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重庆地区成人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病原学特点.方法 采用MICROSCAN系统进行粪便细菌培养,用ELISA和多重PCR方法进行病毒检测.结果 130例腹泻标本中,检出细菌阳性17例,包括沙门菌属7例,志贺菌属5例,副溶血弧菌3例和嗜水气单胞菌2例.病毒检测中,单重感染30例,双重感染10例,三重感染1例.A组轮状病毒检出率为3.85% (5/130),B轮状病毒检出率为3.85% (5/130),C组轮状病毒检出率为15.4% (20/130),诺如病毒检出率为9.23% (12/130),星状病毒检出率为4.62%(6/130),札如病毒检出率为3.08% (4/130),腺病毒检出率为0.77%(1/130).结论 重庆地区成人腹泻患者中,沙门菌和志贺菌为细菌感染的主要菌种,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为病毒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和方法:为探讨血管活性肠肽(VIP)对嗜酸性粒细胞功能的调节,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培养人脐带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然后分别与VIP和IL-1β共育,再以血小板激活因子(PAF)活化Eos,用嗜酸性过氧化物酶(EPO)活性评估Eos的过氧化反应和脱颗粒反应,以白细胞单层粘附试验测定Eos和EC之间的粘附作用。结果:VIP能抑制PAF致Eos的E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碳青霉烯酶基因型进行研究,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收集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从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60株,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 IC),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用PCR法检测OXA-23,OXA-24,OXA-58基因,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①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前两位是ICU病房和呼吸科病房,分别占32.3%和27.4%,多重耐药鲍曼不杆菌阳性率最高的是ICU,为70.6%(12/17),其次为呼吸科病房,为35.0%(7/20),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庆大霉索、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耐药率分别为92.3%、55.4%、88.6%、86.3%、80.3%、30.0%、35.0%、76.6%、79.6%、75.1%、87.1%、48.3%、42.0%和79.6%.②在21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有14株碳青霉烯酶表型阳性,检出率为66.7%,有18株PCR扩增出OXA-23基因,检出率85.7%,全部菌株blaOXA-24及blaOXA-58PCR扩增均为阴性,PCR产物测序表明与鲍曼不动杆菌(AY795964.1)blaOXA-23基因序列100%同源。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严重;表型和基因型检测证实本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机制主要是产OXA-23型酶。  相似文献   
4.
地塞米松对哮喘豚鼠肺内VIP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哮喘豚鼠肺内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分布及地塞米松对其分布的影响,将豚鼠随机分成哮喘组、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三组,采用兔抗VIP多克隆血清,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葡萄糖氧化酶-DAB-镍染色技术,发现对照豚鼠肺内各级气道壁均可见VIP免疫反应(VIP-IR)阳性纤维分布。在平滑肌层中,纤维成束走行,且有较多分枝;而在基底膜和气道上皮内,纤维成单根行走。随气道口径的变小,纤维分布密度也逐渐变小。哮喘豚鼠肺内VIP-IR消失。地塞米松处理后使VIP-IR部分恢复。上述结果提示,豚鼠经反复抗原攻击后,肺内VIP-IR阳性纤维消失,这在实验性哮喘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哮喘豚鼠肺内SP受体(SPR)的表达[及分布,将豚鼠分成哮喘组和对照组,利用SPR特异性抗血清,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葡萄糖氧化酶-DAB-镍染色和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哮喘豚鼠肺内支气管至终末细支气管SPR免疫反应(SPR-IR)阳性产物显浓密,以平滑肌层和粘膜层为。此外,在哮喘组豚鼠而不是对照组豚鼠的呼吸性细支气管壁也有SPR-IR阳性分布。结果表明:SPR表达上调在哮喘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于2015年4、8、10和12月在日照岚山港邻近海域10个站位进行了4个季度大型底栖动物定量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8门118种, 其中多毛类动物63种, 为优势类群; 另外甲壳动物27种、软体动物19种、棘皮动物4种和其它类群5种。主要优势种有独指虫(Aricidea fragilis)、奇异稚齿虫(Paraprionospio pinnata)、寡鳃齿吻沙蚕(Nephtys oligobranchia)、仿盲蟹(Typholcarcinops sp.)和拟特须虫(Paralacydonia paradoxa)等。调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68 ±257) ind·m-2和(13.52±9.95) g·m-2, 均存在季节性差异(p<0.05)。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d)的平均值分别为3.00、0.87和1.87。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调查海域北部站位相似性较高, 近岸和南部的站位相似性较高。ABC曲线分析表明, 4月、8月和10月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未受到扰动, 12月呈现中度扰动, 可能与港口海洋工程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