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锌金属蛋白酶是指含有锌离子的蛋白酶,在哺乳动物中参与多项生物学过程的调控.在昆虫中也发现了许多锌金属蛋白酶,能够参与昆虫体内多项生命活动进程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组织重塑、变态发育、神经系统的调控及免疫防御反应等.本文综述了目前在昆虫中发现的锌金属蛋白酶的结构和底物特异性,聚焦6种锌金属蛋白酶(羧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脑啡肽酶、胰岛素降解酶、血管紧缩素转换酶及氨肽酶)在昆虫中的功能,旨在为昆虫锌金属蛋白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椭圆背角无齿蚌Anadonta woodiana elliptica贝壳的横截面、纵截面和水平截面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边长为10~50μm、高度为35~47μm的多边棱柱体是贝壳棱柱层结构的基本单元。它们在贝壳的水平轴和横轴的二维空间方向逐步进行堆砌,以形成棱柱层。在堆砌时所形成的夹角,导致了贝壳在横轴和纵轴方向形成一定的弧度。在外套膜分泌形成贝壳的过程中,依次形成角质层、棱柱层、珍珠层。  相似文献   
3.
以鼠源肝癌H22全细胞裂解物为抗原,通过化学偶联白喉毒素(DT)和串联重复的T辅助表位mH-SP70407-426肽段,混合OK432(链球菌A群)制成肿瘤全细胞疫苗H22-DT-M2-OK432(HDTMOK)。治疗性免疫结果显示,疫苗激发的免疫应答对H22肿瘤起到了有效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提高该疫苗的抗肿瘤效果,用偶联的疫苗制备免疫刺激复合物(ISCOM),并验证其抑瘤效果。治疗性免疫结果显示,与PBS组相比,ISCOM疫苗组平均瘤重和瘤体积显著降低(P<0.01),同时有效地抑制了小鼠皮内肿瘤模型中的血管新生(P<0.01);ELISA法从血清中检测到高滴度的抗体。且与HDTMOK疫苗相比,ISCOM疫苗抑瘤作用提升显著(P<0.05)。HDTMOK能有效抑制小鼠肝癌实体瘤生长,佐剂配伍后的疫苗对H22的抑制更为显著,能够有效提升肿瘤全细胞疫苗的抗肿瘤能力。  相似文献   
4.
新疆天山南坡中段种子植物区系垂直分布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植物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及其维持机制的研究可以有效揭示植物物种多样性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本文通过野外调查、查阅标本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天山南坡中段种子植物区系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在大区域尺度上,科属种的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升高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最高值出现在中低海拔1900~2000 m处;不同生活型植物沿海拔梯度的变化格局有所不同,其中,乔木、一年生草本、藤本及寄生植物表现出随海拔升高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的趋势,灌木、多年生草本及二年生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则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从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来看,世界分布所占的比重沿海拔梯度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温带地理成分所占的比重沿海拔梯度升高呈缓慢上升趋势;古地中海地理成分所占的比重沿海拔梯度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少然后再增加的变化趋势;热带地理成分所占的比重沿海拔升高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东亚地理成分所占的比重沿海拔梯度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少然后再增加的变化趋势。对该分布格局与当地干旱的气候条件及海拔梯度上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变化相适应。  相似文献   
5.
土壤氮素在降雨条件下淋失到深层土壤甚至进入地下水,不仅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同时还会造成地下水污染。本研究采用原状土柱室内模拟方法,通过模拟当地强降雨淋滤,研究了西双版纳州大渡岗普洱茶产区5年、20年、33年和56年茶园以及周边森林的0~20 cm和0~40 cm土壤层TN、NO_3~--N、NH_4~+-N和可溶性土壤有机氮(DON)的迁移变化,以及土壤p H变化对氮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0~20 cm、0~40 cm土层的茶园土壤,TN迁移通量均随植茶年限的增加而增加(P0.05),茶园年龄每延长一年,通过20 cm深的土层向下迁移下渗的TN通量将增加235.13 mg·m~(-2),而通过40 cm深的土层TN迁移通量则增加151.24 mg·m~(-2);0~40 cm土层的NO_3~--N迁移通量与茶园植茶年限显著正相关(P0.05);0~20 cm土层的DON迁移通量与茶园植茶年限显著正相关(P0.05);而NH_4~+-N迁移量不随植茶年龄变化而变化(P0.05);茶园40 cm土层内的TN、DON和NH_4~+-N下渗迁移主要发生在0~20 cm,而NO_3~--N的迁移则主要发生在20~40 cm;40 cm土层的茶园土壤氮素以DON损失最多,其次为NO_3~--N,NH_4~+-N损失量最少;未发现茶园土壤p H对氮素迁移变化产生影响(P0.05)。  相似文献   
6.
