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掌握贺兰山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及区系特征,于2007-2008年,采用样带调查法对贺兰山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贺兰山两栖爬行动物共计2目8科12属19种,其中王锦蛇(Elaphe carinata)和玉斑锦蛇(E.mandarina)为宁夏爬行动物新纪录种;贺兰山两栖爬行动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2.250,均匀性指数为0.563,其两栖爬行动物科数和种数分别占宁夏两栖爬行动物总科数和种数的72.7%和67.9%,分别占内蒙古两栖爬行动物总科数和种数的66.7%和50.0%;花背蟾蜍(Bufo raddei)、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荒漠沙蜥(Phrynocephalus przewalskii)、草原沙蜥(P.frontalis)、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和密点麻蜥(E.multiocellata)是贺兰山优势种,花条蛇(Psammophis lineo-latus)、黄脊游蛇(Coluber spinalis)和虎斑颈槽蛇(Rhabdophis tigrinus)为常见种,其余种类为偶见种;贺兰山两栖爬行动物物种中,14种为古北界物种,5种为广布种,且蒙新区物种成分优势明显,占42.6%,反映了贺兰山两栖爬行动物具有典型的蒙新区西部荒漠亚区的物种组成和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2.
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96~2006年的11年间,共指导11届本科生的动物学野外实习。在实习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进行了改革实践,将实习时间由4月改至7月,由以往的2天延长为2周;实习地点由动物园、居民区或海边更换到热带雨林;教学方法由教学生认识物种到教学生自己学会检索物种及练习初步的野外观察研究方法;将动物学野外实习作为一门单独课程,严格规范地进行考核、总结等各个环节的管理。通过改革的一些探索,使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教学效果有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海南黎母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及区系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3年7月和2004年1月对海南省黎母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内有两栖动物1目5科13属25种,全部为东洋界种类,其中华南区成分有15种,华中华南区有10种,分别占黎母山两栖动物总数的60%和40%,海南特有种有7种,具有典型的华南区系成分和热带山地林灌动物群特征。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虎纹蛙1种;数量优势种有黑眶蟾蜍、小湍蛙、泽蛙、细刺蛙、海南溪树蛙和背条跳树蛙;保护区内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指数为37109,均匀性指数为08321。  相似文献   
4.
海南脆蛇蜥(Dopasia hainanensis Yang, 1983)为杨戎生根据1号来自海南吊罗山的标本命名,其形态和分子系统发育关系少有人研究。2018年至2019年间,作者获赠2号来自海南脆蛇蜥模式产地的标本和1号来自脆蛇蜥(D. harti)模式产地的组织样。经过形态特征比较和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分析,发现两地样本Cytb基因序列的遗传距离很近(仅有4.96%),且形态差异不明显,难以找到典型鉴别特征。本文研究成果支持海南脆蛇蜥和台湾脆蛇蜥(Ophisaurus formosensis)为脆蛇蜥的同物异名,同时认为越南的“海南脆蛇蜥”可能为一未描述的新种或新亚种。鉴于脆蛇蜥种下遗传差异较大,其种下关系亟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人工饲养条件下蜡皮蜥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003 年 5 月~ 2004 年 5 月, 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观察法对人工饲养条件下蜡皮蜥(Leiolepis reevesii) 的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昼间不同天气下蜡皮蜥行为时间分配中, 休息行为占有绝对的比例, 其次为运动、晒太阳、警戒、摄食和其他行为。晴天其休息、运动和晒太阳行为分别占 94 73%±0 01%、3 24%±0 01%和 1 56%±0 01%, 而阴天休息、运动和晒太阳分别占97 03%±0 02%、1 31%±0 01%、0 89%±0 01%。晴天和阴天蜡皮蜥的运动、警戒、休息和晒太阳等行为在时间分配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P<0 05); 雄、雌和亚成体的行为时间分配上, 只有雌雄之间的警戒行为存在差异性 (P<0 05)。在活动节律方面, 晴天和阴天蜡皮蜥只有在行为发生的起始和持续时间上有差异, 晴天其晒太阳的高峰期在10:00~11:00, 运动高峰期在11:00~14:00, 休息低谷期在10:00~13:00, 而阴天晒太阳的高峰期出现在11:00~12:00、运动高峰期11:00~15:00, 其休息未表现出明显的低谷。  相似文献   
6.
模拟酸雨致酸土壤对莴苣某些生理性状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模拟酸雨淋洗致使土壤的pH值明显降低时,莴苣叶片皱缩,生长不正常,但叶绿素含量略有增加。莴苣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随土壤酸度增加而几乎呈直线下降,根系活力则在土壤pH降到5.0以下时,才出现突跃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7.
脊椎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脊椎动物学实验的教学现状和特点,从2002年起对脊椎动物学实验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探索。通过整合实验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当地脊椎动物资源与科研、改进实验考核方法等措施,促进了学生学习动物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1999年1月在黑龙江省通河县小东林场猎杀14只狍,应用解剖学方法和湿筛法分别对狍冬季消化道形态特征及消化道内食物颗粒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狍复胃中瘤胃比例最大,占71.3±2.6%,其次为皱胃(11.5士2.2%),瓣胃(9.7士2.3%),网胃(7.6士0.9%0);瘤胃粘膜中,瘤胃前庭区(ACF)是最重要的消化和吸收部位之一,具有最大的乳突密度、乳突长度和粘膜赓面扩张系数,显著高于其它区域(P< 0.05 ),后背盲囊区(DBF)次之;网瓣口在狍食物颗粒流通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消化道食物颗粒分布中,大颗粒食物(>1.00mm)在瘤网胃中的比例为35.06±10.76%,显著高于其在瓣胃、皱胃及其它消化道内的比例(P<0.05),而小于1.00 mm的食物颗粒在瓣胃以下消化道中有明显的增加(P<0.05), 1.00mm为冬季通过狍网瓣口的临界食物颗粒大小。狍为适应冬季食物营养质量下降,通过增加瘤网胃容量、缩小网瓣口来改变消化道形态而增加食物颗粒在瘤网胃内的滞留时间,使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充分发酵和分解以获得更多的能量,从而产生营养适应性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9.
牛蛙(Lithobates catesbeianus)的入侵已成为本地两栖动物种群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该物种在中国广泛分布,但在海南尚无分布记录.2011年2~4月,在海南省万泉河沙洲岛附近3个点捕捉到8只成体,其中1只个体已有卵.捕捉点的土壤基质为沙质或泥质,距水边距离0.5~1.5 m,整体坡度为6°~ 25°,植被盖度75% ~ 90%,生境附近本地两栖动物种类较为丰富.调查结果显示,市场上有牛蛙销售,销量约120只/d;琼海市有饲养牛蛙的记录,且存在粗放式(放养于田间)养殖情况,不排除养殖逃逸的可能;捕捉点附近有佛教组织定期放生,也存在个人放生行为.综合以上结果,万泉河发现牛蛙可能是养殖逃逸或放生所致,是否形成可繁殖的种群尚需进一步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区主要公园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