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纹螳螂属 Humbertiella由Saussure氏建立于1869年,模式种是H.ceylonicaSauss.,属于方额螳螂亚科 Eremiaphilinae石纹螳螂族 Humbertiellae。方额螳螂亚科在我国曾记载1属1种,即方额螳螂 Theopompula ocularsi(Sauss.)(Tinkham.1937)。石纹螳螂属全世界已记载的有7种,多分布于斯里兰卡,印度、缅甸、尼泊尔、老挝等地。我国尚首次记录,今所搜集的种经鉴定为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南京林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2.
原螳螂属Anaxarcha Stal(1877)隶属于螳螂科Mantidae姬螳螂亚科Acromantinae.模式种是A.graminea Stal。全世界已知4种:A.sinensis Beier(1932)分布于我国广东;A.limbata Giglio-Tos(1915)分布于婆罗洲;A.graminea Stal(1877)和A.acuta Beier(1963)分布于印度。作者收集2种:中华原螳螂A.sinensis Beier及—个新种,至此本属增至5种,现记述于下。模式标本保存于南京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3.
屏顶螳螂属Kishinouyeum隶属于长颈螳螂亚科Vatinae,仅分布于我国,已知2种:天目屏顶螳螂K.sinensis Ouchi,尖峰屏顶螳螂K.jianfenglingensis Hua。 1981年长乐林场采得天目屏顶螳螂的雄性,1985年9月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采得雄性2种,经鉴定系新种。至此本属记录增至4种,现与天目屏顶螳螂的雄性一并记述于下。模式标本等均存放在南京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4.
中国广腹螳螂属一新种记述(螳螂目:螳螂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螳螂亚科1新种,属于广腹螳螂属Hierodula的菱背螳螂亚属Rhombodera。该亚属由Burmeister于1838年建立,至今全世界已知32种,多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印度、新加坡、菲律宾、斯里兰卡、新几内亚、以及所罗门群岛等地。据Giglio-Tos(1927)报导,我国有2种,其中H.(R.)javana Giglio—Tos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和中国,H.(R.)valida(Burm.)分布于马来半岛、婆罗洲、中国、印度尼西亚,但Tinkham(1937)在“中国螳螂科的研究”一文中未列入前一种。今从云南采得该亚属的标本1头,经鉴定系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南京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5.
屏顶螳螂属一新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屏顶螳螂属Kishinouyeum系长颈螳螂亚科Vatinae中分布于我国的特有属,该属由Ouchi氏建立于1938年,模式种天目屏顶螳螂Kishinouyeum sinensis Ouchi系1936年采自浙江天目山。 1981年6月28日,笔者在海南尖峰岭热带林自然保护区采得屏顶螳螂雌虫一头,经鉴定系一新种。记述于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记述了隶属于螳螂目、花螳螂亚科的大齿螳属 Odontomantis Saussure 1871三新种。1.短翅大齿螳 O.brachyptera sp.nov;2.长翅大齿螳 O.longipennis sp.nov.;3.西藏大齿螳O.rizangensis sp.nov.文中描述了各新种的形态特征并与近似种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古细足螳属palaeothespis隶属于细足螳亚科Thespinae,细足螳族palaeo-thespini。该亚科Giglio-Tos 1927年分为3族,分布于非洲、热带亚洲、热带美洲、南美洲。古细足螳螂族Palaeothespini是Tinkham 1937年建立的,但是Tinkham1937年只定了族名,而未说明族征。为了使细足螳螂亚科分类系统完整起见,特作补充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述花螳螂亚科巨腿花螳属二新种:半黑巨腿花螳 Hestiasula seminigra Zhang sp.nov.基黑巨腿花螳H.basinigra Zhang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南京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9.
眼斑螳属Creobroter Serville,1839隶属于花螳螂亚科Hymenopodinae。迄今已知19种,主要分布于印度、锡金、泰国、菲律宾、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和爪哇,我国已记载2种,分布于四川和广东(梅县)。我们在整理本属标本时,发现二新种及一新记录。新种、新记录记述如后,并列出种检索表。 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
中国花螳属一新种记述(螳螂目:花螳科:花螳亚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花螳属一新种记述(螳螂目:花螳科:花螳亚科)王天齐,刘宪伟,殷海生(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上海市200025)关键词中国,螳螂目,花螳科,花螳属,新种花螳属Hymenopus由Serville建立于1831年,隶属于花螳科Hymenopodi...  相似文献   

