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些年来,甜菜夜蛾在我国淮河以南地区蔬菜等作物上频繁发生,已成为一种灾害性害虫.由于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对化学农药残留要求高,因此生物防治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本文综述了甜菜夜蛾生物防治进展以及对生物防治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与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检测鉴别诊断ICU患者脓毒性和非脓毒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016年入住我院ICU的100例患者,包括61例非脓毒性SIRS患者与39例脓毒症患者,同时选择同期50例健康者作对照,分别设为非脓毒性组、脓毒血症组及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三组血清PCT与IL-6水平,并以PCT为2μg/L和IL-6为50 ng/L为临界值来鉴别非感染性SIRS和脓毒血症,评价联合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非脓毒性组PCT与IL-6最大值分别为0.91±0.54μg/L、62.77±11.75 ng/L,脓毒血症组为24.49±5.00μg/L、1542.69±361.66 ng/L,对照组为0.08±0.06μg/L、3.68±1.11 ng/L,非脓毒性组与脓毒血症组PCT与IL-6最大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非脓毒性组比较,脓毒血症组PCT与IL-6均显著升高(P0.05)。非脓毒性组PCT2μg/L、IL-650 ng/L的占比分别为21.31%、65.57%,脓毒血症组为92.31%、87.18%,脓毒血症组PCT2μg/L、IL-650 ng/L的占比均显著提高于非脓毒性组(P0.05)。PCT的阳性预期值、灵敏度、特异度均显著高于IL-6,而联合检测的阳性预期值、特异度显著高于IL-6及PCT,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显著高于IL-6,P均0.05。结论:PCT与IL-6联合检测有助于脓毒性和非脓毒性SIRS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近年的研究表明, 口蹄疫病毒(FMDV)非结构蛋白(NSP)2C在区分灭活疫苗免疫动物与自然感染动物方面具有潜在的价值, 为了建立敏感性更高的鉴别诊断方法, 将截取了2C蛋白N-端和C-端的主要B细胞表位区和完整3AB蛋白基因组合后, 进行了原核表达, 得到了分子量约为47.6 kD的目的蛋白2C¢3AB。通过Western blotting分析证明, 表达产物能被FMDV感染动物阳性血清识别, 具有很好的反应性。以通过电泳纯化的目的蛋白作抗原进行间接ELISA检测不同来源的动物血清, 结果表明, 该抗原仅与感染动物血清具有很好的反应活性, 而与健康动物与免疫动物血清无反应, 说明重组蛋白2C¢3AB可作为区分灭活疫苗免疫动物与感染动物的鉴别诊断抗原。用2C¢3AB和3ABC为抗原进行间接ELISA, 对比检测田间血清样品, 结果显示2C¢3AB-ELISA敏感性比3ABC-ELISA高。说明以重组蛋白2C¢3AB作为鉴别诊断抗原, 能进一步提高对临界值血清的检出率, 这对区分灭活疫苗免疫动物与FMDV隐性感染动物与带毒动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棉大卷叶螟Sylepta derogata Fabricius第5代、第6代室内种群饲养结果显示,该虫的有效越冬虫源为第5代滞育的老熟幼虫,滞育率24.4%~33.1%,第6代棉大卷叶螟的发生对第2年的种群基数影响不大。滞育老熟幼虫的越冬存活率为60.0%~71.9%。次年越冬代羽化的成虫雌虫少,雄虫多,单雌产卵量平均为163.4~198.8粒。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乳腺癌细胞中TANK结合激酶1(TBK1)的功能及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含有雌激素应答元件(ERE)的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TBK1对雌激素受体α(ERα)转录活性的影响;将TBK1参与激活先天免疫途径的关键位点突变,使其丧失激活先天免疫的功能,再用同样方法检测TBK1突变体对ERα转录活性的影响;采用RT-PCR检测TBK1通过磷酸化修饰对ERα下游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TBK1增强ERα的转录活性,从而增强其下游基因的表达。结论:TBK1能以不依赖于其激活先天免疫途径功能的方式增强ERα的转录活性。  相似文献   
6.
