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研究思维导图引导康复锻炼对胸腰椎肿瘤术后功能恢复的干预效果,为患者术后的康复提供指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200例胸腰段肿瘤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思维导图引导康复锻炼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康复锻炼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腰背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社会生活生存质量及康复质量的评分结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自理能力、疼痛情况、站立、坐位、步行、睡眠情况、社会生活的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Barthel指数以及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与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躯体症状、心理状态及康复状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维导图引导康复锻炼对胸腰椎肿瘤术后功能恢复有着较为理想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用聚四氟乙烯(PTFE)制作相转化水凝胶微针模具的性能。方法:聚四氟乙烯模具经过粉末的过筛、压制、烧结、制孔而得。实验制备了不同聚四氟乙烯粉料粒度、不聚四氟乙烯粉料用料量、不同生料板压制压力的聚四氟乙烯微针模具,向模具中浇注以PVA为基质的聚合物溶液,通过冷冻解冻制得相转化水凝胶微针,考察模具的孔径、载料量以及微针的揭膜难易程度和完形率。结果:80目以上细度的模具透光性能均一;随着聚四氟乙烯用料量的增加和生料板压制压力的增大,模具的孔径和载药量减小,揭膜更容易、完形率更高。结论:聚四氟乙烯模具的性能与其密度密切相关,密度越大的模具,蠕变的随意性越大,因而孔洞均一性下降,但是揭膜性能变好,完形率提高。这两个相反的趋势提示我们,四氟乙烯模具的优劣是相转化水凝胶微针中的第一个控制性因素,聚四氟乙烯是制作微针模具的可接受材料,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溶瘤腺病毒能够靶向和杀死癌症干细胞,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抗癌药物.已有研究表明,溶瘤腺病毒ZD55能够靶向肝癌,并且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性效应.然而,其对肝癌干细胞是否具有同样地杀伤效力仍需进一步探讨.利用悬浮培养富集类肝癌干细胞,并验证其肝癌干细胞的特征.进一步通过MTT、结晶紫染色、Hoechst染色、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等检测ZD55对类肝癌干细胞的细胞存活率、凋亡诱导和病理效应等.结果发现,悬浮培养的类肝癌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高表达干细胞相关转录因子(如NANOG和OCT4)、处于静息状态和具有耐药性等特性,溶瘤腺病毒处理后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性效应和杀伤特性,类肝癌干细胞的最低生存率仅为26.7%.ZD55能够非常明显地诱导类肝癌干细胞凋亡,其凋亡率最高达到60%.因此,ZD55可能会成为靶向肝癌干细胞的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药物,对肝癌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宫颈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最常见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新发现有数万女性患有宫颈癌这种癌症,越来越多的妇女死于宫颈癌。宫颈癌也是一种预防的肿瘤,其致病因素多种多样,包括初次性生活的年龄、吸烟、HPV、HSV、HCMV、EBV等因素。目前的检测方法有巴氏涂片法、薄层液基细胞学涂片法、宫颈组织活检及宫颈管刮术、HPV-DNA检测、计算机辅助细胞学检测系统等方法可以诊断宫颈癌。早期诊断、早期检查对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具有积极作用,同时降低宫颈癌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al)对高原缺氧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组(Model组)、Sal[按体重1g/(kg·d)]治疗组(sal组)。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方法捡测缺氧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变化,同时检测脑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lk(GSH)、丙二醛(MDA)的水平。结果:(1)模型组大鼠寻找平台的潜伏期明显长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l组寻找平台的潜伏期相对于模型组显著缩短(P〈0.05)。撤离平台后,模型组大鼠在平台所在象限的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Sal治疗后大鼠在平台所在象限的停留时间较模型组显著延长(P〈0.05)。(2)模型组SOD、GSH—PX、GSH显著下降,MDA明显增高,Sal干预组SOD、GSH.PX、GSH显著增高,而MDA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Sal可改善高原缺氧大鼠认知功能,其可能机制是通过减轻海马区的氧化应激反应减轻海马区的损伤,从而实现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对癫痫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预防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致痫组(SE组)、姜黄素[60mg/(kg·d)]干预组(curcumin组)。