11.
宽额广腹螳螂属Hierodulella隶属于广腹螳螂族Hierodulae,是Giglio-Tos 1912年建立的,与广腹螳螂属Hierodula近缘。主要识别特征是额盾片宽度较高为大,前胸背板扩大部两侧边缘明显弯曲,横沟之后急剧变狭,沟后区后端具2隆起,前翅前缘域网孔较大。全世界已记述3种,均分布于印尼松巴哇岛,龙月岛、苏拉威西岛等地。本文记述广腹螳螂属1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南京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2.
妙趣螳螂     
康宁  康鸣 《生命世界》2008,(10):108-109
螳螂,亦称刀螂,属无脊椎动物,是昆虫纲螳螂目的通称。其头部三角形,有一对复眼、细长触角和自由转动的颈项;前足腿呈现大刀状,呵以灵活捕捉猎物。目前地球上已知1000多种螳螂,遍布世界各地,国内业已发现120~150种。螳螂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可捕食多种害虫,其中,中华大刀螳、广斧螳等是中国农业和观赏植物害虫的莆要天敌;螳螂的卵鞘称为螵鞘,有较高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记述采自贵州省屏顶螳螂属1新种:多斑屏顶螳螂Kishinouyeum stigmosu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浙江自然博物馆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采自我国云南省的螳螂3新种,即张氏斧螳 Hierodula zhangi,sp.nov.、 短背斧螳H.brachynota ,sp.nov.和云南始螳E.yunnanensis,sp.nov.。  相似文献   

15.
1956年5月间,新疆八一农学院昆虫研究室主任黄大文同志在新疆戈壁滩(景化县郊)的草原上,菊科植物丛中采到一种螳螂,它的雄虫触角是双栉状的。这是属于螳螂科,Empusinae亚科的种类。  相似文献   

16.
耳角蝉属Maurya属于角蝉科露盾角蝉亚科Centrotinae露盾角蝉族Centrotini,是W.L.Distant于1916年根据模式种Maurya gibbosulus(现改为Maurya walkeri Atkinson)建立的。长期以来对该属应独立还是应与脊角蝉属Machaerotypus合并有所争论。F.W.Goding(1931),M.Kato(1940)主张合并,但W.D.Funkhouser(1950),Z.P.Metcalf & V.Wade(1965)则主张分开。我们在1981年关于脊角蝉属属征的讨论中主张分开。  相似文献   

17.
屏顶螳属Kishinouyeum由Ouchi氏建立于1938年,隶属于长颈螳科Vatidae,长颈螳亚科Vatinac.本记述采自云南西双版纳的屏顶螳属一个新种,短屏顶螳Klshinouyeum breve,sp.nov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于调查我国螳螂种类中,发现三种新记录,隶属三亚科。现报导如下: 广额螳螂亚科Photininac芸芝虹螳螂Iris polystictica(Fischer De Waldheim)1913 绿色,前胸背板细长,扩大部长椭圆形,沟后区边缘无细齿,具细齿;前翅绿色,长于腹端,前半部不透明,后半部透明,前翅不透明,其长不及腹端,腹后方6节背板外露;后翅基节微呈橙色,中域有少许黑斑,臂域中央有一紫黑色大斑,外侧具同心圆黑色横纹,无透明斑。前足基节具8—9个齿,近前缘有一列小颗粒,前足腿节所有的刺仅顶端黑褐色;拟阳茎圆锥形具大的侧齿。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记述隐头叶甲八个新种,分隶于两个属:隐盾叶甲属Adiscus Gistl和接眼叶甲属 Coenobius Suffrian.除一种产于越南外,其余七种都是国产,其中四种采自云南,三种采自福建。模式标本存放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隐头叶甲亚科Cryptocephalinae原隶叶甲科,作者之一于1964年把它分出(见《昆虫学报》13:469-483),和肖叶甲亚科Eumolpinae、隐肢叶甲亚科Lamprosomatinae、瘤叶甲亚科Chlamisinae以及锯角叶甲亚科Clytrinae,组成为一个独立的科,称肖叶甲科Eumolpidae。  相似文献   

20.
记述采自云南大理苍山的螳螂1新种,即云南华小翅螳Sinomiopteryx yunnanens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大理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