张小丽  谭支良  焦金真 《微生物学报》2023,63(11):4218-4231
【目的】探索研究反刍动物胃肠道微生物合成维生素B12的方法,并评估植物乳酸菌或博落回提取物对断奶山羊回肠食靡微生物合成维生素B12的影响。【方法】选取体重相近年龄相仿的断奶黑山羊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 n=7)、乳酸菌组(LAC, n=7)和博落回组(MAC, n=6)。CON组饲喂普通的日粮,LAC组饲喂基础日粮+10 g/d的植物乳酸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8 strains, 4.0×109 CFU/g),MAC组饲喂基础日粮+0.3 g/d的博落回提取物(Macleaya cordata 3.75%)。试验结束后,采集回肠中段食靡样品。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比对最新功能基因数据库VB12Path和公共数据库KEGG,分析植物乳酸菌和博落回提取物对山羊回肠食靡微生物合成维生素B12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比对VB12Path数据库共注释到55个与维生素B12合成相关的基因。与CON组相比,LAC组和MAC组中合成维生素B12基因的丰富度和均匀度降低(P<0.05)。3组间基因的β多样性也有显著的差异(P<0.05);比对KEGG数据库共注释到49个与维生素B12合成相关的基因,LAC组的多样性与CON组没有差异,但MAC组的α多样性显著降低(P<0.05)。值得注意的是,比对VB12Path数据库和KEGG数据库均发现LAC组和MAC组中参与前咕啉2合成途径、参与无氧合成途径、有氧合成途径、参与重排转换途径以及腺苷钴胺素合成途径的部分基因(gltXcbiTcobTbtuD等)的丰度均显著地高于CON组(P<0.05)。【结论】2个数据库比对后的相似结果表明博落回提取物在对断奶山羊回肠微生物合成维生素B12相关代谢上与植物乳酸菌的作用相似,均可以通过改变其多样性和提高部分关键基因的丰度,从而影响微生物合成维生素B12的潜能,为后期博落回提取物和植物乳酸菌在畜牧养殖中的运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此外,2个数据库比对的差异提示未来研究胃肠道微生物维生素B12相关代谢时,应用多个数据库比对,能更全面精确地进行评价,为后期分析过程奠定研究基础和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壮大,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医疗水平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中药治疗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虽然西医的发展已经在当代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中药治疗依然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市场,它具有西医无法取代的作用。而在中药治疗中,中药调剂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中药调剂工作频繁发生差错,本文针对这一现象,讨论出现差错的原因及对策,为中药治疗的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研究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1 046只河西绒山羊DRB3基因第2外显子的多态性,并克隆、测序群体内变异产生的各等位基因,分析各等位基因间的遗传关系和进化意义。结果表明,河西绒山羊DRB3基因第2外显子表现了18个等位基因(LG001-LG018)控制的31个基因型,LG005为优势等位基因,LG005*005为优势基因型,18个单倍型序列分析发现44个核苷酸多态位点、29个氨基酸多态位点;与GenBank下载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16个DRB3的等位基因是本研究首次发现;DRB3基因遗传多态指数中,观察杂合度为0.269 6,多态信息含量为0.869 9,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369 1;经χ2适合性检验,该群体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18个DRB3基因外显子2的单倍型序列NJ系统发育树呈2支分化趋势。研究认为河西绒山羊DRB3基因第2外显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河西绒山羊DRB3基因最初由2个等位基因突变分化成两大类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长期缺硒对大鼠血浆氨基酸的影响。方法:选取20只SPF级3 w龄雄性断乳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喂养正常饲粮(0.18 mg Se/kg)、缺硒组喂养低硒饲粮(0.02 mg Se/kg)。应用L-8900氨基酸分析仪检测血浆氨基酸水平。结果:第300天缺硒组大鼠血浆磷酸丝氨酸、牛磺酸、天门冬氨酸含量显著降低;第532天缺硒组大鼠血浆丝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含量显著升高,甘氨酸含量显著降低。结论:长期缺硒引起大鼠氨基酸代谢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0.
松花菜是目前我国花椰菜消费的主要类型。根肿病和黑斑病是直接影响松花菜产量及品质的重要病害。选育商品性好、高抗多抗品种是松花菜的主要育种目标之一。本研究首次建立了松花菜种质资源花球性状评价体系,从花球紧实度、球形、球面光滑度、球面颜色、球面蕾粒大小、二级侧枝长度、花梗颜色、球面长毛情况8个方面对66份松花菜自交系进行评价,并对不同性状赋值以便统计、比较。利用上述体系共筛选出11份花球性状优良的材料。采用苗期人工接种技术分别对松花菜根肿病和黑斑病抗性进行鉴定评价,结果显示无免疫根肿病材料,有2份高抗材料,9份抗病,16份中抗;无免疫和高抗黑斑病材料,有4份抗病材料,10份中抗。另外,兼抗两种病害的材料较少,其中GY-40对两种病害均表现抗病,GY-21对根肿病表现抗病,对黑斑病表现中抗,GY-39对两种病害均表现中抗。值得一提的是,GY-40性状优良且同时对根肿病和黑斑病具有较高抗性,是选育商品性好、抗病性强松花菜品种的理想亲本。本研究结果为评价松花菜种质资源花球相关性状提供了参考,对于规范资源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开展抗根肿病和黑斑病松花菜品种选育提供了优异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