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杰  赵博光  杨振德  朱麟 《昆虫知识》2011,48(1):132-135
本文研究了不同的美洲黑杨无性系对分月扇舟蛾Clostera anastomosis L.幼虫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性水平不同的无性系影响分月扇舟蛾幼虫体重、相对生长率、食物利用率和转化率。抗性较强的89-3号无性系对幼虫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幼虫取食后,其食物利用率和转化率在第2天有显著下降,但随后表现不明显;而感性较强的74-4号无性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幼虫取食后,其食物利用率和转化率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96~2006年的11年间,共指导11届本科生的动物学野外实习。在实习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进行了改革实践,将实习时间由4月改至7月,由以往的2天延长为2周;实习地点由动物园、居民区或海边更换到热带雨林;教学方法由教学生认识物种到教学生自己学会检索物种及练习初步的野外观察研究方法;将动物学野外实习作为一门单独课程,严格规范地进行考核、总结等各个环节的管理。通过改革的一些探索,使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教学效果有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P)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06年6月-2011年11月年收治的8例SPTP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治疗的情况,其中小儿2例,成人6例.结果:有7例女性病人,1例男性病人,有腹痛或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进行CT检查.肿瘤位于胰腺头部1例,胰腺颈部2例,位于胰体尾5例.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行胰腺颈部节段性切除术,4例行胰体尾切除+脾切除术,1例行胰体尾切除术(保留脾脏),手术顺利,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4-56月,无复发和转移.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是一种较罕见的肿瘤,多发于年青女性.CT有助于该病的诊断.手术切除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并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系统地对海南岛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土壤样品的采集、芽孢杆菌的分离收集和Bt菌株的鉴定.从尖峰岭热带雨林区、五指山热带雨林区、吊罗山热带雨林区、霸王岭热带雨林区总共采集了土壤样品1 882份,采用醋酸钠培养基结合高温方法分离出芽孢杆菌3 924份,鉴定出Bt分离株158份,Bt菌株的分离率和出菌率分别为4.03%和8.40%.结果分析表明,海南岛热带雨林区芽孢杆菌及Bt菌株分布对环境和生态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一般海拔900 m至1 400 m的Bt菌株含量高、植被覆盖率高,土壤腐殖质含量高的热带沟谷雨林带Bt菌株含量最高.显微观察发现,获得的Bt菌株其伴胞晶体有菱形、球形、方形、椭球形、不定性等多种形状.利用SDS-PAGE方法对获得的Bt分离株进行了伴胞晶体进行分析,发现伴胞晶体的分子量有20 kD到150 kD不等.进一步利用PCR-RFLP技术对Bt分离株进行了cry基因型的分析,初步发现这些Bt菌株含有cry1、cry3、cry4、cry6、cry30、cry40等基因型.我们还利用鳞翅目昆虫小菜蛾和鞘翅目昆虫椰心叶甲进行部分Bt分离株的生物测定,初步结果显示本研究鉴定出的Bt分离株具有不同的抗虫靶标,对同一靶标昆虫也表现出不同的杀虫活性.整体而言,本研究结果显示出海南岛热带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因其独特的热带地理生境、自然的生物演化系统,使得热带雨林区蕴藏了Bt菌株资源多样化,值得期待挖掘出一些新的菌株和新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5.
昆虫对植物次生性物质的适应策略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植物次生性物质是植食性昆虫在取食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之一,也是天敌昆虫寻找寄主或猎物的主要信息来源。当今,昆虫学中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如寄主植物的识别,食性的形成,植物求救信号的释放,天敌对寄主或猎物的识别和寻找机制等等,均与植物次生性物质有关。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昆虫适应了植物次生性物质的种种不利作用,改变了这类物质对植物本身的防御作用,使其能充分地利用各分类阶元的植物次生性物质作为寻找寄主植物、昆虫寄主或猎物以及取食的信号。昆虫与植物次生性物质的这种关系是当今协同演化理论得以产生的主要依据之一。关于昆…  相似文献   
6.
