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究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致病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210例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其中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组76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组134例。运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法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在210例病例中,RVVC组中白色念珠菌54株(71.05%),光滑念珠菌15株(19.74%),热带念珠菌4株(5.26%),克柔念珠菌2株(2.63%),近平滑念珠菌1株(1.32%)。非白色念珠菌中以光滑念珠菌为主,在RVVC组中的比例明显高于VV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敏试验显示,RVVC的念珠菌株中仅8株对7种药物全部敏感,23株敏感药物<5种,其中1株仅对制霉菌素敏感;对药物的敏感率为制霉菌素(97.37%)>克霉唑(60.52%)>酮康唑(51.32%)>伊曲康唑(36.84%)>咪康唑(35.53%)>氟康唑(23.68%)>特比奈芬(10.53%)。结论:白色念珠菌仍是RVVC的主要致病菌,非白色念珠菌比例在RVVC组中显著高于VVC组,其中以光滑念珠菌为主。念珠菌对制霉菌素敏感率最高,对唑类药物耐药性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
在对人SATB1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采用PCR技术,扩增人基因组DNA中SATB1基因5'上游序列的-2955~-9片段,构建了3个分别由SATB1基因5'上游-2955~-9,-1727~-9和-760~-9序列片段驱动的报告载体-pGL3-SP2946-luc,pGL3-SP1718-luc和pGL3-SP751-luc,分别瞬时转染Jurkat T,K562,U937和HeLa细胞,通过测定荧光素酶的表达活性,观察SATB1基因5'上游序列片段3个删除突变体在不同细胞内活性的差异.结果显示,SATB1上游序列-2955/-9在4种细胞中的转录激活能力为U937>Jurkat T>K562,在HeLa细胞中基本无激活,提示SATB1的转录激活可能具有一定的细胞类型特异性.3种5'删除突变体转录激活性由大至小顺序为-760/-9>-2955/-9>-1727/-9,提示SATB1的核心启动子可能存在于其5'上游序列的-760至-9 bp区域中.  相似文献   
3.
探讨过表达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1 ( special AT-rich sequence binding protein ,SATB1)核基质结合区(MAR)结合蛋白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基因表 达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初步探索.首先用脂质体将SATB1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SATB1转染至K562细胞,通过6周G418的筛选获得阳性克隆,RT-PCR、实时PCR及Western 印迹验证过表达情况,对阳性克隆细胞中IGFBP2的表达用RT-PCR、实时PCR及Western 印迹方法进行检测;然后用RNAi的方法干扰阳性细胞中SATB1 的表达后,同样用上述3种方法再次检测IGFBP2的表达状况;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IGFBP2基因进行MAR序列与SATB1结合位点搜索分析,寻找SATB1影响IGFBP2基因表达的机制.结果显示,在稳定转染的情况下,实验组K562-SATB1细胞与转染空载体pcDNA3.1的K562-3.1细胞和未转染细胞K562相比,IGFBP2 mRNA水平上调了近7倍,而蛋白水平变化不明显.RNA干扰后,IGFBP2的表达在mRNA水平也相应下调,蛋白水平的变化同样不明显.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IGFBP2第1个内含子中可能存在2. 5 kb MAR样序列,且MAR样序列上存在多个SATB1的潜在结合位点.综上所述,过表达SATB1可以使K562细胞中IGFBP2 mRNA表达水平提高,而且其调控机制可能与SATB1直接和IGFBP2基因中的MAR样序列结合有关.  相似文献   
4.
在对人SATB1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 ,采用PCR技术 ,扩增人基因组DNA中SATB1基因 5′上游序列的 - 2 95 5~ - 9片段 ,构建了 3个分别由SATB1基因 5′上游 - 2 95 5~ - 9,- 172 7~ - 9和 - 76 0~ - 9序列片段驱动的报告载体 -pGL3 SP2 94 6 luc ,pGL3 SP1718 luc和pGL3 SP75 1 luc ,分别瞬时转染JurkatT ,K5 6 2 ,U937和HeLa细胞 ,通过测定荧光素酶的表达活性 ,观察SATB1基因 5′上游序列片段 3个删除突变体在不同细胞内活性的差异 .结果显示 ,SATB1上游序列- 2 95 5 - 9在 4种细胞中的转录激活能力为U937>JurkatT >K5 6 2 ,在HeLa细胞中基本无激活 ,提示SATB1的转录激活可能具有一定的细胞类型特异性 .3种 5′删除突变体转录激活性由大至小顺序为 - 76 0 - 9>- 2 95 5 - 9>- 172 7 - 9,提示SATB1的核心启动子可能存在于其 5′上游序列的- 76 0至 - 9bp区域中 .  相似文献   
5.
