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小麦耐盐种质的筛选鉴定和耐盐基因的标记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通过对 40 0份材料的芽期、苗期鉴定 ,筛选出 11份耐盐性较强的普通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小麦和黑麦 (SecalecerealeL .)、小麦和延安赖草 (Leymuschinensis (Trin .)Tzvel.)杂交后代材料 ,其中耐盐性突出的材料有 :普通小麦品种“红蚂蚱”、“科遗 2 6”、“希望”(Hope) ;小麦与黑麦杂交后代材料 98_46、98_113、98_131;小麦与延安赖草杂交后代材料 98_16 0、98_16 1、98_16 3。耐盐性表现最突出的材料是 98_113和 98_16 0。细胞学鉴定和原位杂交及醇溶蛋白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A_PAGE)分析和低分子量谷蛋白SDS_PAGE分析 ,证明 98_113是稳定的小麦 黑麦二体附加系 ,但具体附加的是黑麦的哪条染色体还不清楚 ;98_131是小麦 黑麦 1B/ 1R易位系。结合其他 1B/ 1R材料的耐盐表现 ,提出了黑麦 1R染色体短臂上存在耐盐基因的可能性。对 (98_16 0×BanacakaMska)F2 代分离群体苗期抗盐鉴定分析 ,表明在这一杂交组合中的耐盐性状可能由一个主效基因控制。应用SSR标记技术 ,筛选到了与 98_16 0耐盐性状连锁的SSR标记WMS6 7和WMS2 13,它们与耐盐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 13.9cM (centMorgan)和 31.0cM。结合小麦SSR图谱分析 ,将该主效抗性基因定位在 5BL上。  相似文献   
2.
苜蓿假盘菌侵染苜蓿叶片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分干涉相差显微镜、扫描和透射电镜技术系统研究了苜蓿假盘菌Pseudopeziza medicaginis在苜蓿叶片的侵染过程及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接种4h后,子囊孢子萌发产生芽管;12h后,芽管以直接侵入的方式进入表皮细胞形成侵染菌丝;24h后,表皮细胞中侵染菌丝向相邻表皮细胞扩展,同时侵入到叶肉细胞以胞内生长方式扩展;接种72h后,侵染菌丝在表皮细胞下的叶肉组织中形成初始菌落;第5d后,菌丝扩展至整个叶片组织,大量菌丝聚集形成子座组织,并进一步形成子囊盘与子囊。病菌菌丝在侵入寄主细胞初期,并不  相似文献   
3.
重组可溶性TRAIL的表达与生物学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重组可溶性TRAIL的抗肿瘤生物学活性。采用基因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重组可溶性TRAIL的表达载体,建立大肠杆菌表达菌株,采用柱层析等方法获得纯化的重组可溶性TRAIL;采用流式细胞术、细胞活性测定法和体内药效学实验分析重组可溶性TRAIL杀伤肿瘤细胞的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重组可溶性TRAIL在体外可诱导人白血病细胞和肝癌细胞凋亡,凋亡率达50%以上。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细胞对重组可溶性TRAIL不敏感。重组可溶性TRAIL在体内能显著抑制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在小鼠体内生长,抑制率达70%以上。结论为研究制备的重组可溶性TRAIL能在体内外杀死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5.
马新  史娟  李杨  韩宇 《微生物学通报》2020,47(11):3564-3576
【背景】苜蓿假盘菌(Pseudopeziza medicaginis)侵染苜蓿叶片引起的褐斑病是苜蓿的重要病害之一。研究表明,该菌以子囊盘越冬,翌年释放子囊孢子完成初侵染,因此观察该菌子实体的超微结构特征,有利于进一步揭示子囊菌的侵染机制。【目的】明确P. medicaginis子囊孢子萌发、Ca2+信号途径是否参与调控附着胞形成;观察子囊孢子和子实体的超微结构特征。【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技术,研究不同碳、氮源和Ca2+/CaM信号途径对P. medicaginis子囊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的影响,并采用电镜技术观察子实体和子囊孢子的超微结构。【结果】碳、氮源有利于P. medicaginis子囊孢子的萌发,葡萄糖、麦芽糖、蔗糖、氨基乙酸、酵母粉、尿素、蛋白胨、硝酸铵、硝酸钠等碳、氮源诱导形成附着胞,以尿素诱导效果最明显;Ca2+不仅促进子囊孢子的萌发,显著诱导附着胞的形成,而且高于碳、氮源;10 mmol/L的Ca2+诱导效果最明显,随其浓度的增加,子囊孢子的萌发率和附着胞的形成率下降;低浓度Ca2+螯合剂EGTA诱导形成附着胞,≥1 mmol/L抑制子囊孢子的萌发,外源Ca2+或Ca2+载体A23187能够部分解除EGTA的抑制作用;磷酸酯酶抑制剂Neomycin、Ca2+通道阻断剂Nicardipine、CaM拮抗剂Chloropromazine完全抑制子囊孢子的萌发。成熟的P. medicaginis子实体突破寄主表皮,中间开裂露出子囊,子囊孔口无囊盖,呈横向裂口状。子囊孢子表面具有环形纹饰,细胞核色深,线粒体等细胞器数量多,脂类物质数量多且发达,胞内充满电子致密度高的物质。【结论】碳、氮源和Ca2+可诱导P. medicaginis子囊孢子形成附着胞,钙信号途径参与P. medicaginis子囊孢子的萌发和附着胞形成过程的调控。子实体突破寄主表皮外露呈开裂式,子囊顶端无囊盖,线粒体发达。该研究结果为P. medicaginis的深入研究提供重要细胞学事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禁食不同时段大鼠下丘脑穹窿周区orexin—A的表达及是否与摄食有关。方法观察禁食前后大鼠体重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禁食不同时段下丘脑穹窿周区orexin-A的表达变化,灰度值测量观察各组orexin—A的染色强度。结果大鼠体重随禁食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各组大鼠禁食前后体重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O.01);Orexin-A主要分布于下丘脑穹窿周区,禁食组orexin—A阳性神经元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O.05),但不同禁食组间orexin-A阳性神经元计数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O.05);禁食48h组染色强度最深,与对照组和禁食24h、72h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禁食可以促进orexin-A的表达,禁食48h应该是一种理想的促进orexin-A活化的刺激方式,orexin-A系统可能参与摄食及能量代谢的调节。  相似文献   
7.
