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热休克蛋白60(HSP60)是一种维持线粒体蛋白正常结构和功能的分子伴侣。该文克隆了梅氏新贝尼登虫HSP60基因cDNA序列(NmHSP60),并采用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研究其在不同温度和盐度下的表达变化。以25℃为参照,18℃时,NmHSP60在虫卵和成虫中均表达下调;而32℃时,在成虫中表达上调。以盐度24为参照,盐度18时,NmHSP60在成虫中表达下调;盐度30时,在虫卵中表达上调。该结果揭示NmHSP60可能在梅氏新贝尼登虫应对环境应激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豇豆病毒病病原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陈炯  郑红英  程晔  陈剑平 《病毒学报》2001,17(4):368-371
为澄清浙江省豇豆病毒病病原及其分类,采用马铃薯Y病毒属通用引物Sprimer扩增了浙江豇豆线状病毒基因组3′-末端序列。同时又根据已知CMV RNA3序列设计引物pCMV-44-63/1200-1181,扩增了混合的CMV-ZJ运动蛋白基因全序列。外壳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产中仅存在一种线状病毒(CV-ZJ),该病毒与一泰国豇豆蚜传花叶病毒(CABMV)具有最高的同源性(98.6%),与花生条纹病毒(PStV)、石斛花叶病毒(DeMV0.)、赤豆花叶病毒(AZMV)、黑眼豆豆花叶病毒(BICMV)和菜豆普通花叶病毒(BCMV)分离物间的同源性为88.5%-94.4%,而与其它CABMV分离物的同源性均低于70%。进化树分析表明,PStV、AZMV、DeMV、BlCMV和BCMV为同种异名,应统称为BCMV,而CABMV为另一种病毒;CV-ZJ和泰国CABMV分离物应分类为BCMV豇豆株系。CMV-ZJ的运动蛋白序列分析表明,该分离物属于CMV亚组Ⅰ,与其它分离物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3.1%-97.8%。  相似文献   
3.
程晔  陈炯  陈剑平 《中国科学C辑》2001,31(6):497-504
测定了从浙江省呈现矮花叶病症状的玉米上分离得到的一个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RNA的核苷酸全序列. 该病毒分离物的RNA基因组由9596个核苷酸组成(不包括polyA尾). 单一的ORF由9192个核苷酸组成, 编码一个分子量为346.1 ku的聚合蛋白. 该蛋白结构特征与高粱花叶病毒(SrMV)中国甘蔗分离物和一个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保加利亚分离物基因组编码的蛋白非常相似. 序列分析表明, 该病毒分离物与甘蔗花叶病毒(SCMV)各分离物(已报道的仅为基因组3′末端序列)同源性最高, 与SrMV和MDMV同源性次之, 而与约翰逊草花叶病毒(JGMV)同源性最低. 根据马铃薯Y病毒属区分不同病毒和株系的分类标准, 报道的玉米病毒分离物应当鉴定为SCMV的一个株系. 然而, 该分离物在HC-Pro, P3和CI蛋白区域和SrMV中国甘蔗分离物具有极高的氨基酸同源性.  相似文献   
4.
Potyvirus属成员基因组全序列的简并引物PCR和RACE扩增方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陈炯  陈剑平 《病毒学报》2002,18(4):371-374
Based on multi-alignment of complete polyprotein amino acid sequences of genus Potyvirus,five degenerated primers were designedThey were Sprimer(5′-GGX AAY AAY AGY GGX CAZ CC-3′),pNIa(+)(5′-TNY TGG AAM CAY TGG AT-3′),pCI2(+)(5′-GCX ACX AAX ATX ATX GAX AA-3′),pCI1(+)(5′-GTX GGX TCX GGX AAX TCX AC-3′)and pHC(+)(5′-TGY GAY AAY CAZ TTX GA-3′)(X=A,T,C or G:Y=T or C;Z=A or G;N=A or T;M=A,T or G)Using degenerated PCR and modified RACE methods,a protocol for determination of complete genome sequence of potyviruses was established and proved to be successful on five potyviruses  相似文献   
5.