核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 related factor 2, Nrf2)是细胞应对外界应激的主要调控因子,通过调控多种靶基因的表达,在生理条件下减轻氧化应激,维持细胞稳态。其上游受多种因素调控,包括氧化与亲电应激、外界营养状态、细胞内代谢中间产物和能量状态等。在肿瘤细胞中,异常活跃的Nrf2使其抗氧化能力增强,并且通过介导代谢重编程(metabolic reprogramming),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生长。Keap1 (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是氧化和亲电应激感受器,通过募集泛素降解系统,对Nrf2的活性起主要调控作用。本文介绍Keap1依赖与非依赖条件下Nrf2的活化途径,着重介绍在肿瘤中Nrf2的异常活化,以及如何调控代谢重编程进而调节肿瘤细胞的合成代谢,最终促进肿瘤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呼吸道病毒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相关性,以期能为AECOPD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肺功能,用Luminex xMAP多重分析技术平台,采集患者咽试子建立多重PCR检测技术,对鼻病毒(RH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INF-A)、流感病毒B(INF-B)、副流感病毒(PIV)、腺病毒(ADV)进行检测。结果:200例患者肺功能分级I级25例,II级62例,III级96例,IV级17例,其构成比分别为17.50%、31.00%、48.00%、8.50%;咽试子共检出呼吸道病毒116株,检出率为58.00%,其中RHV11株、RSV36株、INF-A37株、INF-B19株、PIV10株、ADV3株,检出率分别为5.5%、18.00%、18.50%、9.50%、5.00%、1.50%;肺功能分级I级患者病毒检出率为20.00%,II级为48.39%,III级为69.79%,IV级为82.35%,病毒检出率在不同肺功能AECOPD患者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分级与病毒检出率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肺功能分级的严重程度增加患者咽试子呼吸道病毒检出率明显呈现增高趋势,两者直接具有正相关(r=0.67,P0.05)。结论:COPD患者病情加重与病毒关系密切相关,病毒感染可能参与了COPD患者的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7.
何琳  仇志琴  蔡蓉  虞丰 《生物磁学》2011,(2):304-306
目的:探究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致病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210例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其中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组76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组134例。运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法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在210例病例中,RVVC组中白色念珠菌54株(71.05%),光滑念珠菌15株(19.74%),热带念珠菌4株(5.26%),克柔念珠菌2株(2.63%),近平滑念珠菌1株(1.32%)。非白色念珠菌中以光滑念珠菌为主,在RVVC组中的比例明显高于VV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敏试验显示,RVVC的念珠菌株中仅8株对7种药物全部敏感,23株敏感药物〈5种,其中1株仅对制霉菌素敏感;对药物的敏感率为制霉菌素(97.37%)〉克霉唑(60.52%)〉酮康唑(51.32%)〉伊曲康唑(36.84%)〉咪康唑(35.53%)〉氟康唑(23.68%)〉特比奈芬(10.53%)。结论:白色念珠菌仍是RVVC的主要致病菌,非白色念珠菌比例在RVVC组中显著高于VVC组,其中以光滑念珠菌为主。念珠菌对制霉菌素敏感率最高,对唑类药物耐药性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8.
探讨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α(PTPα)在血液肿瘤细胞中的特异性表达,研究过量表达PTPα对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在裸鼠体内致瘤能力的改变.首先应用RT-PCR和Western 印迹检测3种不同类型造血系肿瘤细胞(K562、NB4、Jurkat T)中PTPα的表达水平.根据检测结果,选择K562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脂质体将 PTPα 真核表达载体转染K562细胞,通过G418筛选获得阳性克隆,RT-PCR和Western 印迹验证过表达情况;经MTT法检测细胞增值能力的改变;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分化状态;并将阳性克隆细胞皮下接种裸鼠,观察 PTPα 基因转染前后细胞系在裸鼠体内的致瘤能力及瘤体的组织化学变化.上述实验结果表明,通过G418压力筛选获得了 PTPα 高表达多克隆细胞系K562-PTPα;经体外增殖实验分析,实验组K562-PTPα细胞与未转染组细胞K562和转染空载体组细胞K562-splice相比,细胞生长速度增快,G2/M期细胞比例增加( P <0.05),而细胞分化状态无明显变化;裸鼠体内致瘤实验显示,K562组、K562-splice组和K562 PTPα组平均瘤重分别为(1.1±0.3)g、(1.3±0.2)g和(2.5±0.5)g;病理切片显示,K562-PTPα组瘤体组织分化程度较对照组低、恶性程度高,细胞的致瘤能力增强( P <0.01).综上所述,过表达PTPα使K562细胞具有更强的体外增殖能力和体内致瘤性,表明PTPα可能在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胃癌侵袭转移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蓉  卢健 《生命科学》2004,16(4):206-209,225
肿瘤的侵袭转移是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对胃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尚未查明。胃癌侵袭转移过程中涉及许多特殊基因,包括促进转移的转移基因和控制转移的转移抑制基因。转移基因有:细胞粘附分子(cAM)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基因、肝素酶(heparanase)基因等;转移抑制基因有:nm23、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s)基因等。本文对胃癌侵袭转移相关基因及其产物的结构、功能及其在侵袭转移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