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本文首先对树蛙科动物的特征加以简要介绍。其次对近年在海南岛野外工作期间采集的树蛙科动物一种18雄3雌加以研究,在对其外部形态观察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判断它们隶属树蛙属,又将其中雌雄各一号的肩带及前肢制成双色骨骼标本,发现其肩胸骨基部深分叉,指骨末节游离端分叉甚深且呈“Y”形,证明它们确系树蛙属动物无疑。经详细研究和比较,确定它们是树蛙属中的一个新种,现对此新种进行描述和报道。  相似文献   
32.
白化的海南拟髭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汪继超  史海涛  王力军 《动物学杂志》2006,41(4):121-121,F0004
动物的白化现象从低等的腔肠动物到高等的脊椎动物均有发现,但不同动物的白化机理有所不同,珊瑚纲动物的白化是指珊瑚失去共生藻或色素或同时失去共生藻和色素而变白的现象,珊瑚白化是其死亡的前兆。脊椎动物的白化是由于动物体内缺少酪氨酸酶,不能合成黑色素。关于珊瑚、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白化现象,国内已有过报道,但两栖类的白化现象国内尚未见正式的报道。  相似文献   
33.
为掌握蜡皮蜥(Leiolepis reevesii)繁殖期家域大小、家域内是否存在核域,以及家域与核域的重叠程度,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的3月至5月在海南文昌荒坡地生境中,应用无线电遥测技术对蜡皮蜥家域进行了研究,采用最小凸多边形、固定核域、线家域等方法分析了13只个体(10雄3雌)的家域、核域及其重叠度。雄性最小凸多边形(100%MCP)家域面积为(14 091.6±5 718.0)m2,显著大于雌性的(253.3±106.5)m2(t=4.064,df=11,P=0.002);雄性95%固定核域(FK)和75%FK面积为(10 707.8±2 388.5)m2和(3 282.7±1 022.8)m2,分别显著大于雌性的(379.1±74.1)m2(t=7.262,df=11,P0.001)和(172.1±37.9)m2(t=5.107,df=11,P0.001);雄性线家域为(205.8±52.5)m,显著大于雌性的(25.0±2.0)m(t=5.781,df=11,P=0.034);分析遥测个体位点利用方式,蜡皮蜥个体家域内核域明显,雄性核域为(1 380.5±429.1)m2,显著大于雌性的(80.2±18.5)m2(t=5.088,df=11,P0.001),且雄性核域占100%最小凸多边形家域面积的比例为10.9%±3.9%,显著低于雌性的33.3%±6.1%(t=﹣7.834,df=11,P0.001);雄性100%MCP面积不仅与头体长(SVL)之间线性相关显著(n=10,r=0.815,P=0.004),而且与体重(BM)之间也具有明显的线性相关(n=10,r=0.683,P=0.029);个体之间具有家域和核域重叠,雄性个体之间100%MCP家域重叠指数为0.26±0.17,显著低于雌性的0.66±0.02(t=﹣3.372,df=34,P=0.002),而雄性核域重叠面积占核域比例为2.50%±1.70%、重叠指数为0.02±0.02,雌性比例为0.34%±0.01%、重叠指数为0.01,表明蜡皮蜥具有明显的领域性,且雌性在繁殖季节其领域性明显高于雄性。  相似文献   
34.
2009年7月,在广东省天井山林区采集到乐东蟾蜍(Bufo ledongensis) 2只,为广东省两栖动物新纪录.乐东蟾蜍此前仅发现于海南省的尖峰岭、吊罗山和霸王岭,本次在广东省的新发现进一步加深了对该种形态特征及地理分布的认识.  相似文献   
35.
选择甘蓝型油菜A基因组10个连锁群上特有的85个SSR分子标记,合成其引物序列,采用四维PCR法筛选甘蓝型油菜-新疆野生油菜二体异附加系BAC文库,成功筛选到甘蓝型油菜A基因组39个BAC克隆,其插入片段介于50~300 kb之间,平均为120 kb。甘蓝型油菜A基因组10个连锁群BAC克隆的获得,对后续开展甘蓝型油菜A基因组染色体识别、基因染色体定位、遗传距离与物理距离间关系分析等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6.
海南省尖峰岭保护区海南特有两栖类分布和种群密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8月、10月和2006年3月、7月,4次对海南省尖峰岭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类进行了专项调查,共发现海南特有两栖类8种,样带法计算种群数量最大的是细刺蛙(681只/km^2),依次为脆皮蛙(376只/km^2)、小湍蛙(298只/km^2)、海南溪树蛙(207只/km^2)、海南湍蛙(90只/km^2)、海南疣螈(31只/km^2)、鳞皮厚蹼蟾(12只/km^2)、眼斑小树蛙(4只/km^2)。建议保护区对这些特有种开展长期的种群数量监测和分布范围调查。  相似文献   
37.
应用行蜡常规切片,HE染色,对蜡皮蜥的消化系统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消化道管壁除口咽腔外,其余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不同部位的消化道管壁厚度各不相同,其中胃壁最厚,幽门胃壁厚达658.0μm,其次为大肠和食道,分别为393.3μm和215.9μm,小肠壁最薄,约为126.8μm皱襞的发达程度也随消化道的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十二指肠皱襞数量最多,约为27~42个,平均高度为733.2μm,其次分别为回肠、口咽腔和食道,大肠皱襞数量最少约为3~11个,平均高度为484.2μm;食道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细胞,口咽腔、胃、小肠和大肠上皮均为单层柱状上皮;食道和大肠上皮的杯状细胞较多,密度分别为927个/mm^2、899个/mm^2;肝脏中色素细胞发达并含大量深色颗粒,胰脏泡心细胞较少且胰岛不发达,肝脏小叶和胰脏小叶界限不清晰。这充分说明了蜡皮蜥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特征与其食性和生态习性相适应,与鸟类和哺乳动物相比,具有一定的不完善性和低等性。  相似文献   
38.
赵尔宓  赵蕙  史海涛  王力军 《四川动物》2005,24(3):F0013-F0014
2002年至2004年寒似前后,作者(赵与赵)应邀到海南师范大学参加该校生物系组织的几次海南岛两栖爬行动物调查,该校生物系学乍历年野外实习也收集了一部分标本。2003年寒假,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少数教师和研究生曾到海南岛采集研究材料,本文也参考了其中的部分蛇类标本。按调查课题分工,本文报道陆生蛇类的调查结果,计共得海南陆生蛇类标本191号37种,隶23属5科。  相似文献   
39.
中华花龟消化系统的组织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丽容  洪美玲  史海涛  王力军  黄元华 《四川动物》2007,26(2):270-273,I0003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的方法,对4只成体中华花龟(Oeadia sinensis)的消化系统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中华花龟的消化道管壁除口腔外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组成;消化道各部分的差别主要在于粘膜层和肌层,舌、咽上皮为复层柱状上皮,食道、胃、肠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大肠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食道粘膜上皮特化成与水呼吸有关的绒毛,胃体部肌层最发达,内斜中环外纵相间排列,厚约652.6±41.2μm,小肠绒毛长而密集呈叶状;肝实质内含大小不等的色素细胞,门管区明显,肝小叶分界不清;胰腺腺泡细胞发达.内分泌细胞零散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