采用微分干涉相差显微镜、扫描和透射电镜技术系统研究了苜蓿假盘菌Pseudopeziza medicaginis在苜蓿叶片的侵染过程及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接种4h后,子囊孢子萌发产生芽管:12h后,芽管以直接侵入的方式进入表皮细胞形成侵染菌丝:24h后,表皮细胞中侵染菌丝向相邻表皮细胞扩展,同时侵入到叶肉细胞以胞内生长方式扩展:接种72h后,侵染菌丝在表皮细胞下的叶肉组织中形成初始菌落;第5d后,菌丝扩展至整个叶片组织,大量菌丝聚集形成子座组织,并进一步形成子囊盘与子囊。病菌菌丝在侵入寄主细胞初期,并不穿透寄主质膜与原生质,而是被其所包围。但随着菌丝进一步扩展,叶片组织发生了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其中包括叶肉细胞肿胀、细胞质消解、叶绿体等细胞器解体以及寄主细胞坏死塌陷,并最终在叶表面产生典型的褐斑病症状。  相似文献   
8.
苜蓿假盘菌侵染苜蓿叶片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分干涉相差显微镜、扫描和透射电镜技术系统研究了苜蓿假盘菌Pseudopeziza medicaginis在苜蓿叶片的侵染过程及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接种4h后,子囊孢子萌发产生芽管;12h后,芽管以直接侵入的方式进入表皮细胞形成侵染菌丝;24h后,表皮细胞中侵染菌丝向相邻表皮细胞扩展,同时侵入到叶肉细胞以胞内生长方式扩展;接种72h后,侵染菌丝在表皮细胞下的叶肉组织中形成初始菌落;第5d后,菌丝扩展至整个叶片组织,大量菌丝聚集形成子座组织,并进一步形成子囊盘与子囊。病菌菌丝在侵入寄主细胞初期,并不穿透寄主质膜与原生质,而是被其所包围。但随着菌丝进一步扩展,叶片组织发生了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其中包括叶肉细胞肿胀、细胞质消解、叶绿体等细胞器解体以及寄主细胞坏死塌陷,并最终在叶表面产生典型的褐斑病症状。  相似文献   
9.
瞬时感受器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离子通道超家族是一类在生物体内分布广泛,能通透钙离子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研究表明部分TRP通道能感受内、外环境中多种形式的机械刺激,在细胞机械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属于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机械敏感性TRP通道参与了痛觉的维持和发展。本文就神经系统内机械敏感性TRP通道及其在痛觉研究中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袁玉涛  史娟  马新  杨凯 《微生物学通报》2020,47(11):3539-3550
【背景】白粉病是影响苜蓿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真菌病害之一,引起紫花苜蓿白粉病的病原有3种:蓼白粉菌(Erysiphe polygoni DC.)、豆科内丝白粉菌(Leveillula leguminosarum Golov.)和豌豆白粉菌(Erysiphe pisi DC.)。【目的】系统研究紫花苜蓿白粉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分生孢子和闭囊壳的形态特征,明确宁夏地区紫花苜蓿白粉病病原种类。【方法】采用室内盆栽法调查病害发生和闭囊壳形成条件,利用气象站自动获取数据,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病原菌特征,采用水琼脂玻片法观察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特性。【结果】紫花苜蓿白粉病发生的温度范围为20?24 °C,湿度范围为40%?60%,形成闭囊壳的条件为温度20?25 °C、湿度70%左右,闭囊壳的形成大约需要42 d。分生孢子以向基式的产孢方式在分生孢子梗上产孢,成熟的分生孢子卵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29?46)×(12.5?21.0) μm。闭囊壳黑褐色,球形或近球形,直径71?135 μm,具有大量附属丝,少数为不规则分枝1?2次。闭囊壳内含有4?6个子囊,子囊倒棒型或卵圆形,具柄,大小为(58?90)×(29?60) μm。子囊内含有4?6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孢,卵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21?34)×(10.5?20.0) μm。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2?26 °C,最适pH为6.5,光照促进分生孢子的萌发。葡萄糖、D-木糖和甘露醇促进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生长,半胱氨酸促进分生孢子萌发,甘氨酸促进芽管生长。【结论】宁夏地区紫花苜蓿白粉病的病原菌确定为蓼白粉菌(Erysiphe polygoni D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