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4 毫秒
1.
臭Qu的食性与昼夜活动节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相似文献   
2.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醛亚家族1 (TRPV1)又称辣椒素受体(VR1),是一类可被辣椒素、热(>43℃)、酸(pH<6.0)所激活的配体门控性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对Ca2+有高度通透性。早期研究发现TRPV1主要分布在神经系统并介导瘙痒及痛觉反应,近些年研究表明其在非神经细胞如肥大细胞、膀胱上皮细胞、单核细胞、皮肤角化上皮细胞、胰岛细胞等中也广泛分布,在代谢性疾病、消化、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皮肤病及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TRPV1的分布、结构特征及其功能研究的最新进展,并重点综述了TRPV1介导的瘙痒和疼痛信号通路及以TRPV1为靶点的中草药研究进展,以期为以TRPV1为潜在治疗靶点相关疾病的中西医防治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用固相亚磷酰胺法合成了人表皮生长因子基因,全长为173个核苷酸,它被分成8个寡核苷酸,分别在DNA合成仪上合成。经分离纯化后的寡聚核苷酸进行酶促连接,然后被克隆到噬菌体M13mpl8中,克隆经分子杂交、限制酶酶切以及DNA序列分析检测,证明合成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基因和设计的完全一致。将人表皮生长因子基因的DNA片段插入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休YFD59 HindⅢ位点中,建成表达人表皮生长因子基因的质粒YFDl04,再将此质粒转化酿酒酵母,所得转化子经摇瓶发酵,发酵上清液用受体结合试验表明有人表皮生长因子表达。  相似文献   
4.
2011年安徽白鹭洲发现战国时期保存完整的楚国贵族墓葬,因墓主人头发和发簪保存完好、墓主身份显赫而备受关注。该头骨保存完整,具有亚洲蒙古人种的特征,根据骨骼的形态推测其为女性,年龄为35-39岁。为展现该地区战国贵族妇女的容貌、丰富该地区考古多样性提供研究材料。本文首先使用高分辨率CT对该个体的头骨及下颌骨进行了扫描和重建,然后采用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颅面复原方法实现生前容貌基本形态的复原。最后,结合考古资料,利用三维模型处理软件对面貌复原模型及其发饰进行了三维建模和纹理贴图等处理,提高了颅面复原模型的真实感,生动形象地再现战国贵族女性面部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5.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生态服务功能关系是森林生态学和林学的永恒研究主题。受传统森林调查方法及技术手段的限制,对复杂地形下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监测及二者关系的研究面临诸多挑战。在中国科学院野外站网络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清原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在独立流域内建成了以观测塔群(三座观测塔覆盖各自子流域代表性森林类型)为主体,集激光雷达(LiDAR)、通量仪器、水文站网、固定标准地和数据中心为综合体的“次生林生态系统塔群激光雷达监测平台”(简称塔群平台)。塔群平台采用激光雷达扫描获取森林点云数据,描述森林生态系统的全息三维结构;依托独立流域/子流域内的通量监测系统、水文监测站网和通量源区内的长期固定标准地,可保证碳-水过程观测的可靠性,并用于验证复杂地形下的通量监测技术与方法,揭示森林生态水文与碳交换过程,准确估算森林生态系统主体生态服务功能(水源涵养和固碳)。所有“塔-站”数据通过无线网络实时汇集于数据中心,便于数据监视、管理与共享。此外,塔群平台将侧重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结构量化的新方法和新指标,探索复杂地形森林生态系统中H2O/CO2/痕量气体通量观测的理论与方法,为阐明森林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服务于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DGAT2)是植物储存油脂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对种子储存油脂累积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本文采用电子克隆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从烟草种子cDNA中克隆到DGAT2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序列,命名为NtDGAT2(GenBank登录号JX843807),其序列长999bp,编码332个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蛋白与其他植物DGAT2具有较高相似性和典型的DGAT2结构域。利用Real-time PCR定量表达分析显示Nt-DGAT2在烟草种子、花、茎、叶和根里面都有表达,且在发育中的种子和花的发育过程大量表达。酵母互补实验证实该基因编码蛋白具有DGAT酶活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国民生产总值日益提高。污泥污染问题也逐渐进入人们视线。本文通过对污水处理厂进水水量特征描述,重点探讨污泥处理在我国发展的现状、污水处理厂在污泥处理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未来发展趋势展望,提出对于污泥处理技术行之有效的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导致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为了解决该问题,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环保工作。尤其是党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之后,我国环保部门更加强了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开始兴起了对生物毒性测定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的探索,努力把生物技术应用于环境监测,采用一种全新的方法来加强对环境的监测,从而促进环保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由于一些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具体的管理机制还不完善,而且大多数人对于生物毒性测定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的认识还不充分,导致各项工作的制定并不科学,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并没有真正的实现其保护环境的作用。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生物毒性测定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规范生物毒性测定的管理,保证其能够在环境监测方面得到科学、有序的应用,以避免对其滥用的局面的发生,从而加强环境监测的作用,保证一切环境保护工作能够正常、有效地开展,以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得步伐的加快。本文基于生物毒性测定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的现状,分析了生物毒性测定应用于环境监测方面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加强生物毒性测定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的具体对策,为了促进生物毒性测定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环境监测及保护工作效率的提高,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著: 《生物信息学》2019,26(7):8-25
当代风景园林项目中所蕴含的设计哲学和形式来源缺乏一种系统的分类与讨论。通过提出11种类型,构建一种当代分类法。这些类型包括:场所精神、反传统主义、奇观、赛博格、数字景观、不确定性、管理主义、行动主义、弹性、景观都市主义和宏大规划。分类不企图将风景园林师的所有工作归入明确类型,而是强调其可识别性特质,不仅对特定项目,对整个风景园林学科也具有重要作用。每一种类型既可作为潜在语言工具,为当代设计构建更广泛的讨论基础,又可作为明确主题,帮助设计师更自觉地探索设计的原创性。望以此激发对景观类型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生长抑素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果及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98例,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和指标的恢复时间及胃肠动力的恢复情况,治疗前后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和尿乳果糖和甘露醇的比值(L/M)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腹痛、腹胀、腹膜刺激征、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D-乳酸、DAO和L/M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腹内压显著低于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胃肠减压引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用生长抑素相比,生长抑素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可更迅速缓解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指标,恢复胃肠动力,并显著改善患者的肠粘膜屏障功能,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