库车种子植物区系垂直分布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通过野外植被调查及相关文献资料查阅,探讨了库车山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垂直分布格局特征及其对海拔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该区种子植物约有78科376属960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3属9种,被子植物75科373属951种。植物科、属、种总数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分布结构。其中科总数在海拔1 600~1 800 m处为最高峰,属总数在海拔1 800~1 900 m处呈现最高峰;物种总数在海拔1 900~2 000 m处呈现最高峰,有478种(隶属59科,230属)。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析中,库车山区植物区系垂直海拔梯度上不管是科级水平还是属级水平种类成分都以温带分布型占优势。在垂直分布梯度上,温带分布科最高点出现在海拔1 800~1 900 m(含20科),从海拔2 800~2 900 m开始,随着海拔梯度升高呈现下降趋势,到海拔3 600~3 700 m时为最低点(含6科);温带分布属峰值出现在海拔1 900~2 000 m,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下降趋势。该研究结果对该区植物种质资源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植物资源的引种驯化、栽培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彬  吴福忠  张健  杨万勤 《生态学报》2008,28(12):5892-5898
作为典型的生态过渡区,岷江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不仅是藏羌居民生活的重要区域,而且在抑制干旱河谷上延和延伸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这种脆弱生态系统极易受到人类活动干扰和自然灾害的损害,使其成为“5.12”汶川大地震中受损程度较高、灾后生态恢复与重建的重点区域之一。基于岷江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受汶川大地震破坏的特点以及该区的生态重要性和本身的脆弱性,损毁生态系统的快速评估与生态重建规划、生产与生态双赢共建关键技术、震后残存植被保育、水源涵养地植被保护与恢复、震毁植被恢复与重建、耕地生产恢复与重建、边坡综合治理、低效薪炭林改良以及居民聚居点风景林营造等被认为是震后生态恢复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震毁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过程监测与评估、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机制及生态学过程、震后生态系统对变化环境的响应与适应机制等可能是未来的重点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8.
路纪琪  刘彬 《四川动物》2008,27(3):435-435
2007年11月进行河南啮齿动物调查时,在位于伏牛山南坡的河南省镇平县二龙乡山林中捕获一只活体啮齿动物,经鉴定为小泡巨鼠Leopoldamys edwardsi,标本存于郑州大学生物工程系生物标本馆.该种为河南省哺乳动物分布的新纪录(路纪琪,王廷正,1996;路纪琪等,1997),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肥须亚麻蝇幼虫头咽骨形态学分析及其法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玲  刘彬  李泽民 《昆虫知识》2008,45(1):133-137,F0002
为了明确肥须亚麻蝇Parasarcophaga crassipalpis Macguart幼虫头咽骨形态学特征的变化规律,分别在16,20,24,28和32℃下饲养肥须亚麻蝇幼虫并定期取样,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变化,利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其口钩和咽骨的面积、平均光密度及骨化面积等形态参数。结果显示:在所测量口钩和咽骨的7项指标中,咽骨的平均光密度及骨化面积是最理想的幼虫日龄的判断指标,对尸体上死后间隔时间的推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口钩部的4项指标在龄期更叠时有明显变化,仅可进行龄期的鉴别。  相似文献   
10.
体内精原干细胞转染法建立转基因小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人Bcl-2 cDNA与小鼠乳清酸蛋白(WAP)5’上游调控序列融合后,与脂质体按一定比例混合,再加入适量的台盼蓝制成转染液,注入到小鼠睾丸中的曲细精管中,转染精原干细胞以探讨建立转基因小鼠的可行性。共注射了3只公鼠,4天后将公鼠与发情母鼠合笼交配,共生仔鼠20只。检测结果表明,有3只呈PCR阳性,Southern blot检测,阳性鼠2只,1只公鼠,1只母鼠,其中,公鼠意外死亡;Western blot证实,1只母鼠的乳腺组织表达了Bcl-2蛋白,其F1代的16只小鼠中,有7只呈PCR阳性。证实了体内精原干细胞转染建立转基因动物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