采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变化,并检测脑片水平的长时程增强(LTP)变化,处死大鼠后取脑组织并匀浆,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水平。结果:(1)SE组大鼠寻找平台的潜伏期明显长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姜黄素组寻找平台的潜伏期相对于SE组显著缩短(P〈0.05)。撤离平台后,SE组大鼠在平台所在象限的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姜黄素治疗后大鼠在平台所在象限的停留时间较SE组显著延长(P〈0.05)。(2)给予HFS刺激后各组兴奋性突出后电位(fEPSP)斜率较前明显增加,均可持续1h以上,与对照组比较SE组HFS刺激后fEPSP斜率明显减小(P〈0.05),姜黄素可减轻SE所致的fEPSP斜率减小(P〈0.05)。(3)SE组SOD、GSH—PX、GSH显著下降,MDA明显增高,姜黄素可逆转上述现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可显著减轻癫痫持续状态所致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减轻海马区的氧化应激反应从而保护海马海马是其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田刚  樊明新  陈祖容  徐英  杨江河  卢宁  李华  张翼冠 《生物磁学》2011,(21):4047-4049,4053
目的:观察IDl对大鼠胶质瘤细胞(c6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以C6细胞为研究对象,ID1 siRNA通过脂质体转染c6细胞,western blot检测C6细胞中ID1、P-NF—KBp65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MMP.9的含量,Transwell小室观察成的转移侵袭能力。结果:干扰ID1后能显著降低C6细胞中P-NF-KBp65蛋白、细胞培养上清中MMP-9的含量(P〈0.01),降低C6细胞的转移侵袭能力(P〈0.01)。结论:干扰ID1能抑制C6细胞的转移侵袭,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6细胞中P-NF-K Bp65蛋白、MMP-9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神经病理性痛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课题旨在探讨姜黄素对糖尿病大鼠痛觉过敏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姜黄素治疗纽,模型纽和姜黄素治疗组利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定期检测大鼠血糖、饮食、体重等变化,治疗组于STZ注射2wk后定期灌服姜黄素,分别在2wk和4wk后检测各组大鼠热痛敏和机械痛敏反应,在第4wk利用ELISA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脊髓背角TNF-α表达变化。结果:STZ注射组大鼠2周后出现血糖〉14mol/L,并且该模型具有高血糖、体重增长缓慢、多饮多食多尿的特点,符合Ⅰ型糖尿病特征,痛行为测试结果显示糖尿病大鼠出现痛觉过敏,经过给予姜黄素灌服治疗后,痛觉过敏有所减轻,ELISA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大鼠脊髓背角TNF-α表达升高,经过姜黄素治疗后TNF-α表达有所下降。结论:成功制备STZ-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经过姜黄素治疗可以减轻糖尿病引起的疼痛过敏,姜黄素对糖尿病疼痛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大鼠脊髓背角TNF-α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Fra-1对C6胶质瘤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大鼠C6胶质瘤细胞为研究对象,Fra-1siRNA通过脂质体转染C6,realtime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C6细胞中Fra-1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MMP一9的含量,Transwell小室观察C6细胞的转移侵袭能力。结果:干扰Fra-1后能降低C6细胞中Fra-1的表达,显著降低C6细胞中MMP-9的含量,降低C6细胞的转移侵袭能力。结论:干扰Fra-1能抑制C6细胞的转移侵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ID1对大鼠胶质瘤细胞(C6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以C6细胞为研究对象,ID1siRNA通过脂质体转染C6细胞,westernblot检测C6细胞中ID1、P-NF-КBp65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MMP-9的含量,Transwell小室观察成的转移侵袭能力。结果:干扰ID1后能显著降低C6细胞中P-NF-КBp65蛋白、细胞培养上清中MMP-9的含量(P<0.01),降低C6细胞的转移侵袭能力(P<0.01)。结论:干扰ID1能抑制C6细胞的转移侵袭,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6细胞中P-NF-КBp65蛋白、MMP-9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