陈炯  冯巍  詹飞 《生物工程学报》2019,35(1):150-158
hLCN6 (Human lipocalin 6)是附睾特异性分泌蛋白,它能与精子结合,对精子的成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探究应用抗hLCN6单克隆抗体偶联免疫磁珠技术分离混合细胞中精子的可行性,建立混合斑中精子细胞分离的新方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精子-上皮细胞混合悬液及混合斑样本,以生物素标记的hLCN6单克隆抗体孵育样品,再用亲和素包被的免疫磁珠捕获分离精子细胞,提取精子DNA进行PCR-STR (Short tandem repeat)分型,同时以差异裂解法提取精子,比较两者的差异。经ELISA检测,hLCN6单克隆抗体与抗原的亲和力解离常数(Kd)为3.47×10~–9 mol/L。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hLCN6在精子中可检测到,主要定位于精子头部的顶体后区域,但不能在上皮细胞中检测到。hLCN6抗体偶联的免疫磁珠复合物能够实现精子细胞的捕获和分离,显微镜观察显示免疫磁珠能够与精子头部特异性结合。对精子个数为10~3/mL的混合悬液,STR分型成功率(正确分型13个以上,RFU200)为90%。当精子数量≥10~4/mL时,分型成功率达10~0%;对精子数分别为10~3/mL、10~4/mL、10~5/mL的混合斑STR分型成功率分别为40%、90%和10~0%。综上,hLCN6抗体偶联免疫磁珠法可以有效分离混合细胞中的精子,分型成功率高于传统的差异裂解法。该方法简单高效,可作为性侵案件中法医混合斑检验的有效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6.
Wap65-2(warm temperature acclimation related 65 kDa protein-2)是鱼类中发现的一种血浆糖蛋白,与细菌感染性免疫应激紧密相关。该研究首次克隆了花鲈Wap65-2基因全长cDNA序列。它由1601个核苷酸组成,包含一个大的开放阅读框,预期编码一个由436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4.87×104的前体蛋白,N端19个残基为信号肽序列。序列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花鲈Wap65-2与欧洲海鲈进化关系最近,两者氨基酸同源性高达80.7%。健康花鲈Wap65-2基因mRNA主要在肝中表达,心和肌肉中少量表达。qRT-PCR分析揭示,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感染感染12h后,花鲈肝中Wap65-2基因mRNA表达显著上调,24h时达到峰值,为健康对照的6.89倍。原核表达花鲈Wap65-2并制备抗血清。Western blot分析表明,哈维氏弧菌感染12h后,花鲈血清中Wap65-2含量显著增加,36h时达到最大值,为健康对照的5.33倍。综上所述,花鲈Wap65-2基因的表达与其细菌感染性免疫应激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7.
陈炯  程晔  陈剑平 《中国病毒学》2000,15(2):97-105
线状土传小麦花叶病毒病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等地均有发生.这类病毒由根肿菌纲的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传播,并归类于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的大麦黄花叶病毒属(Bymovirus).  相似文献   
8.
陈炯  程晔 《Virologica Sinica》2000,15(2):97-105
线状土传小麦花叶病毒病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等地均有发生。这类病毒由根肿菌纲的禾谷多粘菌(Polymyxagraminis)传播,并归类于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的大麦黄花叶病毒属(Bymovirus)。日本的Sawada(1927)[1]首次发现并描述小麦花叶病害,随后的研究表明病原是土传的。Inouye(1969)[2]证明该病害的病原是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yellowmosaicvirus,WYMV)。Slykhuis(1960)[3]首次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冬小麦上发现并描述小麦梭条斑花叶病害。Slykhu…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从意大利硬红小麦上分离的一个真菌传棒状病毒分离物两个RNA的核苷酸全序列, 并与美国的土传小麦花叶病毒(SBWMV)、最近发表的从法国小麦上分离的欧洲小麦花叶病毒(EWMV)和从德国黑麦和小麦上分离的3个土传黑麦花叶病毒(SBRMV-C,-G, -O)进行了序列比较和系统树分析. 结果表明, 意大利分离物的RNA1和RNA2分别由7 025和3 688个碱基组成, 与EWMV的同源性分别为97.5%和98.6%, 与SBRMV-G 为95.5%和85.8%, 而与SBWMV 仅为70.6%和64.5%. 因此, 意大利分离物与SBWMV不同, 但与EWMV和SBRMV同属一种病毒, 建议将这些欧洲病毒命名为土传禾谷类花叶病毒(SBCMV), 以避免与以前的名字混淆.  相似文献   
10.
陈炯  陈剑平 《中国病毒学》2002,17(4):344-349
对大麦黄花叶病毒属成员的同源性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同一病毒RNA1和2基因组5′-UTR区域在进化上的相关性高于不同病毒同一RNA组分间的关系,而3′-UTR则相反.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显示RNA1编码的P3和14K蛋白存在跨膜结构.BaMMV ALS1分离物P3蛋白跨膜结构在大肠杆菌中原核表达时有致死作用.类比Potyviridae科其它属成员功能,此2个蛋白可能与膜附着功能相关.RNA2编码的P2蛋白存在两个结构保守的跨膜区域,一些摩擦接种保存的大麦和性花叶病毒(BaMMV)分离物和燕麦花叶病毒(OMV) P2蛋白此两个结构(或一个)缺失后,不能由介体禾谷多粘菌(P. graminis)传播,揭示P2蛋白跨膜结构与禾谷多粘菌传播能力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