分枝明显减少,且未能观察到附着胞和吸器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选用来自国内外的白菜黑斑病菌三个种Alternaria brassicicola,A. brassicaeA. japonica为研究材料,以生长速率为评价指标,对其适宜生长温度、pH值、光照、培养基和菌落特征等基本培养条件和性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三个种的病菌最适生长温度均在20℃~25℃,变化幅度较小,但A. brassicicola A. japonica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和已有文献报道相比提高了5℃;A. brassicae中国菌株菌丝体生长的pH值范围为4~8,其它所有供试菌株生长的pH值为3~11;24h光照、12h光暗交替和24h黑暗对国内外A. brassicicola菌株生长速率影响均不大,而A. brassicae在24h光照和12h光暗交替下的生长速率比24h黑暗处理的显著增大,24h光照和24h黑暗比12h光暗交替更适合A. japonica生长;PDA是白菜黑斑病菌营养生长的最适培养基,SNA除了适合其生长外,还对供试三个种的病菌生长有选择性;菌落直径及颜色可以作为区分三个种的参考指标。供试的白菜黑斑病菌三个种在基本培养条件方面存在种水平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引起石榴枯萎病和甘薯黑斑病的甘薯长喙壳菌的形态特征,及其在不同培养基、光照、温度、pH值等基本培养条件下菌丝的生长速率等生物学特性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处理培养条件下,石榴枯萎病菌生长速度均快于甘薯黑斑病菌,其菌落形态存在较大差异。二者在甘薯葡萄糖培养基(SPDA)上生长速率最快。在黑暗条件下的生长速率比12h光暗交替、光照处理显著增大。二者最适生长温度皆为25℃,石榴枯萎病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0-36℃,而甘薯黑斑病菌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0-33℃。二者菌丝在pH4-12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pH值为6。石榴枯萎病菌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0℃处理10min或52℃处理5min,甘薯黑斑病菌菌丝的致死温度为48℃处理10min或50℃处理5min。二者在完全培养液中产孢量最大,菌丝生长速率随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的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7.
猪瘟 (HogCholera ,HC ;或称为SwineFever ,SF)是猪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 ,猪瘟病毒(HCV或SFV)归类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在现行疫苗中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 (HCLV)是最广泛使用的疫苗之一 ,HCLV是由中国兽药监察所研制成功的猪瘟弱毒疫苗 ,赠给许多国家后 ,被适应于许多细胞 ,国外一律称为C株。 80年代后 ,我国猪瘟兔化弱毒组织苗也换代为羊肾、牛睾丸、羊睾丸等组织细胞苗。但国内外应用单克隆抗体对C株检测发现有不同的反应模式 ,表明经过多年在不同细胞驯化的结果 ,C株已经名同实异[1,2 ] 。正是在…  相似文献   
8.
用石蜡切片法对濒危物种灰叶胡杨的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显示,灰叶胡杨雌蕊由三心皮构成,侧膜胎座,胚珠为倒生型,有18~21列;发育早期的胚珠为双珠被,厚珠心;当外珠被发育至与内珠被处于同一水平时,内珠被便开始退化,故成熟胚珠为单珠被;孢原细胞1个,并且自表皮下2层处分化;大孢子母细胞由孢原细胞分裂后形成的造孢细胞直接发育而来;大孢子四分体直线形排列,合点端的大孢子为功能大孢子,蓼型胚囊;在胚囊发育过程中珠孔端的珠心组织退化.根据开花物候不同阶段花的形态特征,可以初步判断灰叶胡杨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的发育进程.  相似文献   
9.
尖角突脐孢菌与化学除草剂混用防治稻田稗草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平板表面萌发法测定化学除草剂对尖角突脐孢菌菌株X27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在温室研究该菌分生孢子干粉与化学除草剂的相互作用,在田间评价其混剂的除稗效果.结果表明,二氯喹啉酸和苄嘧磺隆对分生孢子的萌发影响不明显,其它除草剂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温室条件下,菌X27干粉与二氯喹啉酸混用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与敌稗混用具有加成作用;在水田条件下,单用菌X27干粉防除稗草效果差,防效只有60%,而与低量的二氯喹啉酸混用,防效明显提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猪瘟(Hog Cholera, HC;或称为Swine Fever, SF)是猪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猪瘟病毒(HCV 或SFV)归类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在现行疫苗中,猪瘟兔化弱毒疫苗(HCLV)是最广泛使用的疫苗之一,HCLV是由中国兽药监察所研制成功的猪瘟弱毒疫苗,赠给许多国家后,被适应于许多细胞,国外一律称为C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