植物抗虫性概念的当代内涵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朱麟  古德祥 《昆虫知识》1999,36(6):355-360
生物之间的抑制效应首先于植物中发现。1937年,Molisch用种间相克(Allelopathy)这一术语来描述生物间的抑制和刺激现象并首次被Rice[1]使用。生物之间的抑制和刺激作用,究其原因乃是由于相互间化学作用的结果。植物抗性(包括抗虫性和抗病性)是生物间抑制作用的直接体现。最早关于抗虫性的记载见于我国后魏时期(公元5~6世纪)的《齐民要术》,其中记载有14种作物具有“早熟、耐旱、抗虫”的特性,之后在《吕氏春秋》中有“不蝗之麻,不虫之菽”的详细描述[2]。国外,早在1788年美国的Iss…  相似文献   
7.
通过随机抽样,比较了椰甲截脉姬小蜂Asecodes hispinarum Bou(c)ek林间种群与室内种群的雌雄比、出蜂量、未出蜂量、怀卵量的差异.t检验表明这些参数在2个种群间均存在显著的差异.野外种群和室内种群雌蜂比例分别占81.63%±2.54%和65.34%±1.80%,出蜂量分别是(25.13±1.17)头...  相似文献   
8.
蝎子是已知最古老的陆生节肢动物之一.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随着时代进步,生态环境变化,适合蝎子生存活动的栖息场所越来越少,因此对蝎子的生态学研究显得越来越迫切.综合叙述了我国蝎子生态学研究进展,包括各生态因子(温度、水、光、噪声及食物等)对蝎子的影响以及蝎子种群的内部关系等2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根据目前世界各国对蝎目动物的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对我国未来蝎子生态学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查细尖狼蝎Lychas mucronatus和澳链尾蝎Liocheles australasiae在海南岛的分布,获得了植被和土壤类型,部分土壤湿度,以及分布地的海拔高度等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细尖狼蝎在全岛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澳链尾蝎集中分布于岛的东南部;两者基本分布于低海拔地区;澳链尾蝎可以生存的环境空间较广阔,而澳链尾蝎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要高一些,需要在一定植被类型、土壤类型和湿度以及一定的海拔范围内才能生存。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菜青虫生长与寄主植物芥蓝(Brassica alboglabra L.H.Bailey)中磷元素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通过设置5个不同P浓度的营养液来栽培试验蔬菜芥蓝,每个浓度芥蓝放入10条1日龄试验菜青虫(Pieris rapae L.)以观察其生长变化,每24 h观察一次虫子的体长变化,试验周期为一周。观察菜青虫体内营养元素的组成以及与寄主植物跟营养液之间的关系,待虫子长到5日龄后,对整条虫子进行液氮处理并冻干机干燥48 h磨成粉末状,并收集虫蛹,进行统计。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P元素,重铬酸钾氧化-分光光度法测C元素,研究结果表明:营养液、饲养菜青虫的芥蓝叶片与菜青虫之间有着一定的相关关系。随着营养液P浓度的降低,芥蓝叶片P含量也显著降低(p0.05);不同芥蓝叶片含P量与C/P之间呈负相关;菜青虫体内P含量与芥兰叶片C/P之间同样呈负相关关系,与芥蓝叶片P含量和C/P之间关系呈现一致性;芥蓝叶片中C含量表现出较稳定趋势,由此可以看出,芥蓝叶片含P量与其C/P比之间的变化主要靠P元素起作用的,而且其含P量直接受营养液P浓度的影响。不同P浓度芥蓝叶片在7 d内对菜青虫的体长变化有显著的影响(p0.05)。随着P浓度的降低,每天菜青虫的体长变化也随之减慢;不同P浓度芥蓝叶片对菜青虫蛹重的变化有显著影响,随着P浓度的降低,蛹重也逐渐变轻(p0.05)说明芥蓝叶片含P量则直接影响菜青虫体内的含P量,菜青虫体内含P量则间接受营养液含P量的影响,且菜青虫会随着P浓度的降低而生长出现不同的差异性。这符合生长速率理论假说(The grow rate theory)和内稳态机制(Homeostasis),而且也为昆虫在生态化学计量学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